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能否恢復前蘇聯超級軍事大國雄風?

軍史資訊


俄羅斯要恢復蘇聯時代的輝煌無疑是極其困難的:

蘇聯國土面積22402200平方公里,俄羅斯只有17098200平方公里,相當於蘇聯的76%左右。上世紀70年代蘇聯將85%以上的工業投資用於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在這一指導理念下蘇聯軍費從1965年的326億盧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億盧布,一躍增長了3.75倍。每年的軍費開支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14%,約佔財政支出的1/3以上。蘇軍總兵力急劇膨脹到365.8萬人,擁有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50000輛坦克、55000輛裝甲戰鬥車輛、40700門火炮、248艘大型水面艦艇(其中含九艘航母)、8479架作戰飛機。當時的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為1054枚,相比美國而言:蘇聯在戰略核武器數量方面已具有優勢,比起英、法、中等國的軍事力量可以說是有幾十年的代差,其他國家就更不必說了。1981年9月4日~11日蘇聯舉行了為期八天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西方-81演習“。這次演習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假想敵,出動了十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近衛坦克軍,超過五十萬人參加了這次演習。光這次演習動用的坦克就有上萬輛之多,這一數字超過了當年人數最多的中國陸軍的所有坦克總和,而這還不到蘇聯總坦克數的四分之一。“西方-81”演習重點展示了蘇軍在開戰後的突擊能力。演習計劃也就是囊括了整個德國、丹麥和低地國家,試圖以一次海陸空結合的裝甲突擊來一次性突破北約的防線,飲馬英吉利海峽。蘇聯軍方對演習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接近實戰”,因此連演習的結果想定這一環也省略了,而是命令演習雙方根據戰場形勢臨時判斷進行決策,打到分出勝負為止。機械化步兵、裝甲兵、炮兵、舟橋部隊、防化部隊、地地短程戰術導彈部隊、中遠程戰略導彈部隊、空降兵、海軍陸戰隊、海軍艦艇部隊、空軍前線航空兵部隊……幾乎所有兵種都無不參加到了這次規模空前的演習當中。僅核武器就模擬發射了140次,當量從百噸級到百萬噸級不等。在演習計劃中“戰爭開始後”僅僅7-8天蘇軍就能控制整個德國並向法國進軍。同時在波羅的海艦隊的掩護下組織空降兵、海軍陸戰隊和摩托化步兵構成的登陸集群直接登陸荷蘭的澤蘭省。應邀觀摩演習的北約成員國無不被蘇軍龐大的機械化突擊集群排山倒海的進攻作風深深震撼,因此達成了一個共識“僅憑歐洲各北約各成員國是無法和蘇聯抗衡的,只能寄希望於美國”。這一時期蘇聯在軍事力量膨脹、國力經濟發展的局勢下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中海、紅海、南亞和東南亞等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獲得了一批機場和港口的使用權,在越南、古巴、阿富汗更是建立了海外軍事基地。1968年蘇軍鎮壓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越南戰場上蘇聯扶植的北越政權給予美國狠狠的教訓,戰後的越南表現出明顯的親蘇傾向。1971年印度在蘇聯支持下於第三次印巴戰爭中扶持東巴基斯坦地區脫離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蘇聯海軍已由近海防禦艦隊擴建為一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武裝力量,蘇聯在華約組織各國、蒙古、越南、安哥拉等國都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基地。一時間美蘇兩極爭霸的國際格局呈現出蘇攻美守的態勢,蘇聯開始在全球範圍內主動出擊。

隨著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紛紛獨立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和傳統市場遭受重大擠壓:1993年3月北約首先將捷克、匈牙利和波蘭三個前華約成員國吸納為會員。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又發動了針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科索沃戰爭,戰爭結束後俄羅斯的勢力被徹底被擠出了原有的東歐勢力圈。隨著2002年11月21日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至此北約成員國已直接與俄羅斯接壤,北約的軍事力量已然部署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北約作為政治軍事組織擠壓著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而歐美則作為經濟組織侵蝕著俄羅斯的傳統市場範圍:2004年5月1日歐盟實現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擴盟——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馬耳他、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十個國家同時加入歐盟,這些國家中絕大多數都是以前蘇東陣營的國家,此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克羅地亞等前東歐陣營國家也加入了歐盟。俄羅斯失去了蘇聯在東歐的所有軍事基地和市場範圍。在亞洲美國一方面拉攏日韓封鎖俄羅斯的太平洋出海口,一方面在高加索、中亞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製造顏色革命,極力將俄羅斯的勢力排擠出這些地區。如今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大幅縮水,在國際外交上處於相對比較孤立的狀態——不僅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前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紛紛轉投北約,烏克蘭、格魯吉亞及波羅的海三國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也較為尖銳。除了戰略空間的大幅縮水之外,俄軍自身的力量相比蘇聯時代也已大幅縮水:如今俄軍的總兵力為113.4萬人,擁有400枚洲際彈道導彈、2.5萬多輛坦克、6000架各型現役戰鬥機、146艘大型水面艦艇(其中只有一艘航母)。

過去的說法一般認為:蘇聯在軍事方面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但蘇聯的經濟水平就不敢恭維了,這也成為導致蘇聯的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使蘇聯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趨勢並最終成為阻礙蘇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桎梏,但這並不意味著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在歷史上就從未取得過任何成效,否則蘇聯的百萬大軍不吃飯嗎?蘇聯的鋼鐵洪流不喝油嗎?事實上1965年至1981年期間蘇聯國民經濟固定生產基金增長了2.42倍,這一增長速度高於同期美國的發展速度,社會生產總值增長了1.46倍。在1965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僅相當於美國的62%,然而到了1975年已提高到相當於美國的67%,增長1.44倍。而同期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農業平均產值“十五”計劃期間比“七五”計劃期間增長50%。此外蘇聯已有20餘種重要產品雄居世界之首。這段時期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1965年蘇聯國家職工每月平均工資為96.5盧布,1981年則提高到172.7盧布;1965年蘇聯集體農莊莊員月平均勞動報酬為51.3盧布,1981年提高到120.6盧布。蘇聯的人均居住面積也由1965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1981年的13平方米。蘇聯是第一個全面普及社會保障制度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公民享有退休養老制度、補助金制度、醫療保健制度及社會服務制度等多種社會福利保障。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的統計數據:俄羅斯以1.578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在世界各國中位居第十二位,甚至排到了國土面積只有其0.6%的韓國之後。俄羅斯經濟在休克療法的打擊下保守摧殘後幾乎無法再為俄羅斯公民履行任何蘇聯時代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隨著俄羅斯經濟逐漸從休克療法帶來的陣痛中逐漸復甦這一情況得到了改善,不過目前的俄羅斯仍無法完全恢復蘇聯時代全面的社會保障制度。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基本上不可能了,蘇聯的超級軍事大國地位與今天的美國相當,而俄羅斯在幾乎所有方面都與美國相去甚遠,想要恢復至少要全世界進行一輪重新洗牌或許有機會。

超級軍事大國的地位必須要依靠先進的武器裝備,同時數量也必須足夠龐大,這就意味著鉅額軍費開支,從下表數據可以看出,俄羅斯想要比肩美國,估計砸鍋賣鐵了還不夠,還要向各國借錢。



美國的軍事實力是依靠鉅額軍費支撐的,美國的軍費支出超過軍費開支排名前十國家其餘九國的總和,財大氣粗是美軍給人的第一印象,反觀俄羅斯,由於經濟不景氣,軍費不但沒有上漲,反而大幅度減少,軍事實力也必然下降。


那麼問題似乎簡單了,如果某一天俄羅斯的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程度,軍事實力似乎也就能夠追上了。

遺憾的是,俄羅斯的經濟要想追上美國簡直是天方夜譚,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支付貨幣,份額佔到39.9%,其次是歐元,佔到35.7%,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似乎只要狂印錢就可以把其他國家創造的財富掠奪過來,佔為己有,這個優勢是俄羅斯,甚至其他國家都難以比擬的。

從經濟模式來看,俄羅斯過度依靠資源,這很難讓俄羅斯的經濟有飛躍式發展,因為世界上資源豐富的國家不止俄羅斯一個。

美國的經濟模式相比於俄羅斯要健康一些,高科技公司比重較大,所以生產的產品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強,而且具有很強的壟斷性。

如果要達到美國的經濟實力,必須要進行產業模式的升級轉型,大力扶植高科技公司,俄羅斯還需要努力。


除了經濟,科技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畢竟現代化戰爭武器的先進性是很重要的,這就要說到諾貝爾獎,美國得到了將近三分之一的諾獎,所以美國可以有兩款五代機,還有唯一一款隱身轟炸機B2。

俄羅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強行與美國相比,對於俄羅斯而言是災難性的。


視野新觀


一個破落戶,已經開始靠賣資源過日子,克里米亞事件發生後,由於歐美各國均是制裁俄羅斯,因此俄羅斯已經遭受重創,烏克蘭的離開,使俄羅斯很多軍事裝備工業產業鏈已經斷裂,無法恢復到從前,俄羅斯也無法避免大國走向衰落的境地。

蘇聯時代應該是俄羅斯最輝煌歲月,一去不復返。

俄羅斯無法避免如西班牙一樣衰落成二三流的國家。

支撐一個超級大國必須要經濟強大起來才行,國家經濟強大才有錢投入科技研發,有線才能養得起一支龐大的軍隊。


隨雨飄渺


這個世界想重溫美蘇爭霸時的兩個超級大國的局面已經根本不可能。

隨著我們的和平崛起和美國的相對衰弱,俄羅斯的恢復,歐盟的軍隊建立,多極化雛形已基本形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口及土地面積絕定消費和戰略縱深,俄羅斯地處寒冷地區,人口發展緩慢,經濟又受資源限制頻遭美國打壓,勉強靠強人普京把國家恢復到較好狀態,普京不能永遠當總統,失去普京的俄羅斯如何走向都是迷又何談恢復蘇聯一樣強大,何況世界資源就那麼多,誰都想分一杯羹,隨著以我們為首的第三世界崛起,科技的進步必然拉小與超級大國的差距,況且美國為了維持霸權,以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必然是從開放經濟向保守經濟或者同盟經濟發展,不是一條線上的朋友必然遭到排擠打壓。

因此俄羅斯有普京的智慧,沒有被解體就已屬萬幸,想恢復前蘇聯已經是永遠不可能,比現在強大還屬情理之中。


陳庚子


俄羅斯有可能恢復前蘇聯嗎,專家五大原因分析,時代已改變!

凡是相信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都知道,蘇聯是唯一能與美國競爭的國家,但在冷戰期間,由於經濟原因,蘇聯被美國拖垮了,最終結果是解體。據有關統計,蘇聯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億。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徹底打敗了德國。

最值得注意的是,蘇聯的軍事工業發展得很好,當時的軍事實力確實與美國相匹敵,並在德國之上。但最終蘇聯不得不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超過一半的資源,包括87%的核武器,以及開發設備的各種技術和技術。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已經躍升到世界第二的水平,成為美國最大的眼中釘。

事實上,很多人也很好奇。俄羅斯現在不是在考慮恢復蘇聯嗎?但事實上,它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那麼恢復蘇聯需要的五個條件是什麼呢?換言之,俄羅斯目前無法滿足的五個條件。因此,重建蘇聯是一個愚蠢的夢想。這五個條件是什麼?

首先,俄羅斯的領土面積,蘇聯解體後,雖然俄羅斯繼承了一半以上的資源和領土,但與當時蘇聯相比整整減少了500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俄羅斯缺乏領土。不是好事,在發展中也會有很大的障礙。

第二個原因是俄羅斯的人口,你知道,雖然俄羅斯的領土很大,但是俄羅斯的人口和土地面積完全不成比例,現在只有1.4億人口。人口的稀缺性也會對國家的發展趨勢產生重大影響。

第三個因素是俄羅斯經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直停滯不前,根本沒有改善。即使是現在,俄羅斯的阿森納幾十年來都沒有更新,一直在啃老蘇聯的遺產。

而且,現在的時代不同了。俄羅斯完全不可能吞併蘇聯解體的所有國家。最重要的是,這些國家不能遵守俄羅斯的命令。

最後一個原因也是俄羅斯最大的問題,就是由於俄羅斯目前的實力,沒有能力恢復蘇聯。俄羅斯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如果俄羅斯沒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武器,沒有人知道這個國家會是什麼樣子。


秦皇見漢武


前蘇聯的解體財產,雖然俄羅斯繼承了蘇聯70%的財產,但它也繼承了蘇聯70%的債務。直到今天,俄羅斯還沒有回報。蘇聯解體到現在已經二十八年了。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掌權到1999年,寡頭壟斷經濟和車臣戰爭的影響,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跌到1900多億美元,年通貨膨脹率為300%。

普京正是在1999年這個最糟糕的時刻臨危受命。十八年來,在普京的領導下,雖然遭受美國集團的制裁,但俄羅斯GDP2017年為1.58萬億美元。從人均2300美元的平均年收入到目前的平均超過1萬美元,基本實現了工業產品的國產化;農業糧食年總產量達到1.4億噸;基本蔬菜可以自給自足;俄羅斯的社會福利體系在12年的學校教育中是免費的;醫生的訪問是免費的;國家的水電補貼基本上也是免費的;還有住房補貼。

雖然目前俄羅斯仍然沒有解決了前蘇聯時期留下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軍工體系也因前蘇聯的解體而大大削弱,工業設備需要更新等等問題。但是俄羅斯的國家整體資源條件仍然十分優秀。

俄羅斯石油的探明儲量達到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天然氣佔世界的三分之一;俄羅斯水資源豐富,全球徑流量居世界第二位;俄羅斯開始在許多河流上建設水電站,並有意使水電成為俄羅斯的重要電力來源;俄羅斯煤炭儲量達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而且大部分未被開採;俄羅斯擁有2.2億公頃農地,近1億公頃的耕地尚未開發,潛力巨大。

雖然由於克里米亞問題,俄羅斯受到了西方的制裁,經貿往來遭到美國集團的拒絕。經濟發展增長緩慢,然而只是時間問題。但是想要發展成為前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史可見證


俄羅斯已不可能恢復到前蘇聯時期超級軍事大國的地位!

一、軍事大國基礎已被瓦解

△蘇聯解體,分成了十多個獨立國家,原來的軍事工業生產體系被撤散。造船造艦工業的主體在烏克蘭,核武生產、佈局在烏克蘭、白俄羅斯,這些前防基地都已撤銷撤毀;輕、重工業體系也分散在獨立出去的國家,而部分獨立出去的國家加入了北約,以俄羅斯為敵。

△海外駐軍基地基本全部消失。

在蘇聯全盛時期,海外駐軍遍佈全球,僅大型軍事基地就有30餘個,設置在一些社會主義體制和友好國家內。如在東德丶羅馬亞尼丶保加利亞丶古巴丶蒙古丶越南等;還有芬蘭、挪威、埃及、敘利亞、突尼斯、索馬里、幾利亞、也門、埃塞俄比亞、阿富汗、印度尼西亞等國,在反美前沿陣地有尼加拉瓜、秘魯、古巴,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附:蘇聯時期海外駐軍分佈圖

如今,只剩下中東的敘利亞海、空軍基地,實在不能與美國仍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與駐軍規模相比擬。

俄軍設施、武器裝備已十分老舊,更新換代嚴重滯後。

俄羅斯仍在啃蘇聯留下來的老本,僅有的一艘航母,冒著青煙;很多軍艦是上世紀中期生產的仍在服役;空軍除兩架正在測試階段5代戰機,不能量產,無法與美國的隱形系列已列裝的先進戰機比肩。

地面軍事人員、坦克、裝甲防守可以,進攻乏力。

俄羅斯的地面裝甲系列用於防禦戰可以,用於攻擊性能力不比德、英、法同類武器優勝。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口1.46億,軍人號稱100萬,真正打仗,後援嚴重不足。

失去“華約"和原蘇聯聯合體的俄羅斯,無論是武器生產、軍隊規模、人員儲備都雄風不再。

二、經濟基礎已難短期內恢復正常。

△美國西方的打壓經濟制裁,嚴重削弱了俄羅斯的發展速度,不升反降。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西方對俄羅斯一輪又一輪的經濟制裁嚴重製約了俄羅斯的發展步伐。與克里米亞事件發生前相比,俄羅斯的GDP嚴重縮水。

經濟陷入倒退,財政捉襟見肘,軍事投入有限,重振軍事雄風受阻。

△敘利亞、俄格、車臣三大戰爭消耗了俄羅斯的綜合國力。

長期的車臣內戰,接下來的俄格戰爭、敘利亞支援戰爭,嚴重地打擊了俄羅斯人昔日的銳氣,削弱了俄羅斯的綜合國力。

△俄國內反對派勢力興起,俄羅斯異已份子抬頭。

俄羅斯不再是過去團結一致的國家,國內時常出現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反對普京的政策方略。分裂勢力、不同政見者,水中按葫蘆,力不從心,牽制了政府的物力人力精力。


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一直做著“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的美夢,可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一直毫不手軟地長期壓制俄羅斯,防止他東山再起。西方只要不解除對俄經濟制裁和軍事打壓,鑑於國際國內的系列困境,俄羅斯欲振昔日蘇聯時期的軍事雄風,難!非常難!!


老狼48440790


經濟決定政治,經濟決定軍事的發展,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全球地緣政治的戰略慾望,軍事力量不可能發展。而這兩點恰恰是俄羅斯欠缺的,是它的致命短板。

蘇聯剛解體時,葉利欽的政治思想就是俄羅斯完全西方化,完全倒向西方,這一政治思想遺產一直繼承到普京執政時期。這一時期也是俄美的政治蜜月期。

直到北約大舉東擴,在軍事力量上一直壓到俄羅斯的邊界線上,在政治上排擠俄羅斯的地區影響 ,在經濟上制裁俄羅斯,讓俄羅斯人感到受了欺騙。

雖然蘇聯解體了,但是俄羅斯仍然不被西方接受,美國領導的聯盟依然對俄羅斯有敵視態度。普京這才徹底醒悟,政治思想上倒向西方是個重大的戰略錯誤,從而面向東方。北約東擴意味著俄羅斯被排斥在歐洲之外,政治上被歐洲放逐,經濟上被孤立,不能參與到歐洲文明建設的體制中來。

蘇聯帝國解體了,美國不願意看到一個俄羅斯帝國的崛起。美國在軍事上逐步削弱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在經濟上制裁俄羅斯,在政治上排擠俄羅斯。支持北約東擴,在戰略空間上擠壓俄羅斯,美國利用北約軍事上抗衡俄羅斯,利用歐盟經濟上孤立俄羅斯。美國人是步步緊逼,一直在佈署美國的歐亞大戰略。

俄羅斯和美國雙方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安全利益存在著嚴重的對立和衝突,雙方是互相不信任的,美國的戰略是不斷弱化俄羅斯,遏制俄羅斯的崛起。俄羅斯已是昔日黃花,不可能再現昔日帝國的輝煌了。





小橋流水204559566


俄羅斯能否恢復原蘇聯超級軍事大國雄風地位?

俄羅斯目前號稱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在軍事力量方面能跟美國相媲美的其實也就是俄羅斯的核力量。因為俄羅斯擁有龐大的核武器頭數量在數量上是超過美國的,從而奠定了俄羅斯是當今世界第一擁核大國。這也是普京以及俄羅斯的外交官常常掛在嘴上並引以為豪的,也是俄羅斯和美國最終叫板的資本。當然,這都是蘇聯的解體成就了現在的俄羅斯……



現在的俄羅斯已經無法再複製原蘇聯在國際社會上超級軍事大國的地位。二戰結束後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作為世界上的兩大超級國家,在相互對抗和爭霸中蘇聯從未處在劣勢,在軍事發展和軍備競賽中優勢反而是超過美國的。當時的美國和蘇聯都處在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在軍備競賽中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擁核國家因此而誕生……


目前的俄羅斯雖說是世界第一領土大國,但卻不是經濟大國。雖然號稱當今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但俄羅斯卻不是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普京的夢想就是重塑俄羅斯向原蘇聯那樣在國際社會上有輝煌的地位和耀眼的成就,但現如今的俄羅斯孤家寡人、形單影隻,在歐美西方國家以及北約的圍追堵截下早已是身心疲憊甚至是傷痕累累……


俄羅斯想重塑前蘇聯那樣在國際社會有著超級軍事大國地位,想必也是心有餘而力不從心了……目前的俄羅斯之所以敢跟美國相抗衡,真應該感謝前蘇聯留下的家當。每當俄羅斯深陷困境、能夠絕處逢生的,也正如普京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別忘了,俄羅斯是一個擁核大國……"



水煮老牛慢火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