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唐朝最好的诗人,为什么杜甫潦倒困顿,李白却能一生游山玩水?

太极星空


第一,两人出身不同。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他的家庭是做生意的,因此非常富有。有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公元725年,李白“辞亲远游”时就带了30万钱。结果花了半年,就把钱花光了。从这可以看出,李白是富二代,手头有钱。杜甫就不一样了,他的祖父虽然也做过宰相,可那已经是几十年的事了。所以到了杜甫年纪大了,他就过得不好,甚至于穷困潦倒。

其二,两人在当时的知名度不一样。李白和杜甫都是诗人。不过,两人在当时的知名度有很大区别。李白的诗汪洋恣肆,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因此,李白活着的时候名气就已经很大。而杜甫则不一样,他的诗主要是写现实题材的,在当时并没有特别高的评价。甚至于当时的诗歌品评专家把杜甫的诗评为中品。也正是因为两人知名度差距大,所以李白过得潇洒,而杜甫过得穷困潦倒。

其三,两人的运气不一样。李白出生于701年。因此,他一生的鼎盛时期是在盛唐渡过的。而在盛唐,府库丰盈,物价低廉,所以李白可以过得很好。而杜甫就不一样了,他出生于712年。别看他只比李白小十一岁。但是,两人的境遇就大不一样。这其中的关键还在于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使唐朝由盛而衰。而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白已经54岁了,已经时日无多(李白只活了61岁),而杜甫只有43岁,正当盛年。正是因为两人运气的不同,所以才造成李白过得很潇洒,而杜甫则穷困潦倒。

其四,两人的性格不一样。李白是一个豪爽大方的人。在他“辞亲远游”的时候,他只要见到自己欣赏的人,就给对方一笔钱,这让他结交了贺知章、九公主等社会名流。后来,李白也正是在贺知章的推荐下做了翰林供奉。反观杜甫则不同,他情商似乎有些低。为什么这么说呢?公元736年时,杜甫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唐朝的科举考试与宋元明清都不一样,考生需要找达官贵人“温卷”方能有考中的机会。而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但是仍然没什么作用。从这也可以看出,杜甫不擅长搞关系,这导致他后面的路走的比较辛苦。因此李白过得潇洒,而杜甫则穷困潦倒。


这个历史有点料


很简单:李白是商人之后,按如今的话就是富二代,后来又娶了孔雀女(第一任是名门望族之后许氏,最后一任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一生算是衣食无忧。而杜甫则是希望科举改变命运的凤凰男,并且凤凰未遂,因为杜甫终身未中举,为官的父亲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去世后,杜甫生活更加窘迫困苦。

当然,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李白这富二代跟如今比起来是要打折扣的,李白不能参加科举,也未能在仕途上实现抱负。这一点上,二人一生都可以说同为怀才不遇,并且还是生活中的好朋友,但经济条件及境遇的差距、性格的差别造就了二人诗歌意境及格调的天壤之别。

先说诗圣。杜甫家世代为官,但到他这一系家道中落。父亲杜闲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官虽小,但俸禄稳定。事实上,杜甫30岁之前过得并不算太拮据,十九岁开始漫游吴越,二十四岁科举落榜,继续游历四方。但公元741年,父亲病逝,杜甫失去主要经济支撑,加之之后自己在科举与官场也均以失败告终,可以说从此开始了困苦潦倒的一生。

科举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公元735年),杜甫参加了第一次科举,落榜。到底是考场有内幕,还是杜甫不是“考场型选手”,或者根本就是当时游山玩水无心考试?如今已不得而知。可以确认的是,十年后,公元746年,杜甫的第二次科举失败,却属躺着中枪。因为这一年,布衣之士竟然无一及第。原因便是当时的奸相李林甫暗做手脚,对于当时学识出色的人他非常忌惮,担心威胁到自己的权势,所以肆意打压,最后还向唐玄宗报告说“野无遗贤”。

这次考场失败之后,杜甫客居长安十年,期间郁郁不得志。曾任官职左拾遗,但因为营救房琯触怒肃宗差点蹲大狱,幸亏宰相张镐出手相救,之后弃官,一直在躲避战乱而逃,开始了“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漂泊生活,一家人窘迫至极。公元770年,杜甫病逝舟中,终年59岁。

杜甫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也正是如此,他适合写忧伤离乱,他的诗也是一部史,见证兴到衰。而他曾写过的那些抒情、唯美的诗句,被现实主义的光芒掩盖掉。

话剧《杜甫》,刘佩琦主演杜甫)

再说李白。隋唐时期“士农工商”商排最后, 商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作为商人之子,加上年少时又有打架滋事的案底,李白并不能参加科举。

据说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辞亲远游,父母出手阔绰一给给了他三十万金,他到了扬州到处挥霍,乐善好施到处接济落魄公子,不到一年便花光三十万。此轶事的真实性虽然不可考,但李白轻财重施,任侠好客这是公认的。

与当时的宦游士子一样,李白也是满腹为官报国之志,多次投书长吏,即使写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依然未被当时的荆州刺史韩朝宗接纳。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曾任供奉翰林,实际就是宫廷侍从。但桀骜不驯的他不久便得罪了杨贵妃和高力士,后离开京城,放浪江湖。


李白先后有四位妻子,不能说李白的婚姻有多幸福,因为他似乎没有家庭观念,游山玩水纵情杜康习惯了,应该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好男人。不过李白几任太太确实家室不错,加之自己家境也不错所以与杜甫不同,生活窘迫这样的形容离李白还是较远的。

(北京人艺经典剧目《李白》濮存晰饰演李白)

李白的诗本人甚爱,大抵是因为那股凡人再不曾有的仙气和霸气,读他的诗总有“骨骼清奇非俗流”的感觉。木心说:读李白,好像世上真有浪漫主义这么一回事。唐人比西方人还浪漫。歌德说,每个时代的特征都是浪漫主义。我说,青年人会向往各种主义,但是他们要自己提出主义,只能是浪漫主义。


经史通义


李白游山玩水,杜甫穷困潦倒?那是毫不知情的一种说法。

我们先说说杜甫。杜甫青年时代其实非常喜欢游山玩水,而且一游就是十年!甚至连科举考试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放在心上。

比如说,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在洛阳考试,二十四岁的杜甫参加了,这次也许杜甫有点轻视,也许他运气不好,反正没考上。杜甫也不知道为这事儿想想,他想都不用想,骑着骏马带着带着雕弓,又去山东河北游山玩水去了,就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望岳》。

你们说说,杜甫诗中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情多高大啊,没有南北旅游,见多识广,开阔心胸的游山玩水,他能“一览众山小”吗?可是,这个时候,他还什么功名都没有呢!

杜甫从开元二十四年,一直漫游到天宝元年大约五年的样子,才回到家乡,歇了几年吧?大约天宝三年春,杜甫认识了李白这位明星大哥,两人一见面,都觉得挺开心,正好李白要去河南的梁宋(开封商丘)和山东的兖州一带游山玩水,还包括访道问仙活动,杜甫一听,好啊,我也有此意,这俩人就约了一伙人,又接着游山玩水了。

杜甫天宝三年倍李白游了两次山东,第二年,他们又相见,这年夏天和初冬继续游了两次,才从山东兖州的石门分手。

杜甫与李白分手之后,李白去了南方游山玩水,杜甫回到家乡。

这时,杜甫家里出事比较多,先是姑姑去世,不就父亲杜闲去世。

杜甫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没有了,杜甫也一下陷入经济危机。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杜甫想游,没有这个能力了。所以,天宝五年以后,杜甫就贫困下来了。加上十年以后,爆发安史之乱,杜甫的经济状况,除了在朝廷做左拾遗的半年时间还过得去,以后基本没有过什么好日子,一直到他死。

所以说,杜甫没有游山玩水,那是不真实的。而且,杜甫在四川,也是经常游山玩水的。

李白呢?他和他的父亲这一辈人,属于商人阶层。李白家里弟兄很多,他排行十二。他的哥哥弟弟,基本都是做商人的,只有李白聪明爱读书,所以,李白家族一直把光宗耀祖的重大责任寄托在他的身上了,所以,只要李白想干什么,这些弟兄们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拿钱”啊!

李白就是仗着家庭的良好经济实力,从二十五岁开始一直漫游天下广交朋友,加上李白豪侠,走到哪里都有一帮粉丝追随,李白也热情大方,有人缺钱,手头只要宽绰,拿出一把给他们拿去用就行了,也不管给人家是多了还是少了。

李白一直在湖北,山东,安徽等地旅游,天宝元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做了一个唐玄宗的翰林,但是,也就两三年,干不了御用文人的活,老子不干了,唐玄宗也有点烦他,就送了一大把钱,把李白给送出门了。

李白开心啊,刚出了唐玄宗家大门,就碰到不少朋友,其中也有玲珑可爱的杜甫小弟。李白领着一帮小伙伴,游山啊玩水啊。北方游足了,也与杜甫告了一个别,就去游南方了。没有半年,把杜甫想的一塌糊涂的。一心想找李白继续同游,可是,杜甫一直没有与李白联系上,杜甫只好心理念叨念叨而已。

不过,李白在安史之乱以后,日子也过得不是很好,加上参加了永王的幕府,结果受到牵连,从此,李白就没有好日子了,他死的时候,连安葬都没有钱。


千千千里马


同为唐朝最好的诗人,为什么杜甫潦倒困顿,李白却能一生游山玩水?


别的回答里已经讲了很多了,李白本人是富二代,有家庭资助,后来又娶了个有钱的老婆。我还是要说一下,杜甫一生潦倒困顿,是有个人原因的。


虽然诗写得不错,但杜甫个人却是没什么事业心,不肯也不会干事的人,这种人穷是活该。


为何我这么说?


我们看他的经历:杜甫第一次得到当官的机会,是就任河西县尉,即县公安局局长。

这个官职是从九品下,唐代官员二十九阶的最后一阶,除了负责治安还要掌握户口,催缴皇粮,可谓事情多责任大。属于最能为朝廷和服务的基层岗位。


这职位本身来说被当时的文人们鄙视,因为钱少事情多,不过也不绝对,因为杜甫本身出身不怎么样,能有这样的工作其实也不错了,像比他晚几十年的白居易同样干过这个职位,却为这个职位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从诗句里看,白居易对县尉官职的报酬很满意,还谦虚的说自己没做什么,没有农民伯伯们辛苦,所以拿到三百石的报酬实在有愧。


杜甫却受不这份苦,他托关系,找了个清闲的活,当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是一个看管武器仓库的小官,正八品下,工资每月大约2500文,另外每年还有60石米可领,按当时物价换成钱大约是9000文。所以一年大约是4万文钱。(李白曾经一年花了30万文)


当时记载,“高薪蓝领”福建茶厂工人每日报酬可以达到30文,每年不超过1万文。所以实际上杜甫的工资也足够养活自己了。


而且这看仓库的工作也清闲,可杜甫过了段日子就开始烦躁了,开始在诗里抱怨工作无聊。然后很快安史之乱爆发,这工作自然就没有了。


757年,杜甫从长安逃出,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当时新皇帝唐肃宗所在地凤翔。得到了一个新官职“左拾遗”,这是一个同样为正八品下的谏官,虽然品级不高,但好处是经常可以见到皇帝,升官机会多。


但是杜甫又犯了错误,他为蠢材房琯辩护,因为房琯是他的文友。


房琯做了什么事呢? 房琯率领军与叛军交战,房琯按今天的眼光看,是个不懂军事终日沉溺于空谈的文人,愚蠢到居然用书中春秋时代的战法,弄了两千头牛组成“牛战车”与叛军交战,于是数日之内全军覆没,葬送了数万人的性命。


可杜甫不这么认为,他很欣赏房琯,觉得是个“醇儒”,现在房琯有难了,他应该挺身而出。于是,他上书为房琯辩护,说房琯“罪小功大”,不应罢免,那些攻击房琯的人都是一些人格卑劣的小人。


和平时代这么做顶多是蠢一点,但在安史之乱这种时候,稍有脑子的人都明白这种人待在政府里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于是杜甫很快遭贬。


在后期,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依赖于朋友严武接济为生,很多次严武建议杜甫出仕,其中不乏京兆功曹等不错的官职,但杜甫放佛患上了职场恐惧症,再没有做官的心思,而那个时代的士人又拉不下脸面去经商务农,所以杜甫的穷困,还是来源于性格。


闭家锁的红枫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有名的两位诗人,一个被后人称为诗仙,一个是诗圣,地位杠杠的。

我们学过两人很多作品,李白整体上是浪漫洒脱,杜甫则要接地气很多,悦史君认为,这与两人的人生经历有关。

武周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有的史书记载他是唐朝兴圣皇帝李暠的九世孙,与唐朝皇室是一个祖先,身价自然更高。

唐朝先天元年(712年),杜甫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都是官员,家庭条件也比较好。

唐朝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和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结婚,生活更加安逸,但去长安寻求入仕机会无果,只好回到安陆隐居。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杜甫开始多地周游,曾参加科举但落第。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唐玄宗李隆基命李白供奉翰林,但并没有重用,在此期间李白得罪了高力士等人,最终被唐玄宗疏远而离开。

唐朝天宝三年(744年)到唐朝天宝六年(747年),李白和杜甫多次相遇并一起出游。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在困守长安十几年后,被任命为河西尉、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等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连小儿子都被饿死了。

同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一家辗转避难。

唐朝至德元年(756年),杜甫在投奔唐肃宗李亨途中被抓,直到第二年才冒险逃出,被任命为左拾遗,但很快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李白则投奔永王李璘,结果兵败入狱,后来又被流放夜郎。

唐朝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在大赦中获得自由,依靠朋友接济生活,杜甫则弃官去了成都,过得也很艰难。

唐朝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直到一年后去世。

唐朝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又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很快辞官,颠沛流离,房子破了都没钱去补。

唐朝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辗转回家而不得的情况下,贫病交加死在途中。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了,李白前期的生活确实不错,但杜甫也不差,两人都是游山玩水;可到了安史之乱后,两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断崖,可以说各种苦难袭来,杜甫因为多活了8年,生活更加不堪,但悦史君认为,简单的一刀切并不合适,两个人的命运,其实跟唐朝的命运是一样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更没有影响到他们的伟大。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盛唐,李杜,无疑是两颗最亮的星。

一个,天生狂放,才华横溢,无人可及,诗歌天成。

一个,沉敛忧郁,勤奋异常,苦吟为诗,达济天下。

李白看得最开,杜甫过得最苦,差距为何这么大呢?

1 家庭

李白,从哪里来?无人可知。

据说的,祖籍西域,西域王子,父亲从商,家境优越。从小好剑术,喜任侠,济穷困。

我们知道的,受儒教,更喜道,天生放荡不羁,集江湖痞气,学子儒气,道家仙风于一身。

杜甫,史料清晰,官后代,祖宗十八代皆为朝官。受封建正统教育,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志向,儒家济世思想深入骨髓,致学为官,严谨恪守,标准的封建大家庭,士族子弟。

生长环境不同,后天性格不同。一个好玩,一个好官。


2 李白比杜甫有钱

24岁那年,李白离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据说带了三十万金。

30岁那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求仕,历居五年,拜谒达官。

41岁那年,唐玄宗才召其入宫,供奉翰林,成为公务员,有了工资。

前后将近二十年,李白游山玩水,疏通权贵,不是一般有钱。

李白也颇有女人缘,几任妻子都是家世显赫,不用养家糊口。

公元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唐玄宗是给了钱让他辞官的。

李白被称为谪仙,在世已是名气响当当,唐玄宗都是其诗迷,白迷众多,到哪儿都有人接待,还有稿费,不用花钱。

安史入幕,时值战乱,晚年的李白,生活才困窘许多。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有钱任性,有才华也任性,游山玩水,一生潇洒,就是做官不行。

杜甫的一生真是没钱,穷困潦倒。

二十岁之前,家境优越,潇洒优游。

公元735年,乡试落第。

当官的祖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

公元747年,因李林甫“野无遗贤”闹剧,科举再次落第。

为了谋仕,长安京漂十年,甚至摆摊为生。

公元755年,终于任兵曹参军(军队看大门),薪水可怜,甚至小儿子都饿死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躲避战乱,到处辗转,颠沛流离,生活更惨不忍堵,生计难保。

杜甫也会写诗,然而战乱年代,谁还在意?

杜甫生前无名,死后都无钱安葬。死后几十年,才被人发现其诗稿,名声大振。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现实主义的诗歌来源于杜甫亲见亲历。

李白正值盛唐繁荣之时,诗歌能够兼容并蓄,激情绽放。

杜甫生不逢时,艰难困苦也成就了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伟大。

3 性格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典范与楷模,“先天下之忧而忧”应形容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忧时伤世的苦痛与沉重,缘于深沉的责任感!“独善其身”已是艰难,依旧不忘“兼济天下”

杜甫的兼爱,使他活得更累!

李白,也有赤诚与热爱,但更多潇洒达观,自我放逐。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失意,有落魄,更有自信的从容与达观,李白的喜怒哀乐,都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

李白的乐观洒脱,往往纵情山水来遗忘人生的不痛快,而杜甫的隐忍与执着,清醒与理智,不忘初心,痛也坚持着。

性格即命运。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两大巨星,一个是仙,一个是圣,戴着镣铐跳舞,才有唐诗的空前绝后。


一绿浮芳


这问题说起来复杂也复杂,简单也简单。

复杂地说,涉及到当时社会的阶层分野,贵族文化的风尚以及选官制度等等。

简单地说,打个比方,就是当代70后大学生和80后大学生的区别。

当代70后大学生,赶上了国家包分配的尾巴,大学生在社会上还属于“稀罕物”,“天之骄子”的名头还在,在毕业进入社会之后,因为人数不多,进入圈子之后被高看一眼,获取社会资源更容易,时至今日,仍是各个主要行业的中坚力量。

反观80后大学生,由于“扩招”,毕业时恰恰处于身份贬值的下降区间,毕业进入社会之后,竞争压力陡然增强,所以,在各个行业之中,除了少数极为优秀者,往往是止步于行业、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向上的天花板难以突破。

李白和杜甫两人的年龄差和活跃时间差,恰恰可以比附这种反差。

李白是开元年间开始活跃于诗坛,此时的大唐帝国,恰恰处于唐玄宗与“文学”宰相们励精图治,互相借力的时期,比如张九龄为当代诗坛圣手,张说则是一代文宗,唐玄宗任用他们,一方面是借重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比附儒家经典政治故事中的套路,为自己“立名”。

正是政治当道者的特性,决定一个时代“士风”的特质,李白作为“文学之士”中的佼佼者,在当时的顶级诗人(与高官群体一定程度上重合)圈子里打出名声来,完全是意料中事,但他本人性格中的缺陷,比如轻率随意、功名心重、政治敏感性差,又决定了顶级圈子对他只能是重其诗才,而不用其吏能(因为他就没有)

而到了杜甫出山的时代,已经到了天宝年间,此时的唐玄宗年事已高,对于政事,准确地说对于陪着天下人一起表演儒家政治秀已经有些厌烦,而且,这些政治秀并不能解决日益严峻的财政和军事危机,所以就在人才任用上,逐步走向偏重“吏能”。

比如李林甫,属于非常重视条格的行政官僚,而杨国忠则非常擅长理财,这些都属于专业技能专才,对于开元年间的“文学之士”就开始了排挤,甚至李林甫还要断绝新人的入仕之路,杜甫就是受害者之一。

恰恰由于“士风”的变化,杜甫这样的新晋人才在帝国的顶级圈子里难以出头,无论诗才如何,都不可能取得李白一样的终南捷径。

另一方面就是杜甫本人的“诗风”并不符合当世的主流审美,也就是说,别人看不出好来,他的诗圣名头,是晚唐到宋代才开始鼓噪起来的,这一点和李白有盛名于当世,完全不同。

正因为如此,杜甫的社交圈子远不如李白广阔,安史之乱中又沉沦下僚,随波逐流,日后只能托庇于老友严武,在四川混迹,属于典型的天宝后的中下级京官的遭遇。

而李白自始至终都是在帝国的上层圈子中厮混,哪怕潦倒,也是圈子意义内的潦倒,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潦倒。

试想,部级领导概念里的潦倒,能等同于屌丝们交不起网费吗?


刘三解


纵观二人的家庭背景,其实都出生豪门。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而李渊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按照这种说法,李白和李世民同辈,是唐太宗的族弟。而杜甫是京兆杜氏,北方豪族,他的祖上一直在朝廷做大官,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祖父杜审言在唐高宗时期还是一个进士。由于交友不慎,被朋友牵连,被放逐越南。不过他的父亲,在朝廷做官,官至兖州司马。按理说,杜甫就是一个官二代。而李白那一代与唐朝宗室毫无联系,其祖上还被流放到了西域。所以,杜甫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

李白5岁发蒙读书,15岁就能赋诗,就是一个天才。所以,因为诗歌的出名,接触到了当地的一些社会名流。不过,能进入上层社会,经济基础肯定不差,家庭条件肯定也很好。根据《旧唐书》的说法,李白祖上在隋朝时期犯法,被流放西域。后来父亲在西域赚了不少钱,一家人回到四川江油定居,也就是说李白出生在西域,成长在江油。按理说,李白的父亲是个鸿商富贾,非常有钱,他就是一个富二代。

李白在唐朝做官,不少靠祖上的关系,而全靠自己的才华,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李白在唐朝做官这段时间,见证过“开元盛世”也见经历过唐朝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李白因为放荡不羁的性格,后来得罪了唐玄宗,被贬官。由于,在朝廷做过大官,所以全国各地的朋友众多。在他的晚年,全靠朋友救济过日子。总之,晚年的生活也很窘迫,还被流放贵州。在61岁时,据说因为醉酒去河中捞月而溺亡。

杜甫是个官二代,家境优越,不愁吃不愁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杜甫7岁能够作诗,和李白一样也是一个天才诗人。他在19岁时出游,24岁时,参加进士没有考中。不过他的父亲已经是兖州司马,出国旅游都没有问题。不过,杜甫没有赶上好时代,刚好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他的家庭也跟着唐朝一起衰落。《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听说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北上灵武的时候还被叛军俘虏过,错过了成为唐肃宗“元从功臣”的机会。后来,唐肃宗进入长安,杜甫投靠了唐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久触怒了唐肃宗被贬官华州。总之,他一生的仕途都不顺利。

在朝廷遭受多次打击,加上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他最早辞官,回到成都蜗居草堂。不过他才华横溢,诗歌写得好,他在成都也结交了不少的官员,其中就有他的贵人剑南节度使严武。由于严武的赏识,他成为参谋,并为其挂靠了一个“检校工部员外郎”的中央职务,于是有了“杜工部”的个头衔。所以,工资加倍,可以吃肉了!严武去世以后,杜甫离没有了依靠,开了成都。又开始远游,最后到了重庆奉节。不过他做官赚了不少钱,所在奉节自己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生活还是很不错的,杜甫晚年,由于思念家乡,他坐船回家,但是路途不顺,不是兵灾就是自然灾害,最后病逝在船上。

其实,李白和杜甫在晚年都很凄凉。李白在晚年,全靠朋友救济生活过日子,而杜甫还有自己的田地。只是在回家的时候遭遇变故,一直在船上,估计是花光了所带的钱财。在他回家这段时间,也有县令帮助他,只是没有像李白死得这么潇洒,喝醉酒了去河里捞月溺亡。


谋士说


因为李白与杜甫齐名,是唐诗的两座高峰,导致不少人错以为这二人是同时代成名的文坛巨星,应该有同样的人生轨迹。其实不然。

首先,杜甫绝不是一生穷困潦倒。30岁以前,杜甫过的都是富家公子哥的生活。有诗为证:“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意思就是说,他杜甫少年时期的同学都是长安一带的富家子弟,个个着华服,骑骏马,可见杜甫少年是在京城读的贵族学校。原因不难理解,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时期著名的“文章四友”之一,杜家也是系出名门,其父是朝廷官员,至于杜甫的母亲,更是于大唐皇族李氏有亲戚关系的崔氏一门。

其次,杜甫也曾”快意八九年”,所以才两遇李白。年轻时候,杜甫也和李白一样,游山玩水,纵情诗酒生涯,19岁那年,杜甫踏上了为时4、5年的旅途,最远走到了江南,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苏州,浙江绍兴等地。有杜甫诗歌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再次:据洪业先生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书中的考证:杜甫父亲任兖州司马期间,收入大概是当时社会上普通家庭的11倍,再加上杜家世代为官,家大业大,所以,完全有资金与能力供杜甫四处游历。

只是,一切的变化来得突然,首先是其父去世,本来杜甫有机会补一个9品的缺,但他把这个机会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外加他又没有功名,从那以后,杜甫才开始了居无定所的漂泊时光,40岁以后,又遭逢安史之乱,日子自然更惨。

再来看李白,世人只看到了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豪情,却不知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的凄惨解决,他死时穷的连安葬费都没有。

如果说杜甫一辈子穷困潦倒,他又如何写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般豪气干云的诗篇?


例外状态


李白从24岁那年开始旅游,一辈子几乎把中华大陆都走遍了。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古代的旅游成本相当低。

背着干粮,凭一双腿,一匹马,就能晃晃悠悠的走四方,重点是李白这种浪漫主义的诗人,闲暇时间真的很多,多到为了去一个地方玩,走两三个月的路那都是常事儿。

另外,李白在出名前,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一事无成,他的计划是这样的:

游历天下,希望结交到厉害的朋友,能够通过朋友的帮助提高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可是游历了小半辈子,好玩的地方走了很多,却一个厉害的朋友都没遇着,于此荒废了一二十年的光阴,直到他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后,期间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诗篇,被大众广为流传,因此才真正积累出名气,甚至朝廷里当官的也知道,民间有个诗人叫李白,写的诗堪称世间含有,后来到了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这才召李白进京,封了他一个供奉翰林的官职。

官职全名叫:翰林待诏,六品。

再后来因为朝廷权贵们的排挤,李白这人属于有啥说啥,我看不惯你,就写诗讽刺,最后得罪了不少人,被排挤出京,于是他就又开始了游历天下。

之前是没钱,纯凭一双光脚走四方,如今是当过官,再不济腰包也鼓,那撒家伙的玩吧,怎么痛快怎么来。

所以大家看到的史料记载,李白多数时间除了游山玩水,就是吟诗作词,是因为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一直过着旅居的生活,而官场那一套乌烟瘴气的规矩也不适合他,作为浪漫主义的诗人,只有如此潇洒,不被势利蛊惑,保持心境洒脱,才能真正写出好东西。

容我点根烟,再说杜甫。

与李白的出身不同,杜甫呢,是大官的后人,最远可以追溯到晋代名将杜预,而杜甫正是杜预的第十三代孙。

往后几代非官即将,可以说杜甫家从祖上开始就一直是公务员,那为什么他给世人的感觉,始终是穷困潦倒呢?

这和他后来的经历有关。

杜甫当过最大的官儿,叫“左拾遗”。

这官职大概相当于给皇帝挑刺儿,专职负责指出皇帝话里的错误,一开始杜老爷子做官做的也是顺风顺水,又会写诗,不管是同僚还是民间,都很敬重他。

而当时杜甫有个好朋友叫房琯,此人学有所成,颇有些本事,被唐玄宗赏识之后,官至吏部尚书。

但此人虽然本事很大,可偏偏不通兵事,又在策略上用人有误,导致在“陈涛斜”(地名)大败而回。

这“陈涛斜”是一场战役,当时正是为了平息安禄山发起的“安史之乱”,才在“陈涛斜”这个地方与安禄山的军队展开大战。

大家就想啊,本来唐肃宗委以房琯重任,让他帮着把乱子给平息了,结果这哥们儿非但没平,还因为用人失误导致战役失败,更让安禄山重创,连带着兵马都丢了不少,那皇帝肯定大发雷霆啊。

(注:唐肃宗:唐玄宗的儿子,也是当朝太子,玄宗逃难后,由唐肃宗掌握国家局势。)

所以唐肃宗这一气之下,就要咔擦了房琯,否则难定军心。

于是这时候,神队友出现了,诶,正是咱们这杜老爷子,出面为房琯求情,好说歹说用尽浑身解数,才把房琯给救出来。

可死罪能免,活罪难逃,最终这房琯还是被贬,让唐肃宗安排去教太子,不再手握大权。

而为了救他费尽心力的杜甫,则也被龙颜大怒的唐肃宗贬官,来到了华州(今华县),主要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诸位瞧瞧,跟以前的朝廷大官相比,这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基层干部啊,而且还几乎没啥权力,同时杜老爷子这人又出了名的清廉,更是出了名的与百姓打成一片,所以除了微薄的俸禄,没有任何其他的油水,日子过的自然非常清苦。

在这个地方,他一待就是小半年,五个月后,长安收复,安史之乱平定,皇帝一高兴,又让杜甫回去,可回去没多久,还是因为房琯案的牵连,杜老爷子再次被贬。。。。

(杜甫:你说你让我回来干嘛呢?)

之后被贬回了华州,任华州参军,就此一生落地,再未高升。

所以对照李白与杜甫二人的生平,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性格使然,李白天性浪漫,年轻时就喜爱游山玩水,所以就算身陷困境,还是一样照游不误。

杜甫则心系万民,自小就跟百姓打成一片,体思人间疾苦,哪怕是当个小官也为民谋福祉,不取百姓一针一线,所以生活潦倒且困苦。

第二,时代与机遇的不同,李白名扬天下时,国家安定,更没遭遇到政治事件,所以比较杜甫而言,还算平顺,没有啥大灾大难。

杜甫则不同,差点儿因为房琯案搭进去身家性命,若不是自己确实为官清廉而又认干,换成贪官污吏,遇到房琯案这种事情,估计也早就交代了。

但不管如何来说,二位作为中华文明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留下了诸多传颂千年的诗篇,这才是值得我们真正去纪念与缅怀的。

至于他们的各自生平,我估计到了这二位风烛残年的时刻,估计也都付之一笑,尽赋一壶酒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