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藝術好艱難,梵高在絕望中留下藝術,《紅樓夢》在飢寒交迫中留下足跡,你怎麼看?難道這就是藝術嗎?

德洪藝術


從這樣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藝術其實有其合理的成分。

某些偉大的作品的確在艱難的時代和困苦的環境中閃耀著藝術的光輝。



比如寫《紅樓夢》的曹雪芹從富家子弟到窮困潦倒的書生,才有了這樣的經歷和感觸才得以完成這不宏偉的鉅著;比如針砭時弊,嬉笑怒罵的魯迅,因為有了特殊的時代背景才給了他創作的題材和空間。

換個說法就是,是時代造就了大師,有點時勢造大師的感覺。

從曹雪芹到魯迅這兩個例子來看,我們說今天的社會誕生不了大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多數人來說,藝術本來就是一條孤獨的道路。

十年寒窗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藝術的道路,要走出名堂來,需要花費的時間實際上遠遠不止十年,有的人可能花費了大半輩子才慢慢小有名氣,很多藝術家都是前半生無人識,到老了才被藝術界認可。



事實上,很多的藝術家可能一輩子都默默無聞。

這就是藝術道路的艱難。

藝術的特性決定它就是個小眾的領域。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時,很多人會落水是一種常態。今天的美術院校每年培養了成千上萬的畫家,結果呢?



多數的學生畢業後轉行做了其他的職業,有的成了專職的藝術教師,有的從事美術設計,有的甚至徹底丟掉了本來的專業從事了一個完全與藝術無關的職業。

在通往藝術的金字塔尖的道路上,從來都是擁擠不堪,藝術的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名師巨典


藝術不僅僅是窮困潦倒的煎熬,也有花天酒地的浪蕩。只不過,藝術家的生存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集合了人世間最為極端的人生百態。

我們的確看到了梵高的絕望,但也有馬奈的玩世不恭,拉斐爾、喬爾喬納的花天酒地。



但這些與藝術有關嗎?看似有關實則也沒有必然的關聯。

只不過是藝術這份職業,讓藝術家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縱情的空間。愛與恨,情與欲,都顯得格外地突兀,而被人們格外地關注,這種名人效應,往往將藝術家本來的生活狀態成十倍、百倍地放大,成為一種獨特的生存狀態。



實際上,作為普通人也有比梵高更絕望的存在。

以今天頻發的抑鬱症為例,梵高的狀態其實就是一種介於抑鬱症與精神病之間的一種病態。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梵高就是一個生病的病人,恰好他又是一個藝術天才,所以我們今天把病態與藝術的順序搞顛倒了,認為是藝術導致了他的病態,而實際上梵高生病在先,畫畫在後。

唯一的一種可能就是,繪畫這份職業加速了他的病情,但又不能否認的是,他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了空前的愉悅與滿足。

這樣的矛盾和糾結,誰又能揭示得了他的心路歷程呢?



在藝術史上,快樂的藝術人生也是不勝枚舉。

拉斐爾因為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賞識,而過上了衣食無憂花天酒地的生活,威尼斯畫派的喬爾喬納本身就是一個花花公子;印象派的馬奈則家境殷實,真的是為了藝術而藝術,功成名就只是他用來調侃對手的資本。



所以,藝術就是藝術,並不是非要什麼窮困潦倒和艱難時世,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在任何時代和任何情景之下,都可以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布穀公社


是的、提出問題的質疑無外乎就是,梵高在絕望中、曹雪芹在貧困潦倒時所留下的這些作品,怎能成為藝術?其實最好的藝術品根源就是來自於有人說藝術好艱難這句話上來的;來自於民間整體的、個性化的藝術,哪個不是經過風霜雪雨、甚至是血淚斑斑?偉人、詩人政治、哲學、科學家等等的產生,哪個不是從實踐中磨礪出來的精英?又哪個不是有著常人不能忍受的艱苦耐力、以及千辛萬苦激發出來的博大情懷,而蘊育出令人驚歎輝煌的偉績`、豐盛的成果和精華的藝術呢?!



紅樓夢這部經典之作我說它是藝術的精華,完全是依賴於作者在飢寒交迫的環境中、又走向貧困潦倒的那段沉重的足跡,是用來一步一個真實的寫照才創造出這舉世為其驚歎的鉅作;因他是由錦衣紈絝子弟、富貴風流生活中走向靠賣字畫、朋友接濟、又任內務府筆貼的差事、助教等等來貧淡度日,再與他是位才華橫溢、又有著放達不羈性格,並且自幼目睹過家族敗落、與之整個社會上的因素相關、使他深感對世態炎諒的痛絕,並蔑視權貴遠離官場,再在自己空有一肚才識而懷才不遇的狀況下、面對自已三個嬌妻及子女面前,只能過著這難以改變“舉家食粥飲酒賒”的貧困生活,使其在三個愛妻生靈活現賦運給他增添歡樂的:原配夫人梅氏《林黛玉》第二夫人柳慧蘭《薛寶釵》第三夫人史湘雲》的人物造型促使下,在他晚年生活更加貧寒狀況與之情感相撞的情況之下,這更加激起他喜樂哀憂難以困籠住心中的情懷、孕育塑造出這一具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紅樓夢》。謝謝,望友們探討予以指正!


華山論壇論劍


得以傳承謂之文化,歷久彌馨謂之藝術。文化是民族智慧,藝術是時代標識。

自古不乏文化快餐,藝術之宵夜。此流名利雙收,偶佔時名,極盡互捧自高之能事。奉其者投其門、師之以禮,雖粗鄙之石立成璞玉之質;逆其者文盡瑕疵,鬚眉皆醜。佳文悖於時政者不張,字畫出於貧困者不舉。流俗似浮雲煙障,大風勁起復藍天之湛湛;辭海如大浪淘沙,撥冗見日賞紅樓之幽幽。

智慧難欺,標識不易。豈時名微利而能奪哉!文無苦難之經,其意百描不真;畫有激情之釋,光彩自能奪目。



狼主1970


藝術之路確實艱難,但不是指窮苦潦倒。而是豐富的人生經歷與深刻的生活體驗。還有孤獨寂寞的精神苦旅來反覆咀嚼消化提煉這些所有。再就是如有神助的神來之筆呈現這一切。這個過程是非常難的,據說傅雷當年堅決反對兒子學藝術,他認為其他學問有一等的天賦,就有一等的成就,二等的天賦就有二等的作為。沒有天賦學個簡單操作也是一技之長,足以養家餬口。而學藝術是一等天賦就一等成就,二等天賦就啥也不是。可能會混的很慘。僅次於歐洲角鬥士的下場,第二名就是死亡。











山顛一寺一壺茶






初全峰


有人說藝術好艱難

是的,藝術道路應該是走得艱難的,要登上藝術殿堂的這個過程,真的是何其的艱難啊!


所以,這就是藝術家們窮極一生不斷努力攀登而從不計較得失,把所有的心血溶入到作品之中的艱難困苦中度過他們人生的每一步。

梵高在絕望中留下藝術,《紅樓夢》在飢寒交迫中留下足跡

由於藝術家們在創造作品的過程中傾其心血,餓其體膚,是為了傾注出他們畢生的精湛藝術於藝術品中。


因此在藝術作品還未兌現為可吃的糧食飯菜和現金時,由於投入的精氣神太深,在飢寒交迫中生起病來,一蹶不起就在絕望中孤獨寂寞地永遠離開這個世界了。


所以,無論是梵高在絕望中留下藝術品,還是曹雪芹在飢寒交迫中病逝留下的鉅著《紅樓夢》都說明他們對藝術作品追求已到了忘我的耕耘。

答題完成,謝謝。


彩霞詩詞對聯集


藝術就是藝術,沒有經歷過煉獄般的脫胎換骨,無法領略到真諦。藝術來源於生活,但不是生活,必須與生活保有距離,痛苦,冷靜,孤獨,絕望,遺世獨立……任何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孤獨的,人間妥協主義的煙火氣成就不了藝術。


梧桐


常言道:"國家不幸,詩家幸。"古今中外文化名人其光芒萬丈的藝術作品都是在艱難困苦中完成的,似乎成為了一條鐵律!

歷史上司馬迀受宮刑著《史記》;李白,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成詩仙詩聖;貝多芬殘疾而譜《命運交響曲》;塞萬提斯大器晚成生命最後完成世界鉅著《唐吉柯德》,不一而足。大概是好亊多磨吧!


仁府1


藝術的創作是艱難的,但創業過程卻並非是痛苦。

藝術家們如此忘我的創作,不免要問,他們本身的感受是苦難的嗎?既然苦難,為何還要艱難的繼續呢?

藝術作品是人的精神的產物,它一定是與創造者的精神世界相關聯的。

藝術源於生活,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是藝術家,真正能流芳百世的藝術作品,是與世人持續共鳴的,是滿懷飽經滄桑飽的生活體驗,一番感悟的傾瀉,或已悟透,或繼續尋求。

梵高早年的畫風寫實,風格昏暗,沉悶。直到去往巴黎接觸了印象派,新印象派以及日本浮世繪,開闊了視野,畫風變得簡潔,明亮,色彩強烈,他的畫作充滿天然的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這即與他自幼性格孤僻有關,也與他不幸的人生際遇有關,包括他的家庭和個人情感。

藝術家的精神世界一定是異於常人的豐富,尋常的溝通交流難以表達,甚至是一種束縛。無論是繪畫、文學還是音樂,既是藝術家表達的廣闊舞臺,也體現出藝術作品本身的深度和寬度。

在旁人看來,藝術創作是一種苦,難以理解,而在藝術家自身看來,是他們盡情揮灑和傾瀉的唯一途徑。紙張和畫筆是畫家忠實的夥伴和知己,與知己相伴又怎麼會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