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人拍的中国电影《末代皇帝》可以拿奥斯卡,而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不行?

羊叨


有人说再难以拍出《末代皇帝》这样经典的影片了,无论是群演的数量,影片的深度以及导演的水准,都不会再有了!我是认同的。

1986年,末代皇帝剧组,在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授意和批准下,进入了紫禁城。在电影史上,这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一天。同时为了配合电影的拍摄,召集了1.9万名临时群演,这样的规模除了在神奇的国度:中国,我想任何国家都不会有这样的大手笔。加上意大利传奇的导演:贝托鲁奇,天才般的拍摄手法,有人说一个导演一辈子能有一部电影载入史册,就已经可以名留电影殿堂了,而贝托鲁奇却有着不下三部的经典电影(贝托鲁奇大师已于2018年11月26号离世,18年走了太多的大师),这就是真正的大师。

除了以上几点客观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这才是末代皇帝无法再现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封建王朝制度灭亡在1912年,而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溥仪作为这个帝国的最后一个帝王,其本身代表的意义是巨大的,这样一部再现溥仪一生的传记电影,又怎么会是普通电影可以匹敌的。

另外一些小的元素,也是影片加分的原因,比如饰演溥仪的演员尊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以及电影本身总体剧情的设计和服装、配饰等道具的准备,都是空前的。

与其说《末代皇帝》是一部电影,不如说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倒塌的缩影,其经典和历史


影视控


为什么可以拿奥斯卡了,说白了就是靠电影的超高质量!这部电影剧情、画面、演员的演技、整体的制作等多方面,不仅在当时80年代,在现在看来也是世界超一流水平。



至于为什么只有外国人才拍出这部电影呢?这主要是格局上的不一样。《末代皇帝》是1988年贝帅导演的影片,该导演可是意大利国宝级的导演,他的能力就不用多说了。两名男女主角尊龙和陈冲在当时可是如日中天,各大配角也是实力派大咖级人物。《末代皇帝》主要讲述了溥仪颠沛流离的一生,但它的内涵是在讲一个叫自由的东西,在讽刺某种桎梏,这是符合西方的普世价值观的!加之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一股新气象、新思潮,对各方面还是比较包容的,特别涉及到文革时候的一些东西,也是可以拍的,当时有一种反思、革新思潮!后来因为种种情况,有的东西就不能拍了,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中国人他不是没有能力,有的东西他不敢表达!国内的导演顾虑太多,导致其创作上的一些顾忌,不能完全自由开放的发挥,高度、格局提升不了,所以根本拍不出高质量的影片!



这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在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从此以后我们看到的清宫戏都是在影视城内完成的,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绝唱啊!


百岁漫记


因为这个意大利导演抓住了皇帝的本质:权力的囚徒,历史的人质

这一点,我们要么无法抓到,或者抓到了也无法表达。

这是一个关于“阻隔和禁锢”的故事,整部影片都贯穿着一个“门”的隐喻。

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来到中国北京,挑选演员,实地取景,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拍摄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这本身就是个传奇,就跨越了文化的阻隔和意识形态的疆界。

《末代皇帝》是第一部获得中国政府的允许,进入故宫实地拍摄的西方电影。该片当年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全力合作,以至于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还亲自上阵扮演了电影中的一角。在拍摄幼年溥仪登基大典时,文武百官朝拜的镜头就动用了一万九千名群众演员,制片方还请到了溥仪的弟弟溥杰担任电影的历史顾问。

影片最后的结局是令人动容的:溥仪成为中国公民之后,花一角钱买了一张门票,参观自己曾经的家“故宫”。他把从前藏在龙椅后的蛐蛐儿送给了一个红领巾,然后就走了。

透过对于溥仪这个人物的同情,贝尔托鲁奇完成了新旧时空的衔接,向观众传达了他在这个寓言里的温情思考,提醒着中华文明的后人,莫忘历史。


深夜の八卦


谁说只有外国人拍的《末代皇帝》才能拿奥斯卡奖呢?中国人拍的电影也得过奥斯卡奖嘛。

比如,李安的《卧虎藏龙》,不也拿过奥斯卡奖吗?片中的中国演员不也拿过奥斯卡奖吗?

当然,有人说,《卧虎藏龙》虽然用的都是中国演员,但导演不能算完全的中国(大陆)人,那又如何呢?

咱们的伟大的《战狼》不也送奥斯卡奖评选了吗?(虽然在初评阶段就被踢出来了~杯具!)



言归正传。为什么贝托鲁尼拍《末代皇帝》能得九项奥斯卡大奖,这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贝托鲁尼在拍《末代皇帝》之前已经是成名导演了,在手艺上可以说是已经非常成熟了,当时拍《末代皇帝》时,也正是他年富力强、艺术生命力最成熟、最旺盛的时期。

所以,充满东方神秘情调的《末代皇帝》成为贝托鲁尼人生中的突破之作,也是巅峰之作,不奇怪吧?

其次,八十年代的中国正是最开放的时期,伸出双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获益于此,在贝托鲁尼拍摄《末代皇帝》时,就连故宫太和殿都为之破例开放。

这在中国电影史上,算得上是绝无仅有之事吧?



其三,受到之前各方面的影响,主流叙述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溥仪总显得孱弱不安,其脸孔扁平、双唇紧闭,一看就像是一个无助的傀儡。

然而,在贝托鲁尼的镜头下,作为历史人物的溥仪被演活了,他有血有肉,有喜悦、有愤怒,有野心也有绝望,总之,他被真实的还原为一个真正的末代皇帝。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被还原为一个真实的人。

总体而言,在《末代皇帝》之前,溥仪的形象是脸谱化的,贝托鲁尼则运用一种古希腊悲剧式的叙事体系,细腻而充分地展现了这位末代皇帝的挣扎与迷惘。

这可是见功底的啊。



事后证明,《末代皇帝》不仅在票房上取得极佳的收益,而且在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九项大奖。

当然,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影评家批评《末代皇帝》“情节进展缓慢、剧情模糊”,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可是,那又如何呢,《末代皇帝》所获得的九项提名,不都全中了吗!

服不服?

按:在所有奥斯卡获奖影片中,《末代皇帝》和《英国病人》同获九项大奖而并列第四。


坑爹史册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中国拍不出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视角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溥仪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生凭便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可以说他的一生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帝制经过无数流血牺牲、付出无比惨痛的代价,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今天的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讲述他的一生,但是再现中国近代史那充满屈辱血泪、不堪回首的一幕。中国史、世界史甚至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来都不是人人友爱互助, 家家安居乐业,没有战争,无贼无匪的大同世界。每一次文明的进程推进都是用无数殉道者的尸体作为代价换取的。时间可以抚平冲刷掉在历史进程中的血泪,可是溥仪的那一段中国近代史太近,近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中国人心中的伤还来得及愈合。

中国近代史有太多的血和泪,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有太多的不可触碰的伤痛。但西方人则不同,他们是完全旁观的视角,对待中国近代的血泪史与中国人的感受是不可能相同的。“感同身受”这个词我一直并不认同。针没扎自己身上你就永远没资格说自己痛。当人们见到或听到一件特别悲惨的事件,在当时也许会因同情而掉泪,却永远也不可能如事件经历者一样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这正是为什么外国导演对那段历史能拍出更客观作品的原因。影片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相关描述更不是亲历的中国人愿意去触碰的痛。这一点其实国外也一样,就如同美国人于“9.11”一样。但往往是这样的事件对于普通观众才更具有冲击力。外国人可以坐下来侃侃而谈中国经历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战争”,我不知道其他国人是否能做到平和的回顾中国的近代史,讲真,至少本人做不到。虽然没有亲历,但是那一段满含耻辱血泪的历史是我不能触碰的敏感神经,不是因为耻而是因为痛。


风雪无边雨


每年的奥斯卡颁奖礼是电影届最大的狂欢现场,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不论是中国亦或者是全球各地,奥斯卡都会吸引一大批的眼球…有人欢喜有人忧,和往年一样,中国影片几乎没有任何入围和提名。

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战狼2》在此前被定为申奥片,选送其去参加第9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提名的角逐,然而在最佳外语片初选阶段,《战狼2》就已经落选,无缘奥斯卡。

纵观历届的奥斯卡中国电影,当然是少之甚少了,每年都会有电影代表中国参加奥斯卡,结果都差不多,几乎都初选都没过…

2016年,代表中国内地出战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是《大唐玄奘》。

这部影片当时口碑和评分不及《湄公河行动》《我不是潘金莲》,在豆瓣的打分更是低到5.2分,据媒体透露,之所以这部片子被选择为申奥片是由专家评审定夺的结果。

当然…最后《大唐玄奘》在奥斯卡颗粒无收,连提名也没有…

另外同期申奥的《踏血寻梅》、《只要我长大》等两部影片也和《大唐玄奘》一样的结果。

2015年《滚蛋吧!肿瘤君》赚足了中国观众的眼泪,它也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第88届奥斯卡外语片的角逐。

感动了中国观众,却感动不了奥斯卡的评委们,《滚蛋吧!肿瘤君》最后落选奥斯卡。

另外,林超贤的《破风》和侯孝贤《刺客聂隐娘》最终却并未入围提名名单,值得一提的是,万众期待的《刺客聂隐娘》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报道,并且还用“《刺客聂隐娘》落选”的标题,可见当时大家《刺客聂隐娘》期待值之高。

2014年中法合拍片《夜莺》打败张艺谋《归来》以及刁亦男的《白日焰火》,代表中国内地参加第87届奥斯卡引起不少争议。

即使是拍了《蝴蝶》的著名导演费利普·弥勒,也无法将《夜莺》送进奥斯卡的提名片单中….

当时很多人认为,要是换做《白日焰火》“出战”,很有可能改变华语片多年无缘奥斯卡的尴尬,毕竟这部影片获得过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主角。

此外,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也遗憾落选..

2013年中国申奥影片有:中国内地:《一九四二》、中国香港:《一代宗师》、中国台湾:《失魂》。

这一次中国影片在奥斯卡有了一点起色,《一代宗师》入围外语片9强,这也是它的最终成绩。

据科普,所谓的9强,是指奥斯卡评委会在各国家和地区选送的几十部作品中初步划定出九部作品,电影的片名和片花也不会出现在最终颁奖典礼的大屏幕之上,在颁奖嘉宾公布获奖名单之前,主创也不会成为现场摄像师捕捉的对象。

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搜索》,一经上映就引发不少争议,它也改变了这之前中国“唯大片”的选送策略,奥斯卡终身评委卢燕对这部片子的评价极高:“近些年来最好的中国内地影片之一”。

2012年,这部小众影片获得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资格,最终成绩是未获得任何提名。

2011年,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一经上映就引发不少深思,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好莱坞当红“炸子鸡” 贝尔出演,大段的英文对白,可以说张艺谋这部影片在当时是再适合不过了参加奥斯卡的影片了。

可惜的是,最终仍旧无缘提名,不过在当年,《金陵十三钗》还是得到了不少国内外的认可,在第6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上,《金陵十三钗》获得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2010年,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被选为第83届冲奥片,据媒体报道,当年总局的领导看过《唐山大地震》之后,对该片非常有信心,表态这个片一定要冲击奥斯卡。

不过冯导本人却不一样,他认为这个片“不是奥斯卡那个范儿的电影”,最后结果和他预测的一样,《唐山大地震》没有获得任何提名。

在《搜索》之前,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也被选为冲奥片。

2009年,《梅兰芳》代表中国参加第82届奥斯卡,现实是,《梅兰芳》无法入奥斯卡评委的眼,最终落选。

2008年申奥片:中国内地:《筑梦2008》、中国香港:《画皮》、中国台湾:《海角七号》。

这一年的申奥名单,被影迷们称为最“水”的一份,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2007年申奥片:中国内地:《云水谣》、中国香港:《放·逐》、中国台湾:《练习曲》。

《云水谣》在当时击败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和冯小刚的《集结号》,当时业内外的一致评价是:实至名归!但最终,该片仍旧无缘提名。

时间得追溯到2006年,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参加第79届申奥,这一次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因成功登陆北美院线,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奖的提名。

这一年,最受关注的《夜宴》代表中国香港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也让影迷第一次了解到了影片出品方所在国家或地区,才是确定一部影片是否具备代表资格的决定性因素。

2005年就是大热的《无极》了,这部电影也让陈凯歌导演背上了不少争议,在第78届奥斯卡,《无极》代表中国内地申奥。

在国内都未受认可的《无极》,当然也不是奥斯卡评委的“菜”。

2004年,张艺谋《十面埋伏》冲奥,最终获得最佳摄影提名,遗憾的是没有获奖。

2003年冲奥片:中国内地:《天地英雄》、中国香港:《无间道》、中国台湾:《不散》,最终成绩是:未获提名。

不过当时的《无间道》引起了好莱坞的高速关注,由布拉德·皮特出资170万美元购得。

这一故事之后被马丁·斯科塞斯翻拍成好莱坞电影《无间行者》,并最终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四项大奖和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2年,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唯一一部被提名“最佳外语片”的电影。

2001年,李安2001年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谭盾也凭借《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也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

准确来说,中国本土的电影的奥斯卡之行很少顺利过…

不过电影关于中国的、亦或者是中国的电影人、导演在好莱坞里还有几个十分出色的。

比如:意大利导演以中国清朝为背景的《末代皇帝》在奥斯卡上就大放异彩,1988年,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等九个奖项。

由美国导演指导,章子怡、巩俐等主演的《艺伎回忆录》在2006年获得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三项大奖。而这部电影也让章子怡提名金球、英奥、和演员工会等三大奖项,算是提名了奥斯卡风向标中的三个,遗憾的是最终未获得奥斯卡提名。

李安2006年凭《断背山》获最佳导演奖,这是中国导演第一次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此殊荣。


猫眼娱乐


还有那么多人认为奥斯卡是世界第一电影节嘛?那只能说他自我炒作太成功了。世界第一的国际电影节是戛纳!戛纳!戛纳!他的含金量远比奥斯卡高!奥斯卡说白了只是美国人自己的电影节。应该说出了美国籍导演导的作品外,其他的电影一律只能角逐最佳外语片电影。说白了还是评选机制的问题。中国不是没有过,《卧虎藏龙》就获得过。所以,没必要太纠结奥斯卡,电影好自然会得到世人认同。


叶孤城的兔子


为什么一定是奥斯卡呢,金鸡百花和华表奖也是挺好的呀。楼主这个问题还有一点我觉得就是他们有没有给奥斯卡送过片子呢。奥斯卡也是有规则的呀,第一、入围奥斯卡的电影并不完全是要说英文,(参照第80届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蒂亚的《玫瑰人生》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法语,还有我喜欢的导演哈内克的《爱》),第二、要在洛杉矶的影院放映过,并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上映的时间也必须是在第一年1月1日到这年12月31日之间,第三、在洛杉矶上映前也还要在美国之外的商业院线首映过,影片的公开首映若不是在剧场放映的,将无资格参加奥斯卡评选。首映六个月不能在除影院之外的媒体公映,第三、在奖项规定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以上这些均来自百度,如果你更想了解奥斯卡评选规则可以查查。


ellen_yang


当年大众电影评"百花奖","金鸡奖"全国几亿人评选,每个影片给现在讲仍然是经典!

好莱呜的奥斯卡奖后来才听说,外国名牌!非常高大上,于是中国名演员都想去外国,什么陈冲,斯琴高娃,还有谁准,原来在国内都知名演员纷纷出国,想将来弄个奥斯卡出来!

结果谁也没得过那个奖,也在中国民众谈出了,后来出了个张艺謀!一下子弄个什么金熊奖!好象特出名,必敬人家得了个外国奖,很是牛x!乘着这洋奖,大家先睹为快!结果看到得全是光着膀子的土里叭叽的汉子和一个穿着土里叭叽红棉袄的美女!

原来这样才能得外国大奖!看样子越穷越能得大奖!(后来的金熊奖不是让没鞋穿的兄妹俩共穿一双鞋的伊朗得去了),这也真是越穷越光荣,越穷越大奖!

现在中国人不穷了,电影也丰富了,一个电影名星片酬能高达上亿,那个风光,那个惊彩!怎么就那个斯卡就得不来呢?

钱花得不如人,还是演技不如人,还是导演不如人!我看我们的演员,导演不是很牛x得,奥斯卡红地毯不是纷纷走过!著名的很,小金人就怎么拿不来!

如果掌不来就不要牛×了,还是老老实实拍几部中国大众爱着的片子,毕竟中国有十几亿观众,能把十几亿观众伺候好了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这么大一个市场是很不错的,人家印度宝菜乌不就很好!

真想恋过去的金鸡,百花!


王辉


1988年3月16日,《末代皇帝》在第60届奥斯卡奖评选中获九项奖。关于外国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执导末代皇帝前已经名声在外,这位独具风格的导演对电影无疑有着特殊的把控能力:迷幻、神秘、沉淀出传统之于文化的刚劲有力,展现人复原历史本身的思考以及与历史的融合。


从纳尔多·贝托鲁奇身上,我们看到了怎样解构人物的同时,将该元素融合进人物的演绎,从内心到眉目间的眼神、表情,都可能会让观众为之一震,这绝对需要演员的演技,更坚定地认为这出于导演的考虑,也未为不可。演员脸部的线条也许并不柔美,东方女性的婉约与西方女性的骨干,逐渐在日益兴起的影艺事业中变得界限不再如此明朗,如何界定不同类型的演员自然不能以国籍定论,这是这位导演的高明之处吗?他没有过多地加入一些外籍演员,而是继续葆有了东方原味中皇室秘史不为人知的神秘色彩。对皇帝而言,演员更表现出了男性的霸道与威严。使这部宫廷题材的东方电影在以“探秘东方文化”这座奥斯卡舞台上,成为新的靓点,备受世界瞩目。其实,不仅中国导演在东方探索道路上孜孜不倦着,外国导演也会郑重其事。对历史,对皇权,也许社会在刻意模糊他的概念,本着一股子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意识,我们都应怀有一种推崇之心!外国导演做到这一点应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纳尔多·贝托鲁奇人性化诠释作品的技巧成为一大特色,人物内心被现实生活牵绊,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地强烈地真实地表达发自内心的情感,短暂的时间里将人物多年蓄势待发的东西浓缩在一处,精湛再现大清帝国的没落加诸在这个无辜皇帝身上的毫无底气的尊严。当历史与现实重合,人物也显得深邃、厚重。

从人道主义角度看溥仪,他作为一个王朝的末代皇帝,一个帝国的象征,挑起战争本身亦是国家的意志,他被列入战犯行列,足以说明改朝换代的事实,封建王朝一去不返,溥仪从此改头换面,将重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生存在这篇华夏大地上,这对他而言,不禁让人感到落寞,苍凉,悲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