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是怎么死的?

军统60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想当年汪精卫也是有志青年,刺杀摄政王未果被捕后,在监狱写下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语,也迅速的被国人熟知,并且还被人送到国外深造。但是没想到自己走错了路,以为投靠日本人才是正途,做了卖国的大汉奸。死后都是克死异国,实属活该。

汪精卫最后的死亡,其实是因为早年的一次刺杀,一颗子弹永远的留在了身体内部。当时身在广东的陈济棠带人反蒋,收买了民国第一刺客王亚樵。要让其带人去刺杀蒋介石,这又和汪精卫搭上了什么关系?

其实这场暗杀的地点在国民党的四届六中全会上面,会场上面有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等军政界的大佬。当时会议结束以后,进入正常的拍照合影留念环节。但是蒋介石一直被多次暗杀,留了一个心眼,在这个环节并没有出去。甚至是还让汪精卫也注意一点,但是汪精卫没放在心上。

等到所有人排位站定,从记者群里面突然冲出了一人。这人正是王亚樵派出来的一名杀手——孙凤鸣,曾经担任过粤军十九路军的排长。之所以会派他过来,一是因为有王亚樵左臂右膀的华克之力荐,二是因为他的枪法实在是太准。

当他看到蒋介石迟迟未出,马上就没有了最好的机会。所以就把枪口对准了汪精卫,两个人除了谁都是除。只听见“啪、啪、啪”三枪,汪精卫几个趔跄倒在了地上。站在旁边的张学良顺势一脚踢翻了孙凤鸣,几名卫兵立刻赶了上来,在孙凤鸣身上开了两枪。

紧接着汪精卫、孙凤鸣两人就立刻被人带进了医院,汪精卫肯定是为了治疗,至于孙凤鸣是想从他嘴里面知道什么。但是因为孙凤鸣伤得太重,就算是给他一直打强心针,还是在送医的第二天去世。至于汪精卫在孙凤鸣的三枪下,竟然还是躲过了死劫,正所谓祸害遗千年。

但是无论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受了三枪肯定也不好受。根据后来的记载,汪精卫脸上手臂各一枪,但是都被医生给取了出来。唯独打在了胸背上的那一颗,就算是放在现在也是一场高危手术。当时所有的医生都不敢动,在跟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商量之后,决定暂时不取出来。

医生也给陈璧君说了最坏的情况,汪精卫的寿命可能不超过十年了。汪精卫之所以很幸运的躲过一劫,是因为孙凤鸣考虑到如此近的距离。并没有选择威力比较强的达姆弹,因为里面还有大量铅,杀伤力大不好取出,是杀手常用的武器之一。虽然它的威力比较大,但是准度不是特别好。考虑到当时可能会出现混乱情况,就选择了威力相对比较小,但是准度比较好的普通子弹。

如此近的距离,就算是威力比较小,打死一个人还是很简单的。可惜汪精卫还是躲过了一劫,陈璧君一开始甚至认为这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曾经哭着闹着找蒋介石,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虽然汪精卫被救了回来,但是因为子弹没有成功取出,从此之后就成为了身体内的一处暗疾。

在这之后这里的枪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作一次。尤其在阴雨天的时候,甚至会更加的严重。后来汪精卫走的道路越来越偏,开始走向了卖国贼的方向。有一次他在府邸当中迎接日本高官的时候,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当场晕倒。被立刻送到了日本的医院,检查之后发现是旧伤复发。

因为子弹长时间没有取出,停留在这里的子弹开始膨胀并且生锈。对子弹周围的神经出现了压迫,如果再不取出来很快就会危及到生命。为了完成这一场超高难度的手术任务,甚至从日本本土请回来了多名外科医生。经过多次的会诊之后,终于把这一颗子弹头给取了出来。

子弹头刚刚取出来的一段时间,汪精卫的身体情况确实是有所好转。但是还没高兴太久,就出现了急转的下降。因为就算是子弹头已经取了出来,里面很多子弹锈迹留下的东西已经无法改善。汪精卫甚至开始出现半身不遂的情况,长时间的高烧不退,甚至到后来演变成了大小便失禁。

走投无路的陈璧君甚至还找一些江湖术士,用了一些非常土的办法给他看病。最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甚至还出现了恶化的情况。为了吊住他最后一口气,就准备把他送到日本,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但是汪精卫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不想离开这片故土。可惜他还想继续活下去,只好把全部的宝押到这次的日本出行。

于是汪精卫在1944年坐上了从南京飞往日本名古屋的飞机,刚下机之后就送到了帝国大学附属医院治疗。虽然有当时最先进的医疗手术,但是还是没有能救回汪精卫的命。正如他出发之前担心的一样,就这样死在了国外。在他去世之后,尸首被带回了南京中山陵下面的梅花山。

他曾经的愿望就是能够为孙中山先生守陵,就算是活着做不到,死了也算是满足的一种愿望。但是作为这种汉奸走狗,就算他死了都不可以让他安宁。在抗战胜利之后,汪精卫的坟墓被别人炸开。尸体连同棺材被放入大火中火化,然后撒到了长江当中。

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当时日本还有一位和汪精卫差不多的大臣,他早年也是受过枪伤,但是比汪精卫要轻的多了。当时日本这家医院已经给他准备了这台手术,正好赶上汪精卫过来求医。就想着干脆先在他身上试一下,没想到这一试,竟然直接把汪精卫给试死了。原先的那位大臣一看吓坏了,赶紧让主旨医生换方案。

汪精卫岳母来看望汪精卫

所以说汪精卫不管是多会蹦跶,但是在日本人的眼里面真的是什么都不如。


史之策


汪精卫是著名汉奸,时至当下,汪精卫几乎已经成为了汉奸的代名词,人们对于汪精卫怎样叛国的一般比较关注,但是实际上汪精卫最后并没有受到审判,因为在抗战结束之前,汪精卫就已经死在了日本。汪精卫到底怎么死的,坊间也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传闻,今天小编就来详细阐述汪精卫到底是怎么死的。

汪精卫活了61岁,在他的一生当中至少进过三次鬼门关,直到最后一次才真正丢掉了性命,不过汪精卫最终的死亡与前面实际上是有关系的。1935年11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在所有的中央委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合影留念的时候,突然化装成记者的刺客向前排在座的国民党要员开枪,汪精卫中枪,中枪部位在汪精卫的脊椎骨间,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所以弹片没有被取出来,而是继续留在了汪精卫的体内。不过此后一直到汪精卫去世,一遇到下雨天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汪精卫的枪伤就会发作。

1940年,汪精卫附逆成为伪国民政府主席后,与日本人完全勾结在了一起,随着事务的繁多,汪精卫的枪伤发作的频率也远远高于此前。1943年年底,因为实在疼痛难忍,汪精卫接受了日本在南京的陆军医院中将医官铃木小荣给他做的手术。手术后,汪精卫背部的弹片被取出,但是汪精卫背部的疼痛感却始终没有缓解。经过日方和中方医生的会诊,汪精卫是由于体内的铅毒没有被清理干净,所以导致他依然疼痛难忍。日方为此特地从日本空运来了当时非常稀有的消炎药“盘尼西林”给汪精卫注射,不过注射效果一点也不好,汪精卫的疼痛感依然存在。

1944年年初,汪精卫的病情迅速恶化,几近瘫痪,为了挽救这个儿皇帝的生命,日本人将汪精卫接到了日本进行治疗。不过到了日本之后,日本的医生也拿不出治疗的最佳方案,经历了一番折腾后,汪精卫还是在当年11月份撒手人寰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汪精卫死于一名重庆派来的黄姓女特务之手,由于陈璧君精力有限,所以后来周佛海和陈公博就商量找一个中国的女护士帮助汪精卫按摩,而他们所挑中的黄姓女子实际上是一名重庆特务,在11月8日,黄姓女护士向汪精卫的药水中注入了毒药,两天后,汪精卫气绝身亡。


青年史学家


汪精卫是近代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曾经刺杀过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被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他写下著名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佳句而为人称颂。不久,民国建立后被释放。后来,他成为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在孙去世时,成为孙的遗嘱执笔人和起草人,并以孙的继承人自居,也一度处于国民党权力的最中心,只不过后来在与蒋介石等人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处于第二把手的位置。1937年,当日本全面侵华之后,他对中国抗战持悲观态度,决定投降日本,并在1940年在南京重建国民政府,史称“汪伪政权”,从而落得汉奸的骂名。那么,曾经不可一世的汪精卫,最终是怎么死的呢?

第一种讲法最为人们普遍接受。这得从1935年国民党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说起。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斧头帮帮主王亚樵指示华克之利用这个机会动手除掉蒋介石,由取得记者证件的孙凤鸣具体负责刺杀。孙凤鸣进入会场后,上百余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前集中合影。于是,孙凤鸣决定趁合影之际刺蒋。但是,生性多疑的蒋见会场秩序混乱,便借口身体不适,独自躲进了休息室。当汪精卫上楼请他时,他不仅自己不下楼,还劝汪精卫也不要下楼。由于蒋汪不和汪精卫独自下楼合影。孙凤鸣见蒋介石不在场,只好射杀二号人物汪精卫。他对准汪精卫连开三枪,一弹射进汪精卫左眼外角下颧骨,一弹由后贯通臂膀,一弹从后背射进第六、七胸脊柱骨旁,汪精卫中弹应声倒地。蒋介石一度成为刺汪的最大嫌疑犯,不过孙凤鸣当场被捕后经过审察,蒋才脱嫌。虽然汪精卫当时活了下来,但由于子弹打入颈椎骨无法取出来,所以一直留在体内。但子弹上有铅毒,导致汪后来旧病复发,最终要了他的命。

还有两种讲法,一是认为汪精卫死于日本人之后,一是认为其死于军统投毒,但这些都缺乏直接证据。


国家人文历史


大汉奸汪精卫死了,凶手竟是它——一颗子弹!


汪精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手锦绣文章令人叹服,不愧为民国文坛第一支笔。


汪精卫容貌俊美,生活作风严谨,“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近女色”,被誉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汪精卫年少时满腔热血,一心投身革命,以推翻满清政权为己任,曾经行刺摄政王载沣,失败后还蹲过监狱。


他是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是国民党高层领导人,后来屈居蒋介石手下,成为二把手。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对抗战持悲观态度,投降日本,并在南京建立“汪伪政权”,从而落得汉奸卖国贼的骂名。


那么,曾经不可一世的汪精卫是怎么死的呢?


一、挡住了本应射向蒋介石的子弹


1935年10月,上海暗杀大王王亚樵策划刺杀蒋介石的活动,由曾任十九路军排长的孙凤鸣执行。他们拟定在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开会的时候执行。


当天的活动出现了一点瑕疵,原定到会者一律穿礼服,上午8点去孙总理陵堂举行谒陵仪式,然后到中央党部大院内集体留影,9点钟开会。但是到会者服装不统一,有的穿中山装,有的穿礼服,有的穿便装,并且行动拖拖拉拉,这让军人出身的蒋介石十分不满。


而且开会的时候司仪看错了程序单,把“默念总理遗嘱”这一项给遗漏了,又为会场制造了一些混乱。



蒋介石很不高兴,不肯出来照相。作为副总裁的汪精卫亲自去请,蒋介石却直言“今天秩序太乱,恐怕要出事”,还劝汪精卫也不要出去。汪精卫见请不动蒋介石,心中有气,也不相信会出什么事情,就自己一个人出来照相。


委员们照完相,站起身来的时候,杀手孙凤鸣胸挂记者出入证进入会场,见蒋介石未出场,便执行第二方案,刺杀汪精卫。他向汪精卫连开了三枪,分别击中汪精卫的左颊、左臂和后背脊椎骨。


经抢救,汪精卫保住了性命,脸上和手臂上的子弹被取了出来,但背部伤势较重,弹头夹在第五、六根肋骨间,并伤及脊椎骨,经过多方努力也没能取出。从此,这颗子弹就留在汪精卫的身上,时时发炎,引起阵痛,并成为死亡的导火索。


二、旧伤引发“多发性脊骨瘤肿”而病亡


1943年,有一天汪精卫下楼时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滚了下来,脊椎骨负伤处正好磕在楼梯的棱角上,当时就昏了过去。从此汪精卫旧伤复发,一直留在背上的那颗子弹时时发作,疼痛不已。


同年12月,汪精卫住进了南京日本陆军医院,做手术取出了留在后肋的那颗子弹,可能是手术伤及了中枢神经,手术后,汪精卫的双腿麻木,大小便失禁,病情恶化。



1944年3月,近乎全瘫的汪精卫从南京飞抵日本名古屋,被送进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由斋藤主刀施行手术。手术中,医生发现汪精卫的三节胸椎骨已严重变形,骨膜发炎溃烂。手术后,汪精卫元气大伤,身体和头部全部用石膏固定,形如僵尸。


一周后,X光检查,汪精卫手术的地方非但没有愈合,反而开始萎缩,而且高烧不退,并且极度贫血,只有靠输血维持生命。


11月9日,名古屋遭空袭,汪精卫被送入地下室,由于惊吓过度和受寒气侵袭,汪精卫的病情急剧恶化,日本医生全力抢救治疗,但最终回天乏术。第二天下午4点20分,汪精卫躺在病床上最后抽搐了几下,停止了呼吸。


三、死后坟墓被炸,尸体挫骨扬灰


1944年11月12日,汪精卫尸体被运回南京,其子女及“伪政府”将其安葬在“梅花山”,与中山陵并列。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觉得大汉奸汪精卫墓有碍国内外视听,丢国人脸,蒋介石秘密授意何应钦炸毁汪墓。


1946年1月15日晚,驻南京的74军派工兵用爆破的方式把汪精卫坟墓炸开,把他的尸体装上汽车,运到清凉山火葬场焚化。然后把他的骨灰扔进长江,彻底挫骨扬灰。


汪精卫明明可以凭颜值、才情、胆识名留青史,却偏偏以大汉奸卖国贼的骂名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一切皆因他功利心太强,没有坚定的信念造成。


可见人的品行最重要,做人要有底线,无论何时何地民族大义都不能丢弃。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兆铭”,当年满腔热血的他,孙中山后面最有力的接班人的他,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汉奸,当年这首诗传遍大江南北,多少女生爱慕其风采,多少志士拜在他门下。

后来他死于子弹中毒后遗症(在日本继续治疗时死的,所以有人怀疑是日本人干的)曾是19陆军排长的孙凤鸣受王亚樵之嘱去刺杀。(本来是杀蒋,但是蒋不在,就把他击中了,汪中了三枪,有一枪在脊柱一直无法拿出来,而且铅毒很难去除)然后孙当场被张学良直接踹倒,我还奇怪他怎么不向张学良开枪呢,难道是少帅太废物,都懒得在他身上浪费子弹?

汪是国军内部地位仅次于蒋的人物,他的投敌对当时的抗日事业打击巨大。蒋也十分恼火,多次让戴笠派人收拾他,可这小子命大,一次次化险为夷。对汪精卫有名的暗杀还有一次在越南河内,不过当时汪运气好,他的秘书成了替死鬼,杀手误以为躺在床上的是他。后来汪精卫一身骂名,大家想想如果当年孙风鸣那几枪真的要了汪的命,汪精卫现在是不是英雄呢?

汪也惨,汪兆铭最后死无葬身之地,本来安葬在南京中山陵侧,抗战胜利后国军派工兵炸了他的墓。他写的一手好字,写的一手好诗,据说炸开他的墓后也发现了他写的绝命诗:“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李三万的三万里


其实我一直认为,汪精卫之所以会成为汉奸,是因为其性格过于软弱,或者说懦弱所致。

汪精卫本有机会成孙文的接班人,可是当蒋介石在南京重组国民政府时,汪精卫一再妥协,最终导致了宁汉合流,自己也屈居蒋介石之下。

在抗战爆发前夕,汪精卫认为与日本人对抗,必死无疑,还不如投靠日本人苟活。再加上耳根子软,禁不住老婆沈碧君的耳边风,于是成了汉奸。




好吧,扯远了,回到本题来。现在一般认为,汪精卫之死,源于王亚樵对其的一次刺杀。1935年,王亚樵谋划暗杀蒋介石。但是蒋介石迟迟不露面,王亚樵派去的杀死无奈之下只好朝着汪精卫射了几枪。

这次暗杀,汪精卫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子弹却深入脊柱,一直没有取出来,因此留下了隐患。当时负责治疗的医生断言:汪精卫活不过10年。



1944年初,汪精卫旧疾复发,前往日本治疗。在日本医生的手术下,子弹被成功取出。汪精卫本应在日本休养,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又急忙返回国内。最终导致病情恶化,下半身瘫痪,不治身亡。

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传闻。比如说是日本人在手术过程中动了了手脚;比如说是汪精卫贴了狗皮膏药导致子弹上的铅毒扩散;又比如说是戴笠投毒所致!


胡史乱翔


这个要追溯到1935年的一次暗杀。1935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四届六中全会,会议结束后照例要拍照。蒋介石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出席,就让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出席。就是这一次出席,让汪精卫挨了三枪,其中一枪打在了脊椎骨上。事后得知,此次暗杀是民国暗杀大王王亚樵策划的 其目标人物是蒋介石,只不过误中了副车,汪精卫躺着中枪。

经过抢救,打在脸上和左臂的子弹取了出来,而在脊椎骨上的子弹无法取出,留在了汪精卫的体内。汪精卫就因为这颗留在体内的子弹常常疼痛。此后汪精卫多次做过手术,但都没有好转。1944年在日本做手术时不治身亡。


因此,汪精卫是铅毒入骨导致病变而死的。

汪精卫之死是民国的一桩悬案,除了这种说法之外,还有下面几种说法:

死于民间爱国中医的膏药。这种说法有点冠冕堂皇,病急乱投医,所谓的中医只是江湖骗子,就是为了骗点钱,那个骗子发现不对后就跑了。

死于戴笠派人的投毒。

死于日军的实验。死在日军医院的人不在少数,如吴佩孚就因吃了个饺子,牙疼去日军医院看病就稀里糊涂死掉了。


历史军魂


老萨谈汪精卫之死

1943年,轴心国开始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英军在北非击败隆美尔,美军获得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胜利,开始在太平洋的而全面反攻,苏联在库尔斯克击败德军,标志着德军大溃败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已经日落西山,而隐藏在日本羽翼下的汪伪政权也朝不保夕。也就是1943年,日本扶持的伪政权领袖汪精卫的枪伤复发,一度严重到无法公办。到了1944年,大汉奸汪精卫因为这个枪伤的并发症病死。他死后,汪伪政权的高级官员大多认为大势已去,开始和重庆政府合作。这里面包括汪伪二号人物周佛海,76号特务头子丁默邨等人,所谓的伪政权也就名存实亡了,日本人也基本失去对占领区的控制。所以一般认为汪精卫之死,是抗战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明,这也是民国疑案之一。

几年前的遇刺

1943年,随着日军在战场节节失利,本来就身体不适的汪精卫心情烦闷异常,导致他的病情加重。

留在背部的那颗子弹时刻发出巨疼,让他无法忍受。

这颗子弹是怎么来的呢?这还要从8年前说起。

当时广东王陈济棠为了反蒋,暗中拿出几十万银元的巨款收买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要求他派人去杀死蒋介石或者汪精卫,瓦解南京政府的力量。

王亚樵就派出手下一个厉害的刺客孙凤鸣,假扮成记者混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

孙凤鸣是江苏铜山县(今徐州市)黄集镇小合子村人,早年跟随父亲闯荡东北,后来回到关内从军,担任过粤军19路军的排长,练得一手好枪法。

1927年,在江湖上闯荡的时候,孙认识了南京学生运动领袖华克之。这个华克之是王亚樵的左膀右臂!

随后孙凤鸣被华克之引荐给王亚樵,王见他胆大心细,枪法如神,随即将他收入麾下。

孙凤鸣在接受到刺杀国民政府一号人物蒋介石和二号人物汪精卫的命令以后,随即赶赴南京。

在王亚樵的安排下,孙凤鸣进入晨光通讯社担任记者的职务,其实就是为刺杀做准备。

大会开幕之前,孙将一把德国造最精准的左轮手枪藏在身上,带着记者证混入了拍照的人群。

本来会议结束以后,照例有蒋介石和诸位高官一起同记者见面拍照。

蒋介石一生被暗杀过7次,这方面的经验丰富。

他觉得此次记者招待会的气氛有问题,明显比较混乱,可能有刺客混在里面,所以不愿意出去拍照。

蒋介石还劝告让汪精卫也不要出去,但汪认为蒋介石胆子小,自己胆子大,不会被几个刺客吓倒,所以还是出去了。

孙凤鸣等了很久,只看到汪精卫出来,却见不到蒋介石。

他深怕被别人识破导致功败垂成,决定放过蒋介石,向第二号目标汪精卫下手。

孙凤鸣借着全场拍照混乱的时候,突然拔出手枪,冲出记者群,四周人群顿时一片惊呼。

眼见孙凤鸣突然持手枪冲出来,汪精卫立即转身要跑,但孙的枪法很了得,在汪精卫高速奔跑的情况下连发三枪全部击中,一弹左眼外角下颧骨,一弹从后贯通左臂,一弹从后背射进第六、七胸脊柱骨旁

张学良对孙的枪法很钦佩,他回忆到:这个人的三枪打的,我给你解释,汪精卫挨了三枪,一枪是打在这儿,打在脸上,一枪打在背上,打在胳膊背上,一枪打在后头。汪精卫脸上挨一枪,臂上挨一枪,这个后心挨一枪。我给你解释,他这个人怎么打的。他开手就奔他这后心打的头一枪,这一定是他头一枪,啪,他头一枪就打着了;汪精卫一转身,他就给他一枪,就冲他的心口,冲他的背,啪,就给他一枪。这个人的枪法打得好,在那个时候他不乱呐,你知道不?你要晓得,你得要明白当时的这个情况,一个人在那个时候,还能够镇静住。你想你研究研究他的枪,头一枪他就往他的背心打去了,正冲他的心打去了,这汪精卫大概一扭身,所以打他背上了,他还是冲他这个地方来的。 那汪精卫大概一回身,他第二枪就来了,就打在他这胳膊上了,都冲他这重点来的。第三枪,汪精卫一回头,他再一回头就给他脑袋上来一枪,打他脑袋上了。

  你看这个人打的,他并不是在这跟前儿的,都离得挺老远的,差不多有这么一个距离(10几米远)。那你就研究他这个人,沉着、稳。他没梆梆梆梆就乱放,不是那样子。所以说这个人够一个刺客。

  我是个军人,可以说他打枪的时候,他拿着这个手枪,手一点没颤,打得很准,一点没有犹豫,很沉着,这是拿他这个行动来判断。

汪精卫当场中枪倒地,血流满地。

孙凤鸣本人手中的枪被一旁的张学良一脚踢飞,随后被汪精卫的卫兵连开两枪击中,又被国民党元老张继一把抱住。

当时蒋介石下令,一定要从孙凤鸣口中知道谁是指使者。

但孙凤鸣伤势很重,随时可能丧命,就只好不断的给他打强心针。平均每小时打10针,前后打了将近100针。

其中孙凤鸣也有短时间的清醒,张学良回忆:那个时候,刘月衡是中医院院长,刘月衡跟他(孙)讲,你不要误会呀,他说你别怀疑我,我是医院的院长,我不是跟你过不去的,是医生,是给你治病的。你现在不能活了,明天你就要死了。他说死就死么。他(刘)说不是这个意思,我问问你,你死了你怎么办?家里有什么人,谁给你收尸?就要问出他点儿什么。

这个刺客,问他话,问他家,他说我没有什么人。 刘月衡问,那你老婆呢? 刺客说,我干这玩意还要老婆啊?

孙凤鸣第二天因为枪伤死在医院里面,而汪精卫的枪伤也不轻。

刺汪事件发生后,戴笠立即进行全部的搜捕,将当事人和关联人40多人抓捕,其中10多人被杀害,包括孙凤鸣的妻子崔玉瑶和17岁的小姨子崔玉祺。

可惜,这一切都于事无补了。

枪声响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妻子相继从礼堂内奔出。蒋抢先从血泊中扶起汪精卫,汪妻陈壁君见照相时蒋介石未到场,疑心此事是蒋所策划,对蒋怒吼道:蒋先生,你不叫兆铭干就讲明好了,何必下此毒手?

蒋介石无言以对,十分尴尬。

根据张学良回忆,此时汪精卫已经苏醒,他对着陈璧君大哭说:这下完了,我肯定要死了。

没想到陈璧君大声说:你哭什么!坚强点!你从干革命起的第一天不就知道会是今天这个下场吗!

事后张学良说:汪精卫的老婆比汪厉害多了,想起当时他说话的表情,我到今天都有点怕她。

汪精卫中弹以后立即送医院急救,主刀医生很快取出脸上和手臂上两个弹头。但第三个弹头却牢牢地卡在汪的胸脊上,实在不敢取出!

即使今天,胸脊手术也是极为危险的,就算世界最顶尖的医生也不敢随便去做。如果在此处开刀,就算手术非常成功,也很可能伤及神经,导致全身瘫痪,甚至当场死亡。

在征求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的意见下,这枚弹头暂时没有取出,成为王身体里面一个隐疾。

当时中国的医生认为弹头还是取出来,如果留在胸脊上,未来肯定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当时医生直言不讳的对陈璧君说,不取出子弹,估计最多可以活上10年。

有人很奇怪,为什么汪精卫连中三枪却没有死,这主要是孙凤鸣左轮手枪的子弹威力较小导致的。

这把左轮手枪没有使用所谓的达姆弹,也就是弹头是铅的子弹。这种子弹一旦射入人体就会变形,导致肉体的巨大伤害,著名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就是死于达姆弹。

而孙凤鸣是用的是普通的子弹,所以三枪都没有杀死汪精卫。

为什么不用达姆弹呢,主要还是孙认为自己射击距离可能很远,所以一定要打得准,必须使用威力相对较小,但射击精确的普通子弹,在远距离威力较大的子弹。

张学良也说:我是个军人,我从军人的角度来给你解释,他那是一个左轮枪,他这个枪里,放了三个子弹,只有三个子弹,搁的勃朗宁子弹。他为什么不搁铅弹?这个人一定想,勃朗宁子弹打得厉害。其实他是个大错误,因为勃朗宁子弹不能经过来复线,子弹头小。

-------------------汪精卫被上图的孙凤鸣刺杀,可笑的是汪精卫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刺客。他在清末因为刺杀摄政王失败,被判处死刑后来改为无期徒刑。当时汪精卫是一个革命志士,遗憾的是,随后30年的政治生涯让他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政客。在和蒋介石多次斗法失败以后,他干脆自立门户,投靠日本人成为所谓的一号人物,可悲啊!

枪伤复发

这个枪伤在随后的几年内,不定时的发作,而汪精卫也在抗战开始后投降了日本人。

此时随着日军节节失利,日军对汪伪政权这个大包袱的态度也越来越差。汪伪政权开始并没有什么军事实力,也没有任何经济实力,全完靠日本人扶持。汪精卫上任以后,突然遇到江南一带的旱灾,出现大面积粮食紧张,连汪伪的政府官员都买不到大米。汪精卫一再向日本要求支援,当时日本本国粮食也很紧张,他的殖民地朝鲜还饿死了不少人,为了保证汪精卫政权不垮台,仍然砸锅卖铁给予支援。还曾经多次提供黄金,现钞等金融储备给汪精卫政府,以弥补他们财政的巨大赤字。军事上,汪精卫后来扶持了几十万伪军,也对日军有一定的帮助。但汪伪军队大部分不可靠,比如驻扎苏中苏北的伪军大部分和国军,新四军有联系,双方达成默契。新四军,国军进攻日军炮楼时,明明伪军炮楼只有不到1里的距离,伪军们就装作看不见,不给于支持。另外还有私下提供给国军情况,甚至盗卖日本提供的军火武器给新四军的。至于汪伪高官大多是流氓无赖,失意政客之流,做汉奸无非是要钱要权,想方设法贪污腐败。

这些都让日本人极为不满,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曾经开门进山说过:汪精卫政权耗费了日本帝国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但大部分并不是用于日本人所需要的方面,而是被汪伪高官贪污了。扶持汪精卫政权,是日本最大的一个决策失误。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人找到汪精卫,强硬的要求必须立即调集大米100万石、壮丁20万名,用以支持东南亚战争。

而当时汪精卫实际可以控制的不过是江苏南部和浙江省一部,再加上上海而已,这么多的东西他到哪里去搞来呢。

就在数日的一筹莫展之下,突然侍从禀告侵华日军总参谋长松井太郎和犬养健亲自上门来催要物资。

汪精卫赶忙去会客厅迎接,却没想到由于神情恍惚,他突然一脚踩空从楼上滚下。由于背部的伤口重重的撞在台阶上,汪精卫当场昏死过去。

醒来的时候,汪精卫背部剧疼难忍,人也瘫卧在床,根本无法行动,医生经过会诊以后认为是后被枪伤复发导致的。

由于汪伪政权的医生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12月19日,汪精卫住进了南京日本陆军医院。

日本医生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认为汪精卫背部巨疼的原因是因为胸脊上的子弹生锈膨胀,导致压迫了神经,看起来除了取出子弹已经没有别的办法。

为了给汪精卫做这个难度很大的手术,冈村宁次请来日本在华最著名的外科军医后藤为其主刀。经过长时间的手术以后,日本军医终于取出这枚已经锈迹斑斑的弹头。

手术结束以后,汪精卫的情况也随之好转,一度可以在床上起卧,精神也好了很多。

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后,汪精卫再次瘫痪,而且更为严重。

之前只是不能行动,但躺在床上的时候,汪精卫的手脚还是可以移动的,脖子也可以自己转动。

现在汪精卫手脚却根本无法移动,连大小便都失禁,整个人长期高烧,眼见就不行了。

由于西医表示只能手术治疗,手术的结果却很难预料,陈璧君他们开始期望西医获得奇迹。

陈璧君经其侄子陈春圃四处打听,终于在无锡找到一位中医名医。这位中医姓刘,是江苏吴县人,据说他有祖传秘方治疗刀伤枪伤和无名肿毒。刘医生的外号“刘一帖”,意思是再难治的伤,只要他的一帖药,立马就可好。

陈璧君派汪伪官员几次上门请刘医生看病,但刘医生不愿意为汉奸治疗,况且这个病也太重,他没有把握治好,所以一直推辞。

陈璧君眼见汪精卫病情一天天严重,实在不能再等,最后她让侄子陈春圃带着一群76号特务组织的大汉,半请半绑架的将刘医生拖到了汪精卫的府邸。

刘医生替汪做了仔细的检查,然后似乎胸有陈竹的拿出膏药一张,贴在汪精卫背心。

贴膏后的第二天,汪背部的巨疼竟大大减轻。

汪陈夫妇暗自庆幸,即派陈春圃再去刘医生家,送了一份厚礼,并派车邀他复诊。

他见汪病痛减轻,便面露喜色地对陈璧君说:汪先生创毒不重,只要照原方服上两剂,再贴几帖毒散膏药,便可一劳永逸了。

随后刘医生从小医箱内取出几张同样的膏药交给陈璧君,便告辞走了。

见第一个膏药如此管用,陈璧君马上给汪精卫贴了第二个膏药,随后又贴了第三个,但这几次几乎没有效果。

甚至贴到第五个的时候,汪精卫突然四肢抽筋,全身大汗淋漓,人也昏了过去。

陈璧君吓得赶忙找日本医生铃木大夫抢救

铃木大夫拿起膏药仔细检查以后,认为膏药里面只是普通的急性镇痛剂,仅能短时间麻木伤口,根本没有任何治疗效果。

而最后一个膏药里面居然含有一些刺激性的药物,不但不能减轻病情,反而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陈璧君大怒之下,派陈春圃带特务去抓捕刘医生。

没想到陈春圃赶到刘医生住处的时候,发现刘家早已空无一人,只有桌上留下的一份信。

陈春圃将信带回来交给陈璧君,陈打开发现上面只有两行字:厚礼不该收,既收亦不愁。平生药一帖,宜人不宜狗。

经过刘医生一番故意的折腾,汪精卫的病情更加严重,大有支持不了一个月的样子。

-------------------最近又有人给汪精卫翻案,后来证明这些人大多是汪伪政权官员或者军人们的后裔,因为他们祖先背负了汉奸的骂名,所以才来翻案。老萨别的也不多说了,大家看看同日本人并肩作战,残害同胞的伪军们。这些人的领袖汪精卫如果也被翻案了,那中国大地上也就没有正义可言了。

手术失败客死他乡

由于汪精卫是日本人手上一个重要的傀儡,不能让他随意死去。在日本军部的命令下,

1944年2月,日本最有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名古屋大学斋藤正教授一行来南京诊治。

斋藤正教授经过检查以后,认为必须再次手术,因为子弹在胸脊处停留八九年,造成了很大伤害。

现在虽然取出子弹导致直接的压迫消失,却又引致脊骨部分瘤肿仍压迫脊髓,影响双腿行走,必须割去两节脊骨背面的一部分骨头以缓解脊髓所受压力。

这种手术要求极高,当时汪伪政权控制区的意料条件无法进行这种手术,必须带汪精卫到日本治疗。

汪精卫本不愿离开中国,不过身体到了这种地步,他毕竟还是不想死的,最终同意去日本。

1944年3月,躺在担架上的汪精卫乘坐日本天皇赠给他的“海鹣”号飞机,从南京飞抵日本名古屋机场,并被立即送进帝国大学附属医院一间特设的病房里。

第二天,由名古屋帝国大学的专家组成了治疗小组,经过会诊,他们一致认为必须立即手术,最终由斋藤主刀施行手术。

手术开始时,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当时斋藤教授接连拿出三副医疗手术用手套,发现都是破的。斋藤大怒,骂道:就算物资紧张,也不会紧张到这个地步吧,赶快再找几副来。

遗憾的是,物资还真的紧张到这个地步。

护士门找遍整个医院,只勉强找到一副完整的手套,斋藤没有办法,嘴里骂骂咧咧的带上了。

手术中,斋藤发现汪精卫的三节胸椎骨在取出子弹后,由于骨骼破损已严重变形,受伤的骨膜发炎溃烂,已经是明显骨癌的症状。手术后,斋藤正教授坦率的告诉陈璧君,以现有医学技术,治愈汪精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是希望能够延长一段时间的寿命。

汪精卫术后的身体和头部全部用石膏固定,由于重病后再做如此大的手术,汪精卫元气大伤,连说话都很困难,全身枯瘦,面无血色,形同僵尸一样。

病人手术后身体的复原,主要是靠食物。可是日本当时已经备受封锁,食物极端缺乏,普通日本人偶尔迟吃顿大米饭就当是享受,汪精卫的部下根本搞不到什么有营养的食物。

况且汪精卫卧床很久,胃口很差,又患有糖尿病,日常所吃只是一碟碎鸡肉、鸡肝,加上点用甘笋、菠菜磨成的酱,也无法起到食补的作用。

一周后,日本医生对汪精卫进行复查。通过X光检查表示,汪精卫手术的地方非但没有愈合,反而开始萎缩,换句话说也就是手术失败了。陈璧君等人知道这个情况以后,都痛哭流涕,却没人敢于告诉汪精卫。

汪精卫的体温从手术结束以后,就升高至38.5摄氏度始终降不下来,这说明体内有严重的炎症。

因为汪精卫身体太虚弱,手术失血无法自行恢复,导致他极度贫血,医院每天早晚两次为他输血。

后来,名古屋医院血库的血用完了,而日本本土每天都遭受盟军飞机密集轰炸,白天交通完全中断,无法从别处运来血液。

只好由同血型的汪精卫长子汪孟晋、二女儿汪文彬、三女儿汪文悌为汪精卫输血。

可是,这也只能满足一时的需要,汪精卫还因输血而屡发风疹,病情日益严重。

他自知生命无多,开始为自己的后事作准备。于是,由他口授,陈璧君亲自记录,留下了《最后之心情》的遗书。汪精卫在遗书中,极力为自己叛国投敌进行辩护,宣称自己是曲线救国。

但实际上,他的汪伪政权是毫无疑问的日本人的帮凶,光是汪伪政权军队参加的清乡,扫荡,就造成至少数十万的中国抗日军民的死伤,这如果不是汉奸,世界上也就没有汉奸了。

11月9日上午9时,盟军再次出动150架重型轰炸机空袭名古屋,重磅炸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整个城市都在爆炸声中颤抖。

名古屋医院虽然房顶有巨大的红十字标志,但也难保不会遭受误炸。陈璧君和子女们将昏迷状态的汪精卫连人带床送进地下防空洞。

此时日本的天气已经是严寒,却因为国内极端缺乏燃料,地下防空洞无暖气设备,也没有生火的煤炭。

盟军的轰炸从上午一直进行到下午,本来就已经处于垂危状态的汪精卫又受了寒气,得了肺炎。

病上加病,汪的的病情再次急剧恶化,到达垂危的状态。到了第二天清晨,汪的体温上升至41摄氏度,心跳每分钟128次,呼吸艰难,随时可能断气。

日本医生竭力进行抢救治疗,结果显然是徒劳的。

1944年11月10日下午4点20分,躺在病床上汪精卫突然睁眼对身边的儿子说了一句话,随后抽搐了几下,就停止了呼吸,成为异乡之鬼。

汪精卫说最后一句话是:我要回中国去!

另外一种说法是汪精卫死于实验性治疗。因为当时日军高层也有一个元老有同样的枪伤后遗症,但汪精卫的病情显然更为严重。而这种治疗风险很大,所以这个日本元老就说服了医院,让汪精卫先做手术,看一看手术结果如何。日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外科部上野博士和驻守龟田良宏医学曾经回忆,他当时认为不能单纯的通过削骨去毒后,然后等待自然愈合。上野博士和龟田良宏一生都认为如果这样做手术,风险太大,而且基本不具备成功的可能。他建议应该去掉一节胸椎骨,并同时从病人的骨骼上锯下一块骨头来,仿制成胸椎骨移植上去,以消除原来的病骨对神经的压迫。

对于上野博士的观点,当时很多参加会诊的专家都是认可的。没想到,仅仅一天以后,日本军部下令必须用削骨去毒手术方案,断然拒绝采用人造骨头的方案。上野博士不敢和军方作对,只得不再说话。结果手术果然失败,军方才找到上野博士问是否还可以补救。上野说,现在受创处已经萎缩,病人又陷入垂危,根本无法补救,只能等死。直到战后,这个上野博士才明白其中内幕,而陈璧君他们可能始终都不知道。

汪精卫因为手术失败以后,这个日本元老也就没有敢于做手术。换句话说,自认为是中国元首的汪精卫在日本人眼中只是一个走狗,根本一钱不值,最后被当做一个实验的小白鼠。

汪精卫死后,被葬于中山陵下的梅花山,因为汪生前的愿望是为孙中山守陵。但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将汪的坟墓用炸药炸毁,将汪的遗体火化以后将骨灰丢弃在长江中。

梅花山是紫金山的一部分,因为此处种植大量梅花而出名,故称为梅岗。梅花山上有东吴大帝孙权的墓,傍边就是朱元璋的明孝陵。由于梅花山的位置处于紫金山的中部,位置比孙中山墓要低一些,所以一直是汪精卫和蒋介石定位的安葬之所。蒋介石死前曾经说过:希望死后葬在梅花山,永远为孙总理守灵。没想到的是,汪精卫的遗愿也是这样。汪精卫死时日本失败已经注定,陈璧君知道如果将汪精卫葬在梅花山,必遭全国人民反对,说不定还会被挫骨扬灰。所以他亲自布置,命令汪伪的工兵部队用了5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然后浇灌成厚厚的墓壳。但还不到半年,日本宣布投降,汪伪政权大小汉奸都被逮捕,汪精卫的坟墓也就危险了。当时老百姓对汉奸们恨之入骨,大量汉奸被处以极刑,更有很多老百姓表示大汉奸汪精卫的墓还在国民圣地中山陵,这是绝不可以忍受的。蒋介石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命令何应钦将汪精卫墓立即迁走。

何应钦又派陆军总部工兵指挥部马崇六和南京卫戍军74军军长张灵甫,找到当年建墓的专家商讨欠坟方案。

经过认真研究,马崇六命工兵营用了150公斤TNT炸开墓壳,劈开棺材。炸坟是秘密进行的,提前三天,中山陵附近所有的交通即被封锁,对外说是为了进行军事演习。

工兵爆破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炸开外层混凝土,第二步炸开内窖。工兵们从墓基下打入一条地坑,然后在坑内装上大量炸药。引爆时,泥石飞天,坟壳裂成数块,由于当量计算准确,汪精卫的棺木没有被炸毁。

开棺时,由当时的南京市市长马骏超亲自检查,发现棺内汪精卫的尸体经防腐处理、依然保存完好,唱着长袍马褂。可能怕人为钱盗墓,汪精卫棺木中除了陈璧君亲手盖上的“魂兮归来”的白幡外(以前认为死在异乡的人是孤魂野鬼,必须将魂魄召回来),还发现一本汪精卫手抄的诗稿,虽已发霉,但字迹还可辨认,其他别无他物。

他们还发现有一首汪精卫在生命最后时期做的诗《自嘲》。诗中写道: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墓地残基当夜就被工兵夷平,墓址平整后,上面盖起了一座廊亭,两面辟小径,植花木,即为现在的观梅轩。  

而汪精卫的尸身连同棺材被连夜拉到了南京清凉山火葬场,半个小时内,棺材连同尸体全部焚化,事后将骨灰抛入长江,这个汉奸也算死无葬身之地,这也应该是汉奸必然的下场。

----------------------汪精卫不过是日本主子的傀儡,现在连主子都自身难保了,傀儡的灭亡也是必然的了。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汪精卫是病死的,军统内部却不这么认为,戴笠曾经明确对手下说,汪精卫是被他们毒死的。戴笠买通了汪精卫手下的一个仆人,给汪下了一种慢性毒药,以加速枪伤的发作。最后汪精卫似乎是死于枪伤复发,实际上还是被毒死的,而那个下毒的人由于手法巧妙,至今也没有被发现。


萨沙


汪精卫是国民党领袖之一,又曾是反清革命义士,但后来却落水当了汉奸,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抗战胜利以前,汪精卫因旧伤复发,前往日本治病,后不治死于日本。

汪精卫(左)与蒋介石

汪精卫的旧伤指的是1935年11月国民党六中全会开幕,中委集体合影,蒋介石见当天秩序有些混乱,所以未出席合影,汪精卫站在中间位置。当时王亚樵派人刺杀蒋介石,见蒋未出席,于是向汪精卫连开几枪。汪中三弹,其中一颗子弹打进了两节脊椎中间,医生怕有风险,建议不要取出。1943年底,汪精卫旧伤引发铅中毒,健康恶化,遂于1944年3月前往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治疗。

汪精卫遇刺

据说日本方面提出了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手术取出中毒脊椎,然后补上;第二种是取下中毒脊椎让其自然生长,但考虑到汪氏年纪已大,不易自然愈合,所以此方案被取消。但后来开刀时院方却恢复了第二种方案,手术不久汪精卫死去。据坊间传言,说日本有个大佐早年受枪伤,脊椎铅中毒需要手术,于是日本军方拿汪精卫做了实验。汪精卫是日本在中国的重要代言人,这个传言估计是臆测,不可能是真相,不过汪精卫死于手术失败却是事实。

汪精卫遗言要葬于孙中山身边,1944年11月汪氏下葬南京中山陵西南之梅花山。抗战胜利后,汪精卫坟墓被国民党工兵部队炸开,其尸骨不知所终。


民国年间那些事


汪精卫之死,最普遍的说法,是1935年刺客刺杀他时,有一颗子弹留在身体里,无法取出,酿成终生病痛,最后医治无效死亡。

汪精卫是一个最复杂的人,他的一生,曾斗志昂扬,勇蹈革命,但最后却半途变节,投靠日寇,成为了汉奸;他曾舍生忘死,刺杀过封建腐朽的统治者,但他在革命的过程中,也因为立场不坚定而遭到革命志士的刺杀。汪精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张扬,也看到了人性的懦弱,人性的摇摆,人性的复杂。

汪精卫是中国最早的革命者之一,是中国同盟会章程的起草者之一,也是最早提着脑袋、舍去生命也要革命的志士之一。作为中国同盟会最早的骨干,他先后参与策划了潮州起义、惠州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多次反清起义。

起义连遭失败,汪精卫不甘心,决定用暗杀的手段同清政府拼命,以唤醒更多的民众投入革命,1910年3月,他与黄复生、喻纪云等人一起,潜入北京,准备在什刹海甘水桥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但因为刺杀泄露,刺杀未成,汪精卫被捕入狱,并留下了《被逮口占》一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诗歌迅速流传,成为人民大众争相传诵的名篇,成为革命者争相学习的榜样。但有趣的是,在狱中,由于肃亲王善耆对他进行软化,礼遇有加,保住了汪精卫的性命。后来,当人问起汪精卫对善耆的印象时,汪精卫竟然评价这个他曾经革命的对象说:“(善耆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汪精卫性格的复杂,可见一斑。

九一八事变后,因为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革命志士也想通过刺杀国民党要员来唤醒抗日精神,为此,原十九路一个代理连长孙凤鸣伪装成记者,混入了1935年11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四届六中全会,本来打算刺杀蒋介石,谁知蒋介石感觉有些不对劲,会议代表合影时,推脱未参加,孙凤鸣便在代表照相时,朝汪精卫连开三枪,差点儿让汪精卫当场毙命,后经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但有一颗子弹却无法取出,深埋在汪精卫的肋骨和脊椎之间,永远地留在了他的身体里。

1944年11月10日,到底还是因为孙凤鸣开枪打进汪精卫身体里的那颗子弹,让汪精卫一直背负着子弹,背负着病痛,引发了骨髓肿,终于医治无效,死于日本名古屋医院。

关于汪精卫的死因,有多种说法,一说孙凤鸣刺杀的子弹是铅弹,汪精卫妻子相信中医,贴了中医膏药,导致铅毒扩散而死;二说汪精卫疾病缠身,再无利用价值,加上掌握的秘密太多,日本人因此把他害死了;三说蒋介石派人买通了医院的护士,在用药中投毒,将汪精卫毒死。其实,即使死因再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孙凤鸣射入汪精卫身体里的那颗子弹,三弹虽未毙命,一弹最后还是成了索命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