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既然這麼厲害,為什麼不把《易經》當教材?

萬事娛樂


易經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優秀的文化底蘊,是中國文化的源頭,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門學問要成為教材,第一點要具備確切性:例如數學一加一就等於二,而不是可能等於三等於四。(雖然還不能證明)語文“易”這個字就這麼寫,而不是又能這麼寫又能那麼寫。第二點要通俗易懂:就是大家都能理解,學會以及應用。第三點還要具備實用性。

幾千年來文學大家,隱士高人,對易經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誰也說服不了誰。(不排除有高手,但是目前沒有證實,或者說是證實了但是隻在小範圍內流通)。因為易經確實博大精深,幾千年來傳承不絕自有它本身的道理。目前公開的資料是沒有確切性。至於通俗易懂就不說了,不然也不能幾千年來爭論不休,科技發展到今天也沒有確切答案,就算將來有了確切答案,只是最簡單的周易:八卦,五行,生克,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了。更別說連山易,歸藏易了。註定只能成為一個小眾學科,教材就洗洗睡吧。


天行地勢小長蟲


《易經》在古代就是教材,孔子不是把它當作教材嗎,然後《四書五經》也有《易經》。然而《易經》並沒有什麼厲害之處,不過和其他《經》一樣是儒典之一。汝南袁氏還是治《易經》的世家,結果袁紹在官渡之戰也被庶族出身的曹操打的落花流水,當然袁紹可以說是成功人士,但和《易經》學問有多少關係,還真沒證據能夠表明。


《易經》其實分為經和傳兩部分,經是商末周初的占卜記錄,傳是戰國儒者的解釋。所以一般吹《易經》也就是吹《經》這部分。其實卜筮這種東西雖然在商代是非常重要的,當時人甚至逢事必卜,但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一種神本主義。而周代明顯就更重視人本主義,卜筮也就慢慢淪為雜學了。


作為卜筮記錄的《易經》,當然是有價值的,不過在今天看來,僅僅只是反映一種樸素的哲學觀。類似的還有《老子》,談得越是玄乎其玄,後人越是覺得高山仰止。加上被算命先生們一發揮,簡直成了天書。但個人認為,教材還是要具體、實在、前沿,所以《易經》作為哲學史一部分研究還好,專門作為教材並不合適。


林屋公子


老鬼作為學習《易經》十五六年,算是一個小學生,或許有一點點發言權,談談個人看法。

還是用視頻吧,說的透徹點——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6700006be8379ffd907\

老鬼歸來


作為一名歷史老師,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首先你這個問題就值得商酌,《易經》厲害在那裡?對社會的貢獻是什麼?可以幫助學生就業還是提高某一項技能。

二,生活中一些人算卦、算命很準,我也遇到過,但是隻能說預料吉凶,但不起決定作用啊。英國有了工業革命成就了日不落帝國,日本的明治維新差點讓泱泱華夏差點滅國。近代的歷史告訴我們工業才是國家的基石。

三,有人認為廢除封建迷信把一些精華也去掉了,其實你錯了。古人的道是已用,特別是儒家,為什麼要忠君,是為了自己受到重用啊。就算《易經》可以預見未來,那又怎麼樣?也只可能是少數人獲益。但是自然科學不一樣,有了科學,有了工業以來,人類現在一年的生產力抵得上過去上千年的總和,每個地球人的生活都得以改善,這才是大道。

四,如果世間通往真理的道路有千萬條,我肯定選擇科學。但是你要研究《易經》這些東西也行啊,潛下心來,研究,著書,發展理論。任何的體系都應該往前發展對吧!但是你看看真實的情況,學了些皮毛,算命,都去掙錢去了,空借了個古人智慧的名頭。

五、大道至簡,大勢所趨,不乘勢而為,何以言道!


海上的piano


家庭環境自幼接觸~我屬於子承父業,父親研究已經三十餘年。如今年紀大了,很希望我能學得一二,不為他人,自當自己將來能有用到之處,不至於再去求卜問卦。對於易經為什麼不當教材?只能說你孤陋寡聞,還沒達到那個層次,北大~浙大~湖南師範都有,還有很多大學是當哲學課來講。


因為自己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小在家聽得最多的聲音,便是銅錢於掌股之間相互交戈,三五聲之後,迎來的是一陣金屬鋪灑在瓷盤裡的清脆,至此一爻列位。待這樣六次金瓷交戈之聲落下,易象之卦也隨之產生。

   然而這只是第一步,得卦後第二步是裝卦,俗話說就是給他穿衣武裝起來,讓裡面的信息顯現出來。比如要納六甲,六神,世應變化,退進之術。。。大運小運流年,在這其中,再配合日主的天干地支,詳細分析在大運中的強弱興衰生克之象等等。同時輔以古代典籍述術卦辭,這樣便比較精確和詳盡的得出結論,這是易術中普遍使用的六爻法,更多精細之處,有機會再講。   

當然還有四柱,還有算數的梅花易數,還有摸籤的玄關秘鎖。易學之中,斷易之法紛繁複雜,但是又相互貫通,其中的易理是不變的。

   這是我現在看的書

說子承父業,那就介紹一下我的父親,家裡一致的評價是一個心直口快,喜歡鑽研的古板人,為此也得罪很多人。研究易學已整36年,直至今日,也能說有所成就。為此至今不忘數落我媽當年是怎麼反對他的,怎麼把他用筷子做的籤都掰斷了,來阻止他研究易學。   

找父親看卦的人有從政的黨政一把手、校長、局長啥都有。有經商的,以房地產開發商和開飯店的居多。徒弟也是收了一籮筐,出類拔萃的也就一兩個。再早幾年年易學還沒有這麼大行其道的時候,父親看卦是要排隊的,隨著近幾年易學的興起,會的人也多了,而父親也已古稀之年。兒女成人,易事便不是他的主要任務了,凡是來看卦的更多的推辭了之。   

代替的是培養下一代,就是我。說來也是,我自小學他就開始教我背六十四卦,當時課文都背不過,但是這六十四卦卻滾瓜爛熟。隨著自己的長大,也叛逆了,高中大學都是在外地上學,學易便也無暇顧及。開始享受自己所認為的生活,直到父親的一次生病,看到父親白髮、皺紋,遲緩。才意識到父親從小對我的期許,到現在我還不能完成,畢竟他研究了一輩子,要是不能承襲下去,自己可能也覺得遺憾。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他是古代先賢總結勞動人民智慧的一本書,是一本唯物主義著作。就想我們二十四節氣一樣的道理,到現在還在指導我們農作。乾剛坤柔,乾為天,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的先天八卦乾坤震坎艮巽離兌代表父母和子女。同時有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坎為水,艮為山,巽為風,離為火,兌為沼澤,六十四卦又將這些地理環境演化出八種狀態。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的一維空間,而時間就是天干地支,是二空間,再加上人這個本體,經過縝密推算,得出屬於三維甚至四維的結果。可以說是一個反向推導的過程,所謂在天成相,在地成形就是這個道理。以上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我爸並不是這麼給我講的。他講的晦澀難懂~我聽夠了😓

但為什麼周易本身這麼科學,確在很長時期沒,沒得到正統。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這在古代是帝王術,普通人也接觸不到,到了現代很多人學得一點皮毛就開始自稱大家,或者上街坑蒙拐騙,嚴重損毀易經的名聲,一時間也被人所不恥。

在此我想說,如果你對某些事物,不瞭解,但是總是道聽途說,或者超出了你的理解。請先不要急著否定他,把他拿出來研究他,那時你才有資格批判。

凡事一分為二,我們現代人不像以前那麼傻了,如果真沒用,身邊不會有這麼多人用。

至於我~一直在學習中,大家可以關注我頭條號,我也會分享一些簡單的內容給大家


叫我粉筆灰


《易經》厲害,但是把《易經》當做教材很難,這是因為:

一、圍繞《易經》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

不可否認,現在的人們對於《易經》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有的人把《易經》奉若神明,認為它是大道之源,包羅萬象,至聖至明,應該把它當做經典中的經典去研讀。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易經》玄之又玄,人們過度迷信,其實它解決不了生產,生活中的任何問題,最具體的就是沒有任何一項科學上的發現和發明創造是根據《易經》實現的,所以它只是一部遠古時代生產力低下時的占卜書,沒有學習的價值。

既然還存在較大的爭議,顯然還不適合當做教材使用。

二、學習《易經》沒有統一的標準。

《易經》中的卦辭,爻辭都很簡練,即使經過幾百上千年的研究,註釋,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規範的標準。

比如說“乾”卦的卦辭和爻辭中的“咸亨利貞”,以及“潛龍勿用”,“飛龍在天”中的“龍”字。

我就聽過兩個版本:臺灣大學教授傅佩榮解釋“龍”就是遠古時代真實存在的一種生物。

另一個版本是說“龍”指北斗星。

這種例子不枚勝舉,在卦象的研究中更突出。

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的標準,就沒有辦法系統的學習。

三、目前把學習《易經》當做個人的興趣愛好更合適。

《易經》,先天八卦和以此推演出的六十四卦遠古時代確實就是占卜用的,帶有主觀唯心主義色彩,這和我們現在主流的唯物主義思想是不相符的,肯定不適合當做教材使用。

另外,我覺得學習《易經》需要深厚的古文功底才行,甚至需要對於古文字做深入的研究,這種標準對於即使是一般大學生來說都算比較苛刻的要求了,想要普及當做教材,即使使用,聽起來也如天書一般。

如果只是想浮於表面,學會算個卦倒很簡單,只是解起卦來又不知所云了。


田獲三狐


“徒有其表,根本沒有那麼神”,雖然你小心翼翼的提出了這個說法,卻無意中觸及了(大多數人不願意提及的)真相。

中國文化推崇易經,不過是因為孔子把它編訂為六經之首。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可是我們要小心啊,孔子做的事情就是對的嗎?孔子推崇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們早已把皇帝拉下馬了,我們希望父子如兄弟,而不是板起臉來教訓人。其實孔子並沒有想讓後人把他奉為聖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孔子是個多麼謙虛的人呢,後人卻把它給神聖化了,這真是太糟糕了。

《易經》即《周易》,《三易》之一,因為孔子的推崇所以選定了它作為經典,導致《連山易》和《歸藏易》已失傳。易的意思就是變化,也就是說易經的目的是想尋找變化的規律。只有我們知道,中國傳統對於規律(道)的看法是“道可道,非常道”,古人並不認為我們可以把握事物的規律,當然,這裡說的主要是人事,即社會的變化。《易經》正文總共只有幾千字,用現在的規模來看一篇大文章,考慮到古文用字的簡略,就算乘以十也不過幾萬字,只是一本小書。這本小書裡僅僅能談多少內容呢?在文本之中究竟是否包含了真正的規律?在這個問題上古人都過於盲從了。研究學者歷代都有很多,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的意見都是不一致的,那麼究竟哪一種意見才反應了原作者的意見呢?有多少人在解釋的時候偷偷的加入了自己的簡介,以“六經注我”?

中國古人非常重視《易經》,那麼瞭解是我們瞭解古人如何思考這個世界的一個入口,可以揣摩古人的思想模式。但也僅此而已了。其實他在古代文化當中究竟發揮了多少作用,我覺得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易經是儒家六經之首,儒家的理想是“一編書做帝王師”,從孔子開始就希望能夠說動諸侯實施他的主張,可是孔子本人都是接連失敗的。後世儒家雖然成功地和皇權相結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是並沒有實現做帝王師的理想,反而在被皇權利用和欺侮,就連董仲舒本人就曾經被漢武帝在朝堂上扒下褲子打板子。

如果說讀懂易經就什麼都懂了,那麼為什麼中國的社會卻陷入了屢屢陷入治亂循環呢,就算太平盛世的時候,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果《易經》如此偉大,學習研究著述易經的人那麼多,為什麼沒有能夠拯救幾千年的中國社會?這隻能說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道理,但是就算研究者也未必真的讀懂吧。至少在字面上他並沒有把問題講清楚,。

所以在今天它已經變成了非常生僻的學問,我們轉而追求以古希臘哲學為源頭的各個學科,有自然科學,也有社會科學都有很多的分支,並且我們發現這些學科是可以真實的解決問題的。“道可道,非常道”是古人的思想,我們今天認為“道理不辨不明”,必須要明確地說出來。


松鼠老孫


易經太厲害了!把他當教材,那那是對易經最大侮辱。

周易到底有多厲害?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為易、詩、書、禮、樂、春秋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大道之源。

1,周易是中國文化總綱,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文化。

2,易經建立的哲學體系,包含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超高思想內涵,比西方早了2000年。

3,易經最早使用了二進制法,西方人更加易經創造出計算機。

4,易經用數學方法預測吉凶,占卜未來,十分精準。

5,易經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奇門遁甲,五行八卦,都是超級無敵。以諸葛亮為例,八卦陣,木流牛馬,

6,周易之前,還有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前兩部已經失傳,如果不失傳,我們現在統治全人類問題不大。

7,易經基礎上衍生出道家和儒家學說,成為中國5000年的政治智慧,管理藝術源頭。現在很多500強都採用易經當做管理教材。

8,易經學好了可以逆天改命,做生意賺大錢,做學問快出名,做什麼成什麼!

易經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智慧,如果把他當教材,矮化到一般知識的地位上,是對易經最大侮辱,是不敬祖宗。

易經的學問太過博大精深,一般智商的人根本讀不懂,現在讀懂易經的人太少了。向孔子,諸葛亮,王陽明那些讀懂易經的人,哪個不是做出了撼天動地的大事。

抱歉,實在編不下去了,如果攢夠100贊,我就繼續編。


歷史知事


說易經厲害的,請給我們指教一下,易經到底厲害在什麼地方?能不能具體給出易經厲害之處的【實例】?

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事蹟,真真切切的例子,要真實的,不要玄虛的。比如,易經是怎麼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能不能給出一個易經與經濟發展指數的表格?再比如,易經指導或者推導出具體哪項科學技術發明?二進制那是幾十年前就闢謠的東西,就不要再拿出來說了。只要你說出易經與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發明有關係,我就服你。請你現在證明吧。比如,可以拿易經推導一下《元素週期表》嗎?請你推導一下吧。《人類科學技術史》列舉了3600多種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科技發明,其中中國的有幾百種,請你在裡面找出任何一個發明,證明它與易經有關係如何?如果不能的話,也不要"重大科技發明"了,普通的科技發明也可以啊。任何一個普通的科技發明,哪怕是發明一隻襪子,發明一隻新式的自動鉛筆,也是可以的,只要證明易經與這些發明有聯繫,我也算你贏,如何?你不會一個都拿不出來吧?

上面是物質文明,你可能會說,易經對物質文明沒有貢獻,但是對精神文明有貢獻,那麼,請你也具體證明一下,具體的拿出一個事例出來如何?比如,易經對現代文明社會制度的貢獻,或者對法律的貢獻,請你證明一下。如何沒有,你憑什麼說易經對精神文明有貢獻呢?別扯什麼易經是"宇宙的大智慧",那是鬼話。既然易經蘊含"大智慧",這個大智慧就應該給人類社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而不是神神叨叨。如果做不到,我們憑什麼承認你有什麼"大智慧"?

易經無非就是一部算卜的書,含有一點樸素的哲學思辨,無論如何,都談不上什麼"大智慧"。一部初中生都可以搞懂的書,你說它如何如何之厲害,莫非你還不如初中生?


懷疑探索者


這個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易經現在不是教材了”?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易經一直是官方規定的教材,隋朝施行科舉制,“四書五經”更是必考科目,並且是劃重點必須要劃的。


古代的文人墨客哪個不懂點易經知識,其中更是不乏易學大家,比如周敦頤、朱熹、孔子等。當然,易經做為科考的必考科目,主要是考它的易理。

易經的易理對我們影響深遠,只是我們日用而不知罷了。那為什麼現在不作為教材了呢?

因為新中國成立後,算卦、風水被列為封建迷信,遭到了嚴重的打擊,而易經做為他們的“祖宗”,當然也是在所難免,別說當教材了,沒被“刨墳掘墓”就不錯了。

七十年代以來,東南亞,韓國,日本和歐美地區興起了風水的熱潮,風水在我國也開始慢慢復甦,易經也逐漸的重新受到重視。

現在有些大學開設了易經課程,當然,也主要是學習其易理。雖然範圍不廣,但畢竟說明我們開始重視易經文化。

易經做為我們傳統文化的瑰寶,希望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