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轉基因十件大事之五和六

5、獨立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新型基因修飾技術應按照轉基因技術同樣監管


2017年轉基因十件大事之五和六

科學家


​新型基因修飾技術(NGMT)包括基因編輯技術(諸如CRISPR-Cas / Cpf,TALENs,鋅指核酸酶,寡核苷酸定向誘變)、同源轉基因、轉基因嫁接、和RNA介導的DNA甲基化等。它們正得到越來越多地開發和應用,以產生新品種糧食作物和家畜,開發基因驅動等等,在醫療領域也有廣泛應用。

這類技術帶來的產品具有更大隱蔽性、迷惑性,不易檢測,利用這類技術更容易迅速開發出數量眾多的“基因編輯”作物再通過“雜交”育種隱瞞其“轉基因身份”;它帶來大量非預期突變,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它們比第一代轉入外源基因的轉基因作物更安全;同時由於其便宜且易於操作,極易被有心之人利用來製造生態災難。因此“基因編輯”等作物具有比第一代轉基因作物更大的潛在風險。

2017年轉基因十件大事之五和六

生態系統

目前世界各國對基因編輯等新型基因修飾技術作物如何監管尚沒有明確規定,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雖然還沒有任何基因編輯作物進入商業化種植,但各大轉基因公司都在加緊開發新型基因修飾作物,試圖利用法律盲區規避監管。

有鑑於此,歐洲社會和環境責任科學家網絡(ENSSER)於2017年9月底發表了科學家的聯合聲明(目前已有61位擁有相關博士學位的專家學者教授簽名),澄清了新型基因修飾技術與第一代轉基因技術的概念和關係,敦促監管機構將新型基因修飾技術的產品作為轉基因生物而嚴格監管,不僅必須對最終產品進行監管,而且必須對開發過程的每個環節進行監管,以免造成全局失控的危機。

6、歐盟委員會批准給予草甘膦五年重新許可

2017年轉基因十件大事之五和六

歐盟委員會


草甘膦在歐盟的許可2017年底到期,就是否給予草甘膦重新許可,在這一年中歐盟已經多次投票,但都因沒有獲得有效大多數支持而擱淺,而歐盟委員會建議的草甘膦許可年限也一再下調,從最初的15年調降為10年再降為5年。11月底,在歐盟上訴委員會針對草甘膦的投票中,德國農業部長不顧環境部長的明確反對,在最後一分鐘改變了原先的棄權立場,轉而投票支持批准草甘膦許可,導致草甘膦在歐盟獲得5年期重新許可。

此前,草甘膦在歐盟受到廣泛反對,由“歐盟公民倡議”組織發起的“禁止草甘膦”運動在很短時間內就獲得來自22個國家超過一百萬人的簽名,要求在歐盟範圍內禁止草甘膦,改革農藥批准程序,設定在歐盟範圍強制減少農藥使用的目標。

2017年轉基因十件大事之五和六

歐盟委員會

歐盟委員會不顧民眾反對,批准給予草甘膦重新許可,引起強烈反彈。一些非政府組織聯合起來對歐洲食安局(EFSA)和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提起刑事訴訟;法國、比利時、希臘、盧森堡、斯洛文尼亞和馬耳他這六個反對重新批准草甘膦的歐盟國家給歐盟委員會寫信,要求歐盟執行機構研究草甘膦替代方案(化學方法、機械方法或生物方法),準備好草甘膦退出機制;法國和意大利宣佈將在三年內逐步淘汰草甘膦,奧地利也宣佈將在全國逐步淘汰並禁止草甘膦的使用,而奧地利的兩個州已經在考慮禁止草甘膦;歐洲議會全體會議支持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孟山都是否在草甘膦重獲許可的過程中,試圖干擾獨立科學研究和歐盟法律、操縱歐盟委員會、歐洲食安局(EFSA)和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作出對草甘膦有利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