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是何种人?为何能让唐朝贵族们爱不释手?

白船


唐代作为当时的世界性帝国,不仅控制着广袤的领土,也有这非常包容的多源文化,更与周围各民族、甚至欧洲大国有着密切的来往,当时的京城长安,就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有来做生意,有来定居的,也有各国政府的使团等等,就像当年的美国梦一样,他们在这个世界性大都市里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的达官贵人们抱着猎奇的心理,使用着异国的奴仆,那时就流传着“昆仑奴,新罗婢”,也就让昆仑奴这个后世朝代几乎罕见的族群出现在唐代。

新罗婢乖巧能干,能歌善舞,而昆仑奴性情温良,踏实肯干,所以受到当时贵族们的追捧,豢养昆仑奴就成了富户时尚,只要有钱,先买几个再说。

比如,昆仑奴生活在热带海岛或近水区域,个个都是游泳的好手,他们在唐代,也会广泛用于水手、修船等行业。

热带地区的人普遍能歌善舞,只要稍加训练,这些昆仑奴在唐代就能从事乐师的工作,为贵族大户们服。

昆仑奴从小就与动物们广泛接触,因此,他们在唐朝还能从事驯狮、驯象等一般中原地区的人无法胜任的工作,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据考证,那时的昆仑奴主要来自于今天印尼、马来西亚一带的土著人,因为昆仑在古代主要指越南泰国以南一带,这里的人肤色比中国人黑得多,看起来就和非洲黑人差不多,不过他们还是属于黄种人,不能简单列为黑种人,当然他们也被称为矮黑人。

这主要部分的昆仑奴为何会来到中国?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是东南亚一些番邦君主呈送给大唐皇帝的贡物,这些人本身就是所在国君主的奴仆,君主们为了讨好大唐,定期朝贡,顺带也捎上一些奴隶一起贡献给大唐,这些人再被皇帝转赐给达官贵人府邸差使。

当然,这些东南亚或南亚君主派到大唐国的使团规模有大有小,考虑到当年的海洋航行条件,以及路途遥远,许多使团人员就中途死去或被遗留在了大唐各地,这些人也成为昆仑奴的来源之一。

以上的来源还是少数的,最主要的是来自于“奴隶贸易”,唐代,东南亚地区普遍还没有较强的国家形态,彼此间的人口掠夺和贩卖非常普遍,再加上唐代的贵族喜欢昆仑奴,就有源源不断的东南亚土著人被贩卖到唐朝。

当然,因为唐代与阿拉伯人来往频繁,阿拉伯人在非洲掳掠的一部分黑人也会作为“贡品”或奴隶流入唐朝社会,当然,这对唐朝人不会有什么影响,对他们来说,只要肤色黑的都是黑人,都是昆仑儿。

而后来怎么这些昆仑奴就消失了呢,其实这个也很简单,大唐衰微之后,这种豢养昆仑奴的时尚也就慢慢没有了,而唐朝女子自然不可能与这些昆仑奴进行婚配,所以他们在中国也不可能留下后代,只要这个进贡和“奴隶贸易”一中断,这个人群在中国社会就慢慢消亡了,即使他们中有人能有幸留下一男半女,那也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里早就被几十代人的遗传给淡去了。

而在他们老家的那些“黑人”,目前有极少数还生活在马来半岛以南的诸海岛上,与1000多年前相比,他们已经从优势民族变成了边缘化的民族。


云中史记


大家有一种误解,认为昆仑奴是高大健壮的黑人,其实错了,这是影视剧的误导。在中国这个以白为美的社会,先不要考虑可能性,唐朝贵族,肯定接受不了高大健壮的黑人。

但昆仑奴是什么人呢,很简单,是征服了整个印度大地的雅利安人。而其中一支雅利安人,也翻达大山,进入到了中国,并且,在昆仑山一代活动。但这支雅利安人很不幸,他们遇上了强大的商王朝,战败被俘,成了商王朝的奴隶。

由于雅利安人是高大健壮的白种人,因此,深受商王朝贵族的喜爱,这种喜欢,一直延续到唐王朝。

但唐王朝之后,这些雅利安人,一来是种族逐渐减少到不能支持繁殖后代;二来,剩下不多的昆仑奴与中国人通婚,逐渐失去了白人特征。唐朝末期,就彻底消失了。


董江波


“昆仑奴”就是我国史料记载的黑人,可跟我们脑海中的那种黑人有所不同。昆仑奴是又黑又矮的,也有人认为昆仑奴是亚人的一种!


昆仑奴这个名号的由来,可以参见《旧唐书》,上面明确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林邑指的就是现在的越南一带,而且越南以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的当地土著,确实是深色皮肤的矮黑人,昆仑人指的就是这些原住民!

奴,就是奴隶,昆仑奴指的就是来自林邑以南地区的奴隶,当然奴还有别的意思,但昆仑奴这个可以参考到很多文献,确实是一种奴隶!如《万书萃锦》就有‘西南夷有昆仑层期国。 距应天府马行三年.在西南海岛。其国有野 人身如黑漆,国中人布食诱捉,卖与番商为奴’


至于唐朝人为什么对昆仑奴爱不释手?首先考虑到“物以稀为贵”,在唐朝,昆仑奴的数量也肯定不多,如此与众不同的奴隶,带出去肯定倍有面子。

而且昆仑奴大多都本领高强,有许多不同凡响的绝技。在唐朝的传奇小说《昆仑奴》里,黑奴磨勒机智勇敢,武艺高强,既能帮助主人破解心上人的哑谜,又能把被大官拘禁在深宅大院里的美人背起来,飞出高墙之外。等到一品大院带着官兵要捉拿昆仑奴的时候,只见他:

磨勒遂持匕首,飞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鹰隼,攒矢如雨,莫能中之。

这简直是隐藏在民间的武林高手。

而《太平广记》里记载:有一次李德裕有珍宝落入深水,想了很久没有办法,最后依靠昆仑奴潜水,才将其打捞回来。而在其他的记载中,也有人为了娱乐,把玉剑扔到海底,让昆仑奴潜入海底打捞寻找,作为娱乐消遣的项目。因为这些黑人奴隶,本领高强,身手敏捷,擅长潜水,而且忠于主人,所以唐朝贵族都已拥有几名昆仑奴为炫耀的资本。


稀有且本领高强,带出去有面子,有事还可以让之代劳,这样的奴隶怎么可能有人会不喜欢呢?

对于唐朝的昆仑奴,你有什么看法?


沉迷lol


在唐朝有一群特殊的人,令唐朝的贵族们爱不释手,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他们是唐朝贵族出门必备装逼神器,也是唐朝贵族家中的好帮手,爱不释手。那么,他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有着怎样的传奇呢?

他们就是昆仑奴,但并非是来自昆仑山的土著。实际上,在古代昆仑除指昆仑山外,还有黑色的意思。而唐朝人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据专家考证,当时唐朝的昆仑人一部分是来自东南亚、南亚的皮肤偏黑的矮黑人,他们还是属于黄种人的。而另一部分是来自北非的黑人,他们被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进贡或者贩卖到唐朝。

当时在唐朝流传的一句行话,叫做“昆仑奴,新罗婢”。昆仑奴在唐朝可是令贵族们趋之若鹜,爱不释手。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一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昆仑奴在唐朝比较稀有,物以稀为贵,为唐朝的贵族所争抢,成为其身份的象征。



二是昆仑奴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因此他们成为唐朝贵族们最佳的保镖人选。他们身高体大,肤色特殊,唐朝的贵族带上他们出门,既可以让他们保护自己的安全,威风凛凛,又可以成为装逼神器,岂能不喜欢。

三是黑色诱惑,昆仑奴这种全身黑黝黝,只有牙齿是白色的外表会产生一种黑色的诱惑。唐朝的贵族为了追求新奇和刺激,对她们爱不释手。例如后来南汉的刘鋹就娶了一个昆仑奴,并起名“媚猪”,对其爱不释手。可见,昆仑奴的黑色魅力。

总之,唐朝的昆仑奴作为一种舶来品,虽然唐朝的贵族圈对其趋之若鹜,爱不释手,但终究他们也只是唐朝贵族们的奴仆而已!


密探零零发


唐朝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昆仑奴,新罗婢。意思就是昆仑的奴才,新罗的婢女。那么这里的昆仑奴与新罗婢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都是来自于哪里?为何成为当时唐朝达官贵人的标配?甚至一度成为炫耀的工具?

这里的昆仑并不是狭义上面的昆仑山,因为在唐朝的时候,昆仑还是黑色的意思。昆仑奴就代表着黑色的奴隶,在这里不禁有感而发,为何黑人总是这么倒霉?想当年他们被三角贸易给运了出去,零散到世界各地成为奴隶。不仅被一些欧美国家所喜爱,甚至还被唐朝所青睐。

所以我们先搞清楚这第一点,昆仑奴并不是来自昆仑山的奴隶,而是来自于其他地区的黑人。那么这个其他地区到底是哪里?其实这个其他地区主要是东南亚的土著人,他们虽然也是属于黄色人种,但是皮肤的颜色要比我们黑的多。在这里要补充一点,人种的分布并不是根据皮肤颜色来分的。

一些皮肤黝黑的人,他们其实也是黄种人。在《旧唐书·南蛮传》里曾经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那么我们虽然搞清了昆仑奴的具体来源,但是当时的交通并不是特别发达,这些人又怎么隔山跨海来到中国? 首先是当时有着非常繁华的奴隶市场。其实奴隶这种事情,在世界各地都有。来到中国的昆仑奴,基本上都是来自西贡奴隶市场,他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奴隶交易市场。这里的黑人主要是亚洲马来人,贩卖的对象也主要是我们中国的这些王权富贵。

第二种就是来自于番外的进贡,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万国来朝的地步。当时的奴隶和其他的货物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他们都被当作是进贡品送到了唐朝。当然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进贡来之后皇帝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这些奴隶分给其他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昆仑奴相当于清朝的黄马褂,第一位的是皇帝的青睐。

最后一种情况,基本上是外来使团的遗弃。因为由于当时唐朝很发达,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国使团来到中国,因此也或多或少带来了很多的黑人奴隶。但是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这些奴隶被留了下来。由于他们自身的特点,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很多人都投靠了当时的一些大财主。
而当时的有钱人也比较喜欢他们这种黑人奴隶。首先是因为他们外表独特,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倍有面子。基本上别人都不可能有,当他拥有的时候就可以用来炫耀了。再者就是这些人干活非常卖力。因为黑色人种在人体结构上面,本来就要比我们的肌肉发达得多。所以他一个人甚至可能要干两个人的工,当然更加深受王权贵族的喜爱。

至于新罗婢女,其实是来自于朝鲜的婢女。其实他们的长相和中国人差不多,之所以会深受欢迎。是因为他们比较心灵手巧,所受的文化教育也不一样。在当时人看来就很奇怪,因此也成为了攀比的一种情况。

其实从某种方面来看,当时对于奴隶的攀比,和现在相差其实也不多。就好比家里面养的什么动物,或者留了一些比较值钱的东西,基本上都喜欢炫耀一下。后来随着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闭关锁国,越来越少的使团能够到达中国。因此这一部分奴隶越来越少,毕竟他们也是人也会老去。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黑人从非洲来到中国。目前主要停留在广州等地,渐渐的也有很多人也成为了中国人的女婿。


史之策


我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昆仑奴是什么人?第二,为什么唐朝贵族喜欢蓄养昆仑奴。
第一,昆仑奴是什么人?

昆仑奴,按照历史学家的考证,是指生活在东南亚中南半岛区域已经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矮小黑人。在宋朝的《高僧传》里,有这样的记载:

本名掘伦,交广之人呼为昆仑,黑色人所住之国名。今之爪哇、苏门答腊等。

《寄归传》一日:‘良为掘伦。初至交广,遂使总唤昆仑国焉。唯此昆仑,头卷体黑。’《谷响集》集 引《万书萃锦》谓‘西南夷有昆仑层期国。 距应天府马行三年.在西南海岛。其国有野 人身如黑漆,国中人布食诱捉,卖与番商为奴。

从这些古代记载中至少可以知道几个信息,首先昆仑奴的体貌特征,卷发黑皮肤。其次,他们很多是被诱捕贩卖而来的。所以有人说,昆仑奴的存在,证明早在欧美贩卖黑奴之前,在东南亚和北非,已经出现了黑奴贸易。至于昆仑奴这个名称,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存在,著名的佛家高僧,晋朝的道安和尚,因为皮肤黝黑,就有个外号叫昆仑子,还有一个外号叫漆道人。到了盛唐时期,万国来朝,昆仑奴在长安已经很常见了。。 唐代诗人张籍就写过一首《昆仑儿》 :

昆仑家住海中州, 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 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 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 行时半脱木绵裘。

这首诗把昆仑奴的故乡,容貌,来历基本上讲的比较清楚了,一个住在海岛的黑人,被蛮客捉来,卖到汉地,有耳环,有卷发,光着头。说白了,就是一个黑奴。

第二,为什么唐朝贵族喜欢用昆仑奴呢?

首先,昆仑奴有许多不同凡响的绝技。在唐朝传奇小说《昆仑奴》里,黑奴磨勒机智勇敢,武艺高强,既能帮助主人破解心上人的哑谜,又能把被大官拘禁在深宅大院里的美人背起来,飞出高墙之外。等到一品大院带着官兵要捉拿昆仑奴的时候,只见他:

磨勒遂持匕首,飞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鹰隼,攒矢如雨,莫能中之。

我勒个去,这个昆仑奴简直一个隐居在民间的扫地僧风格的武术高手啊。所以金庸先生说过唐朝的传奇故事《昆仑奴》是中国第一篇武侠小说。

这一篇是小说记载,其他史书里面,对于昆仑奴的才艺也多有提及,主要是他们的潜水本领惊人,《太平广记》里面就记载,李德裕有珍宝落入深水,就是依靠昆仑奴潜水才打捞回来,在其他的记载中,甚至有人专门为了娱乐,把玉剑扔到海底,让昆仑奴潜入海底打捞寻找,作为娱乐消遣的项目。因为这些黑人奴隶,本领高强,身手敏捷,擅长潜水,而且忠于主人,所以唐朝贵族都已拥有几名昆仑奴为炫耀的资本。

当然了,也有比较彪悍的,《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时期,广州都督路元睿因为向过路商人敲竹杠,结果穿上一个黑奴手持短剑冲到大堂之上,杀死都督和十几名官员,从容驾船逃走。

卷 203: “ ( 则天皇后光宅元年 ) 秋七月戊午, 广州都督路元睿为昆仑奴所杀。 元睿暗懦, 僚属恣横, 有商舶至, 僚属侵渔不已。 商胡诉于元睿。 元睿索枷, 欲系治之。 群胡怒, 有昆仑袖剑直登听事, 杀元睿及左右十余人而去, 无敢近考, 登舟入海, 追之不及。 ”

总结:昆仑奴是唐朝外族引入的黑奴,他们武艺高强,忠心耿耿,成为唐代贵族争相拥有的私人奴仆,昆仑奴的存在,侧面印证了盛唐时期中华帝国的开放胸襟和雄浑实力。


铁锤历史


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因此这里拥有上百万人口,各种肤色的人员在街上川流不息。而当时非常流行的一句话为“昆仑奴、新罗婢”,说的就是昆仑的奴才,新罗的婢女非常受欢迎。



昆仑奴的来历

这里的昆仑并不是指昆仑山,而是指现在的南亚和东南亚一带。而昆仑奴也就很好理解了,指的就是从那里被带到唐朝的奴隶。

《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

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

这里的林邑指的是越南中南部地区,因此林邑以南也就是南洋诸国,这些人通体黑色,被称之为“昆仑”。



早在公元三世纪,西贡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奴隶销售市场,而他们主要面向中国销售奴隶,因此唐朝的昆仑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南洋诸岛。而且这种向中国贩卖奴隶的行为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时期。

《岭外代答》中也有记载;

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



后世研究,昆仑奴分大体分为三类,数量最多而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来自南亚一带的土著人,其次是印度人。另外还有一部分从非洲北部沿海地区来的野人,这些非洲地区的昆仑奴数量比较稀少,估计是被阿拉伯人贩卖到唐朝的。

昆仑奴被贩卖到中国后,大部分成为了有钱人的奴隶,供主人役使。当然一些身体强壮的人或者会成为皇家侍卫,或者为有钱人看家护院。另外还有一部分比较幸运的会学习乐舞,供人娱乐。

当然古代[昆仑]一词也有黑色的意思,所以昆仑奴泛指皮肤黝黑的外国奴隶。



唐朝贵族爱不释手

唐朝时期,昆仑奴确实很流行,很多贵族都会蓄养一定的昆仑奴,因此在很多史料之中,或者唐代的古墓中都会有昆仑奴的身影出现。

他们受欢迎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唐朝的法律比较健全,所以只要是拥有了唐朝户籍的平民是受到政府的保护的。如果有人擅自绑架普通的平民贩卖为奴隶,就会被处以死刑。

而与之相反的是,唐朝的法律对待外来奴隶的管理比较宽松,所以很多有钱有势的人都会选择蓄养外国来的奴隶。



其次是物以稀为贵,当时唐朝灭亡了周边数十个国家,并且俘虏了大量的奴隶,但是黑人奴隶相对来说比例比较低。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蓄养几个黑奴彰显资本。

最后就是这些黑奴性格比较温顺,而且黑人天生身体强壮,所以成为了很多唐朝贵族争抢的对象。


我是越关




在唐代有一本传奇小说叫《昆仑奴传》,故事中间有一个昆仑奴叫磨勒。他是故事主人公崔生家买回来的奴隶,磨勒帮助主人公完成了泡妞的神圣事业。

磨勒武功高强,并且能够飞檐走壁。他能够背着自己的主人去和女主角约会。在故事中作者歌颂了昆仑奴果敢无畏、仗义任侠的忠诚品质。

在历史上确实有昆仑奴大量存在,尤其是在唐朝的时候。当然这个昆仑不是指昆仑山,而是指当今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地区。

当然也有一部分昆仑奴确实是黑人,唐朝的长安是国际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来长安经商的阿拉伯人会带上一些非洲的黑人,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为长安人喜欢。



在当时的长安,流行这么一句行话:昆仑奴,新罗婢。从朝鲜引进过来的婢女温顺听话、乖巧能干。从东南亚引进的昆仑奴则身强体壮、性情温和、忠诚踏实。

虽然价格不菲,但昆仑奴身受豪门贵族的喜欢。在长安,昆仑奴基本上成了大户人家的标配。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有这样的对白:从海那边贩回来的一批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却性格温良,踏实肯干,一到长安就被贵族豪门瓜分殆尽。上街能带两个昆仑奴保镖,是世家少爷们最时兴的玩意儿。

昆仑奴就像现在的菲佣一样,成为了非常响亮的保镖品牌。在唐朝的长安,从来就不缺乏富人,昆仑奴就成了他们斗富、拼排场的基本工具。谁家没有都不好意思出来说自己是富人。



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和近代从非洲贩运黑人一样。运往中国的昆仑奴也有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所谓的昆仑就是指如今越南西贡外海上的昆仑岛。

昆仑岛从公元三世纪开始就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黑人奴隶市场,主要是向亚洲最大的市场中国销售,一直到明朝后期都还存在贩毒行为。

自从清兵入关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禁止发展海外贸易。中国的市场开始对海外关闭,昆仑岛的贩奴生意才被迫宣告终止。



在唐史中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其实这些都是马来人,本是黄色人种。并谈不上是真正的黑人,只是皮肤比较黑的黄色人种。

当昆仑奴被运到中国后,有专门的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学习汉语,精习乐舞,供人娱乐。身强体壮者教他们学习武术,为主人充当保镖。


新知传习阁


昆仑奴”就是我国史料记载的黑人,跟昆仑山那个昆仑没关系。

这一点上在《旧唐书》上有明显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林邑是占城的别称,占城就是现在的越南一带。越南往南,那就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一带了,当地土著,的确是深色皮肤的矮黑人。昆仑人当然就是指的这些地区的原住民。

既然叫“奴”,一般还是要理解为奴隶,连起来理解,就是来自昆仑地区的奴隶,“

”字在唐代应该还有别的字义,可以当做昵称,比如李白就曾经给孩子起名叫做“明月奴”。

考虑到“物以稀为贵”,这些昆仑奴在大唐是稀有品种,贵族豢养奴婢,假如与众不同,一定也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如此说来,这“昆仑奴”的称谓也带有少许昵称的成分,倒也是情理之中。

几乎与大唐同一时间段,阿拉伯帝国也在中东地区兴起,他们的势力抵达东非时,掠奴也成为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考虑到当时的两大文明还曾经用直接的战争方式掰过手腕,所以黑奴从西方传到大唐的路径也比较顺畅。

相比来自南方的昆仑奴,这种黑奴的来源数量要更少,比如来自东非桑给巴尔的"僧祇奴",但哪里又有那么多懂行的主人家,因此这“昆仑奴”的称谓应该是一种对黑奴的统称,而不管你是不是来自于“昆仑”。

盛唐时期,唐帝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非常频繁,长安是一座极其国际化的城市,在大街上没有外国人溜达反倒是稀奇事,达官显贵也以蓄养昆仑奴、新罗婢为荣。来自半岛的新罗婢大概意思相当于今时今日的菲佣,物美价廉,性价比高;同样,昆仑奴的好口碑也是得益于他们的踏实肯干,根据现代科学的反馈,这个族群的智商的确也不高,表现的对主人非常忠实,跟现在走在大街上的富二代身后跟着俩戴墨镜的黑人保镖意思差不多。

除了以上优点之外,在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裴铏所著的《昆仑奴》中,也描写过这样的一名昆仑奴,他身怀绝技,能背负着主人翻墙跨院,私会妹妹,是一等一的轻功高手。

按个头论,恐怕这位名唤“磨勒”的昆仑奴应该是来自非洲。

《太平广记》里记载的昆仑奴则普遍精擅水性,有位太守就喜欢带着他家的昆仑奴泛舟海上,一高兴就把手中的宝剑扔到海里,然后昆仑奴就会一个猛子扎进去捞上来——抛去这位太守老爷的恶趣味不谈,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这位才是真正从东南亚引进的正版昆仑奴。

直到今天,在东南亚一些海岛上还居住着这样一群土著矮黑人,他们以深海猎鱼为生,无论从下潜时间到距离,在没有辅助设备的前提下,连专业的潜水运动员都要甘拜下风。


历来现实


自信的国度才强大

中国古代,最开放的莫过于唐朝。

唐朝依仗着强盛的国力和强大的军事,向全世界敞开了怀抱!

在长安的街市上,各种服饰、各样肤色的人在一起压马路。

其中,有一类人,被称为“昆仑奴”。

当时,有个说法,叫“昆仑奴,新罗婢”,就像现在为人们所称道的“菲佣”、“英国管家”之类的。

都是世界驰名商标,优秀品牌。

从奴和婢的称号上,你就知道,这是服务行业。

《旧唐书》中有过记载,说这些人“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

”。

难道是最早的非洲黑奴?

据现代考证,唐朝的“昆仑奴”,并不是来自西边的昆仑山,也不全部是黑人。

他们大部分来自南亚的西贡,属于亚洲马来黑人。

相比中国人来说,他们黑了些,但相比非洲黑人,他们还是白不少的。

这些昆仑奴身强力壮,性格温顺,忠诚可靠,唐朝贵族们以使用昆仑奴为时尚。

现在出土的唐俑,有很多昆仑奴的形象,当时,应该是风靡一时。

不过,他们毕竟是奴隶啊,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

自从3世纪以来,西贡就是亚洲最大的奴隶市场。

唐朝的大爷们消费力又那么强,强烈的刺激着这个市场的不断扩张。

不过,咱大唐自信满满,昆仑奴们来到长安市上,应该也不会像他们在北美的遭遇那么凄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