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成績單”公佈!百姓看病就醫有了這些新變化

醫改“成績單”公佈!百姓看病就醫有了這些新變化

導 讀:

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與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讓全民享受到醫保、用得上藥、買得起藥,是《“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基本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監察專員姚建紅在11月27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目前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億,2017年的主要目標已基本實現,到2020年的部分指標已提前達到規劃目標要求。

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規劃》提出,要堅持居民自願、基層首診、政策引導、創新機制,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姚建紅表示,目前94.7%的地級以上城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初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以重慶市為例,據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介紹,目前重慶市已建成“4種模式”的醫聯體188個,實現區縣全覆蓋、三級醫院全覆蓋。今年在彭水、潼南、忠縣3個區縣開展試點,重點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並允許試點醫共體內編制調劑使用,將制定遠程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權限下放試點區縣。

医改“成绩单”公布!百姓看病就医有了这些新变化

11月27日,重慶市忠縣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內,有專門工作人員負責對跨省就醫直接結算進行指導。(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以藥養醫”是公立醫院曾長期存在的頑疾。2017年9月,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綜合改革並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對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合理收入,多數省份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補償80%,政府補助補償10%,醫院內部消化10%,來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姚建紅表示,目前對於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已擴大到所有城市,公立醫院人員支出佔業務支出的比重從2015年的33.2%提高至2017年的34.6%。

通過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公立醫院藥品採購“兩票制”等措施,姚建紅表示,目前短缺藥品供應得到基本保障、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等改革舉措正在推進中,老百姓曾經的“買不起藥”難題正逐步得到緩解。

居民個人衛生支出減少

人均期望壽命與孕產婦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地區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標。國家衛生健康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6.7歲,孕產婦死亡率降至19.6/10萬;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6.8‰和9.1‰,已提前降至目標值(分別為7.5‰和9.5‰)以內。

“原來很多老百姓是不敢去醫院,現在敢去醫院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因為實行醫改提高了他們的支付能力。”

姚建紅指出,近年來人民醫療衛生服務利用水平提高的一個顯著表現為,居民平均就診次數由2015年的5.6次提高到2017年的5.9次,年住院率由15.3%增加到17.6%;從門診量來看,2017年全國醫療機構門診量達81.8億人次,比2015年增加4.9億人次。所有三級醫院均已開展預約診療和優質護理服務,超過80%的醫院實現同級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截至2018年9月底,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達13995家,累計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06.3萬人次。通過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減少了患者“跑腿”“墊資”的壓力,使就醫負擔有所減輕。體現在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比重持續下降, 2017年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平均為16%,因病致貧返貧問題逐步緩解。

加快轉變衛生健康發展模式

“人民群眾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病更舒心,還希望不得病、少得病。”

姚建紅指出,雖然醫改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中高速發展,人民對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進一步增長,我國居民的疾病譜正在發生變化,慢性病成為主要的健康問題,要求衛生改革發展模式必須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目前,對於基層的醫改目標主要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通過醫聯體建設、遠程醫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

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家庭醫生團隊35.6萬餘個,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姚建紅表示,下一步,還要加快轉變衛生健康發展模式,著力構建基本醫療衛生和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協同發展格局,對建檔立卡貧困患者落實傾斜性醫保政策,實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8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