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易經》?《易經》的現實意義是什麼?有什麼實用價值?

馬到成功148659402


《易經》講的是天地人"三才”的規律,走勢就是歷史,從中國文字到世間一切事物,都可從易中找出規律,故易“小而無內,大而無外”,無所不包,故“易與天地準,能彌綸天地之道”。

筆者其實這段時間在頭條几篇小文(含轉發)中,把易經的科學性和怎麼用法說出了大部分。得自己計算一遍去驗證才成。筆者寫出來,是時候該證明易經是門實證的大科學了。小文中雖有些話粗,但都不是隨便說的,真是幾十年的心血並經驗證換來的。真想學,別當故事讀了。

筆者轉發的南懷瑾先生,曾仕強先生,霍裴然先生,倪海廈先生都是出來說出“真話”的當代聖賢!他們的文章書箱都是來救世的,學好拿起來就能用。


如如自在1


很多讀者都瞭解“周易”的出處,這裡不再贅述。《易經》之玄妙之處在於他闡述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並且從辯證的角度出發,詳細分析了世間萬物之所以產生髮展變化以至於影響它的諸多因素,從而讓人們對未知事物不再迷茫,的一本非常經典的科學(預測學)著作。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一談到預測就會認為是一種迷信行為,因為預測一種尚未發生的事物的結果會讓人覺得不可信。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只要產生就一定會有結果!結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它一定會按照某種規律發展變化直到終結,易經正是讓人通過科學方法及規律,事先推算出事物的發展結果的一門藝術。至於如何推算太過繁複,大家可以研讀《周易》進行深入瞭解,筆者只簡單介紹一下:例如:訴訟,民間所謂打官司,易經中的訟卦:坎下乾上,表面看訴訟是雙方爭執不下,但它最終要表達的卻是一種不爭為上,以和為貴的主張。爭未必得,不增未必失的道教思想,“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訟卦初爻就沒有出現訟,最後元吉就說明這一點。

現代人思想中多是急功近利的特點,需要更高更快更強才能表現出自己的強大,殊不知柔能克剛,滴水穿石,欲速而不達的道理,這也就是易經在現代社會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孔子五十歲以後研讀易經,發出了“讀易無大過”的感嘆,正說明了這一點。


涼茶9881


《易經》也叫《變經》,這個“易”字就是變化的意思……我們用的“毛筆”、“筷子、”“菜刀”就是例子。你看一根毛筆,可寫細可寫粗,可畫寫意可畫寫實,妙用無窮;一雙筷子,能夾能戳能撥;一把菜刀,能切能剁能庖……這就是“易”的寓意之一“簡易”!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但是把事情都看簡單了就好嗎?自然不行!《易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在變,不能用固定的思維模式看待。也就是說凡事看起來簡單,實則複雜多變……這就是“易”的另一個寓意~“變易”。那能鐵定說“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嗎?自然也是太過牽強了…什麼不變?萬物都逃不了“初生”、“繁盛”、“衰弱”、“死亡”,這些都是無法更變的,也就是“易”的最後的一個寓意~“不易”。

我們翻開《易經》,給我們的第一圖案就是“八卦圖”,除去八個卦象,就是個“太極圖”了。好像一條長著黑眼的白魚與一條長著白眼的黑魚遊在一起,它就是我們文化思想的奠基名詞“陰陽”……“太極”何意?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我們這個“太”字就是“大”與“小”的結合,其中的小就是那個不起眼的“、”。大到沒有邊際,小到沒有裡面,形容的就是現在“宇宙”了!我們古代說的“自然”就在指整個“宇宙萬象”,並不僅僅是現在西方所講的地球生態圈。我們藉助高科技瞭解宇宙,發現宇宙是由“物質”與“暗物質”構成,正好與我們的“太極”不謀而合!不得不由衷感嘆,我們先人的智慧,真是了不起!!!

讀《易經》離不開“六十四卦”,雖然除了六十四卦,還有五行、天干、地支以及黃道十二宮,但六十四卦的寓意才是這部經典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大家姑且看之……

要分析理解“六十四卦”,離不開這三個要素步驟,就是《易經》的象、數、理。一個卦,給我們最直觀的就是它的樣子就是“現象”,然後去查它在六十四卦中的位置,卦名叫什麼;最後解讀它說了哪些道理……我們分析問題也是一樣,先看什麼問題,再看構成問題的幾個因素,最後分析成因並解決問題。

我們在“六十四卦”中經常看到“元、亨、利、貞”和“吉、兇、悔、吝”,什麼意思呢?“元”及開始得意思,萬事萬物都有個源頭和開始,這是不能改變的。“亨”就是順利、通達四方的意思。“利”就是收穫、獲利之意。“貞”就是貞守保留、預備的意思。一個人開始之前要慎重,才能亨通,亨通了就有獲利;獲利以後不能無度揮霍,要有所保留,才能又有一個好的開始…及“貞下啟元”之意。看看我們的“四季”也是如此:春種、夏忙、秋收、冬藏,就是“元、貞、利、亨”的現實用意了……

我們為人處世也逃不開一個循環,就是“吉、吝、兇、悔”。“吉”就是利好、平安的意思,“吝”就是語言修飾。“兇”就是不詳有害,“悔”就是悔過反省之意。本來是個好事,嘴巴一說、添油加醋,事就變糟了,錯了就要悔改,一改又吉了…也是一個好的循環……

《易經》的用處之一就是占卜,古人因訊息不發達常來占卜,現在互聯網興起,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也就沒必要占卜了。卦者掛也,就是掛起來參考領悟的意思,比如一個人先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就看一看“需卦”它告訴你:別急、需以待時,需要不要超過自己的需求範圍。要什麼大概清楚了,沒錢想做個小生意,看看“小蓄卦”:注意做生意因注意小心些什麼,怎麼穩穩當當的把生意做下去。生意好了富有了,查查“大有卦”,如何處置自己的資金。有錢了人丁就旺了,就要看“同人卦”,人一有錢七大姑八大姨都來了,如何分辨人情是非,哪些人對你有益,不是貪圖你的金錢……大有同人了,就要放下自己的姿態,看看“謙卦”謙虛做人……

《易經》是一部偉大的哲學性著作,在科學大行其道之前,我們都是用哲學去理解自然的,經過幾千年的驗證,我們的這部《易經》同樣可以經受住科學的考驗,足見我們先人的偉大!很多人不懂《易經》,把它描述的玄而又玄,套上了迷信的枷鎖,這是對我們先祖最大的汙衊!現在,我們應該用理性的角度看待這部經典,來領悟先祖的智慧……






秦風攸攸


我覺得《易經》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不論世界多麼複雜,知識多麼浩如煙海,只有我們中華民族,能夠用一句話,一本書,把所有已知的、未知的東西,都說完。

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經》認為什麼都應該合到一起想,不要分開看,凡事都有兩面性不可走極端。剛柔並濟,能屈能伸,這在我整個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啟示非常大。


說起易經,很多人會說到算命。就那算命來說,算出來的結果對我有利的部分,我就儘量去達成;對我無利的部分,那我儘量去避免和化解。這才是《易經》告訴我們的趨吉避凶的道理。


此外,易經還有一句話讓我特別受益,那就是《易傳·文言傳·坤文言》中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句話直白的告訴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多做善事、慈悲他人、幫助他人。


我從小熱愛易學,從小學風水,三十多年也幫助很多人調理風水,見過太多生死、破敗的場面,也見過美滿、富裕的人家,區別最根本,還是在這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只要我們不忘記《易經》的道理,哪怕只記住這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並且願意照做,哪怕有一天我們再倒黴,我們還是會起來的。

我是玄渙,一名熱愛易學的律師,感謝你的閱讀,易學方面的話題也歡迎私信交流。


玄渙19


《易經》很簡單,也很深奧!它是人類祖先用數理,方位(時空),能量衍變轉換,大空間大能量衍數,,。。

人生活,離不開環境!但並不是所有的環境都適合人類,居住生存發展。

地球是自轉公轉的!古人說天圓地方,這個,方。不是指幾何的長方,正方。是指方位方向,東西南北及四夾方,還有上下共十方位方向。

現在人,表相。不求甚解。

大家都知道,太陽從東昇西落,光照南強北弱。

生命離不開水,水生萬物,容(融)萬物!

水火相生相剋。水滋養植物而,植物生火,為生活之火!

有了火,人不再吃生食,不被病菌寄生蟲損害。也不怕猛獸!人可利用火,煮飯,加工金屬工具武器,對抗野獸的尖牙利爪!人們也可用土植物修建房屋。

這裡,金木水土火五行,齊了。

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轉,東邊自然先受陽光照耀,所以,植物茂盛,南邊日照強,所以溫暖,西邊,太陽西曬,所以燥熱如鍊金。北邊光照差,所以陰暗!

人類要生活生存,就必須有良好的天!然環境和大地的自然環境。

自己去想!所以就有了四象四靈之態,南朱雀,北玄武,東青龍,西北虎。

中國人為什麼稱為龍的傳人?就是最早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我們是前人類遺民,大陸變遷後,遷陟過來的。所以我們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

由於天體都是圓的,所以按光照和時間分度!就有了十二個時辰,結合動物活動規律,也就有了十二生肖。即地支。

天干是太陽系,乃至宇宙在一定範圍內對地球對我們的影響從強到弱,類似五行之力,物。的轉換。這裡不作詳解,歸高知識群研究。

至於八卦是最原始時空能量物質之相。六十四卦是衍合具體之象徵,可代表其特定的條件組合表相和當前狀態。

直於風水!命理是有科學道理的。

人是活的!!!環境是客觀存在的。

八卦之大衍屬高知掌握和研究範疇,有緣者得悟得繼承,,,,,,


非才


易經是什麼?是經過很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指導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指南!幾乎外各行各業都有著具體的作用。現代存在兩種觀點,要麼認為他是無上瑰寶,要麼認為是封建糟粕。這兩種觀點都錯了。我問一句,你覺得水是好還是怪呢?易經就像水一樣是客觀實在。只不過孔子用它溶解了儒的思想,朱熹用它溶解了理的思想,王守仁用它溶解了儒釋道和心學的思想。改變了水的本質了嗎?不可能。我們生存在世間,也可以用它溶解我們希望溶解的思想,這就是易經的實用性。我們要學習易經的象數理,可以參考南師,曾仕強先生的心得體會,但沒必要把易經抬到神壇,因為它就是一個實用的東西呢。文人騷客可以用它探究人生,修真者可以用它參悟法門,江湖術士可以用它各地行騙,學子可以用它砥礪奮進,,,,,,人人心中有仲尼。


伊卜拉辛


有人說易經是算命的。有人說易經是一種哲學。還有人說易經是宇宙原理。

除了宇宙原理,他們說得都對。

第一個層次,易經本身就是一本算命的書。利涉大川,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沒有別的解釋,就是算命。

第二個層次,易經作為一本算命書,被當時的士紳階層所用,所以除了吉凶外,還有很多文化上的含義,天行健,地勢坤就是文化上的,可以說是古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

第三個層次,在中國歷史上,無數的文人曾經為易做注,又衍生出不同的解釋,又有不同的用法,這一直延續到今天,從這個意義上說,易經是歷史和現實的交互,是一種哲學。

所以,易經本身就好比地基,我們之所以說它博大精深,並不單指地基本身,而是指無數人費了心血所蓋起的高樓。


乾坤太易


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在改變人類生存條件的同時,破壞了自然環境,打破了平衡,最終會給人類帶來無法挽救的災難。《易經》告訴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保護自然環境,保持人與自然,人與其它物種的平衡。

現代人,一切向錢看。不知有得必有失,不信天道,事與願違。《易經》告訴我們,要以善為根本,以勤為途徑,共同富裕。只有都過上好日子,社會才能平安,才會文明。

中國現行教育體制,鼓勵向塔尖上爬,毀了很多人。不利於國家的長期發展。《易經》告訴我們,要順其自然,尊重個性。只有多樣化,才能多姿多彩,繁華似錦,人才輩出,民富國強。


風和日麗3087


易經本是周文王根據伏羲的陰陽八卦對大自然氣象形態的描述應用到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和社會交際與組成裡面來,對八卦的兩兩組合構成了八八六十四卦,又分別在不同的交叉組合裡面分析每一組卦的爻辭共384條,周文王認為人是與天地合為一體的,因此,人具有自然屬性,也就是自然界發生的一切現象在人類社會的活動中也會以人類交際的方式存在,天地宇宙中的陰陽之氣在不同的環境下相交便產生了五行,於是人也具有五行的特性,人又有五五變化成二十五種組合,把人大體分為二十五大類,知道了人的五行特性之後就知道男女婚姻組合的陰陽五行結合的順與逆,也知道了不同人之間組合結盟間的穩定性與變化性,於是便有了不同組合搭配在乾純陽之環境下的剛毅性牢合性和在坤環境下的背離逃判性,在離環境下的共同利益大於分歧,在坎環境下的分歧大於共同的艱辛性,在兌環境下的開始時分歧後來緊密結合,在震環境下的分分而合,在巽環境下的合合而散,在墾環境下的初合後分與結仇.不同的結合在不同的環境下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是一個指導與預測事物發展的百科全書.因此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行業與不同的社會階層之中都可以參考與應用.也就有了後來的算命與占卜個人命運與事情的兇吉,只要能準確的認識每個人的陰陽與五行屬性再結合其所處的環境和其所主的天體軌跡就能預測事情的走向.


王業昌2


怎樣看《易經》?答: 分開來看——《易》是《易》,《經》是《經》或者叫做《易傳》。

《漢書·藝文志》著錄“《易經》十二篇”。顏師古(五八一至六四五)注云:“上下經及《十翼》,故十二篇。”

現在通行的《易經》就是這個樣子,換句話說,《易經》這部著作,從西漢末年直到現在,沒有大的改變。

說白了,《易經》一共包括有十二篇長短不一樣的文章,這些文章又可以分為“經”和“傳”兩打部分。

其中,有關經的那一部分包括卦、爻兩種符號和《卦辭》、《爻辭》兩種說明文字,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而且在“經”的這一部分裡,每卦都有個卦的形象、卦的名稱,卦名之後有說明本卦性質的《卦辭》。

下面來看“傳”這一部分:

所謂《傳》又叫《易傳》,還可以叫“十翼” 。相傳那就是孔子的力作,因此,《易經》往往被人稱為是儒家的經典。

根據中國從古至今的多位學者們考證,《易傳》又可以分為七種;成書年代大概是戰國中、晚期,在此之前,古人們還沒有發表過如《易傳》這樣較為完整的宇宙生成論即哲學世界觀。

孔子在《論語》中非常簡要的說過:“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但孔子的這句話太簡略,對於天是神是物也沒有說清楚。

另一位哲學家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模式,而且他還認為:“天地之間,其猶橐籥(túo yùe 古時候的鼓風機和通風管)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老子·第五章》)

老子還說: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老子·第六章》)

老子也把萬物的化生比作人類的母親生育子女,不過,它老子把“道”作為化生萬物包括生成天地的宇宙最高本原,這是和《易傳》以天地為宇宙本原截然不同的。

《易傳》的宇宙生成論,比先秦儒學所論要詳細,比先秦道家學派所論要樸素且具唯物色彩,因為它不把觀念性的道作為宇宙的本原。

《易傳》提出的這種天地化生萬物的模式,反映了戰國後期的一種時代思潮。在這個時代,隨著天文學等的發展,促進了人們對包括天地在內的許多神秘高深的外在於人的事物的認識,天逐漸從殷周時代的主宰之神演變為與地並稱的自然的天。

《孟子·離婁下》說:“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這種說法和《易傳》大致同時的《荀子》、《呂氏春秋》等書,也同樣有將天地視為自然物的思想傾向。

在《呂氏春秋》中,人們要可以看到一種宇宙生成論,它雖然在天地之前加了一個道,在天地生成萬物過程中引進了精氣、形氣等範疇,但總體框架和《易傳》大致相同,仍然是天地和合生成萬物和人的模式。

換言之,《易傳》和《易經》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反映了中國古人的一種宇宙生成觀,也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彙編。

那麼,一條完整的“卦”又是怎麼樣的呢?

卦有六爻,爻分陽爻、陰爻,有《爻辭》說明這一爻在本卦中的性質。

以《易經》的首卦《乾卦》為例,“《乾》:元、亨、利、貞。” 這是《乾卦》的卦象,《乾》是這一卦的卦名,“元、亨、利、貞”是這一卦的《卦辭》。

“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等,這就是《爻辭》。

所謂爻,指每卦的六畫。“—”為陽爻,“——”為陰爻。陽爻稱為“九”,陰爻稱為“六”。它的順序,由下而上,所以《乾卦》的初爻稱“初九”,二爻稱“九二”,三爻稱“九三”,四爻稱“九四”,五爻稱“九五”,六爻稱“上九”。

易經上下篇就是這樣構成的,本來是專為占卦用的,占卦的人佔著哪一卦的哪一爻,查看《卦辭》、《爻辭》裡面是怎樣講的,就可以知道聽問事的吉凶。

除了《卦辭》和《爻辭》以外,在《易傳》中,還包《彖tuàn辭上》、《彖辭下》、《象辭上》、《象辭下》、《繫辭上》、《繫辭下》、《文言》、《說卦》、《序卦》和《雜卦》,就是所謂的“十翼”。

《象辭》是解釋《卦辭》的;還是以《乾卦》為例,如:“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這一段話就是象辭。

《象辭》又分為“大象”、“小象”。“大象”是解釋全卦所從的象,如:“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小象”是解釋每爻所從的象,也即解釋《爻辭》,如:“潛龍勿用,陽在下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這一段話就是小象。

至於說到現實意義和使用價值價值,那就見仁見智了;第一,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東西了;第二,所謂占卜純屬小概率事件。

如果21世紀的人們出行或者動土、升學或者求職、婚喪嫁娶、買賣股票還要占卜算卦的話,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易經》的使用價值在於它裡面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法;仍然以“乾卦”為例:

“上九,亢龍有悔”:

孔穎達 疏:“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聖人有龍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極,物極則反,故有悔也。”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這不就是辯證法中“事物的發展往往走向它的反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