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质疑夏朝存在?

Vihi



主要是因为西方的一个考古观,国际上对朝代认定需要文字证明,而甲骨文是商代才出现的。夏朝只是在我们典籍和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存在,目前还没有特别有力而且能说服西方学者的证据证明。

所以很多人秉承西方观念,认为夏朝可能不存在,但是我认为。

肯定是存在的,只不过是部落还是王朝不太好说,就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记载。

就连我们村口讲八卦传闲话的都是有恩怨的。要不是东家拿了西边儿的两根柴,要不就是西边儿占了东边一点土,要么就是南边儿偷了北边的汉子,再不济都是北边儿说了南边的闲话,南边要把这仇给报回来。


听说潘金莲原本就是一个大好的闺女,就是给那写书的人有点恩怨就被人家变成了千古淫妇。所以说大家有事没事就千万别得罪这些写书码字的,要不指不定哪天你就变主角千古留名了。

还有那个唐朝时候有两个政敌其中有一个长得尖嘴猴腮的特别像猿猴,于是这家的政敌那就给人家编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白猿记。说他政敌的爹在外打仗的时候,老婆被那个白猿给掳走了,然后过了大半年,他当将军的老爹终于带领着千军万马费尽百般周折从崇山峻岭中把他老婆给救回来了,可是让他老婆一回到家就怀孕了,没过多久就生了个儿子然后这个儿子就长得尖嘴猴腮特别像白猿。

就只是因为政见不和,就给人家骗了一个禽兽老爹的故事。


那夏朝凭空出现在史书以及各种典籍中,也找不出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理由证明它是编撰。甚至根据各类点击以及各类考古资料,我们大约能整理出夏朝整个历史进程、争斗过程以及它灭亡的一个过程,首先我们来说夏朝的建立。

根据各地流传的神话传说以及典籍记载,在上古神话末期时代,天神鲧(黄帝的孙子)为了拯救因洪水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盗窃了天帝的息壤去平息洪水,然后被祝融诛杀在羽山。

鲧在羽山被杀三年之后他的身体里孕育出来大禹,继承父志继续治理洪水,终于在治理洪水很多年之后终于平定了的九州的洪灾,并凭借此当上了人间的帝王。


大禹这个沉迷于治水上古帝王,因为治水耽误了婚姻,他30岁那年在治理洪水的途中遇到了涂山的九尾狐女娇,两人郎情妾意就此结成夫妻。

沉迷于治水的大禹并没有因为婚姻放弃对的治水事业的追求,他不仅在我家门而不入,还为了开山凿石变成黄熊搬运。



大禹变成黄熊这可害苦了他送饭的妻子,两人原本约定鼓响为号,听到鼓声就上山送饭。可是大禹这天工作太忘我,变成黄熊不断的投掷石块,可没想到的是这些石块砸到鼓上。于是女娇应声送饭,上山之后的女娇却没有看到大禹影子却看到一只黄熊在不断的搬运石块,于是妻子女娇吓得转身就跑,黄熊在后面紧追不舍,妻子见没法逃脱黄熊的追捕,心惊胆战之下就地变成一块大石头。

大禹终于追上了妻子,可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块冰冷的石头,痛失妻子的大禹抱着石块嚎啕大哭,可能上天有感大禹的哀痛,于是石头里面蹦出来了大禹的儿子,因为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大禹给他儿子取名为启。

大禹死后继承他帝位的就是他儿子启,启治国荒淫无道,但是音乐造诣颇高,可音乐并不能弥补他矢国的悲剧,启死后没多久他的五个儿子因为争夺帝位而发生内乱,有穷国年轻的帝王后羿趁此入侵,成功夺取了夏家的天下。

就这样夏家失去了天下,可是由于后羿太过愚蠢,当上了帝王之后,就完全用下半身思考,杀了伯封却娶了他母亲玄妻。

于是玄妻和寒国公子寒促私通一起合谋杀死了后羿,后羿死后寒促当上了有穷国的国王,可是当上帝王的寒促比后羿更残暴,于是流落在外的夏启的孙子少康在人民的支持下成功复国。

史称少康中兴。

参考典籍:《竹书纪年》、《山海经》、《楚辞》、《墨子》、《华阳国志》、《路史》、《左传》、《说文》等



山海经解密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其实一开始,质疑夏朝存在的只是西方学者而已,中国人对夏朝的存在一直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但随着西方质疑观点在国内的传播,着实影响了不少的人。认为至今考古发掘没有出土夏朝文字,那么夏朝只能算神话史,而不算信史。


但这一观点,明显是不严谨的!

那就是持质疑观点的人们,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或者说是基本常识,那就是文字的形成和完善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也就是说,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套很完备的文字体系,那么仅仅是有商一朝就能从无到有,发展出这样一套完备的文字体系吗?

很显然,区区几百年,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商朝之前,必定还有一个漫长的阶段,在丰富和完善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那么,在商朝之前的夏朝会没有文字吗?肯定是有的,只是至今还没有发现而已!

且学界也认定,二里头文化就是区别于商文化而存在的夏文化,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夏朝是存在的,学界对其是持肯定态度的。

只是在夏都究竟位于何处的问题上,学界至今还存在些许分歧,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夏朝存在的学术观点之上!

就个人而言,我是一直坚信夏朝是存在的,这不光是因为一个中国人对夏朝的特殊情节,更是对我国史学界的信任!


夏朝历史上也曾多次迁都,在二里头没有出土文字类的文物,并不代表其就不存在,在陶寺遗址中就曾出土过夏朝早期的文字。

因此,个人认为,那些还未出土的关键性证据。只是还没有被人们所发现罢了。

夏朝是肯定存在的,不用质疑,不接受任何反驳!

大家觉得呢?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支持与关注,十分感谢!


Ko蜀北一


什么很多人质疑夏朝的存在?干脆点,就是陕西人反对夏朝的存在,因为洛阳已经证明是商都西亳,而且是商汤的帝都,证据居然出在甲骨文全集中,再让夏朝存在,洛阳又是夏都斟撏,这让陕西朋友怎么受得了?

为什么说夏朝必然存在?

因为司马迁不但给出了详细的夏的世系,而且在史记.吴起列传中给出了夏都斟撏的准确位置,又和二里头遗址高度吻合。

二里头考古发现巨大的宫城遗址,宫殿达到四平方公里,这么巨大的宫殿,让西洋人在去否定夏的存在,还能否定吗?所以,二里头的考古到了微妙阶段,我们也还没有找到完美的文字自证证据,而洋人也已经不能够否定夏朝的存在啦,怎么解释这么巨大的宫殿呢?全盘否定?还要不要公道?

二里头遗址是有夏朝陶文出土,只是现在还没有在陶文中发现有用的字词。我最近分析,所谓自证完美文字证据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宽松的,只要哪一天在陶文中发现,夏,禹,后臯,孔甲,姒履葵,或者是太康,少康,仲康,寒浞,后羿的名字,只要一个就可以说大功告成啦。夏朝二里头考古清理了仅仅百分之四的,会有多大的可能性找不到哪怕一个呢?


老杨141007668


夏朝是否存在对于先秦史一直是个重要的命题,也是国人的敏感历史,因为这关系到中华文明是否有5000年左右的长度,如果没有夏朝这个文明,中华文明出现时间将远晚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位居四大文明之末,这是民族情感不能接受的。

目前国内史学家判断夏朝存在的主要依据有二里头文明与史书古籍记载。主要表现在,二里头文明的时间,大致符合晚夏的时代,也符合史籍中对于夏朝所属区域的记载,二里头文明出现大型宫城,证明其文明已经到达一定程度,脱离了原始部落时代。《史记 夏本纪》有详细记载,《礼记》等古文经典和诸子百家的论述均有提到夏,一般三代并谈,且对于夏的描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是唯物史学所说的早期奴隶制世袭国家的基本特征。在这两个基础上,国家进行了两项大型宫城——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文明探源工程,以论证夏朝的存在。并以西方曾否定商的存在,而事实证明商确实存在来嘲笑西方史学界,坚定夏的存在


但是,目前的证据有致命伤,主要表现在,不能确定二里头文明的确凿时代。二里头文明属于夏,这是由于在年代上二里头文明符合夏的年代,但是夏的大致年代是推断出来的,有相当海外史学家和部分国内史学家认为二里头文明史夏商共同的遗址(宫城等大型建筑属于商遗址),或是二里头文明属于早商。而二里头文明所做的碳14鉴定争议也较大,在此基础上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备受海外史学界指责,认为是政治工程。史籍经典记载与夏的时代相隔甚远,作为信史也有争议。更关键的是,目前的甲骨文、金文没有对于夏朝的直接描述,也就是西方史学界所说的缺乏考古依据



我认为,夏是否存在是个伪命题,因为即使证明二里头不是早商文明,也不能说明那个文明的主人就叫“夏”,它可以是个其他名称的文明,甚至那个文明没有名称,也有可能当时没有形成统一国家,而是存在多个小型的国家。所以,要证明的是,在商以前存在文明国家政权,这就足够了。这证明这一点,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寻找这个文明的文字,一个是厘清早商文明。如果早商文明达到一定的高度,那可以反证商以前存在文明。


而目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实有政治性成分,有些证据含糊不清或有争议,这个命题也太大,更多是从结论来找证据,有必要重新命题,单独研究早商文明


历史正当时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关于夏朝虽然没有同时期的文物可以证明其存在,但是夏朝见诸中国各种历史典籍,应该是存在的。

其实,夏朝是让中国人最为揪心和蛋疼的一个王朝,因为各种文献上对夏朝描述的很清晰,但是考古发现上,却找不到证明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

早在殷墟发现之前,西方国家也不承认商朝的存在,认为中华文明是从周朝开始的,距今三千年。而学术上与夏朝一样,各种文献对商朝的记载相当丰富和清晰,随着殷墟的发现和大量刻有甲骨文的甲骨的出土,人们才发现,原来商朝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文献的记载是真实的、正确的。


(商代金文:禹) 既然商朝是存在的,那么中国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应该也不会是凭空捏造的,应该也是存在的,这样的推理很合理,所以我们国内普遍比较接受夏朝是存在的。 根据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开启了家天下的世袭制。

夏朝存在时间大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共传14代,共17帝,延续约471年 ,最终被商朝所灭。 关于商汤灭夏,史书记载比较详细,但是商代甲骨文却没有记录。甲骨文中祭祀商汤的卜辞有680余条,虽然歌功颂德,多为溢美之词,却丝毫没提推翻夏朝这样的丰功伟业。在甲骨文中,商汤是中兴之主,而不是开国之主。而甲骨文也没有“夏”这个字,貌似他们并不知道有个夏朝存在。所以到底商汤有没有灭夏,以目前的情况,不好下定论,需要考古学家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寻找答案!



但是既然史书记载的那么详细,我还是比较相信史书的,只是缺乏证据而已!


一抹忧伤的笑


夏朝存在与否,是史学界、考古学界持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中国自诩五千年文化古国,那作为文明开端的夏存在与否就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评定,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证明了夏朝的存在,还为夏朝国君订立了谱系。但这项工程的可信度又有多少呢?其实可信度也不高,关键在于重要遗址问题的测定不明。即使大陆学者大多数认同夏的存在,但海外学者出于严谨的求证精神,并不十分认同这一点。



那么举世瞩目的二里头文化可不可以代表夏文化或夏的存在?我的答案是存疑。没有明确的器物证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或者说是全部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时间断代与夏并不十分相符。有一种观点认为二里头文化是晚期的夏文化遗存或早期商文化遗存,而更早的齐家文化可能是早期夏文化。


而最新发掘的禹会村遗址龙山古城可能为禹会见诸侯的史料记载,间接可证明夏的存在。

我也希望夏朝存在,但现存考古的确证明不了夏的存在。前段时间大家对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先生的批判也是不客观的,因为史学界确实有那种说法,具体情况我就不陈述了,与本问题无关。


涑水司马


商朝才出现甲骨文 在此之前没有文字记载 历史久远 所以充满了未知 故而显得神秘。

此外,当年秦始皇焚书把夏商周的史料都给烧了,导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查不到夏朝的事,只能查出帝王世系。


现在支持夏朝存在的史书都是周以后的。比如史记,尽信书不如无书。史记记载了鬼神的存在。那也是真的咯。何况史记成书的汉代距离传说中的夏朝那么远。如无意外,应该是根据稍早的书籍。尚书的话,现存尚书已经由清华简证实了伪书,它的价值另说。


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不可信。现存竹书纪年也被证明是伪书。不过出土的文物里的尚书和竹书纪年倒是确实提到了夏朝。问题还是年代,这两本出土的是战国时期,离传说的夏朝还是隔了近千年。也许史记对夏朝的记载就是根据这些战国时代的记载。对夏朝争论的焦点是出土的甲骨文里根本没有夏字


汝影吾行


近代疑古思潮兴起后,不仅三皇五帝的历史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一些人更是对夏商两代的历史提出了质疑。他们怀疑,夏商两代的历史也是传说,不能当信史来看待。但是,随着殷墟的发掘,关于商朝的质疑就不再有人提了。不过,关于夏代的质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首先,传世文献关于夏代最完整的记录是《史记·夏本纪》。先秦时期的文献,关于夏代的记载是十分零散的。到了司马迁的时代,距离夏朝已经过去了一千五六百年之久,司马迁是如何知道夏代的详细情况的呢?这不能不让人们产生怀疑。

在殷墟被证实为商朝的文化遗存之后,人们也试图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证实夏王朝的存在。49年之后,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越来越多的资料,夏文化的探讨随之展开。到目前为止,作为夏文化探讨对象的遗址,在豫西、晋南地区已经发现上百处。其中,1952年登峰玉村遗址的发现,它与已知的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时代很近而文化类型不同,于是人们就想到它可能是夏文化。这一发现揭开了建国后夏文化探讨的序幕。1956年在郑州发掘了洛达庙遗址,出土文物较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又与二里岗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因素,而相对年代又早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二里岗文化,所以这个遗址发掘后,人们也将其作为探讨夏文化的物件,并将同类型考古文化命名为洛达庙类型文化。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比洛达庙的规模要大得多,所以人们放弃了洛达庙的命名,而将这类文化命名为二里头文化。总之,到目前为止,已经在考古发掘中找到了探索中的夏文化,它的上限可以河南龙山文化和山西龙山文化的晚期,偃师二里头遗址则属于夏文化的中晚期。夏朝的存在已经在考古学上得到了确证。

但是,反对者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一成果。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夏代文化的文字资料。无论是二里头遗址还是其他有关二里头文化的遗址,我们都没有发现有任何文字资料。我们只能说,从时间上说,二里头文化存在的时间和传世文献记载的关于夏代的时间基本重合。二里头文化的分布区域也和传世文献记载的夏人活动的区域重合。从时间顺序上说,二里头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商朝早期的二里岗文化,他们之间存在着叠压的关系。因而我们将二里头文化视为夏王朝存在的证据。要想最终消除反对者的质疑,还有待于将来考古能有更新的发现,尤其是能够有文字资料的出现。


野叟杂谈


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国家形态的王朝,这是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及考古学者们所主张或承认的,而外国的一些学者是不承认的,甚至有否定的。这是为什么?

中国学者主张夏朝曾存在过,其根据是古人留下来的历史文献以及田野考古成果的辅助证明 。

有些人以为中国历史学家盲目迷信《史记》和司马迁。其实,在中国现存的 更 早 的 文献中绝大多数都提到了夏朝或 大 禹,一般都是夏商周三代并列的。司马迁只是综合已经存在文献而已。

例如,《尚书》有不少篇说到夏朝和商朝,周朝人确认夏、商是“受天命”的正统朝代。 其中 《周书》产生的年代在西周初年,距夏朝不过数百年。 稍晚一些的《春秋左传》中,夏商周三代是并列的,且提到夏朝及《夏书》的地方极多。也直接提到了夏朝君王(夏朝时称为“后”,商周称为王,以后称皇帝)的名字,如启、相、皋、孔甲、桀等。

更多的例子就不举了。更重要的是田野考古的成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支持中国古文献的记载。按照记载,夏朝是商朝以前的王朝,其中心区在豫西、晋南等地,建立了国家,建有宫室,曾铸鼎为国家重器等。豫西二里头遗址,按 14 C测定为3900至3600年之前,其时代恰在商之前,确实开始建立了相当不小的宫室 和 宗庙,及道路及排水体系,其青铜铸造技术已经比再早一些年代的文化有了很大进展,开始铸造鼎、爵等礼器,这和夏朝铸鼎的历史记录是符合的。从这些考古可以相当肯定的说,那时确实到达青铜时代、进入了文明社会、出现了国家,和文献记载相当符合。

虽然还没有田野考古证据直接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的都城,但是,从年代上看,它确实 是 夏朝时期的文明遗址,也就是说,它明确的证明了,在文献中记载的夏朝的年代,中原地区确实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有了国家的出现,即使二里头不是夏朝都城,夏朝都城文明也不应比它差,甚至有更高的发展。

这样,按理性的考虑,确证当时的王朝名称为夏,或暂时不能确证或否定这一点,已经没有原则的差别了。不称其为夏,而称为,比如,中国第一王朝,也没质的差别。

这样,承认这时的王朝就是夏朝,或是另一个王朝,就成为对于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相信度问题了。从前面所讲,对于古史中的记载,应有相当程度的相信 。

有些外国学者不承认夏的存在,是什么原因 ? 并不是因为他们治学更严谨。他们对中国古籍是不熟悉的,且不熟悉就容易产生偏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囿于其经验。

他们在研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古代文明曾取得了极大成绩,其研究的基础是考古成果,及乎没有可依据的历史文字记载,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神话传说。当他们转过来看东亚文明时,不熟悉浩如烟海的汉字文献,很自然的他们也会以同样的心态来对待上古历史研究。

比如在我们看来,甲骨文的发现的重要贡献之一是证实了中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商文明的记载,而在欧美学者看来,殷墟的发掘发现了一个新文明——商文明。“证实”和“发现”两个词,表征了学者对待中国历史记录的态度的区别 。

把中国古史等同于西方古代神话传说,是不合适的。 在《左传》之类历史书中神话传说之类 的成分是很弱 的。当史官们站在宫庭中,把他认为该记的都记录下来 ,可能还经过学者的编辑 而形成《春秋》,然后人们给它再作说明的过程,和编造神话有着根本的不同。不承认这种不同,把中国历史记录看作和神话传说一类,只能走上错误的研究路线。当然,我们不能肯定这些历史记录的细节上都准确,但是,在大关节上,如夏商周并列为三代这在事,是不能乱说的。

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即考古成果和文献并重。这在中国上古史学研究中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而欧美学者则只能有一重证据——考古。

欧美的学者们对于自己的观点,通常是要坚持到最后的。我在国外曾和物理学方面的学者有所接触,他们确是这样。这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原来的观点并不正确,我们当然没必要因为他们坚持就盲从。

所以,不要迷信所谓“主流”。作为主流学者,他们曾认为水稻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中国文字是埃及象形文字的后代,中国青铜器铸造技术是从中亚传过来的等,现在来看这些都是错误的。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接触中华古文化时,他们对于北非中亚的古文明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了,满脑子都是西方考古成就,当时中国又没有足够的田野考古成果,他们对于中国古文献的又是那样生疏,掌握起来又是那样困难,所以,他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他们有权力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权不去下功夫研究中国古代典籍。我们却完全没有必要盲从。

但是,迷信盲从外国人的总是有的。 有人就在没有任何证据条件下, 硬说夏朝的存在是周人为了推翻殷商师出有名而编造的。这种说法真有些滑稽。如果当初根本没有夏朝,周人 凭空 捏造一个夏朝来哄殷商人,一定会起反作用的,殷商人对自己祖先有没有取代夏朝而成为中原共主当然是知道的,捏造其历史只能弄巧成拙。

统观中国历史,一群人为推翻一个王朝时 ,不会 拿它曾推翻更早的王朝为理由的 (除非冒充更早一朝皇族后裔)。 因为,如果以此为理由,按逻辑说,新建立的王朝就应该把统治权交给前面被推翻的王朝的后裔。比如,如果周推翻殷商 的原因 是因为殷商曾推翻夏,那么周在推翻商后,就应把统治权交给夏人后裔才最合逻辑。这样的事是不会发生的,编造一个夏朝的存在也就没有了理由。

有人举出疑古学派大师顾颉刚为不承认夏朝存撑腰。顾颉刚在早期确曾怀疑过夏是否存的,后来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不但承认夏朝曾存在,而且还对夏朝的都城及疆域进行过研究。不轻信古书,但是,但在有了新发现的考古成果后,能据其修正自己的观念,这才是大学者应有风范。


商业小道消息


我本人是相信夏朝存在的!

至于很多人特别是国外的质疑夏朝的存在,他们的理由是没有发掘出夏朝文字来自证存在性,这个理由说的通,没毛病。但我个人觉得未免太过死板,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目前记载夏朝最早的史书是西周时的《尚书》,后来晋国《竹书纪年》等一些先秦史书都有对夏朝的记载。司马迁总结前人的记载和自己考察在《史记》里对夏朝进行了详细的书写,包括历史事件 世系等(这里提一下商朝,商朝在殷墟没发掘之前和夏朝一样是被质疑的,史记中对商朝的事件世系记载已被甲骨文证实,所以夏朝的记载可信度很高)

再者商周朝时“兴灭继絶”的传统,周武王找到夏禹后裔东楼公分封杞国,成王时周公封微子启于宋国。杞国礼夏,宋国礼商,杞国宋国奉夏商为宗祀。

最后要说夏九鼎,九鼎现在虽已遗落,但在先秦史书中确实存在的,秦国楚国有向周王室求鼎的明确记载,九鼎是夏商周三朝的国之重器。

以上这些说明至少在先秦时期夏朝是确信无疑存在的!因为那个年代实在没理由说为了提高国家历史厚度去杜撰个夏朝出来,没那个必要。而且就像九鼎这样的文物,虽说今天没了,但在离夏朝并不久远的先秦应是存在不少了。所以我相信国家的历史,相信夏朝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