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觉得康熙的爱女蓝齐儿即便背离大清也要死心搭地的跟随仇人葛尔丹?期间有何历史?

地主最愛星空


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何况蓝齐儿的婚姻还是政治婚姻,而康熙又一手毁掉了她的爱情、家庭和亲生母亲,所以她这样做没有任何问题。

清朝为密切和蒙古诸部的关系,有格格下嫁蒙古的传统,共计有110位格格远嫁草原。但蓝齐儿却是《康熙王朝》中的虚构人物,而清朝更没有和噶尔丹和亲,因为噶尔丹和清朝是死对头。

噶尔丹是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的大汗,在清朝征服中原地区后趁势进攻漠北蒙古,大有一统蒙古诸部,窥伺中原的野心。为了集中精力对抗噶尔丹,康熙不惜让出一块土地,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1690年,清准双方在距离北京700里的乌兰布通展开激战,拉开了持续68年之久,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清准战争”。

《康熙王朝》中蓝齐儿出嫁噶尔丹是在乌兰布通之战之前。当时噶尔丹以打探清朝虚实为目的出使北京,在京城闲逛时碰到了蓝齐儿。天生丽质、调皮可爱的蓝齐儿让噶尔丹一见钟情,遂在面见康熙时提出要让蓝齐儿“和亲”。

当时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不久,国力尚未恢复,而蓝齐儿又心属大臣李光地,康熙甚至还有意撮合。但面对噶尔丹如此无礼的要求,康熙在左右权衡之下只能忍痛割爱。蓝齐儿得知后非常伤心,因为这件事情,父女俩中间有了隔阂。

噶尔丹虽然将去清朝视为敌人,但他对蓝齐儿非常好,两人还生下了可爱的儿子,蓝齐儿在塞外草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不过和亲并没有解决清朝和噶尔丹的问题,双方还是爆发了战争。在战争中,蓝齐儿的位置很尴尬,一面是自己的父亲,一面是自己的丈夫,手心手背都是肉。

在战争中,蓝齐儿尽力维护和平。他放走了被丈夫俘获的大阿哥,但却无法阻止自己丈夫噶尔丹的头颅被大阿哥砍下。康熙先是亲手毁了她的爱情,现在又毁了她的家庭,蓝齐儿心中非常痛苦。

噶尔丹死后,双方维持了10多年的和平,后蓝齐儿带着儿子来京省亲。这时蓝齐儿的生母容妃被冷落,在内务府洗马桶,受尽屈辱。得知蓝齐儿要来,康熙急忙把容妃召了回来,但还是被蓝齐儿看出了破绽。得知生母遭受如此虐待,蓝齐儿对清朝彻底心灰意冷,因为容妃唯一维系她和清朝之间的纽带。蓝齐儿砸了康熙送给她的八音盒,就此别过,成为路人。

在历史中,准噶尔汗国被击败后,清朝对他们进行了大屠杀,几乎将其部落灭绝。


石头说历史


欢迎关注作者,每天了解一点历史小知识!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对于帝王家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康熙为什么要将蓝齐儿远嫁葛尔丹而不选择嫁给蓝齐儿的心上人李光地?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葛尔丹喜欢她,既然是葛尔丹喜欢的女人,那么只能满足他!

这句话是不是看着就有矛盾?堂堂的大清皇上,康熙大帝为什么会这般屈辱去顺应这个小小的葛尔丹呢?这就得从当时的局面说起。

当时正是平台战役的紧张时期,李光地,施琅等人在福建地区准备征讨郑经,此时是一个紧张时期,全国的资本都在这儿,如果康熙要分心去征剿一下葛尔丹,那么兵力分散,战线太长,供给跟不上,这样的局面就等于是和葛尔丹撕破脸,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对大清朝带来不小的伤害。而平定台湾的重要性是整个中国的统一,而葛尔丹充其量就是北方的一个钉子,先不去打扰他,等国家统一以后再集中力量去将它连根拔除。

这才是康熙的上上之策。

对于康熙来说,亲情相对于国家稳定来说确实算不上什么。所以只有先满足葛尔丹的需求,最后等待台湾平定后再回头征讨!

我们看完时局以后,我们再来看回楼主的问题:康熙爱女蓝齐儿为何即便背离大清也要死心搭地跟随仇人葛尔丹?

其实蓝齐儿并不是所谓的背离,而是选择自己的夫君以后,就相当于是自建了国家。蓝齐儿知道自己是皇家子女,随时要做好为国家献身的准备,这种皇室的教育制度早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选择夫君就意味着是他的人,这是无法篡改的。

就像孝庄太后一样,以前是科尔沁草原的公主,成吉思汗的后裔,但是面对着后金的统一她还是站在了皇太极这一边!

所以康熙和葛尔丹谈不上仇人,只是利益的冲突罢了。而蓝齐儿和清朝也谈不上背离,只是重新换了一条路走罢了!

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作者专栏,先关注作者后订阅专栏的朋友可有机会获得精美小礼品哦!

艺轩文学社


因为女人己和葛尔丹人已经血溶于水啦不分你我。大清是自己的父亲娘家人,葛尔丹是自己的丈夫儿子。


中国最骚设计师郭帮主


呵呵,有点像某个人,又不像某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