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理財也能虧損,銀行理財還能買嗎?

coco賈鴻超


  

理財產品的虧損與否與機構沒有直接關聯,有關聯的是理財產品本身的風險性。比如股票基金和貨幣基金同屬基金,甚至同屬一家基金公司管理運營,我們就不能以貨幣基金的概念和風險性套用到股票基金上。

  同理,理財產品的風險性同樣存在等級,虧不虧損不是由金融管理機構所決定的,而是由產品本身的投資標的(對象)所決定的。就像貨幣基金主要投資對象為短期貨幣工具,本身的價格波動風險和違約風險極小,所以決定了貨幣基金極不可能虧損;而反觀股票基金,它本身的價格波動風險極大,以及基金經理主觀性極強,也就造成了股票基金容易虧損。

  國有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同樣分等級,一般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R1-R5,對應低風險到高風險,適應不同風險類型的投資者。如果你購買的R1風險類型理財產品(一般為1萬起投的現金管理產品),那麼跟購買貨幣基金是一樣的,幾乎不可能虧損。

  如果購買是R1-R2風險類型產品(一般為5萬起投的中低風險產品),那麼跟購買債券基金是一樣的,收益率在5%上下,出現虧損的可能性極小。

  如果購買是R3-R4風險類型產品(一般為10萬起投的中高風險產品),那麼跟購買混合基金是一樣的,收益不穩定,甚至可能虧損,因為此理財產品可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

  如果購買是R5風險類型產品(一般為20萬起投的高風險產品),那麼跟購買股票基金是一樣的,理財產品隨時都可能虧損,因為該級別產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並可採用衍生交易、分層等槓桿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

  所以,不是大型金融機構不能出現理財產品虧損,而是要看具體的產品該不該出現虧損。如果銀行理財產品中R1-R2產品出現虧損,那麼這才是銀行本身管理運營的問題,就要懷疑理財產品本身的風險性了,因為此類風險類型產品經理閉著眼睛投資都不會虧損,比如主要投資標的為國債、金融債和央行票據等貨幣工具。


三人聚眾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首先,任何理財產品,都沒有確保過100%的不虧損,即便是國有銀行的理財,也有虧損的可能,只不過依靠著國行強大的背景和實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在今年虧損的很少很少。而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只能說國有銀行的虧損可能性略小,但畢竟風險基數較大,所以發生虧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國有銀行理財都包括什麼

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答題分為四大類: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QDII型,風險等級依次增加,債券型一般是政府企業發行的債券,是十分穩定的,因為有國家作後盾,這種債券理財虧損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然而掛鉤行,QDII型,信託型理財產品,資金流向會到股市,黃金,以及各行各業內,其中變數較大,即便是銀行以正規途徑合理投資依然有著較高的虧損風險。所以在購買理財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分析看清楚理財資金流向,再做決定。



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誤區

1. 理財產品不是存款:許多人混淆了理財產品和存款的區別,理財產品收益和存款利息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一些銀行人員在出售理財產品時,對客戶強調收益,基本不提風險,所以讓客戶覺得理財和存款的差別不大。但存款是沒有虧損風險的,理財產品是有虧損風險的。

2. 國有銀行也會虧損:許多人盲目的絕對相信國有銀行,不顧市場規則。一些人堅信銀行不會虧損,在虧損時難以接受。實際上銀行也是活在市場規則下的,即便是完全按照規範投資,也有虧損的可能



風險與收益的權衡

投資從來不是單方面收益率的事情,真正的投資策略是平衡風險與收益。使風險指數低於或者與收益指數持平。所以大家在選擇理財產品進行投資的時候,要分析清楚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以理性的心態平衡好風險與收益,才能使自己的投資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首席投資官


說實話,這個問題很幼稚,反過來問,路上經常發生車禍,我們還要上街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要啊,而且必須上街,難道我們可以不工作,天天在家待著?



不只是國有銀行理財,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風險性,銀行儲蓄是最保險的了,五十萬以內有保險公司承保,但五十萬以外是不在承保範圍內的,而且在我們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相關公司或機構都會提醒我們,比如說什麼產品是低風險,什麼產品是高風險。

通常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所以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能抱著投機或賭博的心理,比如一種產品的預計收益超過5%以上的時候,你就應該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這種理財產品到期後極有可能達不到你的期望值。



購買國有銀行的一些理財產品還是可行的,比如購買七日年化收益5%以內的理財產品,儘量選擇短期理財產品,因為長期理財產品往往會隨著時間發生意想不到的情況。據我瞭解,現在許多老年人喜歡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因為老年人不會接受新鮮事物,又有銀行相關人員的耐心講解,中低風險類理財產品安全性還是較好的,一傳十、十傳百的就拓展開來。


坤鵬論


銀行理財產品是可以購買的,但是你要分得清楚不同的理財產品,它的風險是不一樣的,你應該按照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雖然說現在國有銀行理財產品也能夠虧損,但是有很多國有銀行理財產品,他們的虧損概率是非常低的,只是之前保本的說法有點過於確信,那麼不能保本,就是說明了銀行願意正視市場的風險,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一旦不能保本了,就意味著他要用更高的收益率來說服投資者,否則大家沒有必要去冒這個險。

另外銀行投資理財也有很多是根據一些政府企業發行的債券來進行的,如果政府和企業的信譽度比較良好,那麼這個投資理財他們損失你本金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並且它的利率也不高,所以我認為還是可以投資的。

不過不管你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購買基金理財產品,都一定要關注你的投資資金去向,也就是說你要關注你的資金到底是用來投資某些行業或者某一些債券,或者某一個市場當中去了,如果你看好這個行業,那麼你可以選擇去投資。理財產品或者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但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他們的資金是否直接與產品的風險掛鉤?你在看產品說明書的時候,一定要關注資金的投向,如果資金投向為債券回購,存款、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這樣來看是比較穩定的,可以放心的去投資,他們基本上不會虧損你的本金。

但如果是投放的二級市場,比如說像股票基金黃金等理財產品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偏高,有可能會虧損的本金,需要自己對這些市場有一定的判斷,再去投資。


變革家


並非國有銀行理財不能夠買,而是需要更加謹慎操作,而在購買與參與銀行理財的過程中,更需要看清楚相關的條款,注意好保本與非保本的區別以及注意好時間長短的事情。實際上,與其餘眾多理財渠道相比,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率以及投資安全性還是相對較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其投資優勢會更強,但更應該分散配置,或多分散不同銀行進行靈活投資,而不要單一集中投放至某一銀行理財渠道之中。由此一來,這樣才能夠實現資產多元化配置,並儘可能在當前投資風險較高的環境下,實現資產投資收益率的有效提升、


郭施亮


理財產品是會虧損,但是你要明白是什麼產品發生了違約,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最近發生過違約的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一些私募產品,都是一些比較高風險的資管計劃,普通的理財產品總體風險還是很小的。

銀行理財可以買,而且可以放心買,但是有一個原則,根據自己的風險喜好去選擇

打個比方你是一個保守型、穩健型的客戶,沒有什麼投資經驗,那你就選擇一些債券型的理財產品,資金投向主要是貨幣市場的票據和企業債,相對來說風險非常低;假如你是一個進取型的客戶,那麼選擇理財產品你就可以適當搭配一些掛鉤型的理財,博取一下高收益。

在之前也說到過,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首先要做客戶的風險評級,保守型、穩健型、成長型、進取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分級理財產品PR1-PR5,購買之前務必想清楚,發生的風險你能不能承受。

下面再來介紹一下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

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答題分為四大類: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QDII型

可以這麼簡單的區分一下,按照風險程度從低到高債券型

如果你不想冒風險,那麼就選擇債券型的理財產品就可以了,基本上不存在違約的情況,當然了收益率普遍也比較低一些,基本上維持5%左右就很不錯了。

再來說一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誤區

總體上有兩大誤區,比較常見

1.錯把預期收益當做票面利率,這是兩碼事,預期收益就代表這收益是浮動的,未來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偏離度,但是選擇小風險的產品出現偏離度的幾率就小一點,履約率就高一點。

2.錯把理財當存款,這種情況在理財銷售過程中,個別銷售人員會只提收益,不提期限和提前贖回方式,容易讓客戶產生誤解。理財產品在產品購買後不到期限是不能夠提前贖回的,也就是說,在此期限內流動性是非常的差的,和定期存款可以隨時支取是不一樣的,一定區分清楚。

總體上需要說的就這麼多了,銀行發售的理財,大部分都是能夠達到預期收益的,不要聽聞什麼違約潮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你得知道傳言中違約的是什麼產品,你只需要避開這些高風險的產品就好了,我們選擇一些穩健型的理財,拿著高收益也沒什麼風險,還是很舒服的。


不立而立


理財產品投資前,銀行都會向你進行風險揭示:就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目前來說,除了國債及銀行存款,其餘任何的投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當然風險有高有低,關鍵你要選對合理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的風險劃分

銀行的理財產品,按照不同的投資產品,一共劃分為5個層級,分別為:R1、R2、R3、R4以及R5五個層級,這個略微專業,我簡單的以一個比例來解析:比如R1≈99%保本保息,R2≈98%保本90%保息,R3≈90%保本60%保息,R4本息可能出現10%及以上的虧損,R5可能本息30%及以上的虧損。也就說越往上的層級風險度越高,相應的收益越高。

風險度測評

銀行的理財產品,在你購買之前,絕對會給你做一個風險度測評(如果沒有做,你要小心是否為虛假理財產品或者飛單),可以肯定的告訴你,80%的人風險測評度在R2級以內,90%的人風險測評在R3級以內;測評度要在R3以上的,基本你的家庭年收入最少得在50萬元以上,且有多年的投資經驗,並且屬於願意為收益承擔本金虧損的人。一般來講R5的產品都是私人銀行客戶這類高淨值人士買的。

對於測評度在R2級別的,你只能購買R1及R2的產品,R3級別的只能購買R1、R2及R3的產品的,以此類推,因此如果你在測評表上沒有亂填,那麼你不會買到風險度不適合你的產品,所以無需擔心。

總結

銀行因為理財出現糾紛的絕大部分是飛單(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佣金提成。對於客戶來說,資金失去了銀行嚴格風控的保護就很容易“打水漂”)以及虛假理財(銀行員工私刻銀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財協議,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戶的資金,發行不存在的理財產品),

這兩種情況有個特別均是高息誘惑人!

除此之外,不排除銀行有發生理財虧損的案例,但是很少很少,出現的一般也是高風險層級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銀行發行的很少,因為高淨值客戶少。且這部分損失,高淨值人士承擔的起),所以與我們普通大眾無關。

綜上所述:如果你選對與自己層級相對應的理財產品,不盲目貪圖高息,那麼銀行的理財產品肯定屬於可以購買的產品,無需擔心。


鯉行者


一直以來,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被廣大投資者所青睞,究其緣由,無非是因為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覺得買了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就一定能穩賺不賠。

但銀行理財產品虧損事件卻不在少數,早在2015年,南京銀行的一款“鑫元”產品,早期宣傳年化收益26%,結果還未到期,半年就虧歲了15%,甚至出現了上百名投資者上門討說法的局面,轟動一時。對相信銀行理財一定不賠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異於晴天霹靂。那麼,銀行的理財產品還能買嗎?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銀行理財到底是什麼。

所謂銀行理財,通俗的解釋,即是銀行根據合同約定將所募集的基金進行投資,並將取得的收益分配給投資人的一種投資工具。

那麼,如何才能避開理財產品賠錢的大坑呢?

1. 搞清楚“銀行理財”和“銀行推薦的理財”的區別

注意,不是所有通過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都是“銀行理財”,我們所說的“銀行理財”,指的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這部分理財產品多面向普通投資者,資金大多投資於存款、債券類的中低風險領域,所以安全性較高,收益更有保障。

而 “銀行推薦理財”有可能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銀行只是一個銷售渠道,代銷理財產品面向領域包括基金、保險、信託等,很大可能會流向樓市、股市,風險相對於銀行自營理財產品就會高很多。

但是區分這一點並不難,只要認真閱讀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就能辨認自己所購買的是不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了。


度小滿金融


之前在我們一接觸到銀行理財時,聽到最多的就是“保本”了,其實“保本”只是銀行對外宣傳的噱頭。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只不過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很低,發生虧本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就算真的虧本了數額也很小,銀行承諾的保本就是在虧本了之後補上虧損了的金額,與其招攬的客服資金量相比,這點補漏對銀行來說就是毛毛雨。


最近銀行不在宣稱自己家有保本的理財產品了,其實這一舉動只不過是把理財的風險坦白在了我們眼前。仔細想想,在理財這一行之中那麼多的理財平臺,除了銀行叫囂有保本理財之外,有別的任何一家說有保本理財嗎!

我們需要知道,只要是理財就會有風險伴隨,否則的話人家憑什麼給你更多的收益呢?如果非要保本的話,直接存銀行死期就可以了,絕對保本!話說銀行理財還是可以考慮的,雖然沒有“保本”這一說了,但是風險是很低的,一般不會出現虧損的現象。想要利息相對高的話銀行理財絕對的能買,為什麼不能買?就因為不保本?!


如果回答會對您有所幫助,請您在下方點個贊!謝謝!


千秋此意


當然能買。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點小知識,國有銀行理財和我們日常中的銀行存款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銀行存款是我們把錢交給銀行,銀行那去放貸,銀行賺差價,定期存款保本。(商業銀行最高50萬保本,極小概率破產,就不詳細討論了)在購買

國有銀行理財的過程中,銀行充當的是一個牽線搭橋的角色,拿點好處費。就等同於你給甲方乙方籤個線搭橋,你拿好處,具體雙方咋協議的和你無關,銀行乾的就是這麼個活。打著國有銀行的名義是忽悠那些不缺少理財投資常識的投資人。

從2017年國家就已經出臺政策禁止打著保本的名義出售理財產品,生活中我們說的保本只是極低的概率賠錢而已。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銀行理財的具體產品。

國有銀行理財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基金,在基金中又分以下幾類:


第一:貨幣基金

舉例說話吧,大家最常見到的應該是這種。

這是盈利模式的本質就是第三方把老百姓手中的小錢收集到一起,匯聚成大錢,在把這些錢拿到商業銀行去存,拿個高利息,到期了在吧錢分給大家,說別的你不明白,餘額寶就是這麼做的。也就是說,除非商業銀行的資金鍊斷裂,一般也不會斷,大家都就默認這種貨幣基金是零風險了。特殊情況如98的泰國金融危機,國家都破產了,也就破產了,這時候,你的錢就沒啦,拿出回來了。

第二:債券基金

這種風險也是極低的,投資的多數是一些大公司的債券,或者是國債之類的

其他的基金類型一般也不會再國有銀行出售,風險也是很高的,當然也伴隨著高收益。

最後概括一下:國有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和其他大平臺的產品一樣,不過是國有銀行名氣大,沒有保本的理財只有風險的高低。

不能因為害怕車禍就不出門,不能應該害怕天氣旱就不種莊稼,更不能怕不保本就不去投資。多學點理財知識瞭解金融背後的本質,就不怕風險了。

想了解更多的投資理財知識,歡迎點擊關注留言評論,馬先生說投資為你做最專業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