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賈元春是怎樣的性格,最後是怎麼死的?

馭龍電焰智能廚房


賈元春,一位出生於大年初一的奇女子,人說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元春長大後進入皇宮做女史,最後被皇上選中為貴妃,一時賈府是錦上添花,烈火烹油。

因紅樓未完,元春這個人物給讀者留下謎團一點也不比秦可卿少,比如元春怎麼突然被封妃了?元春回家為何稱皇宮是“不得見人的去處”?元春後來有沒有孩子?元春最後什麼結局?……這些謎團光從元春的判詞讖語上推斷,便有無數個版本,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這裡我們也湊趣做個釐測,聊做消遣。



首先元春的封妃實在突然,我們知道《紅樓夢》的故事年代背景是清朝,而清朝選秀的年齡段是控制在13—16歲的,我們以元春16歲入宮來算。而元春到了省親時寶玉已經有13歲左右了,元春走比寶玉大了十一二歲,此時元春24歲。出去大觀園建設一年時間,可知道元春到了23才封妃。在古代,23就是和大齡女青年了,元春進宮七年,但凡憑藉姿色和才華任何一件,都早就令皇上龍心微動了,何必等了七年了?而且從女史一步蹬到貴妃的位置,已超出了冊封制度。

所以,元春的封妃,是皇帝被迫封贈的。我們想象一下元春封妃之前,秦可卿的風光豪華葬禮,一路親王貴胄搭棚設誕路祭,以秦可卿一個寧府重孫媳婦的身份,何德何能讓一個權力中心傾巢而出?我想這也許是賈府一派勢力給新皇帝的壓力。為何說新皇帝?因為在元春省親時,曾提及有太上皇,這一位太上皇連後宮妃子家眷的省親時間都要過問,新皇帝的壓力和不滿可想而知?



因為是強扭的瓜,所以元春與皇帝的生活完全沒有感情,以致在省親時元春都是帶著眼淚的。她囑咐家人不要破費不要奢華。跟賈政說皇宮是不得見人的去處,不如家裡好。這些都能反應元春在皇宮的孤單和淒冷。

元春的不受寵,更能反應在孃家被宮裡對待的的態度上。在第七十二回時,太監夏守忠就跟王熙鳳夫婦敲了一千兩的竹槓。如果元春得寵,一個太監又怎敢這麼對待國舅呢?而如果說太監瞞著元春敲竹槓,那更可怕,畢竟身處皇宮,耳目全無,無異於自尋死路。

那麼元春後來怎麼死的?我們結合她的判詞和《紅樓夢》曲看看: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眼睜睜,把萬事全拋。 盪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鄉,路遠山高。 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 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我們挑比較要緊的說說。首先石榴自古寓意多子,可判詞卻稱石榴花,是否暗示元春僅僅懷孕未有生子?下面是虎兕相逢大夢歸,古代不僅用龍形容?皇帝,也有“伴君如伴虎”之說,對於元春,伴著一個不愛自己、甚至對自己有敵意的皇帝,不就等於伴虎嗎?而那隻兕,這隻類似牛的猛獸,一旦與皇帝相遇交接,大抵就是元春的死期。

關於元春的死,書中說的最直接的是元春省親時點的《乞巧》,脂批《長生殿》伏元妃之死。長生殿是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劇本。而楊貴妃最後是怎麼死的?被逼吊死馬嵬坡!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元春應是懷孕時與皇帝外出狩獵,而這狩獵實際是清剿賈府一派勢力。新皇帝成功與支持自己的一派勢力對接,壓倒賈府代表一派,元春被逼自盡



因為在京城之外,所以才叫:“望家鄉,路遠山高”,更因為元春用跟楊貴妃一樣自縊的方式自盡,所以才叫:“盪悠悠,芳魂消耗”。在死前,元春想到了父母家鄉,想到自己一生都為賈家而活,賈家卻不懂得退步抽身,害了自己性命。

以上僅為個人釐測,如有不同意見可留言討論,謝謝!


微影悼紅


賈元春的死一直以來都是紅樓中的一大死結。劉心武認為:賈元春是一個告密者,是她把秦可卿的身世告發給了皇上,皇上才讓秦可卿吊死了事,但最後賈元春也保不得落的下場更慘,讓人活活勒死。有人支持他的觀點,也有人死活不同意他的觀點,其實,我反倒覺得他的觀點半對半錯。錯在其實元春並不知道秦可卿身世,她不會告密,而他的死法,本人支持劉心武。

我們先直接從判詞來說,元春的判詞是這樣的:只見畫了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看一首歌詞雲: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外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這“二十年來辯是非”中的“二十年”可能是準確年份也有可能是大致年份,可推出以下解釋:①元春由生至加封賢德妃共過了二十年。②元春在宮裡活了二十年。③元春活了二十年。④劉心武所認為的觀察了秦可卿的身世觀察了二十年。不管怎樣說,這句判詞是元春在這所謂的“二十”年中看透了某些東西,所以才使她能在臨死前發出“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的悲語。

“榴花開外照宮闈。”這句有兩種解釋。①榴花開在五月,故元春封妃時正值五月,給宮廷造成了較大轟動(個人不認同),②石榴多子,暗喻元春懷孕了。這兩件事不管怎樣說,都映射元春生前發生過的某件大事。

“三春爭及初春景”。這句與秦可卿託夢時的“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所相照應。兩個“三春”發生了較大爭議。有人認為這句中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個妹妹的遭遇都比不上元春。但同時也有人認為,兩個“三春”映射的都是三年,也就是封妃那年是初春,剩下還有三年。

至於到了“虎兕相逢大夢歸。”這句,就得想想那幅畫了。說是畫了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櫞與元同音,指元春,弓與宮同音,指宮廷,不僅指元春生活在宮裡,而且,共同樣是殺人利器,再看判詞:虎兕相逢大夢歸,兕是一種像犀牛一樣的猛獸,虎也一樣是猛獸,而虎與兕相逢,就註定會有一場鬥爭,而這場鬥爭也關乎到了元春的生命。據我推測,元春的死因可以從元春省親時點的四齣戲裡看出,哪四齣戲?:《豪宴》、《乞巧》《仙緣》《離魂》。這時脂批出現(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在這我只說一種)乞巧後面披上了“長生殿裡伏元春之死”字樣,長生殿講述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楊貴妃是被人縊死的再一瞧元春的曲中有一句: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有可能元春也像楊貴妃一樣是被人縊死的。於是,假設故事是這樣的:

元春已經既有可能懷孕了,但在同時,賈家的政敵的眼裡卻並不是一件好事,榻岷不想讓元春生下這個孩子,因為如果由於元春生下這個孩子後,賈家的實力就翻天了,於是就想方法讓元春失去這個孩子(至於方法大家宮鬥劇一定沒少看)之後他們就開始瘋狂報復賈家,是賈府連著賈元春一同失,皇帝下令縊死賈元春,元春在彌留之際慌忙託夢給了賈府,發出了“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的悲語。元妃死後,皇帝沒了後顧之憂,果斷下令抄賈府,於是,賈家就敗了。


徐小胖的吃貨生涯


賈元春

元春很有可能不是病死的!賈府的敗亡沒那麼簡單!

賈元春,金陵十二釵之一,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嫡長女,賈珠的親妹妹,賈寶玉的親姐姐,比賈珠小一兩歲,比寶玉大十一二歲,賈府通稱娘娘。因生於正月初一,故而起名元春。當然元春也人如其名,在元、迎、探、惜四春中拔得頭籌,做到了最高位——封建帝王的妃子。元春很小時便已入宮做女史,二十多歲時入選鳳藻宮,被加封賢德妃。元春的命運關乎賈府興衰,秦可卿之死標誌著賈府末世來臨,元春晉封皇貴妃則令賈府重現生機,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

在目前通行版本的120回《紅樓夢》中,對於元春的結局是這樣寫的:

且說元春自選了鳳藻宮後,聖眷隆重,身體發福,未免舉動費力。每日起居勞乏,時發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宮,偶沾寒氣,勾起舊病。不料此回甚屬利害,竟至痰氣壅塞,四肢厥冷。一面奏明,即召太醫調治。豈知湯藥不進,連用通關之劑,並不見效。內官憂慮,奏請預辦後事。所以傳旨命賈氏椒房進見。賈母王夫人遵旨進宮,見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語,見了賈母,只有悲泣之狀,卻少眼淚。賈母進前請安,奏些寬慰的話。少時賈政等職名遞進,宮嬪傳奏,元妃目不能顧,漸漸臉色改變。……稍刻,小太監傳諭出來說:“賈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歲。

這段描述可以說非常簡略,元春似乎只是死於痰疾而已,而且活的歲數還不小。猛一看起來好像並無異常之處。

但這段描寫真的是不太符合曹公筆法,亦不符合人物現實。

從結局上來看,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五回中,對金陵十二釵的結局,早已有了暗示。關於元春的結局描寫是這樣的:

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雲: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弓上香櫞寓意元妃死於宮廷爭鬥

對應的《紅樓夢曲》則是:

[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這樣的結局,且不說對於“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二句全無照應,就是對於《紅樓夢曲》也讓人摸不著頭腦,明明是父母祖母皆知,為何要說向“爹孃夢裡相尋告”?而且為什麼讓他們“退步抽身早!”

元春

下面我們來結合前文分析一下元春之死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二十年來辨是非”,“二十年來”究竟是元春入宮的年頭,還是元春死時的歲數,我們不能妄加判斷。但我們可以推測的是,元春入宮很早,並且很早就接觸到了宮廷中的各種明爭暗鬥,要不然,想要在勾心鬥角的宮廷裡活下去並且還被加封為賢德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辨是非”或許是在險惡的環境下學習如何察言觀色,如何站隊,畢竟皇宮或者朝廷裡面的門派想必是不少的。元春想要立足,就要在這種環境中找準定位。從《紅樓夢曲》中我們可以推測,元春在加封賢德妃之後,並沒有享受多久的榮華富貴就被人設計致死了,而且這種死亡屬於非正常死亡,當事人完全沒有心裡準備。不然曲中也不會說“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了。

“榴花開處照宮闈”,石榴多子,花開時鮮豔奪目、豔紅似火,有著火一般的光輝,惹人側目。據此,我們可以推測元妃或許是在懷孕之後受到的聖眷太過隆重,引來其他妃嬪的嫉妒(宮闈通常為后妃居處,羊車望幸之人比比皆是,豈會眼睜睜看著元妃誕下龍嗣?),故而設計陷害致死。

元春

“三春爭及初春景”,確實,三春(迎春、探春、惜春)中並沒有人比元春更出色。

“虎兕相逢大夢歸”,虎兕,一作虎兔,故而高鶚續寫將其定為卯年寅月,兔年虎月。此處似可說通。但若認為是“虎兕”,則理解上又會讓人天差地別。虎,自然是老虎;“兕”為一種猛獸,狀如牛(水牛),蒼黑(全身呈現青黑色),板角(就是獨角獸那樣的犄角)。古籍裡要形容地方險惡,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類”。元妃身處宮苑,安危榮華皆繫於皇帝一人,宮廷險惡,稍不留神便會丟失性命。故而,“虎兕相逢大夢歸”用以形容宮廷爭鬥中喪失性命,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而劉心武考證,虎指皇帝,兕指皇帝身邊的太監,太監只要沒有得到賈家的好處,就會向皇帝說對元春不利的話,皇帝只要聽信了,元春的妃子之路就是一場夢。此言差矣,自古以來皆以龍喻皇帝,豈有以虎相喻之理?區區太監,縱有此機變(說元妃壞話),但焉值得用“兕”來形容?

馬嵬坡兵變圖

說元妃死於宮廷爭鬥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怎樣死法?我們再結合畫來看:

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

這是不是說,元妃死於弓櫞?或者,有可能是被弓櫞勒死?

口說無憑,我們再從文本中去找答案。

第18回元春點了四齣戲,脂批指出:

第一齣《豪宴》;【己夾:《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

第二齣《乞巧》;【己夾:《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齣《仙緣》;【己夾:《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第四齣《離魂》。【己夾: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其中,《長生殿》伏的是元妃之死,而《長生殿》的內容則是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故事。《長生殿》中的楊妃,即是因軍變而被勒死。那麼,元春很有可能是因為賈府其他人犯了事(就像楊國忠連累楊貴妃一樣),而遭奸人設計,皇帝被逼無奈,只好忍痛將懷有龍嗣的元妃縊死。因事變突然,故而來不及通知天倫(父母),只能在夢中託告——一場大禍即將來臨(忽喇喇似大廈傾,賈府之倒,速度驚人)。可不是“望家鄉,路遠山高”麼?

元春省親

其實,所有的這些,在前文中都有照應。比如:

為了迎接元春省親,賈府建造了大觀園。後元春回孃家省親,整個賈府熱鬧歡騰,若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盛,而只有她自己卻在面見祖母和父母親人的時候,滿眼垂淚,相顧無言,並且半日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說到這句,不禁又哽咽起來。並且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可見,她雖然對於自己的責任十分明白,卻也深惡宮中之事,認為皇宮是“那不得見人的去處”,認為自己雖然富貴,但還不如田舍之家,能夠享受天倫之樂,保有一份簡單的團圓美好。

《長生殿》中也曾唱道: “堂堂天子貴,不及莫愁家”。而這,又何嘗不是元妃最初的渴望?

賈元春

再聯想到元春所制燈謎:

能使妖魔膽盡摧,

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心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

一響而散的爆竹正是她富貴榮華瞬息即逝的命運的寫照。能不悲乎?

欲知更多《紅樓夢》詳情,請關注頭條號:半瓣花上閱乾坤。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名著解讀!


半瓣花上閱乾坤


賈家有四位大小姐,分別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合起來就是“原應嘆息”的意思。而元春則是她們的大姐,也是賈家地位最尊貴的一個,因為她被加封賢德妃,也就是皇帝的女人,雖然在後宮之中不是最大的,但在賈府之中,她已經是地位最高的了。

雖然元春在賈府中,跟賈寶玉一個輩分,但她卻是賈府最大的靠山。可以這麼說,賈府因她而興,又因她而衰。伴隨著她被納為妃子,賈府上下及其祖上也都被列為皇親國戚。而等到她死了之後,賈府也“樹倒猢猻散”了。



說起元春的性格,我想應該用溫順、柔和、謙遜等詞來表示比較適合。在元春回家省親那一段,從元春出現到回家,這一系列的描述中,就能看出元春的性格非常好。比方說元春看到大傢伙聚在一起,卻唯獨不見薛姨媽、薛寶釵、林黛玉她們,於是有了這樣一番對話。

賈妃因問:“薛姨媽、寶釵、黛玉因何不見?”王夫人說:“外眷無職,未敢擅入。”賈妃聽了,忙命快請。從這裡就能看出,儘管她已經貴為娘娘,但依然如此謙遜,可見她並沒有因為地位的提升而失去自我。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元春此前應該沒有見過薛寶釵和林黛玉,或者說並不知道她們二人長什麼模樣。因為她十三四歲就進了宮,二十三四歲才回家,也就是說離開家已經十年了。元春說正月十五省親的,正月二十一給薛寶釵過15歲的生日。

十年之前薛寶釵才5歲,就算之前元春見過她,但5歲到15歲容貌差別這麼大,肯定早忘了。林黛玉就更不用說了,薛寶釵比賈寶玉大兩歲,那時候賈寶玉13歲,林黛玉比賈寶玉小一歲,也就是12歲,十年之前才兩歲,更別提說見過了。



之所以她知道薛姨媽、薛寶釵、林黛玉三人也在賈府,應該是提前就知道了消息。但她和家裡人這麼多年沒見了,回到家剛聚會不久,還在激動中,就想起她們三人,足以表明元春心裡的確是記掛著她們的。

那麼元春是怎麼死的呢?在原著第九十五回中是這樣寫的:“且說元春自選了鳳藻宮後,聖眷隆重,身體發福,未免舉動費力。每日起居勞乏,時發痰疾……元妃目不能顧,漸漸臉色改變……小太監傳諭出來說‘賈娘娘薨逝’。”

按照今天的觀點,元春似乎是因為身體發福、過度勞累而引發的病症,可能是肥胖症中的一種,但古代醫學水平很低,對於這樣的病症束手無策,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元妃死掉。

然而我們公認的曹雪芹原作只有前八十回,後四十回是別人續寫的,所以紅樓夢中的很多內容——尤其是一些主要人物的結局,這就讓人們更大限度的有了一定的猜想。

比如有人說元春死於宮鬥,有人說元春死於自縊,還有人說元春是政治的犧牲品,總之這些 都是猜想罷了,畢竟曹雪芹沒給出正確答案,而已知的續寫中,元春就是死於疾病。哪有那麼多的陰謀論?早就設定好的劇情,也隨時會被突如其來的意外所打斷。


魏青衣



賈元春是賈政和王夫人的女兒,是賈府的大小姐,應家族使命進宮,剛開始作女史,後來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元春封妃意義深遠,賈府因此也走向了鼎盛,因果循環,隨著元春的去世,賈府也一步步一步走向顛覆的末路。

可以說賈元春就是賈府的驕傲,如果沒有她賈府就不會有這樣的榮耀和輝煌,因此她是賈府裡舉足輕重的人物,她的人生不得不分析,她的結局也不可被忽視。

第一,元春有著怎麼樣的性格?

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是在不同的時期和角色裡會有著不同的體現,每個階段的元春都不一樣,我想我會喜歡年少無拘無束、沒有煩惱只是賈元春的她。

作為子女。賈元春是在賈母身邊教養長大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賈母和湘雲爽朗明快的性格推想元春也是那樣的。在人前的賈元春再溫文爾雅、大方得體,但是回到賈母和王夫人身邊的她還是一個小孩子,會撒嬌會任性。

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說到這句,不禁又哽咽起來。

這個時候的元春已經是妃子了,但是她在賈母和王夫人面前卻還是一個愛哭的孩子,她會向她們抱怨為什麼要把她送到宮中那個不得見人的去處,宮中生活的艱難她不能細說,但是她內心的不開心,她還是想要向她們訴說。不是最親近的人是不敢這樣表露心思的,因為知道即便做得不好,她們也永遠都會在身邊。

作為長姐。元春是個非常合格的大姐姐,長姐如母,她對待寶玉就像自己的孩子,她細心的教導和照顧寶玉,省親回家時她特意接見寶玉,看到寶玉學業的進步她深感欣慰,而且後來回到宮中也時時記掛著寶玉。

對待其他的姊妹,元春也盡顯有長姐風範,不僅輕言呵護,而且還把大觀園給她們居住,為她們開闢了一方淨土,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為自己。我覺得女兒很多時候都會更像父親的性格一些,作為賈元春自己本人的時候,她的性格應該是更像賈政一些,元春有賈政年輕時候的詩酒風流、黛玉的叛逆不羈。因為喜歡,元春對林黛玉的詩給了很高的評價。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賈妃看畢,喜之不盡,說:“果然進益了!”又指“杏簾“一首為前三首之冠。”

詩如其人,元春喜歡黛玉,可以說她和黛玉、寶玉都有一個叛逆的靈魂,宮中是萬人矚目的地方,可是她卻不稀罕,她嚮往的還是平常人家可以共享天倫的平凡生活。如果當初以賈元春的身份來評定寶釵和黛玉,我想她心中是喜歡黛玉的。

作為貴妃。作為賈府長女和賢德妃,元春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個時候的她是必須明理睿智、顧全大局、有很強的家族責任感,即便不捨不願,但是她依舊會回到宮廷做好一個貴妃,做好賈府的支援,把家族命運寄予自己一身。


第二,賈元春到底是怎樣去世的?

賈元春年紀輕輕就去世了,甚至還在賈母之前。身處宮廷,這樣的結局也不算意外,而且身兼重任的孩子註定無法簡裝前行。

從元春的判詞就可以看出賈元春的命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雲: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判詞的解釋很簡單,元春入宮二十多年,石榴花寓意多子多福,這個時候元春應該是懷孕了,可是石榴只有花沒有果,也可以說明元春沒有生下這個孩子。

賈府盛世不過幾載光陰,虎兕代表著大凶和大吉,這也在暗示元春在宮廷內鬥中的站位選擇,成了大吉,敗則大凶,最後只剩夢一場,也代表著元春所選的這一方失敗。

宮鬥有多艱險看了這麼多宮鬥劇不明白也明白了,元春的結局自然是隨著戰敗的一方被秘密處死了。進宮非元春所願,宮鬥也是逼不得已,但是選擇了這條路自然要承受相應的代價。

元春的結局其實從元春回家省親時所選擇的曲子也有多暗示。有脂硯齋在元春點的一出《乞巧》中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斷,賈元春應該是懷孕後犧牲於宮廷鬥爭。注:《長生殿》中楊玉環與唐玄宗,楊玉環死於太子政變。)

元春和楊貴妃得寵的情形有些相似,同樣是一人得寵,家中都受到恩賞,但是結局悲慘,元春雖然不會和楊貴妃一般的死法,但是她的結局註定不會很好。在宮中可以死的毫無聲息,那麼只能是死於為賈府利益的宮鬥之中。為了家族豁出所以的女子,可憐可嘆,可敬可佩!


少讀紅樓



【賈元春】賈政、王夫人之女,寶玉的姐姐。“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中作女史”。後又“晉封為風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是個邀得皇帝寵幸的人物。

元春雖“才選鳳藻宮”,其實才華平平。她歸省時寫的《題大觀園》詩並不比李紈、迎春的詩高明,更無法和寶、黛的相比。她所以能獲得皇帝的恩寵,主要是由於她的“賢德″。

她“朝乾夕惕,忠於厥職”,為人平和老練。在省親時,處理父子關係和君臣關係,既不失貴妃身份,又體現出應盡的“孝道”,做得十分自然得體。

她做事審慎戒懼,看到太觀園裡題的匾額、對聯,容易引起嫌疑而招災的,都忙命換掉,題上平穩的。

她政治頭腦靈敏,極力維護賈府家世利益。通過節日禮物,透露出讓寶玉、寶釵成親之意,以達到賈、薛兩大家族聯姻的目的,死後又託夢給賈政“須要退步抽身早”,以便給賈家留出後路。

她雖然榮升貴妃,有“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由於長期幽閉深宮,難免有曠怨之苦。在歸省時,跟賈政說:“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根據前八十回暗示,曹雪芹原來是寫她死於宮廷內部兩種政治勢力的惡鬥之中,但續書說她“忽得暴病”身死。不符合原意,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義。


一片紅與紅樓夢


賈元春,在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位置排第三,僅次於林黛玉和薛寶釵。元春的結局是個謎,有關她的判詞又過於隱晦,所以對於元春最後的死因,多年以來一直是一個謎團,眾說紛紜。


01

我們來看一下元春的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二十年”,據我的理解,是說元春在宮裡一共待了二十年,如果她是十四、五歲入的宮,那麼她死的時候不過才三十四、五歲。

“榴花開處照宮闈”一句比較好理解,是暗示元春封妃的時間,是在石榴花開的時候。關於元春的妃位,開始說她被封為“賢德妃”,按說應該是妃子位,但後來又稱她為“貴妃”,須知貴妃可比妃位要高一個等級,也許曹雪芹又是為了混淆年代,所以故意混寫的,因為唐宋二代,貴妃是僅次於皇后的封號,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並稱四夫人,而清代貴妃位居皇后和皇貴妃之後。妃子的封號一般都是一個字,而元春的封號卻是兩個字,顯見的曹雪芹為了規避文字獄,防止朝廷的迫害,寫到宮廷事的時候,各種名稱都是故意含混其辭的。




“三春爭及初春景”,意思大概是若論身份地位,迎春、探春、惜春三個比不上大姐。

“虎兕相逢大夢歸”,最後這句最有爭議。因為不同的《紅樓夢》版本中,有的寫做“虎兕”,有的寫做“虎兔”,這兩個詞用在這一句裡,似乎都講得通,我個人比較傾向於是“虎兕”。虎是指老虎,兕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狀似牛的猛獸,

可以看作是比喻兩股政治暗流,朝廷上的兩派勢力,當這兩派勢力纏鬥在一起時,元春的噩運便來臨了。

這兩派勢力,推測是皇帝和太上皇的矛盾。不知讀者注意了沒有,第十六回中,通過賈璉之口,提到了太上皇,說皇帝打算準許後宮妃子的孃家女眷每月進宮探視,“故啟奏太上皇、皇太后”,就這點小事皇帝還要“啟奏”太上皇,足見太上皇雖然退位了,依然手伸得很長。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太上皇”其實是最尷尬的一個身份,不光太上皇尷尬,皇帝更尷尬,群臣也尷尬,太上皇是曾經的皇帝,那麼,到底該聽當今皇帝的,還是聽老皇帝的?這樣,群臣不知不覺中就會形成兩派,一派尊皇,一派尊老皇。



02

我們再來看有關元春的曲子【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

“無常”在過去是死的委婉說法,也有世事多變命運難測的意思。“眼睜睜”似是說死不瞑目,“盪悠悠”則好似在說心裡有未了之事不願辭世。“望家鄉,路遠山高”似乎是在暗示元妃死時離父母很遠,看來元妃死時不在宮裡,應該是在外地,也許是在跟著皇上狩獵或出巡的時候出的事。


因為元春如果在宮裡,那麼榮國府在京城,離得很近,不應是“路遠山高”,若是家鄉是指賈家的故鄉金陵,那似乎是離得挺遠,但下一句“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又沒了著落,因為元春的爹孃都在京城。所以結合整句來看,家鄉就是指代元春的父母,指代榮國府。

元春死之前毫無徵兆,榮國府完全不知情,所以元春“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並提醒爹孃“需要退步抽身早”,意思是讓賈府避開矛盾鬥爭,只可惜她的話永遠無法傳到父母耳朵裡了。

03

其實在元春死之前,前八十回中已經有一些徵兆了。第七十二回中,六宮都太監夏守忠打發小太監來榮國府“說話”,其實就是打抽豐,找賈府“借銀子”。賈璉皺眉道:“又是什麼話?一年他們也搬夠了!”鳳姐便讓賈璉躲起來,自己應付。



小太監說,夏爺爺因為看中了一處房子,短二百兩銀子,所以來“暫借一二百”。通過小太監之口,我們知道,之前夏太監已經借了一千二百兩銀子去了,一直未還。鳳姐回覆道:“若都這樣記清了還我們,不知還了多少了。”顯見的,夏守忠要去的銀子其實遠遠不止一千二這個數。

小太監走了後,賈璉出來抱怨道:“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賈璉道:“昨兒周太監來,張口一千兩。我略應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這些宮裡的大太監為什麼敢明目張膽地跑到榮國府要銀子?當然就是元妃在宮裡失了地位和實權的緣故。試想如果元妃在後宮裡大權在握,八面玲瓏,那麼這些奴才們怎麼敢跑來勒索貴妃的孃家呢,巴結還來不及呢。如果元妃在皇上那裡還是得寵的,那麼一定是得罪了太上皇那邊的勢力。

04

那麼元妃到底是怎麼死的呢?死於意外?死於暗殺?還是被賜死?賜死的方式呢?毒酒、白綾、匕首,到底是哪一樣呢?

其實書中早有暗喻和提示。且看元妃省親那一回,元妃點了四齣戲,第二齣點的是《乞巧》,選自崑曲《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的經典作品,寫的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元妃點這出戏,暗示著她以後的結局也會像楊貴妃一樣,在某種情勢的逼迫之下,被迫自縊而死。寫到這裡,忽然想到“眼睜睜、盪悠悠”正是吊死的狀態呢。



元妃就這樣去了,雖然有千般無奈萬種不甘,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命運。她創作的燈謎,正預示著自己的命運: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這首詩前三句很有氣勢,正符合元春貴妃的身份和地位,但最後一句一語成讖,不幸地預見了元妃和賈府雖然一時赫赫揚揚,但終不免一切成灰成空的命運。


半月禾的大長腿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道學家看到了淫,經學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纏綿,革命家看到了排滿,流言家看到了宮闈秘事”。

主要看你從哪個角度看紅樓夢。

《紅樓夢》人物中,短命的紅樓眾女子都有令人信服的原因,唯獨元春青春早卒的原因不明不白,這本身就足以引人深思。作者究竟怎樣寫的,從“虎兔相逢”四個字是無法推斷的。曲子中有些話也很蹊蹺,如說元春的“盪悠悠,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倘元春後來死於宮中,對於築於“帝城西”的賈府並不算遠,“路遠山高”、“相尋告”云云,都很難解通的。這現在也只能成為懸案。不過,有一點,曲中寫得比較明確,即寫元春以託夢的形式向爹孃哭訴說:“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這豈不是明明白白地要親人以她自己的含恨而死作為前車之鑑,趕快從官場脫身,避開即將臨頭的災禍嗎?由此可知,元春之死不僅標誌著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勢,敲響了賈家敗亡的喪鐘,而且她自己也完全是封建統治階級宮闈內部互相傾軋的犧牲品。這樣,聲稱“毫不干涉時世”的曹雪芹,就大膽地揭開了政治帷幕的一角,讓人們從一個封建家庭的盛衰遭遇,看到了它背後封建統治集團內部各派勢力之間不擇手段地爭權奪利的骯髒勾當。賈探春所說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話的深長含義,也不妨從這方面去理解。

曹雪芹生長乾隆王朝,這時正是滿清文字獄最嚴酷的時候。平時士大夫都不敢言國事天下事,曹雪芹何況早年遭受抄家大難不死,更不敢得罪朝庭,就算心中有氣,也不過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讓後人胡捉磨。


醉劍書




賈元春是《紅樓夢》中一個焦點,雖然她僅僅只有省親大觀園正式出場一次,但她的影響無處不在,而她的榮辱和賈家的興衰緊密相連。有人認為元春是賈家的榮耀,我卻認為元春是賈家的恥辱,是僅有的遮羞布。



【一】

元春省親是她一生最榮耀時刻,作者在【恨無常】曲子開頭就寫“喜榮華正好”。這表明元春對於自己晉升賢德妃是非常開心和滿意的。她驚喜於自己的好運得到了皇恩眷顧,晉升貴妃。

僅憑這一點,就推知,賈元春的危機意識並不強。要知道她進宮好幾年,一直不聲不響,從女史(品級較低嬪妃)做起,既沒有生兒育女,更沒得到皇帝寵信——元春升妃前,皇帝召見賈政等人進宮,賈母等特別緊張,可知元春極不受寵,賈家沒有任何準備,賈家也不知道皇帝要幹嘛。元春若受寵,不說早有消息傳出,起碼不至於如此緊張。

元春不受寵卻突然晉升,她卻“喜榮華正好”,難道她一點都不奇怪麼?此等好事真像買彩票一般砸她腦袋上了,她只是暈了,卻沒想憑什麼是她晉升了。

【二】

突然晉升賢德妃是好事,也算達成了當初賈政送她進宮的目的,曲線光宗耀祖了。可貴妃省親是萬萬做不得的啊。賈元春身處皇宮,離皇帝最近,她竟然無法揣摩聖意,簡直是愚蠢。

貴妃省親有幾個大問題,細思極恐。

第一,妃嬪省親是太上皇提議的。這是大忌諱。太上皇強出頭和皇帝觀點不一致,代表皇權分裂,皇帝不能有效掌權。試問哪個皇帝能忍?皇帝和太上皇關係絕不是父慈子孝!

第二,妃嬪省親自古沒有,做了一定留名青史,但絕不會是好話,反倒是笑話。這個縱容後宮,寵信妃嬪到任性省親的笑話誰承擔?一定是皇帝!

第三,皇后都不省親,一個新晉的貴妃省親,這什麼意思?看看省親都有誰?賈(假)貴妃,吳(無)貴妃,周(謅)貴人,這幾個人的姓就代表了笑話。

第四,槍打出頭鳥,賈家如此鋪張浪費不是臣子之道。伴君如伴虎,元春連此點都不懂,也不阻止賈家,她可真是愚蠢至極!


【三】

賈元春雖然在省親時感嘆太奢華靡費了,可卻並沒有苛責父母。雖說以國事為重,也沒鄭重提出。不過是過場話而已。顯然元春很享受省親帶來的無上榮耀,甘心做歷史上第一個省親的妃子。真是不智而愚蠢。而她隨後的表現更透露出她涼薄,淺薄和格局小的一面。

元春省親那麼大場面,賈環沒出場。作為元春庶出弟弟,如此場合,不病死,就要出場,即便得不到召見也要在外侯著。可賈環沒出場。不出場就不用見,出場了不見不好。顯然元春和賈家都不想讓賈環出現。

如果這是賈環生病意外,元春賜東西給寶玉賈蘭,也沒有賈環的。省親後元宵節燈謎,賈環那個燈謎不難猜,元春也沒猜,自然更沒有他的禮物。端午節賜節禮,賈環再一次什麼都沒有!賈元春這樣就過分了。

賈環做什麼了?什麼都沒做。賈元春是貴妃,皇后國母之下有數的人。心中如此容不下一個弟弟,試問她在宮中對其他人會如何?她對賈環如此涼薄,也就解釋了她為何不得寵,為何目光短淺看不出她貴妃升的有問題,也證明她沒有政治眼光的愚蠢從何而來。“二十年來辨是非”,元春辨什麼是非了?她簡直是非不分。

賈政派這樣一個女兒進宮光宗耀祖,簡直是瞎了眼,是恥辱。我敢肯定,要不是皇帝忌憚四王八公這些人沒有皇帝聖旨批准敢於私自參加秦可卿葬禮的示威行為,賈元春一輩子別想升貴妃,熬到死,能到妃就不錯了!而何為賢德?賢德的反義正是愚昧蠢鈍,難道這不是皇帝對她的諷刺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工筆紅樓夢》清.孫溫


君箋雅侃紅樓


元春是病死的。  

72回鳳姐夢見被奪一百匹錦,83回元春染恙,86回託夢給賈母,暗寫元春在宮中處境十分兇險。95回元春之死,時辰十分明細,“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