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為提升戰鬥力,給士兵吃興奮劑是真的嗎?

每一朵都像你那樣美


這在以前戰爭當中是個普遍現象,比如二戰中

德國人的Pervitin(甲基苯丙胺-冰毒)

英美的Benzedrine(苯丙胺)

日本還是最早合成甲基苯丙胺並用於作戰的國家。怎麼可能在二戰時候不用呢?

軍隊使用神經類興奮劑一點不奇怪,美軍到越戰乃至海灣戰爭(現代不確定)都還提供右旋苯丙胺(主要是飛行員)


瘋狗的輕武


答案是真的!

大概在1936年左右,德國的一名醫生髮現了一種叫甲基苯丙胺的藥物,它能夠幫助人體消除疲勞,連續工作不會有疲憊感。消息發佈出去之後,想想啊,在那個大家都在備戰的年代,軍方肯定會注意這個藥物。果然,隨著技術的漸成熟,日本,德國把該藥物列為了軍需品,在各地設立工廠大量生成。

有名的神風特攻隊,這隻自殺小隊就是複用了“突擊錠”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甲基苯丙胺,亢奮得忘乎所以,用自殺的方式向美軍發起進攻。

當然,實際上美軍、蘇聯軍隊也都有複用類似興奮劑,人類在那樣一個殺紅眼了的年代,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多了去了,這只是冰山一角吧。直到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飛行員也有複用興奮劑參加戰鬥的記錄


戰史回憶錄


二戰中的日本士兵發起過很多次的自殺式襲擊。最著名的,要屬神風特攻隊。他們在飛機上裝載大量的烈性炸藥,並安放在飛機的駕駛座之前,每當發現目標,飛行員就會駕駛著飛機進行不講道理的自殺性襲擊。當機頭受到壓力時,就會產生巨大的爆炸,威力驚人。

(神風特攻隊舊照)

戰後,有曾經的神風特攻隊隊員透露,他們之所以能夠這樣悍不畏死的自殺,實際上是服用了興奮劑,這是真的嗎?

日本士兵確實有服用興奮劑的行為,而且這種興奮劑,哪怕是現代人也不陌生,學名叫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冰毒。

早在19世紀末,日本藥學家在研究麻黃素成分時,就意外發現了甲基苯丙胺。這種藥物能夠使人產生幻覺,並且提升自信與勇氣,最重要的是,這種藥物能夠讓人精神持續專注。

而放眼所有領域,戰爭確實是最需要這種藥物的地方。戰爭中,幾乎每個士兵都需要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尤其是軍艦駕駛員與飛行員,他們經常會連續數天進行駕駛,非常容易疲勞。而一旦服用了甲基苯丙胺,就可以持續的駕駛軍事載具,並且幾天幾夜也感覺不到勞累。

實際上除了日本以外,德國軍隊也會經常服用這種藥品。

(希特勒與斯大林)

希特勒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而德國要想稱霸世界,首先必須先在歐洲稱霸,但他們在歐洲也只有個指望不上的意大利盟友。為此,德國士兵們大量使用了甲基苯丙胺,因而戰鬥力高出了其他國家軍隊一大截。所以二戰前期的德國陸軍,總是所向披靡,經常能打贏以少勝多的戰役。而且還很快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地區,這與興奮劑也有著莫大關係。

日本作為德國的盟友,當然也要跟上隊友的步伐,因此在二戰前期,日本陸軍也是有著不俗的表現,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之所以難以抵擋日軍的進攻,總是輸多勝少,興奮劑也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但到了二戰後期,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人發現打不贏了。不管是飛機坦克還是武器裝備,日本都遠遠不及美國,日軍在整個亞洲發動侵略的時候,美國大兵已經打到自己家門口了。因此日本人想了一個很極端的辦法,既然我打不贏你,那就同歸於盡。於是日本讓士兵們加大興奮劑的用量,對美國軍隊進行自殺式襲擊,最有代表性的神風特攻隊就這樣應運而生。

(太平洋戰爭)

由於自殺式的飛機保持高速飛行,一旦撞上目標就相當於一個炸彈,假如完美擊中目標的話,可以將美國的軍艦擊沉,甚至重創航空母艦。雖然自殺式襲擊的效果很好,但只要是人,就會對死亡有一定的恐懼。也許確實有人不怕死,但怎麼讓所有人都不怕死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加大甲基苯丙胺的用量,讓人心中的恐懼感降到最低,保持著快樂的幻覺死去。當時大劑量的甲基苯丙胺被日本士兵稱為“突擊錠”,是上機前的必備用品。

在這種自殺襲擊剛出現時,由於美軍根本沒有防備,艦隊被日本自殺飛機重創。為了應對這種自殺策略,美軍加強了自身的防空火力,之後日軍的自殺式襲擊效果就不算太好了。

在出動自殺式飛機最多的菊水作戰中,日本依靠自殺飛機,對美國戰艦帶來了慘痛的災難。很多美軍士兵在目睹日軍自殺機隊興奮咆哮著進攻後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日軍的“突擊錠”。

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投降,整個民族意志消沉,小劑量的甲基苯丙胺流入市場,被稱為“覺醒丸”,荼毒了眾多的日本國民。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件事還真不是空穴來風,日本和德國的士兵在二戰的時候都使用過藥物,只不過並不是大面積的使用,一般都是給一些敢死隊的人吃,如果全員吃那還了得。這件事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一開始他們都是給飛行員吃,讓飛行員服用甲基苯丙胺,吃完這個後,日本士兵都會非常興奮,駕駛飛機絲毫無懼。

日本士兵把甲基苯丙胺稱為突擊錠,最早食用的便是神風敢死隊,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士兵中如果有可能,還會吸食冰毒,冰毒被稱為是進軍之友,到了戰爭後期,指揮官們都會盡可能的去找這些玩意,軍方也會給每個部隊配發。他們心知肚明這些東西服用對人的傷害很大,可是依然給士兵吃,並且對士兵說這些都是興奮劑。

這些東西都被包裝為軍需品,從這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瘋狂,完全不顧副作用,就是要士兵吃完去作戰,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會發現,日本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是很可笑的,因為他們每次自殺式的衝擊,很多其實都是服用了藥物的。

服用藥物之後,這些士兵都會出現幻覺,絲毫不懼死亡,飛行員敢自殺式的衝向對方的軍艦或者是各種目標,毫無感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戰後依然讓人服用冰毒,並且他們只是告訴人們這個是興奮劑,十分的諷刺,而他們讓人用冰毒,目的就是加快重建工作,讓工作人員都能超量工作。

只要是人都會對某些事物有恐懼,唯獨日本這個奇葩國家用這種方式讓士兵去戰鬥,實在是令人所不齒,只能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他們。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確實有,比如神風特攻隊的隊員,一些敢死隊員都有服用...其實國軍也有服用啊,抽大煙,川軍不就大煙不離手嗎,打仗前要抽二口。(日軍還有一個興奮劑就是慰安婦)

不過二戰日陸軍是強,但只是強於防守,進攻可沒那麼強。在中國戰場上,日本陸軍幾乎沒有意識到應該利用自己機械化部隊(也和當時中國公路完全不行有關)的優勢,組織過一次快速大縱深的連續奔襲,而是頑固地追求旅順會戰模式的決戰,使中國軍隊一次次獲得喘息,並逐漸後退至山地,建立其穩定的抵抗佈局。(同時也和其戰略不行,添油戰術有關)同時,也以空間換取了時間,拉大了日本陸軍的後勤補給線。

在1944年日本空軍喪失了絕對制空權後,如果國民黨軍隊的作戰決心再堅決些,國共軍隊在敵後的合作還保持抗戰初期的態勢,日本陸軍將會在局部戰場上面臨一次次被切斷後勤補給線及正面攻擊的威脅,恐怕會遭受更大的打擊力度。


李三萬的三萬裡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二戰中日寇為提高戰鬥力使用藥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這種藥物並不是興奮劑,而是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冰毒。

早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初期,日本軍部就開始謀劃一種可以讓其士兵在連續作戰中不會疲勞和恐懼的藥品。當時的冰毒早就已經被日本的化學家合成出來,但是這種藥物的副作用很大,會對人體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傷。

可是當時的日本軍方毫不在乎這些,它們僅僅需要帶來的興奮等作用。於是這種害人害己的藥品被以軍需品的名義,大量的配給刀日寇部隊當中。而吸食了冰毒的日本侵略軍像野獸一樣殘忍、邪惡、善戰,當時這種藥物被日本士兵們稱為 “突擊錠”、 “空擊錠” 或“貓目錠”。由此可見,日寇之所以可以抵抗強敵,完全是依賴毒品的作用。這種藥物因為供給量少,所以優先供給日寇的飛行員、潛艇兵等。戰爭後期日寇那些十六七歲的神風隊員,就是由於大量服用了這種藥物,才能夠駕駛戰機衝向美國人的艦艇部隊和固定集群目標實施自殺式襲擊。

而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為了恢復戰後建設,所以在參與建設的人員之中將冰毒作為補充精力的藥物進行發放。這也就是二戰中被美國人打的稀爛的日本,為什麼能夠迅速恢復的主要原因。


迷彩派軍事


這個其實是真的,不緊緊有日本,德國也有類似的藥物,只是官方一直沒有承認罷了。這些信息都是逐漸被二戰老兵揭露出來。我國也有很多抗日刊物說過白天黑夜日軍強行軍,不睡覺,這就是我們抗戰老兵就懷疑當時日軍疑用興奮藥物。



二戰的日本和德國兩個瘋狂的元首,再給自己整個國家和人民灌輸了法西斯狂熱戰爭的思想下,研製並讓士兵服用這種藥物,學名不知道,但是其功能都是一個人目的,就是讓士兵不知道疲倦,不知道休息,其實類似今天的興奮劑,搖頭丸,讓士兵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當中。這個藥物的副作用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就是藥物作用一過整個人就癱了,有的甚至丟了生命。他們瘋狂的舉動根本不把士兵的生命放在眼裡。還有什麼大家多退少補吧。請大家永遠不要忘記國恥,國仇家恨永遠不忘!



軍武奇兵


以上出自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和個人,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立即刪除,要想了解更多軍事,請關注退伍士兵看人生。


退伍士兵看人生



1936年,德國醫學科學家邁耳的一篇論文指出,甲基苯丙胺能夠興奮人的中樞神經,消除疲勞,提高連續工作能力,後被用作曰德軍需藥品。


看到甲基苯丙胺,大家也許感到很陌生,但是提到冰毒,你們便會立馬說:“那不是毒品嗎?”沒錯冰毒的化學成份就是甲基苯丙胺。二戰時期,被叫作“覺醒劑”、“希洛本”,是興奮劑的一種,是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永久性傷害,甚至致人死亡的毒品。


1937--1960年間主要用在日本軍需,德國,歐美次之。曰本在朝鮮設廠,大量生產甲基苯丙胺,源源不斷輸送到太平洋站場及蘇聯斯大林格勒等戰場。

在曰美沖繩島戰鬥中,日本的“神風特攻隊”敢死隊員,也稱自殺性飛機隊,勇猛兇殘地衝向美國艦隊。而這群士兵就是服用了興奮劑--甲基苯丙胺,它也被當時的日本士兵稱作“貓目錠”、“突擊錠”或“空擊錠”。


一米陽光82245


最早的化學興奮劑,應該是1887年由羅馬尼亞科學家萊澤·艾德里亞諾合成的鹽痠麻黃鹼。現今很多感冒藥裡面都含有麻黃鹼成分。有些個不法分子通過大量購買麻黃鹼類藥物提煉麻黃素,用來造冰毒(甲基苯丙胺),在此嚴厲斥責。

麻黃鹼被髮明出來本就是治療呼吸道疾病的。但是這個化學藥劑傳到日本後,日本人發現了它的隱藏功能,就是可以使人亢奮或者至幻。果然是一樣米養百樣人。當然,這種隱藏的功能同樣帶有它的致命之處,就是使人上癮,並造成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受損。長期服用會不可逆轉。

當時的科學界並沒有把這個消息捅到外界。直到1936年,德國科學家麥爾突然就把這事寫在論文裡發表了。當然他沒說這東西會要人命。重點強調它可以使人亢奮,就是精神百倍。沒事來一口,腰也直了,腿也不酸了,一口氣上八樓不喘氣,幾夜不碎覺都沒問題……

1936年的德國是個什麼背景啊。當時希特勒已是德國元首,此時的德國早已經把凡爾賽合約撕得粉碎,陸海空軍全面擴充,狂熱的民族主義思潮甚囂塵上,戰爭的烏雲開始瀰漫……這個時候出來發表論文,等於告訴世界他發明了全能大力丸。居心何在啊。

很快,德國日本首先把甲基苯丙胺作為軍需藥品。現在我們回頭去想,德國人和日本人在戰場上的所向披靡,除了武器裝備比對手先進之外,是不是也有藥物的作用在裡面。答案是肯定的。二戰後期的太平洋戰場上,美軍把日本人虐成了傻子,換做其他國家,早特麼掛白旗投降了。但是日本人卻是越失敗越瘋狂,擋不住美軍的坦克,就用人肉炸彈和坦克同歸於盡。還有臭名昭著的神風特工隊,開著飛機撞向美國的航母,妄圖以血肉之軀擋住美軍的進攻。試想一個精神正常的人,有幾個人願意把自己扔進絞肉機裡。日本人做到了,而且是成群結隊。這當然是藥物的作用,你真以為大和民族都不怕死嗎?軍國主義思想洗腦和毒品興奮劑加持之下,這樣的瘋狂舉動再正常不過了。

日本神風特工隊訓練照


所以我們的抗戰打得如此艱難,有一部分責任是要算在那位科學家頭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