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2018,這些關鍵詞與你有關

2018年,零售業正掀起新一輪革命。用戶見識了很多新名詞,體驗了很多新的購物形式。在這背後,是零售商在自我升級,彼此角鬥搶奪市場,也是消費在升級。

通過下面這些關鍵詞,大家能看出2018年中國零售業的急速變化。

社交電商

淘寶聯合支付寶上線拼團功能後第二天,蘇寧"88拼購日"宣佈訂單突破500萬……除此之外,京東、網易等電商平臺也在拼購業務上集中發力,與拼多多搶奪蛋糕。

拼多多的走紅使得更多人關注於拼購這一潛力市場。艾媒諮詢發佈的《2017-2018中國拼購電商運營模式及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拼購電商用戶規模超過2億人,增長率達到117.5%,預測在未來兩到三年內仍會呈現上漲趨勢。

拼購在這一年迎來爆發,主要是因為社交分享模式可以讓電商獲取更便宜、更有效的流量,對於商家來說,也可以實現清貨的目的,並且迎合低線市場的網購需求。微信等社交平臺給拼購製造了機會,加上熟人社交因素背書,交易轉化率更高。

新型便利店

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線下銷售市場依然佔據著80%的超高份額。當互聯網巨頭向線下尋求增量市場時,便利店成了線下零售的重要入口,天貓、蘇寧、京東等巨頭大舉鋪設新型便利店,騰訊也傳出花費3億美元投資便利蜂的消息。本土傳統連鎖機構與711、羅森和全家等外資也都在發力下沉。一時間便利店大混戰迅速爆發。

零售業的2018,這些關鍵詞與你有關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加持,新型連鎖便利店的風口也愈來愈熱。不少線上線下巨頭都使出渾身解數,力求以最快速度把店鋪佈滿一二線城市。去年京東高調宣佈"百萬便利店計劃",但因商業模式的問題,大規模開店的同時,也不斷有京東便利店因無利可圖而退出。

另一家零售巨頭蘇寧力推的是蘇寧小店,截至今年雙11月,蘇寧已在全國佈局2300多家蘇寧小店。而迅速擴張的便利蜂,在北京、南京、天津、上海、廊坊等地新開門店也達到300多家。

但從現實來看,目前便利店行業發展並不是很樂觀。7月31日北京鄰家便利的168家門店陸續關閉;隨後131便利店也被爆出資金鍊斷裂。網上接連爆出京東"關店潮"。便利蜂年底在上海和南京新增100家門店的目標似乎也難以實現。數據證明,國內便利店行業已經開始洗牌,巨頭博弈將佔據主流。

極致體驗無人店

無人店最早起源於Amazon Go,隨後在中國掀起"無人"熱潮。阿里巴巴開設了"

盒馬鮮生"的無人雜貨店,融合在線訂購和自動結賬,顧客在結賬臺掃描他們選購的雜貨,利用面部識別技術來進行電子支付。之後,他們在線上訂購的雜貨會通過空中的傳送帶進行傳輸,送往配送站點。京東也不甘示弱,無人店能夠實現刷臉進店、智能補貨、自動結算的功能。

零售業的2018,這些關鍵詞與你有關

相比之下,蘇寧走的則要更遠一些,在蘇寧徐莊生活廣場,蘇寧開出了第一家"無人店",名為蘇寧體育biu。在便捷性、技術性以及商品品類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打破了傳統的"刷臉技術"技術和運營完美融合。更重要的是,蘇寧的無人店技術對零售行業來說應用性更高,可複製到超市或是小店等其他業態身上。

無人送貨

"無人"的戰火如今已漫過前臺用戶的視線,燒到了後臺。蘇寧、京東、阿里巴巴等對物流需求量非常大的電商企業紛紛展示了自己的無人駕駛產品。各大物流巨頭紛紛進軍黑科技,依託各種無人技術發展物流行業。

今年雙11,京東機器人倉群已經投入使用,京東的無人機系列也一直在京東物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阿里巴巴透露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已經成熟。菜鳥ET物流實驗室研發的"G+無人快遞車"每天都在進行公開路測。

如今蘇寧的無人配送車、無人機、無人倉等頻頻落地,進入到實際使用階段;在運輸方面,無人駕駛重卡測試在幹線無人領域實現了突破;配送方面,針對城市"最後一公里"打造的無人車"臥龍一號",可以風雨無阻進行24小時配送;針對鄉村"最後一公里"的配送,蘇寧也利用無人機物流做了多種嘗試。

伴隨著無人技術應用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今後在物流的配送上將佔據愈發重要的位置。

消費分級

去年時,消費降級還是熱詞,今年就轉向消費升級。關於消費是升級還是降級,業界爭論不休,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消費分級愈發明顯。一面消費者擁抱9.9元包郵的水果生鮮,另一方面3000塊的戴森吹風機受到熱捧。

零售業的2018,這些關鍵詞與你有關

這也證明了消費需求向更垂直、更理性的方向發展。當前消費者整體消費力升級已是行業大勢,但與此同時,購買力出現分級,不同人群、不同垂直領域、不同區域的購買力有所分級,這就意味著零售商不能一刀切,要針對每一個消費群體做精準定位。

消費升級的本質是消費觀念,消費者對於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服務這一點上,永遠只存在升級。

渠道下沉

在過去幾年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受限於地域、物流網絡、供應鏈等因素形成的差異化服務局面,不同區域的消費者享受到的服務體驗程度也千差萬別。目前平臺都在努力消除這種"不平衡"局面。

蘇寧的零售雲整合技術、物流、供應鏈優勢,構建零售雲能力,將其賦能加盟商。把整個智慧零售的生態資源嫁接給了縣鎮商戶。零售雲店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突風猛進的發展。目前,零售雲門店已經在全國開設 4000多家。

京東也在重點拓展三到六線鄉鎮的項目,此前開展過"京東百城行"活動,希望通過建設零售基礎設施、賦能線上線下,致力於為這些用戶提供與一二線城市用戶的無差別購物體驗。

黑科技正在變成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針對於此,零售企業毫無疑問會繼續加大科技投入,比如蘇寧全年研發總投入預計超過100億元,研發人員超過了一萬人。相信隨著零售變革的深入發展,這些零售"新物種"今後會越來越多。

從2018年零售業的關鍵詞中可以看出整個行業在加速雙線融合,進行全渠道經營,以科技為驅動,以用戶為核心搭建場景互聯網。零售業進入到了一個新時代。用蘇寧 "智慧零售"來定義未來零售就是: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製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