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夹击就能灭亡清朝?为何说即使吴三桂和噶尔丹同时造反也不行?

静夜史


‘自清朝建国至今,满人欺凌各族同胞,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现有周王兴义兵替天行道征伐满清,重复大明天下。望各兴兵助之!’噶尔丹看完信笺,觉得纳闷,问左右道:“这吴三桂远在云南,拥兵百万财粮无数。现兴兵叛清,一路节节胜利,听说已经攻克了湖南、广西、广东数处城池,与满人已然是分庭抗礼之势。如此势大,怎么还书信邀我这微未之兵为其助战?”

左右众人议论纷纷,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噶尔丹注意到群臣中有几个汉人,都笑而不语,不加入讨论。他知道这些汉人因为避战祸逃到这回疆。平时受各族排挤,很少主动说话。但这些人有文化,有知识,噶尔丹私底下还是经常向他们讨教的。今天这事是关系到汉人的事,噶尔丹觉得还是有必要向他们问计。

“张先生,这件事你怎么看?”噶尔丹向人群中一人发问道。此人姓张名安明,是前朝万历年首辅大臣张居正的后裔。张安明出列拱手施礼后,侃侃而谈道:“启禀大汗,这吴三桂起兵征伐满清,名义上说是反清兴明,实际只是为了一己之私。想那吴三桂当年引清兵入关,一路上杀戮无数才得封‘平西王’爵位。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满人灭大明时对他多有倚仗,现在满人坐稳了天下,自然对拥兵自重的他要动刀子。吴三桂现在兴兵叛清,成败尚不可知。但发文给我们,无外乎是想让我们帮他牵制一部分满清兵力罢了!”

听完张安明一席话,噶尔丹连连称是,又再发问道:“那,张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回信应对才好?”张安明微笑回道:“咱们现在平定回疆各部,已然是叛清之举,早晚与满人会有一战,只是未到时机罢了。现在咱们先回信应承吴三桂出兵相助,但先声明困难,需要先平定回疆,再共谋大业。同时厉兵秣马早做反清准备。如果吴三桂胜势已定,我们就出兵攻清;如果吴三桂兵败,咱们尚未出兵,满清一时也不会与我为难。”噶尔丹夸赞道:“先生所言甚好,就依此行事!”

数日后,衡阳周王府收到噶尔丹回信,信中明言愿出兵相助,吴三桂大喜。次日复信邀噶尔丹从回疆出兵陕甘,同时自点精兵五万,发马宝为将,发兵南下。数月后,南方虽连取数地,斩获无数。但陕甘那边迟迟没有动手迹象。满清从北方集结重兵压境,以至吴三桂焦虑不安,卧病不起。


难得浮生闲半日


两方夹击就能灭亡清朝?为何说即使吴三桂和噶尔丹同时造反也不行?

在1673年康熙下诏“三藩削减"制度,彻底激怒奸诈小人吴三桂之前,吴三桂都觉实力欠佳,无反抗之心,虽四处招兵买马,养精蓄锐, 还未到宠宠欲动的时刻,只因“三藩削减”的下诏,才促使了吴三桂的反清贼心,借着“反清复明”的惑众旗帜,为一己之私恨,联络耿精忠、尚之信及其它旧明官员和被迷惑的民众,开始造反,没有“三藩削减”下诏的激怒,还不知在何时进行反清,也不知这个胆量何时才能暴怒出来。



1673年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虽然野心勃勃,不断吞并周边各部,但军事实力还不是太强,处于发展阶段,如有实力,不可能采取慢慢吞并措施,早都实行大举进攻清朝了,还谈什么和吴三桂联手呢,这就说明了葛尔丹的军事力量,不足以对付清朝。

直到后十多年发展壮大时,噶尔丹才猖狂空前,吞并和控制了新疆、青海广大地区,成为割据一方的强大势力,还勾结沙俄,发动判乱,直打到内蒙古的乌兰布通。为维护国家主权,康熙亲征,彻底将噶尔丹打败,余部众判亲离,自己服毒自杀。

综上分析,即使吴三桂和噶尔丹同时造反,联手南北夹击,也不可能打败清朝,康熙会采取先重后轻,或先除外患,后安内乱,各个击败。再者,吴三桂有点实力时,噶尔丹时机未成熟,噶尔丹有其胆量和判乱时,吴三桂已在黄泉之下,正好相错。


gydvj马兰老兵


我认为吴三桂和噶尔丹两方联手对抗清朝,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覆亡。原因如下:


一是不得人心。
满清入关后,面对大明王朝被李自成农民军推翻后的动荡形势,釆取了正确的政治策略,以为前明复仇的旗号剿灭李自成,得到了地主官绅的一致支持和拥护,国内局势已经得到了初步稳定,广大百姓渴望和平休养生息的愿望强烈,对再起刀兵的战乱绝对是不能接受的,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吴三桂、噶尔丹可以说是胜算渺茫。


二是实力不济
。满清立国初期,八旗铁骑兵强马壮,久经沙场,是一支能战惯战的劲旅,再加上几十万的绿营军队、军事实力雄厚,还在长期的战争中培养和锻练了大批军事人才,具有丰富的指挥作战经验,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吴三桂和噶尔丹的叛军,即使初期猖狂逞强,到最后还是不扺清军碾压,只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三是师出无名。吴三桂和噶尔丹都是犯上作乱,师出无名。吴三桂本是前明降将,不管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报亡国仇恨,借助清军死磕李自成世人都可理解。可千不该万不该用弓弦勒死南明永历帝,其心歹毒千夫所指。如今又打着复明旗号对抗清廷,岂不让世人耻笑。噶尔丹称霸漠西草原,野心膨胀,勾结沙俄,企图分疆裂土,更是不得人心,焉有不败之理。


四是對手強大
。吴三桂和噶尔丹的对手康熙皇帝,是历史上雄才大略堪称完爆的明君英主,在位62年,文治武功令后人敬仰。他不仅是治国有道,而且用人得当。在平叛的战事中,大量起用年轻有为的汉臣汉将,涌现出来很多杰出的将领,为平叛成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是败局已定
。康熙皇帝在武力威摄的情形下,积极釆取攻心为上的政治手段,分化瓦解反叛阵营。吴三桂和噶尔丹都是唯利之徒,假如他们二人联手合力,恐怕也是难以长久,反目成仇也许是分分钟的事儿。所以,即使二人联手反清,也是死路一条,迟早都会成为康熙皇帝的阶下囚!


一缕清风会宾朋


吴三桂,葛尔丹与清朝激战没有发生在同一个时间点,所以只能假设他俩一起甩开膀子与清朝大战几十回合,那他俩也不一定能赢!

原因一:清朝赢得了汉族土豪劣绅们的高度拥护,因为这些地主家产差点被李自成给剥个精光,而清朝初期为了巩固统治,维护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坚决支持清朝对外作战。中原大地物产丰富,又有这些地主家这么多余粮撑着,战争消耗的起,故他俩赢不了战争。

原因二:吴三桂与葛尔丹他俩并没有找出利益共同点,就算搞掉清朝后接下来怎么办?怎么分割天下,我想恢复元朝统治,他想恢复明朝统治,就一个中国,最后也是变成了内斗!他们心不齐,无法真正的联合起来与清朝骁勇善战的八旗选手们作战,故他俩赢不了战争。

原因三:作为清朝刚从战争中杀出来的将军大臣们,清楚的明白腹背受敌是个什么滋味,绝不会与这两股恶势力同时作战,分片瓦解,个个挤破,这边和亲那边照死了揍,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才应该是当时的战争策略,故他俩赢不了战争。

原因四:当时老百姓受尽了战争的摧残折磨,无论谁赢得战争都无所谓,吴三桂葛尔丹也没有赢得老百姓的心,更何况你一蒙古族又来搞垮我华夏民族,我第一个反对呀,所以他俩赢不了战争!


南门里老雕


如果是同时造反,大清国会立刻土崩瓦解,忙于奔命,垦定会亡国灭种,但好再天下乱臣乱贼子作乱不是一窝蜂的一拥而上,否则在勇猛的东北虎,也难敌群狗分头攻击撕咬,,,,如二战时苏联被希特勒同时攻打了二个方向,斯大林重用朱可夫同时在打茣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二国势均力敌是棋逢对手,,,他不惧怕,,,他们最担心的是东方的日本突袭西伯利亚,,那样的话,苏联同时应对二头作战必亡无凝,幸愧日本有自知自明,未敢轻举妄动,,苏联才调动远东西伯利亚大军,前往斯大林格勒,一举打败了德军,,,光一个吴三桂之乱打了八年,以是生灵涂炭,山河破碎,,。不可能打败二条恶虎,,,


94310417小云


这个理论上是可行的,实际上是不行的。

举个例子啊,确实,两边的势力范围加起来确实不比清朝小。但是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你让加拿大和日本打一个试试,加拿大必输。所以国土范围不能说事。而且这时的清朝已经入关多年,可以说得上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心向着清朝,毕竟人民百姓渴望的都是和平,除非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被人鼓舞。而且吴三桂曾经背叛过汉人,中原人也不会信他。葛二蛋(准格尔丹)也不会相信他的,所以一起就很难了,而且两个人目的不同。一个是为了一统中原,一个是为了独立,

压根不是一条心,又不是同民族,他们很难走在一起

其次吴三桂已经年老了,葛尔丹却很小,一个已经迫不及待,一个却还要养精蓄锐。总得来说就是一个等不起,一个就要等,这就很僵硬了,这也是原因


康熙皇帝注重国家军事,文化,国富兵强,又有人心所向,自然不需要畏惧的。


历史内涵社


因为他俩的实力差清朝太多了,清朝其实就是明朝的修订版,明朝连一条鞭法都不能推行,但是清朝确实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清军对社会的掌控力比明朝强很多,这保证了清朝的经济实力,大家都知道,战争其实打的就是经济,清朝的军事损失能力非常强,死个二三十万人都不是事儿,但吴三桂和噶尔丹不行,别说二三十万了,就是死十万也会承受不住,并且与大家印象里的清军不同,清军不管是初期还是后期,军队里的火器比例都是很高的,军事实力也比这两方强。


夏虫欲饮冰


我认为两方夹击,满清是撑不住的。吴三桂兵强马壮,实力也可,之所以失败是自己短视和清朝顽强。但若加上准噶尔,形势大为不同,南北夹击,清朝必然比史载更加狼狈,吴三桂一恶犬尔,必然咬得更利害,准噶尔一恶虎尔,岂容清存。


布衣之厚黑门徒


关公战秦琼,吴三桂造反作乱是那一年?准格尔部的葛尔丹造反作乱又是哪一年?这中间有二十几将近年的时间差!吴三桂造反时,康熙皇帝才二十来岁,亲征准格尔部平灭掉葛尔丹时,康熙皇帝都四十多岁了。吴三桂的骨头都烂掉了!怎么和葛尔丹共同起兵造反?


爱看爱思考


实力悬殊,他们两个地方,在当时都是人烟稀少,物资匮乏的边远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