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王楊秀清不推翻清朝後再篡位呢?

我小柏


楊秀清為什麼不推翻清朝後再篡位?因為當時太平天國他權力最大,他覺得自己有能力成功篡位。

政治目觀膚淺

1853年1月,太平軍成功攻佔武昌,楊秀清就開始暴露出了異心,當時在武昌城中的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商量太平軍下一步的作戰方向時產生了分歧,洪秀全要求進軍河南,而楊秀清卻要求進軍南京,楊秀清為此再次上演“天父下凡”傳話,以天父的口吻責令洪秀全要聽從楊秀清,這樣洪秀全就不得不聽從楊秀清了。

在佔領南京後,楊秀清一發不可收拾,經常表演“天父下凡”傳話,用來控制天王洪秀全,另外,對於曾經一起起義的北王、燕王、翼王也大肆打壓,楊秀清這樣做都是為了自己能獨攬大權。

尤其是在一破江北江南大營後,楊秀清居功自傲,竟再次上演“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賜封他“萬歲”,由於自己平時人緣關係太差,所以北王和天王聯合將其殺害。

腐化墮落

定都南京後,清軍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就開始圍困天京,此時太平天國領導層不是一心想著消滅江南、江北大營,而整天想的是怎麼更多的撈取錢財,極盡奢靡,所有的王爺在南京都有自己的輝煌府邸,就連最受好評的石達開也是差不多。自太平天國起義(1851年1月)到天京事變(1856年9月)為止,石達開至少有了5名妻子,而這些妻子都在天京事變中遭到殺害,短短一年後,石達開於1857年在江西臨川設立作戰大本營時,身邊就有16位妻子。石達開都如此,至於其他的各王的腐敗、墮落程度就自不必說了。

楊秀清政治目光淺薄,起義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能享受,所以他不顧大局,在還沒有推翻清王朝時,就野心膨脹到逼洪秀全封其為“萬歲”。


歷史洞察線


我認為東王楊秀清之所以不推翻清朝再篡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楊秀清目光短淺。

楊秀清眼界還是低了點,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高層便只知道享樂,完全喪失了進取之心,以洪秀全為主的幾大高層為首(除了翼王石達開)都開始墮落,天王洪秀全只知道收集美女充實後宮,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都陷入權利的爭鬥當中,楊秀清更是把女才子傅善祥收入後宮,楊秀清的眼界如此,便註定他無法顧全大局,推翻滿清。


2.太平天國內部鬥爭嚴重。

太平天國在勢力壯大之後,內部的鬥爭就不斷,天王洪秀全只知道享樂,完全不理政事,楊秀清通過政治手段,打壓了北王韋昌輝,一人獨攬朝政大權。之後更是稱自己是天父下凡,想在地位上壓過天王洪秀全,導致天王洪秀全和北王韋昌輝的反擊,最後被殺。

以上兩點原因就是我對東王楊秀清之所以不在推翻清朝之後再篡位的分析,如果各位認為哪裡有不妥之處,還請到留言區留言指正。

我是歷史白話君,歡迎大家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不忘昨天!

歷史白話君


1856年8月,在指揮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楊秀清以此大功為由,假借代天父傳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歲"加封為"萬歲"。他之所以選擇在此時篡位,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東王楊秀清此時集教權、政權、軍權於一身,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自稱為上帝的次子,與耶穌是兄弟,在廣東、廣西一些落後的山村傳教,原本是想憑藉“教權”來領導貧民群眾。但楊秀清用一招“神靈附體”以代天父傳旨的把戲,便把洪秀全的話語權給剝奪了。楊秀清在拜上帝教中的地位漸漸超過了洪秀全,成為了天父的代言人,牢牢地控制了教權。

1851年底,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諸王,楊秀清領東王封號,並擔任太平軍統帥,正式掌管兵權。在楊秀清的統一部署下,太平軍進行了北伐與西征,北伐雖然失敗,但西征軍卻攻佔湖北、江西的廣大地區,楊秀清在軍隊中樹立了極大的威信。1856年,在楊秀清的指揮下,太平軍攻破了清軍江北大營與江南大營,不僅解天京之危,還極大打擊了清軍。此時的楊秀清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軍權。

永安建制後,太平天國在馮雲山的主持下建立了官制,但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只顧著享受美女與美酒,導致太平天國的朝政被東王楊秀清所掌握。

當教權、軍權、政權都掌握在手上,恰逢又打了一個大勝仗,所以楊秀清便想篡位了。


東王楊秀清對清軍勢力做了錯誤判斷,以為外患已解,便著手內鬥。

東王楊秀清指揮太平軍攻破了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之後,覺得清軍一時半會不會來犯,鬆了一口氣之餘,心裡開始飄飄然起來,他覺得自己的功勞最大,理應得到最好的回報。金銀珠寶、美酒佳人他已擁有,唯一沒有的是萬歲“皇帝”。所以他要做“天王”,於是著急地想讓洪秀全退位。


權貴是如何煉成的


因為洪秀全太早分封王侯爵位,做大了楊秀清的政治野心,以及後來北王韋昌輝的野心,再加上洪秀全的猜忌,太平天國核心領導層已經失去了當初起義的初心,表面風平浪靜,其實暗流湧動,每個人心裡想的是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會,根本就不可能再考慮合力推翻清朝的想法了,這也是最終導致太平天國運動崩盤的最大原因。

在平軍攻克江寧(今南京)後,被接連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想著乘勢鞏固勝利成果。定都天京,安逸的環境導致在此之前就開始的大肆封王封侯以及農民侷限性的後遺症就顯現出來了,雖然封侯拜相能夠在戰時能夠穩固政治、軍事人心,但是一旦獲得短暫的安寧,太平天國內部的爭權奪勢,利息衝突尤為明顯,畢竟每個人都有野心。我們可以對比元末朱元璋攻佔應天(今南京)後的做法,在當時朱元璋在思考再三後抵住了封王的誘惑,提出“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目標,壓制住部下為名利的念頭,專心於戰事,以達到最終的政治目的,而太平天國反倒接二連三的內訌,天京事變、石達開出走等大大消耗了自身的實力,以致走向了失敗。





新姿態君


一是思想意識不先進,沒有強烈為天下人打天下的意願,就像前幾天在論述太平天國為什麼失敗的問題時說的那樣,小農思想太嚴重,小富即安。進了天京後就被花花江山迷住了眼,只顧得上搶地盤、爭女人、修宮殿、享生活了,哪裡還記得起事時許下的宏願呢。雖然這是對太平天國諸君的描述,但作為其中的一個個體的東王楊秀清,又能好得到哪去?同樣也是為了自己的私慾,爭爭爭的,最後把爭奪的眼光盯著了“萬歲”這個名字上了。

二是不管楊秀清做什麼事情,怎麼也要跨過洪秀全這個坎,即使他在爭權奪勢過程中想過要奪天下,但這個坎始終得跨過去的,並且早日把洪秀全除掉,自己才能安心,如果自己有雄才大略能把清朝推翻的話,有洪秀全在,到底是幫誰在推呢,如果被洪秀全在背後下了陰手,把勝利之果摘去後把自己除掉才冤呢。所以從情理上講也得先把洪秀全殺掉才能篡位。

三是眾王的坎也很難跨,眾王都不是省油的燈,北王、翼王哪個不是厲害角色,每人都還有自己巨大的勢力集團,自己如果有能力去辛辛苦苦打天下,背後卻被人抄了後路冤不冤。太平天國的勢力沒有一個敢說能比其他的力量強到哪去的,只要自己得不到凌駕於整個太平天國的絕對勢力,楊秀清是萬萬不敢去先推翻後篡位的。

所以綜上所述,楊秀清是不想、不敢、不能去先推翻清朝,再去找洪秀全逼宮封自己為萬歲,再一步步去篡位的。


大運河時空


1/無政治遠見丶無博大胸懷。太平天國領導集團,自金田起義,一路北上攻取武漢,佔領南京,一路北王東向,取得節節勝利,但只是隨機而為,始終缺乏推翻清朝政權的明確的路線丶方針丶戰略。也沒有統覽全局,憂國憂民,延攬人才,團結奮鬥的博大胸襟。

2/權慾薰心,急於爭權奪利。定都南京後,以洪秀全丶揚秀清為首的領導集團小勝即安,貪圖享樂,忘記初心,開始封官論爵,坐地分贓,走向腐敗,內部矛盾激化,領導核心分崩離析。天王傾心美色享樂,東王大權獨攬,集教權丶軍權丶政權於一身,妄自尊大。終釀成大禍。

3/揚秀清錯誤估計內外形勢,忘乎所以,終遭殺身之禍。攻破清軍江南丶江北大營,驕傲自滿,勝利衝昏頭腦,以為全是自己功勞。對外認為清軍已不足慮。對內對洪秀全只顧貪圖享樂,不理政事,韜光養晦,放鬆了警惕,對北王韋昌輝的一意阿瘦奉承,擁有的團隊勢力估計不足。開始向洪秀全逼宮,並稱“萬歲”,欲與天王平起平坐。促使洪秀全和韋昌輝聯手,要了揚秀清的性命。導致天京事變丶翼王出走等一系列事件發生。天國自此走向下坡路,直到最後的敗亡。

4/歷史侷限。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絕大多數以假託天命、藉助宗教,轟轟烈烈地暴起,其後曇花乍現,成王敗寇,迅速腐化,最終歸於失敗。太平天國,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後的農民起義,也沒能擺脫這一歷史循環。



趙凡丁201


這就是,農民起義的侷限性,有點起色就分王納妾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繼續革命上,註定失敗。





玉之溪


楊秀清算哪根蔥?他有什麼能力推翻清朝?出身貧苦大字不識幾個,除了有些膽識之外毫無長處,憑什麼來推翻清朝?要是石達開早早的幹掉洪秀全這幫妖魔鬼怪的頭頭腦腦,然後獨攬軍政大權,我覺得還點希望。楊秀清,就呵呵吧~


難得浮生閒半日


他的能力代表了太平天國統治集團,無遠見不識世界發展大勢,創業未成便貪圖享樂。


碎碎念史


功高震主,洪氏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