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改革开放40年 农业发展翻开新篇章

40年前的改革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青州农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现代农业突飞猛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民富有,国运强,我们用双手托起新农村的一轮朝阳。

1979年以前,青州市农业多年停留在为解决温饱状况中,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高粱、大豆、烟草等为主,露地蔬菜种植量较少。改革开放以后,青州农业很快走出困境、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我市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出了“依托优势,综合发展,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改变单一粮食生产,着力发展蔬菜、瓜果等产业。21世纪以来,提出“品牌农业”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瓜菜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何官镇的张老太太说:“以前种小麦、玉米刚刚够吃的,还是以小队为单位分配粮食,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包耕到户,粮食多了但是没有经济收入,开始种植胡萝卜以后就有收入了,现在我们这家家户户都种胡萝卜。”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青州农业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瓜菜产业成为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瓜菜以西瓜、大白菜、菜花、茄子等为主,品种较少,随着优良新品种的不断引进,目前蔬菜主推品种达11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由不足4万亩达到了63万多亩,成为全省蔬菜生产大市,被列为全国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栽培方式也由露地、小拱棚发展为日光温室冬暖棚和大拱棚多膜覆盖种植,初步形成了以高柳镇为中心的茄子、西葫芦生产区;以谭坊镇为中心的西瓜、辣椒生产区;以东夏、黄楼镇为中心的大姜、白菜生产区;以何官镇为中心的胡萝卜生产区;以弥河两岸为中心的青州银瓜生产区,年产超过360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名优果品飘香海内外

“以前也有山楂、柿子树,但是总共就那么几棵,没有这么多,现在比以前不知道翻了多少倍。”王坟镇金家村赵奶奶说。

我市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打造青州农业品牌,促进优势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3个。青州柿干被誉为山东柿饼之珍品,现有种植面积4万亩,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

青州山楂、蜜桃为主的果品享誉省内外。全市果树面积达到20.1万亩,青州蜜桃栽植面积9.2万亩,青州敞口山楂种植面积6.8万亩,果品总产量超过50万吨,加工量占到全国70%。青州银瓜获首批潍坊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九州农庄”牌蔬菜、“圣登堡” 牌山楂干红等6个企业品牌获首批潍坊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全市有效期内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达到213个,认证面积累计6.2万亩。形成了以青州蜜桃、银瓜、敞口山楂、柿子、大樱桃为主,名优特果品并存的产业化格局,其中青州银瓜、高柳茄子、青州山楂、青州蜜桃等7种产品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在2018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青州蜜桃品牌价值为10.8亿元、青州山楂为1.94亿元、青州柿干为0.79亿元。

现代农业提档升级蓬勃发展

青州市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聚力打造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环境优美的有机、绿色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全市建成九州农庄等国家级蔬菜(水果)标准园7家,认定鲁威有机果蔬专业合作社等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4处,蔚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18处,建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2处、潍坊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4处。

种业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撬动农业创新、增强发展动能的有力支撑。我市种业科研从无到有、到强,建立了以华盛农业、天成农业为龙头的现代种业体系,科研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先后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综合院士工作站、山东省蔬菜花卉生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等7大科研创新平台。开展了西葫芦、辣椒、白菜等十五大类蔬菜作物的研究,特别是西葫芦杂交育种、辣椒三系育种及十字花科蔬菜三系育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品种10个,通过山东省审定蔬菜品种6个,授权9项国家专利,蔬菜种业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近年来,青州市还把培育休闲农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发展思路,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先后建成3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省级精品采摘园、12处潍坊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14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的协调发展,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促进了我市农业一二三产相融合,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新亮点。(记者 张悦 通讯员 李新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