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耗银1400万两,全靠一种生物进行加固

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耗银1400万两,全靠一种生物进行加固

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耗银1400万两,全靠一种生物进行加固

同时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他(她)们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得名。

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耗银1400万两,全靠一种生物进行加固

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耗银1400万两,全靠一种生物进行加固

洛阳桥建成后,人们给它总结了三个绝妙的特点.称为“三绝”,一是工程艰苦浩大;二是《万安桥记》简洁;三是碑石、碑字艺术精雕。

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耗银1400万两,全靠一种生物进行加固

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当时用牡蛎对桥梁进行加固。为了巩固桥基,聪明的宋朝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创造了世界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