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鑄造之鄉”不斷刷新發展“新理念”

“華東鑄造之鄉”不斷刷新發展“新理念”

工業之母,首當鑄造。

6000年曆史的古老加工工藝,在含山縣林頭鎮繁衍興盛,始於明清。如今,華東鑄造,林頭唯上。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沿著祖輩的創業足跡,以鑄造業為發端,敢想敢幹的林頭人用鑄造書寫了一座城鎮的傳奇,進而化身整個含山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發展前行的路上,有鮮花相伴的光鮮亮麗,卻也總少不了荊棘叢生的陣陣刺痛。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林頭鑄造脫胎換骨,浴火重生,華麗蝶變。

改革大潮“喚醒”林頭鑄造

1978年,一個冬夜,小崗村一張薄紙上的18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變革,一個新的時代就此開啟。

如同星星燎原般,改革開放的春風喚醒了中國大地,也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從事副業生產開始受到鼓勵。林頭鎮胡畽村的胡長銀動了心。1981年,和幾位親戚一起,以自家剛建的房子為廠房,在門前支起一個手扳爐,他在林頭創辦起了小鑄造廠,這是林頭第一家農民鑄管廠。1983年,他吸收了8戶股東,成立了八戶聯營鑄管廠,也是林頭第一個較大的聯戶鑄管廠。那一年,胡長銀也成為鎮上的“萬元戶”。

時勢造英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恰逢全國上下樓房自來水管道安裝改造,在林頭遍地開花的鑄造廠,讓毛港村的孫維能也坐不住了。兄弟幾人七拼八湊,租了一畝五分地,“含山縣林頭鑄件廠”就這樣創辦了。在那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創業黃金年代,只要肯付出,遍地是黃金。

充分利用血緣的紐帶,發揮家庭成員團結協作的優勢,一個個鑄造企業從小到大地成長了起來,林頭鑄造最初的、家庭作坊式的產業集群業已形成,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也打下了未來跨越發展的基礎。

1992年,林頭的小鑄造廠已經迅速發展到了360多家,呈現出了“十里爐火紅,萬人忙鑄造”的繁盛景象。那個時候,全華東地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鑄管都是林頭造。也是那個時候,鑄造業的紅火興盛,林頭產生了相當多的像胡長銀、孫維能那樣的“萬元戶”,名聲大噪。幹事創業的氛圍在這裡形成,追夢不止的激情在這裡迸發。

“華東鑄造之鄉”不斷刷新發展“新理念”

林頭過去遍地開花的小鑄造廠

抱團集聚“播下”轉型“新苗”

從翻砂鑄造鐵鍋、吊罐、犁頭犁耳起步,30多批爐匠走南闖北,打下了林頭鑄造的名氣;鐵路淮南線穿鎮而過,拉動了林頭由一個純農業地區邁入了以工業化為主導的鄉鎮;改革開放的滾滾大潮,再次“喚醒”了林頭鑄造的“基因”,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鎮在一夜之間勇立潮頭,脫穎而出,拉開了大建設、大發展、大變化的歷史大幕。

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迎來的有世界的精彩,也有激烈的競爭。一種叫PVC注塑管的產品,著實給林頭傳統鑄鐵管當頭重重一擊。到了1995年,林頭以生產鑄鐵汙水管為主的鑄造業逐漸走入低谷,陷入了困境。

“林頭鑄造需要進行‘二次革命’,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安徽輝煌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之平回憶道,PVC管帶來的巨大沖擊,彷彿讓林頭鑄造一夜入冬,當時全鎮大大小小的鑄造企業一下子由900多家銳減至260多家,尋找出路成為林頭鑄造須解的燃眉之急。

“鑄造業是林頭的傳統產業,是林頭幾代人的心血,這個產業不能丟。”含山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戴傳平說,在含山縣和林頭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2000年8月,以“立足鑄造、規模集聚、一業為主、多元推進”為發展思路的“林頭工業園區”正式創建。小的鑄造企業重組合並、抱團發展,同時引進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入園,形成規模化經營,把企業做大做強,重塑競爭力。2006年,林頭工業園區升級為省級含山工業園區。林頭鑄造特色經濟明顯,產業集群顯著,更享有了“華東鑄造之鄉”的美譽。安徽輝煌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子承父業,從1998年起就接下家族的大旗開始做鑄造的胡宗道在2001年成立了輝煌機械,在他看來,企業要存活,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以高起點的眼光,胡宗道在企業中實行了全面質量管理,同時積極開拓市場,成功進軍汽車配件領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每個國家都成為這個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牽一髮而動全身。2008年的金融危機,胡宗道開始了他的又一次轉型。建造新廠房,購置精加工機械設備,擁有了鑄造和機械加工兩個分廠,同時配齊了各類設施設備,實現了不出廠門就能滿足產品質量控制和檢測的需要。2015年,由中鐵公司認購輝煌公司51%的股份,全新的安徽恆達鐵路器材有限公司成立。

“華東鑄造之鄉”不斷刷新發展“新理念”

恆達鐵路器材有限公司鑄件精加工車間

“恆達公司調整了產業發展方向,產品向高技術含量轉型。”胡宗道說,目前企業已經擁有自營出口權,鐵路器材產品也遠銷至北美及東南亞地區。和胡宗道一樣,著眼於產品的更新換代,實現技術裝備的全新升級,企業才能披荊斬棘一路向前,永立不敗之地。

在常裕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堆堆白色泡沫很是引人注目。總經理蔡發華介紹,這種白色泡沫叫做“消失模”,是一種全新的鑄造工藝,在鑄造過程中用泡沫發成模型,澆鑄過程中,消失模會直接被燃燒掉,比以往鑄造中使用的黏土砂和覆膜砂工藝都要先進很多,也環保很多,被稱為鑄造史上的一次“革命”。

“2011年園區一條自動化生產線都沒有,現在有近40條全自動生產線。量的變化帶來的是產品質的飛躍,中高端產品層出不窮。”戴傳平說,目前,新能源汽車配件、電力金具、電機配件、軌道交通器材都可以在園區實現批量生產。由分散經營向抱團集聚發展,由家庭式作坊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轉變,產品也由“傻大粗”向“高精尖”轉變。轉型升級帶來的精彩,每天都在園區“上演”。

“華東鑄造之鄉”不斷刷新發展“新理念”

馬鞍山常裕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自產的消失模

創優環境“打足”發展“底氣”

今年6月1日,含山縣人民政府與合肥工業大學“在含山縣共建產業研究院項目”在合肥工業大學正式簽約,9月27日,合肥工業大學含山產業研究院在含山縣揭牌。該產業研究院將重點圍繞含山縣鑄造主導產業,以及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由共建雙方共同做好產業規劃佈局,通過開展產業領域共性、關鍵、重大技術凝練及攻關,達到提升全縣主導產業層次,提高產品質量,創建成中國綠色鑄造產業基地等目標。

對於黃之平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他覺得,雖然很多高科技方面的東西自己不是很懂,但只要有政府的主導,只要對鑄造行業是利好的,就是好消息。的確,政府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林頭鑄造來說,它成長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個坎,翻過的每一座山,都有當地政府的見證,更有政府的扶持和幫助。孫維能清楚地記得,2000年林頭工業園剛成立時,是政府統一規劃,自己的企業才得以走進園區發展;胡宗道永遠不會忘記,2008年金融危機,是林頭政府和工業園區幫助自己新徵了200畝土地,企業才有機會“大展拳腳”……

“華東鑄造之鄉”不斷刷新發展“新理念”

含山經濟開發區(林頭)

“林頭鑄造是含山的品牌,‘華東鑄造之鄉’是含山的名片,作為鎮政府,我們將提供強有力的環境保障和一切便利條件確保園區發展。”林頭鎮黨委書記倪進宏說道。

在工業園,普瑞明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是由安徽飛龍新型建材公司在收購原盛華晟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和土地基礎上投資控股新建立起來的。原盛華晟科技公司由於近年來市場環境變化,生產的產品外部需求不旺,而園區內的飛龍新型建材主要生產市政設施,成長速度迅速,一直想擴大生產卻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園區管委會經過牽線搭橋,促成了這次以強並弱,並推動了飛龍建材公司產品升級。

像這樣通過招大引強、以大並小、以強並弱等方式鼓勵和引導企業兼併重組,含山工業園區管委會始終樂做“紅娘”,促進企業適應市場,原有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關於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廣大民營企業家中贏得強烈反響。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產業優勢,狠抓園區轉型,市委九屆七次全會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對於林頭鑄造的集聚地含山工業園來說,不僅是林頭鎮政府,含山縣政府也一直呵護著它的成長,釋放了一系列的政策“紅利”。

今年以來,含山縣紮實開展“四送一服”常態化活動,進一步提升“送新發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創新項目、送生產要素,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服務水平,以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加速推進全縣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縣裡又新出臺了促進製造業升級產業扶持若干政策,明確對實際總投資(不含土地價款)1億元及以上、5億元以下的,以及實際總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1億元以下的且產品技術水平省內領先或填補省內空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類項目購置關鍵設備,按政策申報市級補助資金。“一切為了發展,一切服務發展。”“孃家人”的有力幫扶,為林頭鑄造勃發生機打足了“底氣”。

“華東鑄造之鄉”不斷刷新發展“新理念”

安徽輝煌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環保除塵設備

綠色發展“抖落”滿身“黑塵”

沒有瀰漫的粉塵,沒有刺鼻的氣味,在含山工業園區峰園精鑄加工廠,工人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生產。告別了烏煙瘴氣的“沖天爐”,用上了乾淨的鋼殼電爐。廠長聞家榮說,淘汰落後產能,是對企業發展的利好,更是一份對環境的責任。

在輝煌機械,今年花了70餘萬元新進的環保設備,讓黃之平為之津津樂道。他高興地說,新設備可以有效保護環境,也美化了廠區環境。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充分發揮環境優勢,堅定不移走生態立市之路。從國家到省再到地方,“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共識。

從事鑄造的人都知道,鑄造的底色是“黑色”。但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秉承“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全新發展理念,含山縣政府聯合林頭鎮政府,採取關停一批、整改一批、升級一批的整改措施,關掉了100多家年產量低於4000噸、使用手板爐的小鑄造廠,整改合併了80多家,且全部遷入含山工業園區統一管理。整改過程中,含山縣多部門聯動,嚴格執法,強調“誰不達到環保要求,誰就不能生存下去”。同時,在土地租金、稅收以及技改設備補助上給予政策的支持和引導,減輕企業轉型中的陣痛。

專項整治讓經歷“陣痛”的工業園區以及整個鑄造產業煥發出了新氣象,也流露出了新活力。通過整治,園區內無論是設備和產品都上了一個檔次,鑄造行業的許多先進設備陸續上線。據戴傳平介紹,目前園區內所有的企業都拿到了環評。

今年,在含山縣三季度開工的項目中,由馬鞍山市綠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2億元建設的縣鑄造固廢處理中心項目格外引人注目。公司總經理劉濤說,項目新上的鑄造黏土砂再生生產線、鑄造廢棄物增壓制磚生產線,組建廢棄物專用運輸車隊和建設不可利用廢棄物一般工業固廢填埋場等,可滿足工業園區及周邊鑄造企業固廢處理需求,徹底解決鑄造產業廢砂處理問題,實現定點堆放、集中運輸、規範處理、循環利用。今年9月26日至27日,含山縣還首次舉辦了綠色智造產業發展高端峰會暨產學研項目對接會,邀請了全國鑄造領域的學術權威、知名學者和國內知名鑄造企業的高層高管,借力國內鑄造的“最強大腦”發展綠色智造。

抖落一身“黑塵”,實現“綠色”發展,沐浴新時代的春風,搭乘“一帶一路”的快車,古老的林頭鑄造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華東鑄造之鄉”的名片歷久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