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先扯一個閒篇兒。

我曾有一個學生,叫楊紙,父親拋棄過她兩次,母親職業不明,她跟著奶奶長大。奶奶粗鄙暴戾,口頭禪是“長大就讓你去賣”、“怎麼還不死”......

她備受辱罵,非常痛苦,也沒有朋友。

她養過一隻小白鼠。很喜歡,睡覺都帶著。

但某一天放學,她眼睜睜地看著小白鼠連籠帶鼠,被奶奶從5樓摔下去。

她尖叫一聲,狂奔下樓。

在堅硬的水泥地上,小白鼠皮開肉綻,臟腑全部露出,胸脯還在起起伏伏。她感覺自己也死了。拎著籠子,在外面走了一個下午。

再以後,她“愛”上自己的班主任。給他寫情書,去偷窺他的生活。

再再以後,她輟學,年僅13歲。

14歲時,懷了孕,不知道是誰的。

我本來以為,這樣的青春是異類。

但看了《狗十三》忽然想到,也許我們的命運走向不同,但來處,都出奇地相似。

11月5日,在北京採訪曹保平導演時,他說:“這個片子其實不殘酷,但細思量,細思極恐。”

是的,它沒有血呲呼啦的場景,也沒有墮胎、霸凌與背棄。它看似平常,無風無波,每個孩子往裡瞅一眼,都能看見自己的投影。

但是,當你看進去了,就會發現其中湧動的暗物質。

這種暗物質,叫父權。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影片主人公李玩是一個13歲的女孩。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父母離異。

她跟隨爺爺奶奶長大。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她是孤獨的。母親一直缺席,父親有了新家庭,生了小弟弟。而奶奶多年沒有出過門。

電影中有一幕,是一隻蝙蝠飛入教室。結果被老師殘忍地拍死。

這隻四不像的東西,說鳥不是鳥,說獸不像獸,哪裡都不認同它。

它是沒有身份歸屬的,一如李玩,舉目四望,父母的家裡,都沒有自己的位置。

就像心理上的孤兒,被拋到荒野,舉目無雙親。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大,李玩早早就學會了懂事。

不懂事,又能如何?

她能說“不”麼?她能爭取來自己的權利麼?她的聲音有人會聽麼?

她只有去接受。哪怕她不喜歡。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第一隻愛因斯坦來到家中時,她原本是拒絕的,但後來還是接受了。

第二隻愛因斯坦,是成人的謊言。但她也還是接受了。

她一次次被父親帶到酒桌,向大人敬酒,她接受了。

她被父親多次欺騙,她接受了。

她被父親扇巴掌,手心淌滿血液,但她看到父親的眼淚,又接受了被毆打的痛苦......

大人看到她這樣服從,很開心,說她懂事。但只有孩子才知道,懂事兩字,意味著自我的廝殺。

我殺死自己的需求,接納你的要求。

我殺死自己的聲音,聽從你的聲音。

可是,我是未成年人,你是成年人。站在理解者、保護者角度上的,本該是你。如今,全換成了我。

所以,網友們說,成長是一場短兵相接的肉膊戰。

也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漫長戰爭。

而對敵的人,是人世間最親的人。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只是大人不知道的是,在這種壓制中,孩子一點一點地毀了。

當你暴喝,你命令,你恐嚇,你威脅,你施暴,你漠視,你控制,你打壓,你羞辱,你當眾嘲弄,你一直強調自己的犧牲,讓她讓出罪惡感,你沒有商量餘地,你是絕對的權威,你是霸王,也是魔王,你讓她自卑、抑鬱,你把這些惡事,一遍遍地,毫無商量餘地地做,你的世界裡根本沒有平等這個詞......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她就會膽怯,會自卑,會逃避,會去別處渴望愛。

心理學上有一個案例。

一個年少缺愛的孩子,成年以後,為了彌補童年的匱乏,愛上一個又一個大叔。

這些大叔都是有家庭的。

但她控制不了。

童年時稀缺的,會一直埋在潛意識中,等到成年以後,會在親密關係裡張開嘴,說:我要,我就要......

她說:“我只想被人疼,被人寵,被人捧在手心。”

可這不是男朋友做的事。這是父親的職責。

父親沒做到,她內心的空洞又需要被填補,就會在極度與親子關係相似的親密關係裡獲取。

而對方有妻子,她也不在乎。

因為,“父親”總是有“母親”的。

後來,這個案例的主人公被妻子捉姦在床,拍下照片,寄給她所有的同事與朋友,她無臉見人,最終自殺。

一個孩子最終擁有什麼性格,原因大多在父母。

後天的教育,雖然會改變一些認知。

但是,潛意識裡的東西,往往無法動搖。在每一個情緒衝動、重大決定時,我們用以反應的,仍是原生家庭教會我們的東西。

當父母失職,其實你已在孩子的命運裡,寫下一道悲劇的程序。

李玩呢?

李玩已經有這種缺愛的徵兆。

她無意識地爭取姐姐男朋友的愛。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哪怕她並非主動勾引,但她仍然無視界限,去靠近那個男孩。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最終,姐姐憤怒地重複一個詞:偽善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倘若李玩長大,會不會像上文那個慣三一樣?說實話,我不樂觀。

原生家庭是一個塑造孩子性格的培養皿。

你種植什麼,就會收穫什麼。

你不理解、不陪伴、不聽取,她就會關閉自己,內心裡豁開一個巨大的空洞。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記得心理學家總結過,摧毀一個孩子很簡單,其中有六條是:

第一步,讓她感受不到愛。

第二步,讓她感覺不到理解。

第三步,讓她感覺不到尊重。

第四步,讓她放棄自己的訴求,無條件接受成人的喜怒哀樂悲思苦。

第五步,讓她過早地捲入成人的遊戲規則之中。

第六步,一次次撒謊,出爾反爾,言而無信,但撒謊的代價,卻要孩子來承擔。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這幾步,李玩的父親都做到了。

倘若他有自省,明白自己的不妥,或許還有轉寰餘地。

但威權在握的男人,怎麼可能會理解弱者?何況對方還是孩子!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他們會放大自己的苦楚,聽不見孩子的哭聲。

傷害就這樣繼續下去了。

而且是一代又一代地輪迴。

在影片的末尾,李玩只有三四歲的小弟弟,被大人逼著滑冰。

小小的孩子哭個不停,一次次重複:“我真的做不到。”

可是,大人充耳不聞,不容反抗地說:“來,再來一次,再來一次!”

這個鏡頭出現時,我內心酸楚不已。

我知道,這就是我們被控制的命運。

每一個人,童年時都像這個孩子一樣,被逼著,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用力。不論是李玩,李玩的弟弟,還是你和我。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中國家庭,其實就是中國倫理社會的縮影。

在這裡,有政治,有服從。

大權在握者,是最有力量的父。

父制定規則,妻、子、女服從。

不論這種規則合不合理,人不人性。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會盡各種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統治。無論謊言,還是暴力,抑或是眼淚。

所以你會在《狗十三》裡,看到父親為了讓家庭平靜,買來假狗,逼李玩相認。

甚至在李玩痛苦時大打出手。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而毆打後,又會在孩子憤怒之時,抱著她掉眼淚。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這種懷柔政策,軟化了孩子的心,繼而合理化了他的行為。

家暴就是這樣形成的。

它會以恐懼,讓受害者服從。

也會以心理控制,讓受害者認為,這不是施暴者的錯,是自己的錯。

甚至可能會在長大之後,替暴力說話,“當年父母對我特嚴酷,但等到我成了母親,就理解了他!”

這種話,看似通情達理,但它的實質,卻令人毛骨悚然。

因為大多數人的“理解”,不是出於共情,不是一種對辛苦的體恤,不是一種類似佛家的眾生皆苦式的悲憫,而是合理化自己現在的施虐。

我打了孩子,罵了孩子,把氣撒在了孩子身上,想到我的父母親,也是這樣做的,於是心安理得。

暴力正在輪迴,惡行正在傳承。

而這,也是許多人不敢看《狗十三》的原因。

它赤裸裸地,將父母的謊言與控制,全部揭露出來,攤在我們面前,說:看,這就是你們的虛偽和失職!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很多父母可能要叫冤。說我很不容易,我壓力大......云云。

採訪曹保平導演時,他也對這些父親表示理解:“我理解這個父親,他也沒有什麼不稱職。”

只是理解一種行為,是理解它背後的“為什麼”。

但並不代表我們就會這樣做。

劉瑜的孩子出生以後,她寫了著名的《願你好好長大》,柔情繾綣,極其動人,幾欲催人淚下。

而我除了感動,閱後最大的感觸是,一份理智的愛,表現在行動上,就是四個字:給你自由。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我接受你的樣子,也接受你將來的樣子。

不會要你成為人中龍鳳,也不會要你成為天之驕子,你只需聽任內心的召喚,一路前行,一路試錯,也一路抗爭,體驗命運給予的一切,成就你的身份,成為你自己。

這一路上的你,不論什麼時候,都是我最愛的人。

不論你有何等榮耀,或遭遇何等失敗,都是我的孩子,我此生最牽掛的寶貝。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聰明漂亮可愛。

我愛你,是因為你是你。

這才是一個正常的父母,應該有的心態。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狗十三》堪稱青春片神作。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它沒有撕逼,沒有墮胎,也沒有背叛與霸凌,沒有血肉橫飛,沒有人性陰暗,但是,它讓萬千孩子,以及曾經是孩子的大人,看得熱淚盈眶。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啊!

可是,我們又能怎麼辦?

曹保平導演說:對話。

《狗十三》是一個父母與孩子對話的契機。

它會在電影中,告訴大人:請尊重你的孩子。

它也會在電影中,告訴每一個孩子:請放心,你不會孤獨。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當你也和李玩一樣,出生於一樣缺愛的、充滿控制的家庭,請你記得,你不必接受父母,但你要成長。

什麼是成長?

當你認識到,父母與我們的關係,是過去發生的真相。真相不可否認,也無法改變。但我們卻有能力,創造自己的關係,把愛與自由向下傳遞,成長就開始發生。

這是一個無聲、瑣碎又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裡,不會有立竿見影的奇蹟,也不需要恍然大悟、靈光一現、擲地有聲的篤定理論,你大可猶疑一點,緩慢一點,敬畏一點,蹲下身來,和內在的孩子一起,重回童年,共同療愈。

這樣,輪迴方可斬斷,西西弗斯的巨石,才有可能,不會一直滾落。

龍應臺說,孩子,你慢慢來!

我們,也慢慢來!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除了墮胎、撕逼、霸凌,青春還有一種掙扎,叫《狗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