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为何不请他出山,他不知道卧龙名号?

司马长史


诸葛亮在三国中,简直就是妖孽一样的存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借东风,续命,好像没有什么是诸葛亮干的,那么就是这样厉害的一个人,曹操为什么不去请诸葛亮出庐助自己一统天下呢?

主要有一下原因,一是没有这个需要,而且就算曹操网络了诸葛亮,也给不了一个合适他的平台。曹操手下不缺谋士,有郭嘉,荀彧,等等。诸葛亮隐居在南阳,没有名气,距曹操创业的地方相差千里,曹操也不会放下身份去请一个山野村夫,不合实际。

二是信息不发达,除了书信什么通讯设备没有。曹操在许昌北方一带,诸葛亮在南方一带,刘备要不是徐庶推荐诸葛亮,他恐怕也不会知道。

三我想就算是曹操真的请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会拒绝。因为诸葛亮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去曹氏集团,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名留青古,无法全部施展自己才华。

相反,刘备到时是最弱的,手下即使有以一挡百的关羽,张飞,但是没有一个像样的谋士。所以诸葛亮不断推销自己,为自己打广告,最终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以至于他力挽狂澜,使天下三足鼎立,使自己名留青史。

这只是个人见解,请大家多给意见,谢谢!





解读中国历史


曹操肯定是不知道诸葛亮。即便是知道了,也不会重用诸葛亮。

第一,诸葛亮的名声有限。


名声都是炒作出来的。

现在是这样,三国同样如此。

诸葛亮的名声主要局限在荆州地区。他本来就是荆州士族集团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这帮人有自己的小圈子,相互提携,相互推荐,以此维护他们及其家族的利益。



在荆州,他们的影响力是无比巨大的。但是荆州之外,影响力就微乎其微了。甚至会受到当地士族的排挤。

河南河北河东关西,都有自己的士族集团。曹操要管理这些地区,必然要依靠当地的士族,用他们的子弟。这帮人当然是宣扬他们自己的名声,怎么会帮诸葛亮扬名呢?


第二,曹操不需要诸葛亮。

诸葛亮是荆州士族的后起之秀,年纪很小,在曹操组建谋士集团的时候,诸葛亮只有十来岁,还是个小小小朋友。


等到诸葛亮27岁才高八斗的时候,曹操的手下早就是谋士如云了,他的军队和地盘已经强大到只要正面硬刚就能获胜,不需要太多谋略的地步。


所以这个阶段,曹操对谋士人才的渴望,远远没有前期那么强烈。

一个山野村夫诸葛亮,也许曹操还真就没有看在眼里。


上将嗳福斯


一、曹操需不需要?

话说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曹操已经完成了从“创业构想期”→“创业实践期”→“创业实现期”的转变,且正朝“创业扩大期”的方向转变,从人力资源队伍来看,文有郭嘉、程昱、荀彧……武有典韦、许褚、庞德、张辽、夏侯惇……可谓谋臣猛将如云。这个班底是非常强大的,对于曹操南征北战、开创基业来说,已经足够用了。而且他们已经帮助曹操打下了一个大大的地盘。


当然,曹操爱才,对于人才,他不会嫌多,哪怕自己不迫切需要,至少也不会归于对手,这一点,从他对关羽和徐庶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但是,关羽走了,徐庶被迫离开刘备归于曹操后未献一计,对曹操有影响吗?有,但肯定不大。因为他现有的人才队伍已经够强大了,够用了,或者说饱和了,对于诸葛亮,曹操并不是那么需要。有诸葛亮更好,没有诸葛亮,他也便这么过。所以他不会刻意去请诸葛亮,更不会屈尊去三顾茅庐。


二、诸葛亮愿不愿意?

首先,经过苦心的人脉经营、广告投放和品牌打造,诸葛亮很明显的营销目标就是刘备,而非曹操和孙权。这很好理解,因为曹操和孙权那边的人已经招满了 ,第一谋士的编制和岗位没有了,已经被人占了,即使诸葛亮去了,也只能排在一个不重要的岗位上,想做到出类拔萃、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是不大可能的。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样的结果无异于“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没意思,想想都没劲,还不如不出山呢!而刘备就不一样了,他的事业和前途尚不明朗,还是一只潜力股,手下猛将倒是不少,如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但像样的谋士还真是没有,投了刘备,那还不把自己当个宝贝一样。所以,即使曹操屈尊来请诸葛亮,他也不会愿意去,并有一万个理由不去,他只专等刘备来请,然后在钓足刘备的胃口,让刘备给足面子的情况下欣然出山。


三、外界条件具不具备?

很显然,无论是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来说,都不具备。天时,在曹操最需要诸葛亮这样的谋士的时候,诸葛亮的名声还没有传出去,曹操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诸葛亮的声望还没出来。地利,曹操一直在北方活动,创业打天下,而诸葛亮隐居在南阳,躬耕于垄亩,两人相隔几千里,太远了,别说请了,两人的人脉圈根本交不上边。再说人和,两人根本没有接触的机缘,诸葛亮肯定知道刘备,而这种知道是单向的,根本没有人像在刘备面前那样向曹操宣传诸葛亮。


所以说,曹操不会去请诸葛亮,诸葛亮也不愿意侍奉曹操,更关键的是,历史不能改写。


亮话历史


其实诸葛亮在三国前期,至少在赤壁之战前,并不出名,不仅不出名,而且简直是默默无闻,不仅曹操不知道,除了荆州少数人,如庞德公、庞统、司马徽、徐庶等人,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诸葛亮,甚至于刘备知道诸葛亮也是司马徽和徐庶推荐的。

诸葛亮未出山前隐居在襄阳隆中,平常也就是耕耕田、读读书,跟圈内好友聊聊天,喝喝酒,偶尔出去云游一番,是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诸葛亮其人。



诸葛亮的卧龙称号,是庞德公提出的,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是当时荆州的名士,当时的荆州刺史刘表数次请庞德公出士,庞德公因刘表的为人,都有同意,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而诸葛亮是庞德公的学生,当时小有名气的庞统是庞德公的次子。

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的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因战乱流亡到荆州襄阳等地,与庞德公相识,并且关系密切,因此结识了诸葛亮,而庞统的出名来自司马徽,庞统曾步行上千公里亲自拜访司马徽,与之交谈,然后得到司马徽的称赞,于庞统就出名了,可见司马徽当时名气很大。

司马徽结识刘备后,也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与庞统,认为他们有经世之才。

当时的人才出仕,基本上是靠名人推荐的。如荀彧向曹操推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等 ,大多得到曹操的重用。



而曹操手下的士人大多是颍川和汝南士人,并没有荆州方面的士人出士曹操,所以就没有向曹操推荐过诸葛亮,况且诸葛亮的活动范围是在荆州的襄阳地区,襄阳当时是荆州的治所,是刘表主政,刘表与曹操不合,属于敌对势力。

而曹操直到公元208年才南下,此时的诸葛亮也在刘备的三顾茅庐下跟随刘备了,故曹操不可能诸葛亮出山。说诸葛亮神机妙算都只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也没有那么神,诸葛亮的出名都在刘备死后,主政蜀汉军政大权,五出祁山,北伐曹魏、依法治家、鞠躬尽萃、死而后已。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操是什么人!能请诸葛亮做军师?如果曹操用诸葛亮做军事,那曹操将会和刘备一样的下场!


狼哥161507250


三国中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向刘备推荐时说过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诸葛亮有平定天下之才能;还有一个情节,当曹操咨询徐庶,诸葛亮与他本人对比如何,徐庶回答“庶之才,何能与卧龙相比,如萤火虫之光比皓月之明也”,这句话同样侧面反应了诸葛亮的才能非比寻常!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什么曹操不请诸葛亮出山呢?难道曹操不知道有这样人物吗?下面小编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曹操自身方面】——诸葛亮出生于181年,出山时候大约26岁,那时是207年,曹操当时已经雄踞北方,以他当时的势力,肯定是知道诸葛亮这个人了,但是为什么请不动,我觉得更多可能是曹操当时实力强大了,帐下谋士如云,所以即使去请,也只是把诸葛亮当作普通谋士一样的,委派手下去请,而不是自己亲自去请,一次二次被拒绝后,也不了了之了。

2、【曹操内部方面】——前面也说到曹操当时实力很强大,帐下谋士很多,站在这些谋士角度思考,如果请诸葛亮出山到自家阵营,这无疑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政敌,直接危险到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们即使知道诸葛亮能力强大,但是也不会很热心的向曹操推荐,反而更多可能是假装呆萌样,知道又不知道这样的样子,这样曹操对诸葛亮形象可能就渐渐淡化了,也不上心了。

3、【诸葛亮本身方面】——小编之前在其他有关诸葛亮的回答中也说过诸葛亮的事。诸葛亮,平日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这是诸葛亮平生之志,要成为辅佐君王的第一辅丞,而如果去势力已经成熟的曹操体系,他可能无法展现他内心抱负了。所以大人才在君王选择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选择君王,哪个更适合,哪个地方舞台更大,所以综合考虑下,选择刘皇叔刘备最适合诸葛亮本身的发展!






老郑说世界


诸葛亮未被曹操引用,首先,当然是因为曹家班底已经齐备,人才济济,位置已经坐滿了,后来者再要挤进去,除非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神机妙算",否则无望。

"臥龙“的名气很大,既有人推荐给刘备,不可能无人向曹操介绍,说他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世人皆知曹操爱才,却忽略了一件重要事情:曹操不是什么人才都爱,他也有自己的选择。他最爱的是军事人才,能帮他出谋划策,克敌制胜的,对这样的人才,其他地方有再大的毛病,他也会容忍,只要别谋反就行,他在"求贤令"中就说:"得无有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而有治国治兵之术?各举所知,毋使有遗。"他不但重用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而且,明知司马懿很不可靠,但还是任用他(因为曹操自信可以控制住他),这些人也确实为他立下了大功。

但是对其他方面人才,他不是很重视了,如外交、文学方面,他认为是辅助性的次要人才,有,更好;沒有也不要紧。你们看:赤壁大战时,刘备派遣出使东吴的是诸葛亮,但曹操派去东吴的使者,却连姓名也沒留下来,说明级别很低!一般人只知道"弱国无外交",却不知道"强国外交不重要",反正我兵强马壮,说话谁敢不听!外交仅仅是大军的配角!而且,他对"口舌之徒"也很厌恶,杨修被杀,固然是他爱耍小聪明,触犯了曹操,但是他毕竟只是小聪明,沒有治国治兵的雄才大略,否则曹操也会包容:一只狗不会抓野兔子,却老是对主人吠叫,烦不烦啊?还是杀了干净!对弥衡、孔融也是这样,创业初期,为表示大度包容,对他们兼收并蓄,即使恨弥衡恨得入骨,也不杀,送给黄祖去杀;政权一旦巩固,连孔融也杀了!

但即使到了这时候,他对军事人才还是十分重视,听说徐庶能干,千方百计地挖过来,哪怕他一言不发,也用高官厚俸养着他,决不留给敌人用。那么,他为何不用诸葛亮呢?那我们就要看看诸葛亮的表现是否足以吸引曹操了:

据"三国演义"所写,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大破夏侯惇,其实正史里沒有这回事,这一仗是刘备打的,罗贯中移花接木,套到诸葛亮身上去了,其实,刘备在世时,诸葛亮沒有单独领兵的机会,他只管些后勤的事,这样的人,曹操手下一抓一大把,要你干吗?至于后来诸葛亮几次北伐,屡次战胜,打得司马懿"畏蜀如虎",不敢出战,当时曹操怎么知道?也沒人向他介绍,在他心中,以为诸葛亮只会搞搞后勤,耍耍嘴皮子,和弥衡、杨修差不多,令人头疼还来不及呢!事实上,诸葛亮在刘备集团里,也并非所有人都看好他,史载关羽、张飞就不高兴看到他和刘备好,也就是说关张都不重视他,曹操怎会想到他是另一个徐庶,甚至比徐庶还能干呢?再说,自己手下这么多人才,也够用了,当然不会想到诸葛亮了。


阿斌270202161


徐庻曾问诸葛亮为何不出山,成就功名大业?诸葛亮说到曹操袁绍公孙瓒之流,不配做他的主公,所以就算曹操请他相助,诸葛亮也避而不见。更何况诸葛亮要做的是首席指挥官,在曹操那里永远得不到,而且曹操生性多疑,手下谋士众多,不符合诸葛亮要求,难以大展拳脚



闲人看大剧


曹操要的是奴才,或是奴才加人才。从曹操杀杨修看,曹操把奴才看的比人才更重要。诸葛亮是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决不会去做奴才的。



修山书院


三国第一大笨蛋是诸葛亮,只会夸夸其谈,七渡祁山一次未果,赤壁大战是周瑜指挥打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干的,与诸葛亮没有一分钱的关系,“借东风”是后人胡编乱造滴,选了个二百五“接班人”,葬送了蜀国,三国最聪明的人是阿斗,啥也不管舒舒服服地过了几十年,是三国各路“英雄”在位最长,阿斗最“聪明”的一句话是“此间乐,不思蜀”,装疯扮傻保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