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房价涨到这么高,喊逃离北上广的声音却没了,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

无殊A


“逃离北上广”,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人一家人在深圳已经居住了15年,在深圳认识自己的老婆,然后组成家庭生孩子,可以说深圳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相比较其他内地城市,有人先天性的优势。一,深圳有大量的工作机会,只要你不是很懒,无论你处在什么阶层或者文化水平有多高,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二,深圳是一个靠真实水平吃饭的城市,竞争相当激烈。如果你水平不错,富有挑战性,那么深圳是你不二的选择,而且很快有你的一席之地。三,如果你想做生意的话,小到在马路边开个面馆,大到开一个百人的工厂,只要你敢想,而且敢做,年入几10万到几百万那都不是梦。四,深圳的创业和就业环境比较好,城市管理比较先进,特别是现在深圳的治安相当的好,本人做生意很多年了,除了打架基本上很难看到敲诈勒索和抢劫等恶性案件。

说到逃离北上广深,我想大概应该说的是北上广深的快节奏给大家工作和创业的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紧迫感,以及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造成的。就以我来说吧!本人在深圳经营饭店已经7、8年时间了,老婆,在一家知名的经营图书文化的商场担任店长,一年下来也有几十万的收入,现在养有两个小孩。现在我们可是一天都不敢停下来,每天的开支巨大,每个月还房贷,交房租,小孩上学,朋友交际应酬,还有我们两的保险,车险还有养车的费用。算下来一个月固定1万元的开支,这还不算买菜买奶粉等等,其他的隐形开支。作一个收入不算太差的我们来说,在深圳这个城市,我们也是压力山大,所以才有了很多人逃离北上广深的想法,我身边很多朋友,包括亲戚,确实很多人从深圳回到了老家,可能老家工资稍微低一点,但各种开支确实少很多,压力也少了,上班可能也不用跑步了。但至少对于我来说,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离开深圳的打算,因为深圳能给我的,其他城市给不了我,深圳给我们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巨大的机会,只是看我们愿不愿意去争取而已?我想说,如果你还年轻,还有奋斗的资本,深圳一定是你最好的选择。


老王餐饮


年轻人生活三大疑问。为什么我没车,为什么我没房,为什么我没有老婆?答案是,因为你没有房,因为你没有车,所以你没有老婆。

不久之前,和一个老师聊天,说起了另外一个老师。那个老师年近60,依旧是单身,没有结过婚。我说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一个人自由也过的潇洒,而且那个老师好像也不缺钱,

我的一个老师说,单身一个人很难有钱。为啥,没有动力,没有压迫感,逐步就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了。

北上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也是最繁华的城市。年轻人奔波至此,寻求机遇与梦想。然而,现实却很困难。居高不下的房价,首先就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逃离北上广,却逃离不了现代化生活方式。我的姐姐离开上海回到西安之后,已经一年多了,整天念叨着西安落后,思维滞后,特别后悔没有多在上海待几年。实际上,她在上海也赚不了多少钱。

很多人心思可以逃离北上广,行动却无法进行。北上广的机会,教育,思维和竞争公平性,自然很好。但是精英与资本集聚,蝼蚁般的人留在那里,也只能过蝼蚁般的生活。压力大,房租贵,生活没有品质。房价上涨趋势,几乎成为一个天文数字。未来几十年,或许人的观念会改变,租房成为一种习惯。

北上广毕竟是北上广。


秦右史


谢谢。

当初喊着逃离北上广的人,要么是家里早找好了关系,要么就是在外混的实在不怎样的。一般,回来后,会发现现实远比想象的还要残酷。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发展机会多,平均工资比其它地方要高,现在生活压力大,大家远赴千里,为的就是钱,还有一部分人为了理想。北上广深的生活节奏快,虽然地铁上挤满了满脸疲惫的人,但是大家第二天又是朝气蓬勃的开始。

在北上广深呆长了的人,去其它城市会不适应新城市的节奏,因为周围的人似乎都没有紧迫感,你原来走路带风,现在你走快了,旁边的人还要拉着你,问你走这么快干嘛,你也只得尴尬的一笑“习惯了”。在北上广深呆长了,也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因为福利薪资待遇,工作环境都和一线城市的差别很大。原来底薪就有三四千,逃离之后,别人笑着告诉你,公司底薪2200,然后问你打算什么时候来上班;原来双休,加班还有加班费,现在告诉你单休,每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加班。你心可能就冷了,然后怀念北上广深的好。

我曾经离开广州的时候,一位大姐姐就劝我,不要回老家,深圳机会多,沉淀几年,就好了。我当初执意回来。现在朋友说想要离开广州或者其它大城市时,我都让朋友不要急着回来了。

想要逃离北上广的人,若没有定好发展方向,就不要急着逃离了吧。我相信大城市能给你更多的东西。


慵懒的三月


逃?逃的都是往老家跑。那时候老家确实好啊。在北上广也是3000多。在家2000多勤奋点做外快也能有3000多甚至4000。但是好日子到头了,突然农村地区房价从4000升到了6000多,这都不是什么问题,重要的问题是物价飞涨,本来在农村水不用钱,菜吃自己种的,消费很低,又能陪伴家人,但是就回流后,呵呵,猪肉菜什么的贱价收购,农村人养猪种菜还不够成本,然后不养了,有些自己养着吃,不行,得检这个检那个过关,为了防止什么什么,好,实际上逼你不生产,然后只能靠运输进口,农村的猪肉菜什么的是从城市运来的你敢信?现在的农村消费下来比城市还高,再加上一个医疗村霸问题,明摆着不想理,不是不能理,搞得农村乌烟瘴气,实际目的就是逼你走,回到北上广,走了那2年多,房价正常得很,4000多撑死6000,然后那些回流的人被逼离开家乡又来到了北上广,房价就开始傻涨了,涨到了1万2,其实那些人根本不想在城市扎根,大家都不傻,贷款买房你就3代人在城市了,那时候除非你继续往上爬,不然,呵呵,你没有家了,但是你往上爬真不容易的,再则,掌控规则的不是你自己,城市有大把资源,你觉得城市抓得严,其实农村更惨,随便砍棵树都会抓去呆15天,逼人远离农村,回到城市做活死人拉高房价做给鬼看,看着吧,现在都不生了,人会老的,老了就不中用了,即使如此,大家宁愿不生也愿意让自己的后代继续被这样玩弄下去,生出来,竞争一波,上去了就上去了,不上去就没了,古时候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现在不也是如此,不得道,就是死,那既然如此,就放开心态,自由活着,不求活得更好,只求安静活着,房价?那是什么?远离城市本来就是一种抗争,而梦想破灭了,也惊醒了那批人,好好想想,改革开放那批人60 70,赚到了就是赚到了,没赚到的,出来几十年,现在工作人家嫌弃年龄大不要,实际就是为了控制失业率,让年轻人就业,事实上年轻人鸟都不鸟你,待着也比出去好,然后媒体开始轰炸了,天天喷,呵呵,那些人不要,又回不去,年轻人又不就业,又不贷款买房入坑,房价爆涨实际就是骗一波人买房,还口口声声说刚需,小部分人赚到了,更多是后来者入坑的,请问谁赚了?用脑子想都知道问题所在了。相信我,时间长着呢,80后大多数入坑了,但是90后大多数一无所有的,单身,想想吧,这个群体还有几十年蹦哒,没有入坑房贷,也没有家庭捆绑,有什么不敢干,作壁上观了。


路过围观人员


我也说说我的经历。在北京呆了25年,去年孩子出国读大学,我为了减轻压力,卖掉了一套北京的房,还有一套在出租。然后孩子离京十天以后,我们处理好北京的一切,然后逃离了北京,不为别的,只因为糟糕的空气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我基本上大半年海南,小半年老家陪老人,然后有大把的时间说走就走。年近50,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


忧愁少少快乐多多


现在北上基本五六万起步了,广深三四万起步,前几年说逃离的那些大多是月薪一万以下,然后研究怎么挣也不可能在这些地方买房了,绝望了就选择一个二线城市也就是老家省会城市,但是老家省会城市的收入那基本上就是降了一半因为人脉环境技术都要重新了解重新适应,然后这几年眼看着自己选的二线城市升为新一线城市,房价飙升到被一线城市打败的那个时代,所以就感觉自己在二线城市还没混得开,房价已经到自己不可能买得起的时代了,于是这三年在新一线留吧很多事情还没像以前在一线那样熟悉,回去吧,以前的关系都断了,很多业务都开展不了了,要基本上重新再来,再逃离回到地级市县级市或村镇那又怕以后连村镇的房子都买不起了,只能和父母挤着住了,但是说到娶媳妇儿或嫁女娶的不在大城市买房人家不嫁,嫁的不说大城市,回到地级市就和一线城市的优质男的数量没法比,再怎么降低条件都找不到合适的,完全超出自己的底线最后要么单着要么找个农村的,比原来追自己的男生降了几百个档次的就这样嫁了,婚后什么样可想而知。后来离婚了各种抱怨社会的又回到了大城市,然后再怎么找人家也不要二婚女了,还被以前的追求者讥笑讽刺最后也许幸运的找到一个二婚男带孩子给人家当后妈甚至没房没车,收入平常,因为自己不想孤独终老。所以想到这很多就哭了失眠,然后那些在以前二线城市现在新一线城市的慢慢的灰溜溜的又回来了。


永爱蓝妹妹


前段时间陪朋友去市区北外滩那一段,忽然发现路上车子怎么那么少?一路上相当的顺畅,以前那个时间点车子路上满满当当,还经常堵车,忽然一下发觉是不是真的是把人都赶走了,我自己以前也在市区上班,后来房租太贵,入不敷出就去了郊区,现在感觉郊区人多车多起来了,郊区的房租也涨起来了,难道还要往外赶?


兰姐51946769


‘逃离北上广’这句话说出来只需2秒钟,但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逃离北上广有时候需要放弃很多东西,例如人家关系、工作机会、眼界等等。具体原因大概是一下几点。

1.北上广有丰富的工资机会,工资也比在二三线城市高的多。很多人不想放弃高工资。

2.很多在北上广打拼的人习惯了以能力论英雄的社会。家乡越小关系就显得越重要,而他们又不愿意花大堆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者复杂的人际关系。

3.很多人是在北上广上了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本地工作,已经习惯了本地的生活节奏。离开了北上广去一个陌生的二三线城市重新开始工作生活,试问有多人能下这么大的决心,即使回到家乡,家乡的亲人依旧熟悉,可家乡的工作环境却又是如此的陌生。

4.还有一些事回不去的家乡,除非转行或者考公务员,例如我一个在上海做软件开发的同学,工资每月有2万多,可在他家乡,一个小城市,没有适合他的工作,而父母又一直希望他回去。他就这样在徘徊中依旧留在了上海。

定居北上广是很多在此打拼的人的梦想,可高房价是很多人不可逾越的大山,回去或者不回去,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徘徊中在北上广过了一年又一年。每年有不少离开北上广的人,可却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很多时候‘逃离北上广’只是一种对压力的宣泄,正在付诸行动却需要更大的勇气。


兔子说说事


说北上广深房价高我真心不同意!我家住穗莞深轻轨荔湖城站,湖景房二手均价才一万六,类别墅才一万八。乘13号/21号地铁到广州市中心20分钟,乘穗莞深轻轨(2018年底通车2分钟1班接入广州深圳地铁系统)30分钟到深圳=住广州繁华十深圳高收入=广州东郊十深圳西郊,房价跟小县城一样。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库


逃离北上广深的声音没了吗?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多年来,北京上海是优势资源最集中的城市,自然吸引全国各地的人口的涌入,而广州深圳,是经济最活跃的地方,自然吸引大量年轻人的涌入,人多肯定会推高房价,产生大城市病,所以,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口红线。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明确了到2020年的人口控制目标,北京提出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提出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广州提出控制在1550万人以内,深圳提出人口发展预期目标为1480万

人。

二、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在减少,广州和深圳常住人口在增加

2016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比2015年下降了15.1万人。

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

北京市2018年初拥有户籍人口1359.2万,相较上一年减少3.7万。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量略有减少。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继2015年呈现下降后现象后,2016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再次出现下降。

在广州和深圳,外来常住人口呈现不降反增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外来常住人口是786.04万,高于2015年782.9万人。广州2016年的外来常住人口533.86万,高于2015年的495.92万。

三、北京上海由于高房价和严格的户籍限制,外来人口所追求的最好的资源,隔着玻璃柜,他们入不了户也买不起房,享受不到这些资源,与其在这里白耗,不如另作打算。良禽择木而栖,这棵树不适合你,一定有棵属于你的。

而深圳广州,同样高房价,但它们户口相对松,只要是个大学生,来了就是深圳人,门槛低,机会也相对多,一部分回流到二线城市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和满意的待遇,又回到了广深。

但广州深圳是人口高流动性的城市。特别是深圳,人口的变量是很大的,如果它能保持这样的高速发展,保持这样的活力,它还能对全国有吸引力,如果维持这样的高房价,而收入跟不上,能流入50万也能流出100万。说句实话,在深圳工作没有房子,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深圳人,户口有什么用?深圳的教育医疗资源比北上差远了,还不如一些二线城市,所以这些没房的人,再次回流二线城市是很可能的。

还有一个现象,深圳容量那么小,户口却相对松,说明深圳的房子并不是象中介媒体那样渲染的紧张,政府制定政策是有依据的,它知道有多少房可供居住,它敢放开,证明它的房子的量是有保证的。

说逃离北上广深的声音没了,这句话不符合实际,随着象南京、杭州、武汉、长沙、郑州、成都、西安等城市的吸引力的增强,逃离北上广深是可以预见的,任何城市的发展空间不会无限大,平衡平稳发展才是将来城市大都市化的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