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黄是怎么回事?

暖颜爱美丽


望舌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皇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舌诊的记载。现在舌诊已经成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诊断方法。

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在于做为辩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等辩证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辩证指标。舌象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转归及预后,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1.判断正气盛衰

《辨舌指南-绪言》 引用徐灵胎的话说:“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苔为胃气所生,故验苔可知胃气之存亡。舌质红润有光泽,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无光泽,为气血虚衰。舌光无苔,胃气衰败或胃阴亏损。

2.辨病邪之深浅

《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舌薄一般为病之初期,邪入尚浅,病在表。舌苔厚为病邪入里,病位较深。

3.辨别病邪性质

舌苔白主寒,舌苔黄多主热。舌苔黄厚腻则是湿热。

4.辨别病情进退

舌苔苔色与苔质,往往随病情的进退,正邪之盛衰呈相应的动态变化。舌苔由白变黄至灰黑色,说明病邪由表及里,由轻至重,由寒化热。

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诊断原理

中医把舌上面叫舌面,下面叫舌底。

舌与脏腑的联系主要通过经络、经筋的循行联系起来的。如:手少阴心经系与舌本,足少阳之经也入系于舌。《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五脏六腑都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经络经脉与舌相联,脏腑之精气上荣于舌,它们的病变之气也必然影响舌的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如: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舌苔腐腻多是积食痰浊。

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更为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主舌” “在窍为舌”。《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辨》说:“夫舌为心窍,……至于苔,乃胃气之所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因此五脏六腑之精气,通过后天脾胃和腎脏而与舌相联,所长五脏六腑的病变可以反映于舌象。

正常舌象中医理论认为:“淡红舌、薄白苔”。就是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适中,无异常,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擦之不去,其下有根,干湿适宜,不粘不腻……。

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

(1)望舌神:望舌的荣枯及灵活性。所谓荣,就是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泽,谓之有神,否则谓之无神

(2)望舌色,主病的有五种

淡白舌:舌色较正常的淡红色浅淡些,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气血两虚

红舌: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称红舌。主热证。

绛舌:较红舌更深的红色。主外感或内伤。

紫舌:舌质色紫。主病寒热。

青舌:舌色如暴露之青筋,缺少红色即为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望舌形:就是望舌的形状,包括胖瘦、老嫩、胀瘪及其他病态形状。

(4)望舌态:就是舌体的动态,包括软硬、纵、缩、吐弄等。

2.望舌苔:

(1)苔色:主病的苔色有白、黄、灰、黑四种。

白苔:一般主表证、寒证。

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舌苔薄淡黄,为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

灰苔:即浅黑色。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湿证。

黑苔:较灰色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主里证、热极、寒盛也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

总之,舌苔黄,如果恶寒轻,发热重,兼有头痛,无汗,口喝,鼻干,咳嗽,苔薄黄,为外感风热。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主之。如: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是胃气不和。应该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中医半夏泻心汤主之。如: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龈溃烂,口气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说明胃有积热,应该清胃凉血,清胃散主之。如: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是湿热黄疸,茵陈蒿汤主之。再如:脘腹胀满,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属于湿热食积,内阻肠胃,应该消导化积,清热祛湿。枳实导滞丸加减。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人体的病理变化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变化,舌诊也是如此,如生活中吃各种水果对舌诊均可产生不同影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自己在临床上还需不段学习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看官多多指教。


终南山下欲无求


人体表面的一些症状改变,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就想古语有云“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一样。像舌苔的颜色就能反映出我们的健康状况,通常情况下人体舌头舌苔是干湿适中的白色的,但有的人为黄色,舌苔发黄是我们用肉眼就能观察到的,那么舌苔发黄是怎么回事?舌苔的颜色改变,可以反映人体众多器官的变化,具体舌苔发黄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看看下文的详细介绍。

1、消化道功能紊乱:常见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与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同出现,而慢性肝炎患者基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都是舌苔发黄的原因。

2、高温发热:人体在温度升高时体液消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等使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易在舌上停留、增殖,导致舌苔发黄。

3、肝炎导致:由乙肝等肝炎疾病导致肝脏受损,肝脏的各类代谢受到了影响,血液循环也不通

畅,造成了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弱,此时就会出现舌苔发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及时对症治疗。

由于引起舌苔发黄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当出现舌苔发黄的现象时,切莫掉以轻心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时对症治疗,并注意清淡饮食,合理作息等。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人体正常的舌苔是一层薄薄的白色苔,附在舌头上,薄白而润,质地均匀。当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舌苔就会相应的出现一些变化,能反应疾病的部位,程度,性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舌苔发黄,是身体想告诉你什么事情。

舌苔发黄,大多提示身体有热病,而且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表邪相争比较激烈,疾病已经由表入里,邪已化热。一般来说,舌苔发黄,有以下几种原因。

1.高温发热。人体在温度升高的时候体液消耗变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容易在舌上增殖,停留,这样就会导致舌苔的发黄,干燥。热病所致舌苔黄通常伴有口干等症状。

2.肝炎导致。乙肝等疾病会导致肝脏受损,肝脏的各项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血液循环也不通畅。此时就会出现舌苔发黄,而且慢性肝炎会同时伴有一些消化道的症状,这种就需要到医院做个检查,认真治疗,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3.消化道功能紊乱。比较常见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而且常常伴随有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

所以,“日常照一照,有病早知道”,平时多细心观察自己身体部位有没有什么异样,可以及早的发现疾病,治疗疾病。以上就是舌苔发黄可能的原因,代表的身体的健康状况,希望对您有帮助。


药事健康


“望闻问切”就是中医通过观察舌苔的变化来作出疾病的诊断。舌头是身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自己就可以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

一般情况下在早晨查看舌苔颜色形状苔面形状等现象,再结合近期身体的某些症状即可做出判断。

这个舌苔就是湿热舌苔,主要表现:舌质偏红,舌苔腻黄。舌苔黄是因为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即舌头红)的人出现口苦咽干,口干舌燥,属于有热上火。 心经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同时伴有心急烦躁、失眠多梦,多是心经有热。而苔薄黄是肺经有热,常见于感冒初期,或咽炎患者。中医有一句古话: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没有人能随便祛湿成功。另外长期口干舌燥有肾阴虚的可能性,建议找专业医师问诊。

从单方面解释舌苔黄的原因意义不大!看舌苔结合问诊才能准确了解具体问题。如果你也想通过舌诊了解身体健康情况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再私信。


只有行动起来


舌是外露的脏器,五脏六腑的变化在舌头上都有反映,通过舌头上的变化可以判断内里五脏六腑的情况,舌苔是长在舌体上的,舌苔是胃阳蒸化胃阴产生的,正常的舌苔白里透红,说明身体健康,舌苔发黄说明内里有湿热,可有干黄、湿黄,干黄说明热重湿轻,湿黄说明湿重热轻,人体疾病的症状都有真假,唯独舌头是内里脏腑寒热虚实的真实反映,从舌体上可以知道人体元气的盛衰,从舌苔上可以判断疾病的变化情况,观舌体可以辩人体的阴阳虚实、看舌苔可以知道疾病的深浅,造成舌苔发黄的原因很多,只要是舌苔发黄就是有热,内里的寒热程度从舌苔上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因此中医在四诊的前提下还需要详细的辨别舌体和舌苔的变化,这样才能准确的治疗疾病。


外感入里往往化热,像感冒后风寒进入体内发热,就会造成脾胃的运化失司,瘀阻而生热,这时舌苔就会发黄,也有的过于饮食辛辣食物或者内伤情志而郁热,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使舌苔发黄,尤其是热结肠胃,就会舌苔发黄、恶心呕吐、身体发热、腹满腹胀、疼痛拒按,如肠痈等,火毒或者情志郁滞化热,就会煎灼津液,造成人体的津液减少,舌苔就会干黄,所谓热毒是火和热郁久而生,热毒势缓、火毒势猛,都会造成舌苔发黄。

治疗舌苔发黄的方法是清热泄火,外来的温热病邪可以清热散表,内里的湿热可以滋阴降火,实证可以泻之、阴虚的可以滋阴,脾胃湿热的可以用蒲公英、大黄、枳实、生薏仁熬水或者泡水喝,肝胆郁热的可以用菊花、五味子、龙胆草、虎杖熬水或者泡水喝,肺中湿热的可以用黄芩、沙参、玄参、桔梗泡水或者熬水喝,这些方法都有情况湿热的功效,只要把身体中的湿热清除掉,舌苔就不会发黄。


中医杂症


舌苔黄,第一是,食物引起的,比如,吃了胡萝卜,山楂舌头会发黄。第二是,体热,比如,感冒日久,身体燥热,,阴虚湿热体质。

感冒日久,舌苔黄。。风寒感冒初期没有控制好,转化为肺炎,表现在咽喉就是,咽干口燥,嗓子痛,喜饮,口渴。有的也会咳嗽。这个时候就要,清热+消炎。

常用中草药,鱼腥草,金银花,胖大海,夏菇草,菊花,各十克,一到两幅,咽干,口渴,嗓子痛,明显减退,好转。



阴虚体质,舌苔黄。阴虚体质这类人,常表现为,舌苔黄,口干舌燥,爱喝水,口渴,尿黄,大便结节,干燥。多是由于肺热,胃热形成的,鄙视应当清热利湿,健脾胃。燥热明显的,可药物治疗,同事饮食辅助,食物,冬瓜汤,萝卜,蔬菜水果,薏仁。


健云运动


您好! 中医是神奇之术,古人的聪明是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大问题,舌苔就是古人看病处方的依据。

中医的诊病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的地位非常之高,而其中重要的望诊内容就是看舌苔,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各个脏腑的功能变化。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舌头的变化首先反映心脏的变化。心有病变,可从舌反映出来。如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舌糜烂。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神失常,则舌强舌謇,语言障碍等。

但舌苔的变化不仅仅反映心的变化,其他脏器和组织的功能均能从舌苔的变化上有所体现,但舌苔的内容很多,在这里只和大家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方面。

首先,看舌体的大小来看,正常的舌体在口腔中是有合适的比例的。如果舌体瘦小,同时舌尖红,一般这种人偏于心火旺,容易焦虑紧张、容易口腔溃疡,容易失眠、多梦。如果舌体瘦小,舌色偏淡,那是血不足的表现,血虚不能濡养。舌体胖大的,有的人还有齿痕,那是阳气不足的表现,或者有水湿停聚。这一类人多有心或者脾或者肾阳不足, 同时会导致水湿的停聚,或者体质偏于水湿,久而久之影响心脾肾的阳气功能。

另外,还要看舌苔,一般认为,舌苔黄的多有热,舌苔腻多有水湿,舌苔白偏于水滑的多有寒或者寒湿,舌苔焦黑的多是温热毒邪,舌苔黄厚腻或者垢腻有裂纹多有积食或者大便干结难解,少苔或者无苔则说明阴虚津亏。

同时还要看舌苔的滋润程度,正常人的舌苔是滋润适中的,如果舌苔干燥无津液,则说明有温热病邪侵袭,多见于温热性质的疾病。如果舌苔太过水滑,流涎欲滴,尤其老年人,时不时会流口水,这说明他们的脏器阳气不足,不能化水饮。

最后,还要看舌体运动的灵活程度,如果舌体运动灵活,说明身体健康,巧舌如簧,就是非常健康的一种状态。如果舌体不灵活,说话结巴或者说话、吃饭时候咬舌头,说明人的心和肝脏的功能是不健全的,这里的心和肝,都是中医功能性质的心和肝,不完全是解剖部位的心和肝,不要弄混哦。如果舌苔伸出来偏向一侧了,那是中风了,得了脑血管病了,应该立刻就医,不要耽误了。

以上是关于舌苔的简单介绍,大家有个总体的认识,但舌苔不仅限于此,还有很多内容,而且反应的疾病也不仅仅这些,如果有异常了,还是要咨询专业认识,不要妄自诊治哦!



健康亦养生


舌苔黄是脾湿引起,可中医来祛湿。

是由脾虚痰湿阻络而致。

茯苓30克, 炮姜12g,生芪15g,白术9g,甘草9g,薏米仁30g,苍术15g,陈皮9g,茯苓9g,赤苓45g,广香6g,柴胡6g,升麻9g。


用户5933713977


舌苔黄是怎么回事?描述:感冒几天了,今天看舌苔是黄的,喝水好多还是渴……

根据你的描述分析,在中医范畴应属[风热型感冒]之证候。多因气候变化,寒暖失常,人体抵抗力减弱时,或染时邪病毒而得病。外邪之中以风为主,常兼寒或热伤人,从口鼻犯肺,外侵皮毛,而出现肺卫表实的证候。

本症常表现为:热重寒轻,头胀痛,汗少,咽痛或红肿,咳嗽吐黄痰,口干,苔薄黄,脉浮数等。

至于你喝水好多还是渴,是因病邪入里,热盛伤了津液,故口渴则甚也!应以辛凉解表之法治之。可投方予《银翘散》随证加减,例如口渴甚者,加[天花粉]能清热生津;咳嗽痰多气逆者,加[杏仁]降肺气、[贝母]化痰……等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舒服的,请尽快找中医看看吧!😄


中医天下之平民中医


虽然湿郁化热也会舌苔黄,也会渴,但渴不欲饮,就是觉得渴但不想喝水。

感冒几天舌苔黄,说明病邪由表入里化热,里热炽盛,耗气伤津,所以大烦渴不解,若摸脉必洪大而数,可用白虎加人参汤。这就是《伤寒论》里讲的太阳病传入阳明。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一两大概折现在的3克,粳米可用山药代替,古代人参就是现在的党参)

如果还有怕冷,发热汗不出,则仍有表证,不可用白虎汤。如果不出汗,感到烦躁,浑身疼痛,可用大青龙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