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從控制到賦能!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從控制到賦能!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從控制到賦能!

管理是什麼?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認識!是管人、理事?是規範、流程?是一種平衡?表面看起來都是,但本質都不是。多年前做銷售的時候,一次中層的競聘上,總經理問:管理的重心是什麼?當時也不知道,隨口給了一個答案,那時真是不知道啊,他的“標準答案”是“管人”。多年過去了,那時的“標準答案”顯然不再有任何意義,但對於管理的思考,卻在延續。管理到底是什麼,要怎麼“管”?!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從控制到賦能!

1、傳統管理。通常大家認為的管理就是把事情做好,把人管好,那人管好了,事情也就做好了等等,但事情也是人做的,所謂對事不對人,我覺得很難說得通。以至於後來又誕生了中國式管理,講究權術和權謀,追求所謂的平衡。樹立一個目標,建立制度規範和考核標準,嚴格執行,是不是就可以完成任務呢,管理是不是就好起來了呢。很多時候,可能並不是。

2、典型案例。索尼也有很完善的管理體系,KPI做得也很完備,可惜,也破產了。當然這不能完全歸咎於KPI,更不至於像某些人說的,索尼就是被KPI搞垮的。但問題確實暴露出來了,這些管理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做營銷和管理都知道,消費者或者用戶需求是我們研究的原點,終點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企業唯一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所以說,離開用戶的真實需求和現實需要來談管理,就真的很可笑了。

3、傳統管理之痛。員工、公司和老闆每天都在博弈,心理盤算著怎麼制約和控制對方,怎麼能做好工作,怎麼能做大業績,這不是痴人說夢嗎!每天還把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精神掛在嘴邊的那些人,特別是管理者和各種創始人,你真的搞懂了什麼是互聯網精神不,真的搞明白了什麼是管理嗎?什麼是分享,什麼是開放!

對管理的理解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從控制到賦能!

第一層是制度層。

基礎的規範還是需要的,否則沒法正常運轉,我們也不是理想國,烏托邦。但制度層卻不是核心,制度層的完美形式應該是去掉那些外殼,讓員工和公司不再博弈的一種保障,讓員工安心,有長遠的合作意向和貢獻意願。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約束行為,把員工牽制住、“按住”。這一層也很少有中國企業做得好的。

第二層是價值觀層面。

找到一群有共同理想和愛好的人太難了,找到很難嗎?我認為應該不難,難的是怎麼在困境中堅持和突破,更難的是怎麼在取得成績之後還能繼續的共存和分享。員工難在前者,老闆難在後者。但本質上,難在後者。怎麼通過一種利益的共享機制將合作成果、企業的發展成果鞏固下來,否則原來想的再好,後續都變化,價值觀也失去效力,好無用武之地!

我們都需要詩和遠方,但生活和下半輩子的生活有時還是苟且。

第三層是文化層面。

合作、共贏、分享,這可太難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做了最多貢獻,員工認為這樣其實這也沒問題;如果老闆認為自己做得最多、最苦、最累,我該拿80%,那就問題大了,這個公司一定是封閉的、缺乏進取精神、沒有戰鬥力、無法持續,更無法做大。

企業文化首先是老闆文化,這決定了企業的DNA,有什麼老闆就有什麼企業。我認為,管理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一種開放、競爭、分享的文化,在這個基礎上,體察到關鍵個體的不同和需求的各異,這才是管理的精髓,也是基於洞察和體會人性的深刻考量。

互聯網時代管理的本質:賦能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從控制到賦能!

曾鳴教授在《智能商業》中說道:未來的組織會演變成怎樣現在還很難看清楚,但是未來組織最重要的原則卻已經越來越清楚。那就是賦能,而不再是管理或者激勵,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管理理論一般都會強調,一個人的管理半徑不應該超過七個人,也就是說他的直接彙報者應該不超過七個人。但是在谷歌直接彙報的人經常是二十多個,甚至會超過三四十個,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安排?

這種安排背後的邏輯就是賦能。領導者他提供的是知識上的支持,提供的是各種資源整合,來幫助自己的下屬取得更大的成績。他的目的不是為了管理,所以他完全可以不管管理邊界這件事情。

賦能的三大原則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從控制到賦能!

第一點,激勵偏向的是事情結束之後的利益分享。而賦能強調的是激起創造者的興趣和動力,給他合適的挑戰。

唯有發自內心的志趣才能激發持續的創造,命令不適用於他們。 因此組織的職能不再是分派任務和監工,而更多的是讓員工的專長、興趣和客戶的問題有更好的匹配。

第二點,賦能比激勵更需要依賴文化。

只有文化才能讓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創造者再也不能用傳統的方法去考核、去激勵,公司的文化氛圍本身就是獎勵。 能夠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同創造,對他們就是最好的獎勵。

第三點,激勵聚焦在個人,而賦能特別強調組織本身的設計,人和人的互動。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組織內部人和人的聯繫也更加緊密。新興學科,例如複雜網絡和社會物理學的研究都指出, 人和人之間互動機制的設計,對於組織的有效性可能遠遠大於對個體的激勵。

互聯網時代的組織原則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從控制到賦能!

第一,個體的自我管理和驅動

以前傳統組織是正三角金字塔管理模式,基層員工在最下面,中層逐級往上。而金字塔塔頂是決策中心,雖然大家談要以客戶為中心,而實際上在具體的經營中卻是以企業自身為中心的。層層上報、層層下達的模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和解決客戶的問題。

為什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產生了對傳統行業的顛覆,是因為互聯網不僅僅是口號,而是一種顛覆性的思維和基因,將其運用到企業的戰略、產品、運營、文化、激勵和組織中,提升了企業經營的效率和邊界。

這就讓大家自我管理和驅動,形成強大的共同將企業做大的力量。

未來的組織是倒三角形式。公司的各層級都圍繞客戶,為客戶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服務。

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就要靠自我驅動才能保持持續的高效,而不是靠短期的考核和激勵。

第二,個體都對公司整體利益負責

傳統組織,人人只為自己的利益負責,公司的整體利益在哪裡,沒人管。這也非常好理解,做好自己的事情足夠了,因為考核主要是考核這些內容;如果做其他的事情,出了問題,反而令自己處於被動局面。

移動互聯時代的組織是人人為了達成目標而來,每個組織的目標非常清楚,自己為自己的目標負責。為什麼能做到呢?因為創業型公司的首批員工都是有企圖心和夢想的,並非單純的打工者,因此,他們有方向,目標感和能動性都非常強,不需要動員和考核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完美。

很多公司的員工都為加班費的難題而困擾,我們為什麼沒有加班費?為什麼加班費核算不足、不合理?等等。如果你是公司的老闆、股東、合夥人,還會這麼計較嗎?

當個人利益就是公司利益的時候,很多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對事不對人

組織為什麼沒有效率,很大一個問題是“對人不對事”。領導說怎麼做,下面就怎麼做,至於對不對,領導負責。這種情況在老闆層面也是如此,老闆說這麼幹,我幹嗎要去反對呢?做錯了也不是我的責任,是老闆的決策。若下屬的想法跟上司或者跟老闆的想法不一致,就得不到重視,甚至是被壓制。

試想,這怎麼會有創新呢?

移動互聯時代是“對事不對人”,每個人只是對項目和方案的推進和完成負責。有好的想法,可以直接提出和表達,如果有新的優秀的創意,公司甚至可以支持你在公司內部創業。

當很多優秀的創意具體化後,企業可以分割出來一個個小組織,每個小組織獨立核算,獨立經營,企業的團隊、經營和效率就可以得到全面的激發。

如果人人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而拼命去幹,還要“管理”幹什麼呢,還需要“管”什麼呢,都不需要了。但如果人人只是圍著“一具死屍”,整天尸位素餐,又能“管”出什麼好結果!

觀點:深知精準營銷創始人、CEO 蔣軍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從控制到賦能!

蔣老師互聯網營銷社群課程,頭條語音專欄和視頻專欄已經開通。

2019年度徵集2-3家企業,由蔣老師親自擔任企業營銷顧問,輔導企業的品牌營銷及互聯網營銷升級!詳情請私信!

深知精準營銷:提供互聯網精準營銷策劃運營,品牌IP化構建,場景化產品策劃,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營銷運營,資源導入及項目落地,快速實現銷售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