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居正改革有成而王安石变法无功呢?

鹏友程


为什么张居正改革有成而王安石变法无功?一句话,

二者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

世界是物质的,事物的发展与杰出人物并无决定关系,杰出人物是顺应事物的发展才能起到作用。

明朝的内阁制度使得首辅与宰相不同(见下图),首先皇帝必定在内阁中安排一人制衡首辅,其次,首辅只有建议权,他的建议要通过司礼太监和秉笔太监上交皇帝,皇帝御笔朱批才算有效,离开了皇帝首辅什么都不是,既无兵权,也无政权。然张居正任明朝首辅时期,小皇帝年幼登基,对自己这位老师有着天然的畏惧,后宫太后毫无保留的支持他,司礼太监冯保是他的“好哥们”,内阁中自高拱走后亦无人可以制衡他,天时地利人和啊,张居正在位十年基本大权独揽,就像一个真正的皇帝一般,以这种铁腕手段改革自然无所不破。

反观王安石改革时宋神宗摇摆不定,并不是特别支持他,朝中亦有司马光等强大的保守势力处处与他作对,另外,王安石本人固然忧国忧民,然而他所启用的如蔡京之流简直是小人形象,把轰轰烈烈的变法强国变成了党争,王安石识人不明,难有成效。


电视剧里看历史


张居正准备改革成功要从天时,地利,人和,来说的话。

天时:当时所在的时代是隆庆新政。万历的父亲是一个明君,可是上天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去完成隆庆新政。辅佐隆庆中兴的就有张居正等人。


地利:隆庆皇帝的儿子万历,这是主要人物。

人和:万历皇帝的大伴冯保是个少有的懂得文化的太监,具有正义感的。万历皇帝的母亲也是一位有政治家头脑的女性。改革主力军张居正。

权力的拥有者,改革派领袖,万事具备就差改革时间。

所以张居正联合了皇帝身边的几个重要人物其实也可以出是推动新政事实的主力推手,当然缺一不可。这到最后张居正死后新政立刻停止。

所以张居正改革可以顺利实行下去并且运行了十年时间这给明朝多续了30年命。

再看看北宋改革家王安石虽然前期有皇帝的支持只是微薄之力,所以到后来被皇后痛哭流涕之后,改革立即停止。


北风之神529


时势造英雄,没有时势,虽是英雄,也回天乏术。张居正能改革有成,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而王安石,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就连刚开始支持变法的宋神宗都动摇了,那变法怎么能成功。宋神宗一死,保守派上台,王安石的新法就被废除了。我们来看看张居正和王安石两边的形势就知道了。

张居正:万历10岁继位后,张居正作为太傅,与万历生母李太后、大太监冯保关系密切,内阁首辅高拱因与冯保有隙,被罢黜。皇帝本就对张居正又敬又怕的,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后,由于大明的内阁制度,再加上皇帝年幼,张居正与冯保关系融洽,大明的实际掌控者是张居正、冯保、李太后。正因如此,为张居正变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张居正改革的十年,社会经济恢复,国力逐渐增强。经过张居正十年改革,明朝又延续了60年寿命。

王安石:1069年宋神宗继位后,王安石开始变法。变法刚实行一年,地方反对声音不绝,加之新法触犯保守派利益,新旧两派开始激烈争论,史称“新旧党争”,而且宋神宗的母亲宣仁太后也反对变法,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废,这时,宋神宗就开始动摇了。王安石被罢黜,宋神宗勉力维持新法,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保守派司马光上台,新法被彻底废止。王安石变法后几十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张居正和王安石改革都是为了挽救政府财政、军事等危机,不同的是,张居正改革的十年较为彻底,而王安石遇到的阻力太大,新法的贯彻得不到较好的落实。两位政治家锐意改革的事迹,虽未能尽善尽美,但足以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风雪梦不逝


原因吗,固然很多,但最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居正有个“铁三角”的强大的政治后台,以及由此衍生的威权;而王安石仅有宋神宗的片面单纯支持,掣肘的因素、埋下的矛盾太深太多,失败是必然的。

张居正的“铁三角”关系是指:李太后~冯保~张居正,三位一体,全被张居正摆平了,而且他又是帝师,张居正的威权达到了什么可怕的程度?不是皇帝胜似皇帝,连他自己都说是半个皇帝。整个大明朝由张居正说了算,他可以大展拳脚实现终生的理想抱负——一条鞭法的改革。封建皇权时代,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各级官吏队伍,张居正建立起了一套适应改革需要的考核机制,他也刻意筛选提拔重用了一批愿意投身改革的官吏们。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在政治层面几乎顺风顺水,阻力只是来自那些触动了切身利的既得集团。何况张居正的改革也是有条件的相对改革——不触动皇权利益,真正为民减负——最广大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打实的好处,他的改革不成功,都难。

再看看王安石的改革,自始至终总是纠缠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反复激烈的人事斗争中。比如王安石与司马光,对人不对事,改革成了党派间斗争的工具,有你没他,有他没你,反复辗压,为民最终变成了害民。宋神宗死后,向太后垂帘,重启司马光,全面彻底无条件地废除了王安石的变法内容。宋哲宗亲政后,又恢复了变法,把司马光一党打入另册。如此折腾,三天两头更变,各级官吏无所适从,乘机钻变法的空子,鱼肉百姓。即使是改革派内部,也为了一己之私利,互相倾扎,王安石复相后,就是被他曾提拔重用的“徒弟”赶出朝堂的。百宋亡,其实亡于司马光。此言有理。



我本狂草人


说张居正改革有成,我只能呵呵;说王安石变法无功,我也只能再次呵呵。

张居正万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其形式和实质几乎完全一样,很难说张居正没有效仿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的关键点在于将帝王家控制的土地贱卖给地主豪绅,虽然王安石贱卖土地的初衷是准备让平民得利,但是平民一没钱二没关系,根本不可能买到,即便能以一手价买来土地,也终究会被地主豪绅兼并过去。

张居正万历新政的根本也是转让明皇室所控制的土地,不同的是,王安石贱卖的土地直接控制在帝王手里,而张居正非法确权的土地在名义上归五军都督府——既卫所土地。

王安石卖地,主动权在王安石手里,而张居正处置卫所土地并没有主动权。这要从朱元璋开始说起:

朱元璋确立了卫所制度,一般认为卫所制是一项军事制度,但笔者以为叫做军事土地制度更为恰当。朱元璋将天下土地的一般划给人民耕种,归户部收税,另一半则划给卫所耕种,归五军都督府管理,并将土地所得除卫所留存自用以外,全部上交五军都督府,用于军事开支。朱元璋的设想非常好,军民财务分开,“养兵百万不取百姓一粟”,但是明中期以后,卫所士兵逃亡现象严重,兵员十不存一,卫所土地大多荒芜。同时,百姓人口激增,无地农民巨增,于是,首先是卫所官员征用民夫耕种,将土地收益据为己有,而后这些土地的耕种权渐次落入五军都督府官员以及朝中大臣太监等人手中。虽然卫所土地掌握在权贵手中,但他们只能非法获取土地收益,并没有所有权,并且,谁在位谁耕种,一旦去官,则这些土地又再次流转至现任官员手中。

张居正实施新政,重新丈量土地,将官员非法占有的卫所土地视同新开垦土地,只要承诺交纳税负,就给予确权。张居正有可能不知道各级官员非法占有卫所土地的行径吗?笔者以为绝对不可能。而卫所土地名义上归五军都督府府管理,实际上则是皇家私产,张居正将皇家私产不动声色地无偿送给了各级官员和朝中权贵,换做任何人做皇帝都会雷霆大怒,所以朱羽钧将其鞭尸实在是罪有应得。

王安石被处死后,被他贱卖的土地大部分并没有收回,但却一直照章纳税;张居正被鞭尸以后,被非法侵占的卫所土地也只是名义上回归五军都督府管理,实则这些土地仍在各级官员之间有序流转,土地收益则完全被土地控制人据为私有,连税负也省了。

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有成,张居正新政无功。


读史梨树下


其实都没成功。张居正做的改革也是表面功夫,会看皇帝脸色行事,朝庭权势的风向,只一得罪就死了。还成功个鸟?王安石就因改革权力之人才会失败?在封建社会想改革他俩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生不缝时!


寺坞


是对自身认识问题。王安石高估了自己,张居正是哀兵必胜策略。


王哲251885653


因为:张居正贵姓张,而王安石姓王,就这么简单。


手机用户6710113345


对不起,张居正不是制度改革,而是行政改革。不要混了两者的界限。

其实就是现在也是行政更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