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出家之原因

順治出家之原因

清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董鄂妃病死,世祖哀悼殊甚,為之輟朝五日,茶飯不思,萬分悲痛,“傳諭禮部,奉聖母皇太后懿旨,皇貴妃佐理後宮多年,淑徳彰聞,宮闈式化,倏然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用追封,加之諡號為孝獻莊和至徳宜仁溫惠端靜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

這個旨意一下,當時朝野一片譁然,僅僅一個貴妃怎麼能胡亂追加諡號呢?而且晉升為皇后!

民間一直流傳一種說法,這個董鄂妃其實是冒闢疆的小妄,原是蘇州名妓董小宛,明弘光末年被掠至京師送入宮中,清宮祖訓漢人女子不得入宮,只因順治對其偏愛有加,孝莊太后疼兒子,也是拗不過,想了法子賜了個滿族的姓氏,董鄂氏,冊立為貴妃。冒闢疆一個文弱書生又是亡國的遺民,雖然知道順治搶了董小宛,為了避禍託言董小宛於國破流亡時罹難,這在他的巜梅庵憶語》中也有記述。有人說吳梅村有首詩裡寫道“墓門深更阻侯門”寫的 就是董小宛入宮這個事。

順治出家之原因

沒想到這董小宛也是命運不濟,入宮之後沒幾年就死了,聯繫到董鄂妃來歷的種種猜測與傳說,於是眾說風雲,有說她死於思念冒闢疆的,也有說死於對冒闢疆沒有節氣的氣憤的,甚至有人死於亡國之恨的,但是仔細想想如果董鄂妃真是董小宛的話,以順治對她的感情和寵愛,這些說法沒有一個是可以立得住腳的,大家都知道愛情這東西是需要互動的對吧。

董鄂妃的紅顏命短,以至順治居不能安而食不能飽,終日恍忽悶悶不樂,沒幾個月放下皇帝不做去了五臺山削髮披緇皈依淨土,從此清燈黃卷算是了了紅塵牽絆。滿洲族人雖百般勸解,到底沒下清涼山,至順治十八年正月只得慌稱世祖病歿而以十四罪自責之遺詔詔告天下。

順治出家之原因

其實,所謂清涼寺出家也算是一種美好的懷念吧,畢竟清世祖福臨雖是生在帝王之家,卻幼年喪父,母親下嫁,六歲登基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及至稍有知識,朝廷之上攝政王多爾袞權傾朝野哪兒有他作主的份,多爾袞死後,他來自科爾沁部聖母皇太后及皇室諸親王也是把握著絕大部份的話語權的,好不容易有個真正心愛的女人還早早撒手歸去,種種的挫厄也是滄桑酸澀,因此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也是說得通的。

正史中記載的是順治死於天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