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频繁卷进飞机发动机,如果给发动机装个护罩,可以行的通吗?

尤雅玲


飞机会给发动机加装上罩子来防止鸟撞,但是这只适用于飞行较慢的飞机或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一般不会这么做。

首先,小鸟被卷进发动机这件事情工程师们已经充分预料到了,并且采取了足够的措施来应对。

小鸟被卷进飞机发动机,这在发动机领域有个术语叫做“鸟撞”,类似的事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比如说下图就是卡塔尔的一架航班在起飞过程中发生的鸟撞事故,导致发动机起火。

正是因为频繁出现这种事故,所以工程师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说把发动机的风扇叶片做的很宽、让叶片不容易被打坏;比如说在叶片上加装钛合金包边来提高叶片的抗打击能力【下图就是GE90发动机的风扇叶片,其中银色的部分就是钛合金的包边】,还有就是发动机的防撞椎体设计、条带状的“鹰眼”设计等等。

每一台发动机设计完之后都要进行鸟撞试验,确保撞上那些小个子的鸟类不会导致发动机的不可接受的故障【下图就是抗外物打伤试验】。

此外,民用机场周围都有很多的保障措施,比如说定期猎鸟、放炮驱鸟、播放鸟类天敌的叫声防止鸟类靠近机场等等【下图就是一种机场的驱鸟装置,假装机场有老鹰在捕捉鸟类】,这些措施都可以防止机场周围出现大量的鸟类,尽量减少民用飞机发生鸟撞的几率。

另外,民用飞机大部分的飞行都是位于云层上的稳定飞行,这个高度上几乎没有什么鸟类,所以根本不会遇到鸟撞的问题。

如果民用飞机的发动机加装了防护罩,那么对于飞机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防止鸟撞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刚刚也说了,通过大量的措施,民用飞机发动机很少会撞上鸟,撞上小的鸟,飞机发动机本身也扛得住,所以这个时候装上一个罩子,就显得有点儿多余了。更何况加上这么个罩子之后飞机发动机的效率会下降很多,很不经济。

那么有人问,如果飞机发动机就是那么碰巧,撞上了大鸟,发动机本身扛不住这样的撞击怎么办呢?

但是我要反问了:鸟撞都已经严重到飞机发动机本身扛不住了,那么那一层薄薄的罩子同样也扛不住。相反,罩子撞碎了,到时候说不定对发动机造成的伤害更大。

所以说,小鸟撞,发动机扛得住,不需要罩子;大鸟撞,发动机扛不住,罩子也扛不住,同样不需要罩子,而且罩子还会显著降低飞机发动机的效率,那当然是不装了。

但是,对于工作条件更加恶劣、对发动机经济性要求不那么高,或者速度不那么快的军用飞机,在发动机前面加个罩子还是很有用的。

军用飞机工作的时候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哪里还有什么驱鸟设施,跑道上也是什么杂物都有,这个时候万一飞机发动机一开机吸进去什么东西,就很麻烦了。而且军用飞机对于发动机的效率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多花点儿油钱没关系,但是打仗的时候最忌讳装备趴了窝、用不了。所以很多军用飞机是会在发动机的进气道假装网罩,防止吸入外物的【比如下图就是军用飞机发动机前的网罩】。

另外,一些飞行速度不高的飞机,比如说直升机,在发动机进口位置增加网罩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比如说下图就是我们国家展出的武直10ME进气口的网罩,这些过滤装置可以防止吸入外物打伤发动机。


SilentTurbine


先给你一个答案行不通。

题主不用太过担心飞机吸鸟进去发动机,发动机有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过这种因数,只要鸟不是太大只飞机发动机还是能够扛住的。其实除了日常机场会使用空气炮驱赶小鸟,飞机的发动机自身的鹰眼(发动机前锥)在高速旋转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驱赶鸟类功能。

除了需要注意发动机容易给鸟袭击,雷达罩也属于鸟击的高发地带,其次是大翼的前缘都是经常鸟击需要修理的。






M小维


飞机作为我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首选就是乘坐飞机,因为飞机相比其他的交通工具最大的好处就是速度快,节省时间。而且飞机票价是随时浮动的,并不像火车或者汽车一样是固定不变的,很多时候飞机票价比火车票价还便宜,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乘坐飞机也就成为了趋势。虽然飞机是在天上飞的,很多人觉得不安全,但是也有说飞机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其实正常来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确是很安全的,毕竟大多数空难事故都发生在起降阶段,而飞机在起降阶段最害怕的就是鸟撞飞机了。



每年因为鸟撞飞机引发的事故的确不少,特别是飞机最重要的发动机如果遇到鸟撞击很可能会出现严重安全事故。毕竟现在很多客机基本都采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而且在经济性和环保等限制下发动机的进气口的直径变得越来越大,而这些巨大的发动机在工作时会迅速抽光附近的空气,如果鸟儿被吸进去那发动机十之八九是要被打坏的。


其实在我们很多人眼中,鸟儿毕竟肉体凡胎,和发动机叶片钛合金包边相比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物体的速度是相对的,比如一只老鹰的飞行速度是40km/h,飞机正常飞行的速度是800km/h,那老鹰撞上飞机的速度就是二者之和,这个冲击力将高达10吨以上,飞机又不是装甲战列舰,所以说一只鸟撞坏飞机而坠毁的话是正确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时候飞机是要避开鸟儿飞行的,由于鸟类的最高飞行高度也就二千米以下,而飞机正常飞行时的高度一般在8000----12000米左右(某些公务机可以飞到15000米高空),所以鸟撞飞机发生的空间高度一般都在飞机起降阶段。


所以很多机场都是装有各种驱鸟装置的,从早期的人工、犬类驱赶到声波驱赶再到现在最先进的激光驱赶装置的成功应用下,机场附近已经鲜少见到有鸟儿了。但是现在客机的起降不像战斗机一样可以旱地拔葱(虽然从技术上没问题,但是受限于是载客,所以要求起降过程要平稳),所以在正在起降过程中难免会超过机场的鸟类驱赶系统的保护,所以这个时候如果遇到鸟类,特别是以群居的鸟群时,飞机绝对是颤抖的。



既然飞机发动机那么怕鸟撞,那是不是可以给发动机加个防护罩呢?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见到哪个发动机进气口前装有防护罩的,这是因为虽然防护罩可以减弱鸟撞发动机产生的危害(因为一旦鸟儿撞断一片叶片,那这片断掉的叶片就会飞到后面把所有的叶片全部削断),但是因为这个防护罩在高速飞行时,防护罩上的网孔会产生气膜张力,从而影响进气效率和产生震动,就像人跑步时带个厚口罩一样难受,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见不到发动机进气口前装防护罩的原因所在。

现在飞机发动机防鸟撞主要采用被动方式,当然也有个例,比如三大航空发动机巨头之一的GE的发动机进气椎上有一道白线,绰号“鹰眼”,据说是发动机旋转的时候会形成一道耀眼的反光,以此来干扰鸟类的视线。当然更普遍的做法就是提高发动机的包容性了,就是即使鸟儿撞上发动机叶片,也要保证叶片尽量不断掉,早期是采用带凸肩的叶片,后来采用中心厚度更大、叶片更宽的宽弦叶片来抵御鸟撞容易断的问题;但是厚度增大了又会增加重量,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所以开始采用空心的金属叶片或者带钛合金包边的碳纤维实心叶片来取代。其次一款新型发动机在定型过程中,也是要做鸟撞发动机叶片的仿真试验的,就是用高压空气炮将一只2千克左右的鸟或者鸡射向高速旋转的发动机叶片,要求叶片尽量不能断,断了发动机外部的机匣要能完整的包裹住内部乱飞的叶片不外露才行。

所以每年全世界各国因为鸟撞飞机出事的案例上千,但是在防止鸟撞飞机这一世界难题上,还是倾向于疏通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断提高飞机发动机和其他部位的防鸟撞能力,来提高整机的防鸟撞能力。


魑魅涅槃


哈哈,你的想法很有趣,诚然,鸟类是飞机在飞行中需要重点防范的,但如果给发动机装上防护罩,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发动机的进气量,进而导致飞机升力不足等不利情况发生,目前来讲,飞机或机场周围净空区内一般会有物理的驱鸟方法,当然也考虑过化学方法,但会遭到鸟类爱好者的投诉。


Fenix云航


防护罩?这有点意思,首先,飞机在高速情况下,根据动量定理,撞击鸟的力非常大,就算是比较坚硬的机身都会被装坏,更别说薄薄的网了,而且,如果真的有防护网,撞击后产生的大量碎片比鸟本身更危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