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偏食會使相應的器官之氣偏盛,人體平衡被破壞,導致疾病發生

人食五味來滋養身體,五味均衡百病不生。五味偏食,會導致人體平衡破壞,而發生疾病。中醫認為五味各入其經。如:“

甘味入脾、胃,酸味入肝、膽,苦味入心、小腸,辛味入肺、大腸,鹹味入腎、膀胱”。只有五味均衡才能使人體平衡。如果五味偏食,就會使某一器官之氣偏盛,人體營養平衡被破壞,導致疾病發生。

五味偏食會使相應的器官之氣偏盛,人體平衡被破壞,導致疾病發生

食粗糧五味均衡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需要二十多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能成的,必須通過飲食中攝取,特別是食用雜糧類越多越好,因為雜糧五味俱全,是均衡器官所需成分,達到補充人體所需的氨基酸,達到五味均衡。

五味偏食會使相應的器官之氣偏盛,人體平衡被破壞,導致疾病發生

食物蔬菜搭配均衡五味

明代,【逍遙子 道引訣】中記載,五味之於五臟,各有所宜,若食之不節,必致虧損。意思是說,食物的五味對於人體的五臟六腑,有著各自的相宜與不宜之處,如若飲食不注意五味均衡、則必定導致體內營養失衡,就會生病。

五味偏食會使相應的器官之氣偏盛,人體平衡被破壞,導致疾病發生

水果蔬菜搭配五味均衡

那麼怎麼判斷五味失衡呢:

酸味失衡:肝氣不足,身體會出現眩暈耳鳴,脅痛目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燥咽乾,或手足蠕動,經閉經少等症。

苦味失衡:心氣不足,身體出現:心悸,氣短,精神疲憊,活動之後症狀會加重,面色蒼白,自汗,舌淡嫩,脈虛,胸悶乏力、失眠多夢、健忘等症。

甘味失衡:脾氣不足,身體出現:食後脹滿,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等等症。

辛味失衡:肺氣不足,出現咳喘氣短,聲音低怯,自汗畏風,易感外邪,氣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等症。

鹹味失衡:腎氣不足

出現手腳發涼,畏寒肢冷,手腳冰涼,體虛自汗,腰背痛等症。

五味偏食會使相應的器官之氣偏盛,人體平衡被破壞,導致疾病發生

常吃應季水果補充五味均衡

那麼除了適當的補食偏味食物以外,還要注意四時五味補偏。春季肺氣不足,辛味偏失,宜多食辛辣食物,少食酸味食物;夏季腎氣不足,鹹味偏失,宜適量增食鹹味食物,少食苦味食物;秋季肝氣不足,酸味偏失,宜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冬季心氣不足,苦味偏失,宜多食苦味、少食鹹味食物;脾氣不足,甘味偏失,四季皆可食甘味,調補甘味偏失。

平素宜多食粗糧雜糧食品、豆類食品、乾果、蔬菜、水果、薯類食品;少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維生素食物。

五味偏食會使相應的器官之氣偏盛,人體平衡被破壞,導致疾病發生

粗糧為五味均衡食品

當然每一種性味食品都不宜食之太過,太過體內就會失去平衡有損臟腑。如果五味偏食,就要及時糾正,避免長時間偏食發生疾病。如果出現嚴重五味失衡出現疾病,還是要及時找醫生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關注我的頭條號,有更多中醫養生知識分享,有不同觀點可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