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人的前世今生(三):喋血边疆

三、喋血边疆

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成德军节度王士真死,其长子王承宗自称留后(代理节度使),起兵叛唐。宪宗遣兵讨伐,在攻打镇州时,朱邪执宜带领七百人为前锋,王承宗几万人埋伏在木刀沟,与执宜相遇,伏军万箭齐发,矢如雨下。执宜领军横冲贼阵,勇猛杀敌,李光颜等乘势而进,杀敌万人。镇州攻打下来后,执宜晋升为蔚州刺史。

沙陀人的前世今生(三):喋血边疆

当时,王锷任河中节度使,掌管太原,建议:“朱邪族繁衍兴旺,散居在北川,可能会引发其野心。如把他的部族分散隶属各州,则其势分兵弱了。”于是建立十个府以安顿沙陀的人马,进一步削弱。

813年(元和八年),回鹘穿过碛南攻取西城、柳谷,宪宗诏令执宜屯守天德进行防备。

814年(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不发丧,上表称病,请以元济为留后,朝廷不许。元济于是遣兵焚舞阳、叶县,攻掠鲁山、襄城、阳翟,宪宗诏令李光颜任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发兵讨伐,朱邪执宜隶属李光颜参与讨伐。817年(元和十二年),唐邓节度使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成功。吴元济被俘,不久斩于长安。朝廷任朱邪执宜为检校刑部尚书,仍隶属李光颜麾下。

沙陀人的前世今生(三):喋血边疆

821年(唐穆宗长庆初年),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御下不严,家族生活奢侈,引起将士不满。成德都知兵马使王庭凑集结牙兵作乱,田弘正全家及其部属、将吏等三百人被杀。唐穆宗发兵讨伐,朱邪执宜全军参战,立有大功,执宜入朝,留任宿卫,授官金吾卫将军。

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柳公绰出任河东节度使,上奏说:“陉北沙陀一向威慑九姓、六州,请求委派执宜去治理云、朔塞下的十一个废府。”执宜选部属三千御守北部边界,称为代北行营,任执宜为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隶属河东节度。

835年(太和九年),执宜死,其子朱邪赤心袭父职为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朔州刺史。

(朱邪赤心,赐名李国昌,沙陀首领,835年—887年在位。)

83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回鹘穿过碛口,抵达榆林塞,回鹘宰相掘罗勿送朱邪赤心三百匹良马,约赤心共攻彰信可汗。可汗死,振武节度使刘沔带沙陀兵在杀胡山击败回鹘。后来,讨伐潞州、诛杀刘稹,诏令赤心率代北骑兵三千隶属石雄为前军,攻破石会关,又助王宰攻克天井,与太原军会合,到达榆社,与监军使吕义忠合力擒获杨弁。潞州平定,朱邪赤心升任朔州刺史,仍为代北军使。

847年(唐宣宗大中初年),吐蕃会合党项及回鹘残众入侵河西,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王宰统领代北各军进讨。沙陀兵常深入敌阵,为诸军之冠。赤心所向,望风披靡,败军们说:“看见赤心将军头上生火。”宣宗收复了三州、七关,征西戍边的战事结束后,升赤心为蔚州刺史、云州守捉使。

沙陀人的前世今生(三):喋血边疆

869年(唐懿宗咸通十年),桂林戍卒在桂林防守六年,苦于兵役,还乡无望,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唐懿宗诏令义成节度使康承训为行营招讨使,赤心带三千骑兵随从。庞勋之乱平,升赤心为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加入郑王的属籍,赐给亲仁里的宅第。后又因助唐抵御回鹘而迁为鄜延、振武节度使,然而被吐谷浑偷袭,退保神武川。

安定郡潜夫/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