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對世界的影響體現在那些方面?

易經奇門太乙六壬國學


《易經》的易是:陰陽的交替。萬事萬物都處於一陰一陽的循環之中。

陰陽即是有形的看得見的物質和無形的看不見的意識(古人稱之為精神,精:即是精細、細微;神:指的是神識、即意識。意識是精微的物質)。

天乃道、天、道的本質是意識,是精微的物質——精神。

精神,從天而降,——道生一。

聚而成氣(一生二),氣聚而成形質——有形的物質:地球(二生三)。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三生萬物)。

道,即是本質,精微的基本微粒,循環於天地間的——精神!

精神循環於天地間。精神在天,故曰“有天道”。

精神凝而形成有形質的物質、墜地,故曰:“有地道”。

人,精神發乎天,骨骸發乎地。故曰:“有人道”。

萬物從無形(精神)至有形(物質),有形必散——迴歸於原本無形的狀態,萬物都處於這樣的循環之中,是有規律可尋的。

故立卦設象,溝通天地神(精神)明(明示)。


西蜀府河人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是中國哲學的發端,對國內影響廣泛而深刻自不必說,其對世界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平時大家對打上《易經》深深烙印的《道德經》和《論語》對世界影響大,印象很深,其實那也應算《易經》對世界的間接影響 ! 平時大家覺得《易經》古老,有點瞧不起,實際原汁原味的《易經》對世界影響也是非常牛逼的呵!老外對《易經》肅然起敬,比韓國人對《三國演義》崇拜多了。


現將《易經》對世界的影響列幾條給大家看看。

1,372年,朝鮮設立太學,將《易經》作主要教材。682年又設“士齋學府”列《易經》為主要教材,並列為國家科舉考試項目。

2,1467年,越南設置五經博士,將《易經》列為首經,黎朝純宗龍德三年(1734年)全面開印《易經》等五經,發行全國。

3,1887年,比利時哈雷慈教授先後發表了研究《易經》十多篇論文,如《易經的真實性與解釋》、《易經的象意符號》、《中國古代的易經占筮》等。

4,1981年,德國戈林德教授出版《易經的內部結構》一書,認為遺傳密碼系統,是由三爻組的64個字碼,而這些字碼組成了核糖核酸DNA分子K鏈,這些和《易經》結構驚人相似,是巧合還是玄機?

5,1915年,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研究認為:占筮是探索人類潛意識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6,1986年,西方管理大師米安.奈特出版《決策易經》一書,該書分六十四卦,在卦名之下有卦辭、方式、環境、概念模型、決策模型等項。認為一個人能與自然界的有序性有較好的互相理解和調整,則會有較多的成功機會。

7,德國物理學家萊布尼茲,在收到傳教士由中國帶回的《易經》及八卦圖後,發現其對陰陽的論述與其電子計算機二進位理論驚人一致,更加堅定自己發現的自信心。

8,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其自傳中承認:他創造”正、反、合辨證邏輯”定律,得自中國的《易經》啟發。

9,量子力學創始人玻爾選擇太極圖作為他的爵位徽章,可見他對《易經》的瞭解和敬佩。

10,日本明治維新期間,曾大力宣傳《易經》的義理,特別是《易傳》的很多論述,甚至提出“不知《易》者,不得入閣”。


11,韓國的國旗就是《易經》的乾、坤、離、坎四卦和太極圖,可見《易經》在其國民中的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12,美、蘇、英、法、德、日、朝、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從十九世紀初至今,都先後成立了《易經》研究會,並舉辦各種大小規模的《易經》研討會議,探討《易經》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和運用。


李保正聊易室


說易經對世界的影響其實很片面,中華文化並不是來源於易經,中華文化的起源來自於易經這本是不學無術的儒生的吹捧。

中國文化的起源最早來源於對日出日落的的現實生活的觀察,長期的觀穿察總結,看到很多事物都有隨著太陽落而顯現出與太陽昇出來時的兩種不同的現像,慢慢從這個現像裡發現所有事物都具有陰陽對立統一的性質存在。

最早也沒有八卦的概念,也沒有五行的概念,因為最早數的概念沒有形成,當然最早也沒有易經的概念,因為易字象形文字的易就不是象現在的一些所謂的易經解說的人說的是日月之易,最初有陰陽,日月是日月,陰陽是陰陽,不能把陰陽當成日月來遷強附會。

八卦也好,五行也好,都是在古人開始創立象形文字後有了數的概念,才慢慢開始產生的,能形成一定的思想體系並且用一定的符號關係表示的,可能就是八卦跟五行,而是五行並不是來源於易經,也不叫來源於八卦,因為最初古人形成數的概念後,他不可能用這個八卦的八八之數去解說人體結構,因為人體結構基本都是五五之數,人體結構手指是五五之數,腳指也是五五之數,五臟六腑也差不多是五五之數,五觀也是五五之數,四肢在加軀幹也是五五之數,那時古人不可能象現的在那些儒生文人一樣吃飽了撐的沒事瞎扯蛋,不可能所有的都是五五之數總是要用八八之數來分析人體各種病情,最初的自然科學知識體系,他就是用一定的生產生活經驗去總結各種物的規律,而人這種物他的規律都是存現五五之數,古人不可能把哪個人的手指跺掉幾根來構建八八之數吧,不可能把肚子剖開多放幾個臟腑器官吧,他真神仙下凡啊,想給人創造多少個器官就多少個器官啊?可能嗎?

易經也是在數的概念形成之後,而易經的八卦跟跟四面八方來定位更適合,我們定個位置來用五行解說,說五方,最早可能有五方之說,比如西遊記裡面就有五方長老,最初是先有八卦還是先有五行了,最早肯定是先有五行的,然後慢慢才有八卦的,五行是解決人的生老病死的,而八卦是為了解釋天地氣象變化的,一個人要去解一些問題總是先去先解決離身邊近的慢慢才去解決更遠一點的東西,就像現在我們要先解決吃喝問題生了病要解決病痛問題,後才可能能去解決上了學去變成科學家研究天文一樣,不可能一出生就成為科學家,而不想著自身的死活。所以他一定是先有五行後才有八卦的,就數的概念也是一樣,人一但形成數的概念,他最先熟悉的肯定不可能是由數定大的往數字少的方向發展,肯定是先由小點的數字往大點的數字方向發展。

當五行概念形成後,八卦的概念也就形成了,史料記載有人說在周朝後就出現很多書籍沒有了,網上有很多論述過孔子焚書改史的,如果這個確是事實,那麼依儒生當初為了光大自身門派的思想體系,敢有可能焚的書就是五行學說有成就的醫書,也有人說五行最早出現道家,實際道家最初也是來源於醫家,來源於醫家的上醫治未病,修道不生病達到長生的目的,說來源於道家,道家本來源是醫家,道家思想想到天人合一,你首要達到這個目的你必須懂醫,必須懂人體,能使人不生病,能達到這個才可能發展道家學說,要不道家就是無源之水,好像又是天上神仙下凡搞出我們不可認知的學說。既然古人的東西不可以認知,那不研究什麼,那還吹什麼牛,那些認為不可認知的吹得那麼神的又是怎麼認知的了,他們這樣吹無非是你不可以認知,我是可以認知的,所以話語權就在了他們那,你想到弄明白一些道理,他們就成了神,只有他們才可以解說。這些吹易經的他們也不懂易經,更加不是真正在研究,只是想借個東西神化一下,在用這個神化了的東西把自己包裝起來,這樣好混口飯吃。

中華民族的文化對世界影響不小是對的,但說易經對世界影響,這本身就是易經神吹幫的吹法,易經神吹幫總是有一種霸權主義思想在其腦子裡,從焚書坑儒,他為什麼不坑其它百家,而非是坑儒,還有罷黜百家為什麼是罷黜百家,為什麼是獨尊儒太,而不是獨尊其它的百家之術了,這明顯就可以看出儒生有著很強的學術霸權主義思維,這些儒生,不斷不反思自己,還到處吹捧自己,連中華文明的起源,都要全部說成是儒生,因為有本易傳說是孔子寫的嗎,所以大吹大擂所有一切都是孔子的東西,丟了孔子就沒有中華文明瞭,實際有人就說了為什麼在孔子以前的書怎麼就基本不見啊,怎麼秦始皇焚書坑儒坑得儒生的書就坑不完,而其它家的學說一樣有,為什麼孔子以前的學說就沒什麼了啊,所以有人說孔子把周朝圖書館的圖書一把火燒了,燒了後就自己從新把所有書都寫上自己 名下,加以亂改。

這個孔子焚書改史也不能說是真也不能說是假,反正前面的學說書籍沒有了,唯後面的學說都基本叫做是孔子一門獨大了,就連儒生攻擊說秦始皇焚書坑儒,那麼殘爆的秦始皇,在怎麼焚書坑儒,秦始皇前面的學說還有啊,而且大把,但是孔子前面的學說就聊聊無幾了,為什麼會是這樣了,為什麼孔子前面的圖書好出現斷代了?

中華文化還有很多兵家農家墨家等,並不是要一定懂什麼八卦才可能有其思想,還有毛澤東思想也沒有八卦,眾所周知毛主席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是偉大的易經主義者,更不是偉大的八卦主義者,過份吹捧易經那是一般儒生的自吹自擂不知羞恥,要麼百家學說各家學說都對中國有影響,而我們需要去用唯物歷史觀去研究用批判的觀點去吸取其各家之長,去除錯誤的,用這樣的觀點對易經作一些研究那是正確的。不能像儒生文痞一樣不學無術,每天就知道吹。



隆中知鳥


說實話,易經只是某些古代有文化的人(有文化的人包括認字的人還有文人)看過或者研究過的書籍,要知道古代直到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文盲還是佔絕大多數的!所以說談易經的影響,一,在古代僅僅是科舉考試的一項內容,二,經過一些人研究,可以為風水、占卜的工具和依據。前者是選拔人才,這些人才治理國家,國家發展興衰,都是這些古代精英的治理結果,可以說間接的影響了中國曆代發展。

後者影響力也是挺大的,因為在古代即使是在現代(毛時代忽略),人們不管窮富,有很多人大都遇事需要進行占卜、看風水,這對社會生活、風俗方式、形成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這些只能說是間接影響,可以對一個人的人生直接影響,但對社會只有間接的影響。


神經病加精神病患者


易經~河圖,洛書。連山,歸藏,周易。

易經本意為容易之經。

河圖為先天氣象,洛書為後天地理。

上氣下行則化物,下氣上行則成風。故天地一氣貫通爾。

連山者成於象,以象取易~意。

歸藏者形於氣,以術取易~意。

周易者全乎理,以理取易~意。

此為易經象術理,故能法相天地。

易道經不易~民生不易。

變易~變中求易。

簡易~交流簡易。

形成華夏民族人文變化之根基,故能經久不衰!羲皇立易太玄~太乙玄門,分化三教~人闡截。人者求完,闡者明理,截者取道。

人教至仁,闡教至德,截教妙術。

三教宗旨:闡明人生求完正理,以至仁至德妙術截取大道一線生機。

推演九流之術~星佔相術遁醫兵治藝。演家道為國道,銘大道於經傳。

以無上智慧示道於易,

以無上勇猛證道於理,

以發明萬化術道於流,

以四情八德治道於世。

易理術德,流於治世。

立易之初,趨吉避凶。使眾生得利實惠而生起信仰。

立教之初,修身養性。使眾生博學正理,生起信念。

立法之初,導善歸真。使眾生悔悟向善,生起正行。

大道至簡,從易而行。

伏羲全稱劈地開天太昊皇帝風祖伏羲氏。

女媧全稱創世孕生孝慈聖母福主女媧氏。

自從盤古開天地,青蓮創世孕生機。

萬物相爭只為命,因果循環不自知。

鴻鈞老祖傳道法,三清臻化渡有緣。

先入道者後成佛,得享神位自安然。

易掌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道演四生~溼,胎,卵,化。

一氣成玄,其象在天。

生死輪迴,其理在地。

天地奧妙,其數在中。

詳參變化,其法盈虛。

奪先之機,得造化功。

因勢利導,大法無為。

太乙玄門,分化三教。

傳法封神,道術九流。

明燈指引,性了無生。


三教之祖


談《易經》對世界的影響,這個問題太大了,我們只能從局部從小處回答。

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周易》"繫辭"傳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

《周易》"繫辭"據說是孔子所做,也有說是先秦的儒家學派假託孔子所著。

《周易》"繫辭"中說,《周易》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由遠古的圖騰崇拜,到神話創世,到乾坤(陰陽)創世說,《周易》把紛繁複雜的世界類化簡化為乾坤兩道,在陰陽萬象的磨合中,“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有男女然後有人類,有人倫,有人道。

《周易》把複雜的世界簡單化,雖然天上有萬象,地上有萬形,但都歸屬於乾坤這個大綱之下。這樣一來就容易認識世界,認識萬物,體會道理,並通過其中道理治理世界,改造世界。

《周易》"繫辭"認為世界始終處於變化之中,這種變化是通過陽進陰退,陰進陽退來反映。陽極生陰,陰極生陽,這就是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反映出的物極必反的道理。

《周易》"繫辭"認為陰陽相互轉化的道理是不變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周易》"繫辭"認為《周易》幫助聖人治國理政,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陰陽的相磨相蕩使萬物生生不息。聖人的博愛仁愛確保百姓生生不息。並在他們的吃穿住行中明白哪些事該做,哪些不能做,即言行體現一個"義"字。不但如此聖人在易卦的啟發指導下,還發明瞭捕魚捕獸的工具,發明了耕耘種作的工具,還興起了剩餘物品交易的集市,人們最早穿的衣服,舟船、車輛、舂米的杵、射獵的弓箭、所住的房物、埋人的棺材等等也都是在易卦啟示下發明創新。

放到今天來說,《周易》對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道德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影響。


劉懿壬


《易經》博大精深,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它對我們的飲食起居,環境倫理,人文哲學,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都有不可描述的影響力。

最主要的是它對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提供了深刻的理論規範。

《周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發奮努力。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點奮進的心態。

不是一定要活出個樣兒來,但卻一定要活得熱氣騰騰。

《周易》:亢龍,有悔。則告訴我們,

人生要有向「上」的勇氣,卻也要有「止」的心態與智慧。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內心有一點自卑的人,反而能走得更遠。因為他們懂得止。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就是這個道理。

止,也是一種智慧。

古人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人生有進,也要有退。退一步,並不是失去所有,而是獲得新生。

《周易》: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無論是「上」還是「止」,都要上面加一橫,這就是「正」。這一橫是約束,是底線,是生而為人,就不能突破的良知。

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要堅守內心,不做違背良知的事情。這樣才能做到坦坦蕩蕩,問心無愧。能知足,就能守正。

錢掙得再多又怎麼樣,能帶走嗎?想要的不要太多,清茶淡飯,內心安寧,就是最大的財富。

一時失意,遭遇不公,不要違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事,不然只會遺憾終身。

《易經》昭示給我們的這些金玉良言,能領會的人,都會有一個精彩人生。


心緣雜言3654


《易經》對世界的影響,個人的看法是其大無不包,小無不入,對於科學來說(象電有正極負極,即陰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觸類旁通,衍生很多新生事物)等等。

對於日常生活,如果學會占卜,給人帶來許多許多方便,不致走彎路,省時省事,效率高等,這就是《易經》對人類的影響。

本人見解就是這樣,請大家指教。


六合六爻



不忘初心136533244


說實話回答這問題有點難。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歷經幾千年至今發展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就好比長江從唐古拉山開始一路奔騰直到東海。

長江有什麼影響?小到長江邊水草受到的滋潤,大到江漢平原的灌溉,給億兆人民帶來福祉。

易經亦如長江一般,其影響更宏遠,越過東海,跨過太平洋,大西洋走向全世界。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有人的地方便有中國人,中國人在世界上無處不在,易經影響就在世界上無處不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在影響。

沒有中國人的時候,如日本人、韓國人也深受易經影響,因為文化影響無遠弗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