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为什么被雍正抄家?

llsj1990


那是因为曹府控制着江宁的整个丝绸织造产业,抄了曹府就可以把曹府的丝绸产业收归国有。雍正在抄了曹府以后转手把这些丝绸厂丝绸商店抵押给商行从商行贷出钱来,为的是支付了西北打仗的军饷,否则仗打不下去。总之,雍正把抄曹府当成是耻辱。

曹府总共接待了康熙南巡六次,累计花费大致在3000万两左右,然后国库里的亏空欠款总共才挂了50万两的账,也就是说曹府自己花了2950万两白银,而康熙巅峰时期清朝政府一年的税赋收入才4000万两,这足以说明曹府是怎么一个富裕法。

清朝与青海罗不脏丹增的战争自康熙52年开始一直打到雍正四年,总共耗时十二年之久。在康熙57年,八爷为了争夺这支军队的控制权,故意切断了这支军队的粮草粮饷供应,造成六万大军全军覆没。随后康熙重新集结军队9万人,拨款购买武器装备并派十四爷去担任大将军。

在雍正即位的时候,拿掉了十四爷派年羹尧继任大将军的职位。在当时八爷不仅切断了对年羹尧大军的粮饷供给还做空了清朝的财政,按着当时的数额计算,雍正将会有五年收不到任何一分钱的税收。清朝当时整个国库存银在只有570万两,而年羹尧所统领的新调入青藏的大军每日耗费军饷数额在20万两,也就是说国库存银还不够打仗打坚持一个月。年羹尧发到朝廷的六百里加急全部是催粮催饷的。这使得雍正不得不去想尽办法给大军筹集粮草粮饷。抄家曹府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数据显示,雍正把曹府的织造产业总共卖了两千万两,恰恰是这么一笔钱支撑了西北整个战争格局。


优己


写出煌煌巨作《红楼梦》的曹雪芹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提及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应该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今天咱细细的聊聊曹家是如何从天堂掉入地狱的。先看一下让曹家的重大转折的一道圣旨:

然后在看一下曹雪芹祖上是如何成为“贵族”的,曹雪芹的曾祖父名为曹玺,曹玺的老婆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曹玺的儿子曹寅成为了幼时康熙帝的陪读,自小就有特殊的同窗之谊,当康熙成为大清国的皇帝后,立刻授予了这位奶妈的儿子和自己的同学大权,让他负责江南地区的盐业和负责皇室的内务府“织造”之职,而且允许其后世子孙可以沿袭,这可都是富得流油的肥缺,所以曹家毫无意外的利用这些公职成为了大清巨富的“贵族”。并当值此广为达60多年之久,直到刚才提到圣旨才家族败落。

(红楼梦老太太中原型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

终其原因,是由于曹雪芹父亲曹頫自作孽不可活,在新君雍正登基后,依旧不收敛,且行为不端,并且私挪公款造成了巨大的亏空,被发现后,没有积极的端正态度补亏,反而悄悄的转移财产,对于这样的贪墨不要脸之人,雍正忍不可忍终于下达了那道圣旨,把曹雪芹家族全部抄家,财产全部收归国有,从此曹家彻底的从锦衣玉食的“贵族”转变成为“破落户”,到了曹雪芹一代,只能蜗居在海淀郊外即为现在的北京植物园内的几件砖房中靠写书度日了。


老猪的碎碎念


关于这个问题,一个人很难把它说清楚。曹家高祖父曹玺的名字本身就埋下了隐患。他本是行武出身,由王府护卫升任为内庭二等侍卫,后因曹玺的妻子被选为康熙的保姆,于是开始了从政生涯。曹玺因工作出色,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康熙帝的好感。事情坏就坏在富二代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身上。当然是缺乏父亲的仗义和眼光,仗着康熙帝的荫护,膨胀了一点,肆意了一点,没有处理好与皇亲国戚之间的内因关系,特别是两江总督噶礼之间的予盾。其实噶礼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贪赃枉法,图谋弑母,与张百行相互参案,被查革职,康熙帝令其自尽,妻子从死,下场悲怜。

康熙帝六下江南,四次住在曹寅家,应该说把曹家看的还是很重的,开销亏空自不必说,按现在的说法,应该是公家报销,全算到曹家头上,似乎不合理,曹寅仅凭自己的薪水,能补上么?只能利用职务之便,羊毛出在羊身上,拆西墙补东墙,越补越多,以至事情败露,不好收场。雍正帝看在父皇的份上,表面做人,私下里做鬼,觉得曹寅不如他父亲,不堪大任,只好就坡下驴,一了百了。

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只能将满腔的愁怨与悲愤,全部注解到《红楼梦》里。


一壶老酒202220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曹雪芹的家世是非常显赫的,没错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和康熙的关系非常好,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乳母,因此要是说起来的话康熙和他还是兄弟,两个人是一起长大的,康熙对他很好,因为曹寅不会威胁到他,等到康熙登基之后,康熙让曹寅去江南当织造官。

说白了曹寅就是替康熙去监控江南的局势,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康熙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都是曹家接待的,如果有喜欢看《红楼梦》的读者应该知道,曹雪芹曾经也把这件事专门写进了《红楼梦》,曹家在江南的权势是非常大的,可是到了曹雪芹父辈一代,曹家便不行了,要知道之前曹家可是动了不少织造署的官银。

康熙在位的时候,他不想去管这件事,不说别的,他自己每次去江南,曹家就得花不少的钱,等到了雍正时代就不一样了,雍正可不管这些,雍正在位的时候可是抄了不少人的家,曹家在经济上有这么大的亏空,雍正要他们补上,可是这笔钱远远超过了曹家的承受能力。其实这个问题在康熙时代便有了,只不过雍正时代才处理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历史学家分析这是因为曹家参与了政治,据说是有这样一件事,曹家私自铸造了一个金狮子,这个是标志着有夺权野心的东西,其实我个人倒觉得,曹家被抄家其实就是经济问题,绝对和政治是没有关系的。大家可以去看看曹家被抄之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惨,倒是他的亲家很惨。

曹家被抄没有连累他的亲友,而且曹家还有人在这事过后继续升迁,有几人还被雍正所喜爱,也就是说抄家和政治是没什么关系的,假如说曹家真的有夺权野心,或者是想干预朝政,那么他曹家的人肯定无法继续走仕途了,最起码雍正不会在重用曹家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听说商人反了天的”。——《大明王朝1566》

曹雪芹的家其实就是红楼梦里的贾家,曹雪芹之所以会被雍正抄家其实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曹雪芹的家被抄和后来和珅被抄家的道理如出一辙,借用《大明王朝1566》里面两句台词来说明。

康熙晚年,国库已经亏空严重,土地兼并严重,税负按照人头收而不是按照地皮面积收,各级官员又有所谓的“火耗”——就是征税的时候产生的损耗而额外收的税银,这一部分是灰色收入,全部流入了各级官吏的私囊。雍正接手的时候,国库亏空已经极其严重。为了增加税收,减轻老百姓负担,雍正规定“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一方面增加税收源头,让富人多交税,让穷人少交税;另一方面,把这些不能拿到明面上的火耗银子(巨款)全部归公。这么一来,激起了各级官吏的抗拒,以种种理由不推行新政。

然而此时,西北、西藏又有战事,国库一时拿不出粮饷。要找一个有钱的开刀,又要找到合理合法的理由。于是,本来就已经腐化又有钱的曹家成了不二人选。


嘟嘟读读


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家被抄家第一因为自身不法,第二是亏空,第三转移资产。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雍正看出曹家和自己不一条心。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作为显赫一时的江南织造曹家,终康熙一朝六十多年而不倒,主要是和康熙皇帝私交好。曹寅的母亲孙夫人是康熙的乳母。曹寅是康熙的奶弟兄。两个孩子一起长大感情甚好。康熙也十分信任曹寅,派他到刚刚安定的江南去做织造官,实为间谍,监控江南风物,便于康熙对江南的统治。曹寅也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康熙皇帝对曹寅的宠幸与日俱增,六下江南,其中曹家就接待了四次,而这一段也被曹雪芹写在了红楼梦当中,当时赵嬷嬷说给贾琏和王熙凤听:独江南甄家接待了四次…甄家,贾家实为一家,已经是《红楼梦》中的共识。

贾家被抄家有一段圣旨说的很清楚。

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

其后就是责成当时的江南行署官员,对于曹家的查办。首先我们要说贾家的亏空从何而来?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了曹家,曹家哪里来的如此大的财力去接待康熙?必然是动用了织造署的官银。一来二去造成曹家在织造署的亏空十分巨大。其实这个钱属于羊毛出在羊身上,花在了康熙皇帝身上,康熙也知道,康熙对于这个亏空就本没有追究,只说后期补上就可以。可显然这个窟窿曹家很难补上。但这种事儿,康熙皇帝能姑息,并不表示雍正皇帝还能姑息,曹家也无奈,总不能和雍正说钱花在你老子身上了。雍正心知肚明,之所以抄曹家,只是借题发挥罢了。

曹家被雍正逼着补亏空,本身是根本补不上的。为了退路偷偷将一部分财产转移了。想着万一犯事儿也有一个退路。这个退路和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教授的方法是不一样,显然,曹家在那一点上没有秦可卿和王熙凤的见识。临时抱佛脚,来不及的情况下只有兵行险招,转移资产。

我认为这也不是抄家主要缘由。主要原因是:“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

看到这一点就让我想起了,元春晋封为贵妃时出现的贵妃省亲的一幕。

我上回说到贵妃省亲的圣旨是太上皇下的,然后贾家就不惜大量的人力物力盖了大观园。这表明贾家惟太上皇马首是瞻。而对于当今皇帝就有点阳奉阴违。曹雪芹在表现这一段的时候只用了一个吴贵妃的父亲“吴天家”来概括了,却直指问题的核心。贾家盖大观园的行为是“无天家”的行为,省亲是太上皇发布的命令,并不是皇帝发布的,况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贾家却踊跃执行,也是“无天家”的行没。很明显,贾家和被抄家之前的曹家极其相似。

雍正皇帝可以容忍曹家制造署有亏空,可以容忍曹家转移资产,但雍正皇帝容忍不了曹家对自己阴奉阳违,不感恩戴德,尽心效力。

也就是基于此点,曹家于雍正六年被抄家。不过雍正毕竟还是顾念康熙皇帝旧情,并没有对曹家痛下杀手,曹家起码保住了一家的性命。与曹家的姻亲李家(史家)几乎被灭族比较,曹家很幸运了。而也就是因此,我们才有机缘看到如今的《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曹家被抄家只能怪两个人,一个是康熙,一个就是曹雪芹的叔父,曹頫当时曹家的掌舵人。而不腻怪雍正。为什么这么说呢?

康乾盛世,很多人都知道康熙在位的时候,确实政绩不错,出现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但是在康熙晚年,全国贪腐横行,表面上强大的大清帝国之下,却是暗流涌动,贪腐之风已经不可收拾了。雍正接盘的时候,从中央到地方全国都在亏空。每年这些财政收入都去哪里了?可想而知当时贪腐是有多严重,就连最富庶的江苏也是亏空了数百万两,直隶更是达到了八百万两。

当时曹頫担任的是江南制造,都知道在清代江南那是最富裕的地方,江南制造也算是当时最肥的差事了,每年从他手里过去的银子何止几百万两啊。但是全国各地官员都在贪,所以当时的江南制造府也是年年亏空。

可以说如果康熙在继续存在几年的话,那么大清帝国就要被这些蛀虫给搞垮了,但是雍正上来了,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整治了。

当时雍正给全国各地府衙下了“分赔著赔之例!”,什么意思?就是只要出现亏空的衙门,自己补上,如果补补上,那就抄家补。

曹家在康熙年间还是很受康熙待见的,也算是一个宠臣了,当时来说按照曹家在江南的实力,补足这些亏空的银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曹頫还以为是康熙呢,也就没有当回事,以为只是雍正的下马威。但是曹家偏偏就撞在了这个枪口上,于是雍正下令查抄曹家,曹家的家产全部抄没。自此之后曹家也就是没有任何的实力了,家道中落,一蹶不振。曹雪芹也就回了北京的老家,但是一生都是过得很贫苦,很多时候都是靠别人接济过日子的。才写出了《红楼梦》也是当时社会的控诉吧。


小伍讲历史


在大文豪曹雪芹的一生里,童年时家族惨遭雍正帝抄家的一幕,不但是其刻骨铭心的痛事,更是当时惊动大清朝上下的大案:不久前还风光掌舵江南的大清豪门曹家,就这么分分钟败落了。

如此灭顶之灾,要论直接原因,就是此时曹家的掌舵人,江宁织造曹頫惹的祸。

曹頫身份,至今争议很大,有说是曹雪芹的生父,也有说是曹雪芹的叔父。但没争议的,却是他蹩脚的能力。自从康熙五十四年担任江宁织造起,工作水平就弱到尽人皆知。而比能力差更叫人气的,却是他的不负责。以两淮巡盐噶尔泰的吐槽说:“(曹頫)遇事萎缩,织造事务交与管家丁汉臣料理”。十足甩手掌柜。

如此“甩手”表现,接的又是个看似肥差,却常年亏空严重的岗位,工作自然糟到严重。以至于被忍够了的雍正帝扔下严令,叫他限期赔补亏空。却不料工作无能的曹頫,这时却小聪明大爆发,竟偷偷把家里财产转移。可这点小聪明哪瞒得了雍正?这下闯下大祸,灭顶之灾不出意外袭来——这样一个没能力没责任心还满肚子小聪明的员工,摊上极其负责的雍正帝,挨治当然铁板钉钉。

但比起曹頫这无能到作死的表现来,曹家遭难的根本原因,却是为雍正登基时,大清朝一片烂摊的局面背锅。

在康熙帝晚年的胡乱折腾下,表面强盛的大清王朝,早已到了贪腐严重的阶段。雍正帝接班没多久,更是被气的直哆嗦,且不说官员们各个人浮于事,就连大清朝账面上雄厚的财富,竟也都只是账面数字。从中央到地方,处处全是亏空黑账。

比如出名富庶的江苏一省,就累计亏空了数百万两白银,毗邻北京的直隶,亏空高达八百万。户部也有二百九十多万的亏空。至于曹頫任职的江南织造,这个大清朝的肥差,也早到了“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的地步。公平点说,这天文数字的亏空,当然不是曹頫一个人闹下的,却恰好摊到了他的头上。

而这触目惊心的亏空下,更是清王朝越演越烈的贪腐风气。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亏空?就是因为各级官员狠捞狠刮,把各项公款巧立名目刮进自家腰包,然后再层层甩锅,甩给雍正帝的,也就成了这一堆泪奔的烂账。于是初登基的雍正帝,也就使出了大招:分赔著赔之例!

以这个大招,所有的“亏空”部门,必须要限期偿还拖欠的亏空。只要偿还不上,就要抄家顶账。而曹頫恰好撞在这个枪口上,以他的能力,追回亏空当然没戏,以曹家的财富,偿付亏空也不是不能,但满脑袋小聪明的曹頫又哪肯愿意,满以为还是康熙年间,依然是想尽办法糊弄,满以为能糊弄过去,却惹得雍正帝暴怒,先拿他开了刀。

于是,雍正六年正月,曹家的大难就此到来,全家被强制迁移到北京,曹家所有财产都被尽数抄没,昔日的豪门家族,就此彻底败落。

当然,在雍正年间的这场抄家风暴里,曹家并非唯一倒霉的家族。单是雍正元年这一年,大清朝惨遭抄家的官员,数目就有数百之多。而且雍正做这事的风格,就是一抄到底。曹家落难之前,闵浙贪官王道成也惨遭抄家,雍正帝就曾专门批示:搜其宦囊,搜查其乡资,无论亏空之有无,尽令吐出!只要能把雍正“惹”到抄家这步,就是这么狠!曹家的一夜衰败,也就毫不奇怪。

但虽说对曹雪芹来说,这件风波是个家族悲剧,但对于大清王朝来说,这确实是清王朝满血续命的开始。康熙晚年时举步维艰的清王朝,被雍正帝这一通大招,治得焕然一新,国力政风都重新强大。雍正帝对曹家的这一“抄”,不但为清王朝追回了国库亏空,间接更为中国文学史做出卓越贡献,催生了不朽的《红楼梦》。确实,堪称“意外贡献”。


我们爱历史


康熙南巡以及曹家自身讲究排场,使得落下了太多的亏空。雍正上台以后,即使宽限了曹家整整五年,曹家还是还不上银子。同时,曹家的人和雍正关系也一般,做事情也非常让雍正不满,最终落下个抄家的结局。

曹雪芹的先祖是宋朝的开国大将曹彬,明朝的时候他的祖先来到辽东,定居在沈阳。曹家的几代人都担任沈阳中卫指挥使。不过到1621年的时候,努尔哈赤进攻沈阳,俘虏了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曹振彦。因为这个原因,曹家归附了当时的后金,成了满洲镶白旗的包衣奴才,随后又分配到多尔衮账下。曹振彦很有才干,受多尔衮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了正四品的佐领。那个时候八旗的官员并不多,总共也就500多人,可见日后曹振彦崛起也是非常正常的。

曹振彦跟着多尔衮入关,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又跟着多尔衮到山西平定叛乱,因而有“从龙入关”的功劳。后来,曹振彦中了贡士,慢慢变成了高级文官。

除了曹振彦以外,曹家崛起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便是曹振彦的儿子曹玺。多尔衮去世以后,顺治收归了多尔衮的正白旗,因而曹家便成了皇帝的包衣奴才,曹玺则成了皇宫里面的二等侍卫。康熙出生以后,曹玺的夫人运气很好,并选做了康熙的保姆,因而曹家便和康熙的关系亲密起来。康熙继位以后,曹玺便成了江宁织造局的第一任织造。

曹玺办事康熙很满意,在江宁织造这个位置干了22年,还被赐过一品尚书衔,蟒袍。康熙第一次南巡的时候,曹玺正好去世,康熙还特意慰问过曹玺的家属,并且还派内大臣去祭奠曹玺。由此可见,曹家是和康熙多么亲近。

等到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时候,康熙更加恩宠曹家,这也是曹雪芹家族最为兴旺发达的时候。曹寅十几岁的时候便当上了康熙的侍卫,所以日后被康熙重用是必然的。曹寅在江宁织造干了23年,他管的事情比他父亲范围要广。比如康熙六次南巡,四次都是曹寅在江宁负责接驾大典。他的女儿还被康熙亲自许配给了铁帽子王的四世孙,所以曹家也是皇亲国戚。

当然,曹家也是有隐患的。曹家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已经煊赫一方了,所以排场应酬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康熙几次南巡,曹寅落下了巨大的亏空。

在康熙在世的时候,两江总督就秘密上折子参曹寅,说他亏欠了太多的银子,希望公开弹劾他。不过康熙念及旧情,依然包庇了他,康熙还是告诫曹寅,让他一定想办法补了亏空。欠了这么多银子,曹寅即使想还也是有心无力的。

曹寅身体不好,没过多久就死了,曹家欠款的事情自然就不了了之了。甚至,康熙还想法设法让曹家人能够弥补了亏空。

不过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了。等到康熙驾崩,雍正上台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雍正可是了厉害角色,上台的第一年就革职抄家了数十个官员,而且很多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

曹家陆陆续续被查出有亏空,不过雍正还是给了情面的,他让曹家将这些亏空分三年还清。曹家人办事无能,不仅换不上亏空,甚至还到处找门路,被人坑走不少钱。

雍正对此还是非常不满,还是网开一面,把曹家的事情交给怡亲王允祥去办。怡亲王允祥本是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而且允祥是唯一一个四次跟着康熙去江南的皇子,所以允祥和曹家关系不错。

曹家还是亏空太多银子了,即使雍正整整宽限了曹家五年之久,后人还是没办法归还。另外一点,曹家的人办事也不大行,非常让雍正不满,最终落下了抄家的结局。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继任的江宁织造曹頫太无能了,工作能力不行,工作做不好,又不会为人处世。而雍正是个很务实的人,当时刚登基不久,正在整顿吏治。新官上任三把火,对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自然不会放过。

雍正的前任康熙是个很仁慈的皇帝,对旧臣都非常的照顾,曹雪芹的太奶奶给康熙当过奶妈,爷爷曹寅曾经给康熙当过侍卫,可以说他们一家都跟康熙关系很亲密,很受重新,所以江宁织造这个无数人羡慕的肥差才会落到他们家。

可是到了雍正时期,风气就不一样了,雍正新皇登基还没几年,正在整顿吏治,收拾了一批不听话站错队,还有无能办不好差事的官员。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家虽然跟康熙关系亲密,但是雍正可不会给他们面子了。

曹家传到了曹頫手里,这个人一说是曹雪芹的父亲,还有个说法是曹雪芹的叔叔。曹頫是个很无能的人,江宁织造局是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每年的盈利颇丰,很受朝廷的重视。

可是到了曹頫手里,江宁织造局却出现了巨额的亏空,钱对不上账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曹家生活奢侈,挥霍无度,花钱如流水。另一方面当时好多皇子缺钱了,也去找曹家要钱花。

不光怎么样,江宁织造局的亏空让雍正非常的升起。

当时内务府还专门去调查了,钦差们去江南调查一番,回来都报告说曹頫这个人无能,不懂管理,本职工作都做不好。

另外还有大臣举报曹家骚扰驿站,住驿站时候利用职权勒索驿站。

这些事情结合起来,让雍正对曹家非常不满,所以最后就把曹家给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