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極度醜化的明朝昏君,真實歷史中殺奸臣平叛亂,大事從來不糊塗

歷史界普遍認為“明朝多昏君”,而其中的典型代表就當屬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同學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由於其父明孝宗是個痴情種,一生六宮無妃,只有張皇后一個女人,而朱厚照又是帝后二人唯一活到成年的孩子,所以他這個皇帝當得可謂是順風順水,毫無懸念。

說明武宗是昏君的典型代表,是因為他確實留下了很多廣受詬病的“歷史罪證”。明武宗15歲登基,31歲駕崩,在位16年,史書中的他,簡直把昏君形象演繹到極致。試舉幾例,與君分享。


被極度醜化的明朝昏君,真實歷史中殺奸臣平叛亂,大事從來不糊塗


一、沉迷酒色

荒淫好色是每一個昏君的標配,明武宗朱厚照也不例外。明武宗的后妃並不算多,但是他特別喜歡親自去民間蒐羅美女。京劇中有一齣戲叫《游龍戲鳳》,餘叔巖、梅蘭芳、孟小冬、馬連良等名角都曾出演過此劇目,這個故事說的就是明武宗在山西大同搶奪民女李鳳姐,後又將懷孕的李鳳姐拋棄在居庸關。故事雖然有很大的演繹成分,但是由此亦可見明武宗在民間是何等臭名昭著。

另外,明武宗為了更好地縱情聲色,還斥巨資在皇城西北建造了豹房,裡面不僅圈養了各色奇禽異獸,更重要的是“圈養”了全國各地蒐羅來的美女,以供明武宗淫樂。明武宗整日沉迷豹房,朝政自然日益荒廢。


被極度醜化的明朝昏君,真實歷史中殺奸臣平叛亂,大事從來不糊塗


二、寵信宦官

明朝權勢最大的太監不是魏忠賢,而是劉瑾,劉瑾被稱為“立皇帝”,通過貪汙受賄成為大明首富,據說他的財富值甚至超過了清朝的大貪官和珅。而且,被明武宗寵幸的宦官遠不止劉瑾一個。

明武宗在還是太子時身邊就有8個極為寵幸的親信太監,分別是劉瑾、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被稱為“八黨”或“八虎”。等明武宗登基為帝后,“八黨”也跟著雞犬升天,個個不可一世、為非作歹。


被極度醜化的明朝昏君,真實歷史中殺奸臣平叛亂,大事從來不糊塗


三、尚武好戰

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像明武宗一樣尚武好戰,而且同為“武”,明武宗的尚武和漢武帝的尚武還不一樣。漢武帝尚武只是喜歡通過征戰的方式保境安民、開疆拓土,而明武宗則是喜歡親自上陣殺敵,享受馳騁疆場的快感。

明武宗喜歡打仗甚至超過了喜歡當皇帝,他做的最奇葩的一件事就是改名為朱壽,然後封自己為“鎮國公威武大將軍”。皇帝為君,將軍為臣,為了當將軍改名自降身價的皇帝也只有明武宗了。

而且,為了不辜負“威武大將軍”的光榮頭銜,明武宗還非要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把對方將領俘虜,再綁起來扔在“百萬大軍”中,當然,這“百萬大軍”都得是明軍,然後再由朱厚照衝入“百萬大軍”中殺了那個被綁得死死的將領。這就是明武宗的“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總之,明武宗就是用各種各樣的奇葩方法把軍功都記在了自己頭上。


被極度醜化的明朝昏君,真實歷史中殺奸臣平叛亂,大事從來不糊塗


以上是筆者根據相關史料簡單整理出的三點,在明武宗的無數“劣跡”中這隻能算是九牛一毛。但是,所謂正史也未必就是真實的歷史,近些年來就有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為明武宗“平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明武宗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也絕非是個一無是處的君主,他自幼聰慧過人,學習能力極強,從騎馬射箭到吹拉彈唱,甚至到梵文、阿拉伯文,明武宗都是一學就會,簡直就是天才少年。

更重要的是,雖然明武宗在史料記載中劣跡斑斑,但很多歷史真相卻也擺在那裡、不容爭辯——明武宗在位期間,不僅成就了應州大捷,平定了平寧王及安化王叛亂,大敗了蒙古王子,又多次賑災免賦,而且當他得知劉瑾的罪行後,更是彈指間就將其誅滅,作風之剛毅果敢,手段之立竿見影,在帝王中也不多見。


被極度醜化的明朝昏君,真實歷史中殺奸臣平叛亂,大事從來不糊塗


而且,雖然明武宗確實思想活躍又非常貪玩,但即便是在他玩得昏天暗地之時,也要求奏摺必須一件不少送到宣府。所以很多歷史學者認為,明武宗雖然確實荒唐,但他在大事上從來不糊塗。

另外,明武宗還有一項聖明君主不可或缺的品質——知人善用。明武宗寵信的不僅有親信太監,更多的則是賢能之臣,諸如劉健、謝遷、李東陽、楊廷和、楊一清等明朝肱骨,都是被明武宗重用提拔的。我自己不行,但是我身邊的人能行,這也算是明武宗過人之處了。


被極度醜化的明朝昏君,真實歷史中殺奸臣平叛亂,大事從來不糊塗


行文至此,筆者想要強調的是,本人並無意為昏君明武宗“平反”,只是要警醒各位歷史愛好者——歷史不是非黑即白,歷史人物不是非好即壞,皇帝也不是非明即昏,不要過分相信歷史記載,即便那是所謂的正史,看待歷史,我們應該加入自己的獨立思考,而不要被主流觀點綁架。

注:

1、參考文獻《明史》

2、文中涉及年齡,按照舊時習俗均採用虛歲

3、文中圖片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