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哒!崇明老人从“吃得上”到“吃得好”

棒棒哒!崇明老人从“吃得上”到“吃得好”

每天临近饭点,81岁的王阿婆便会拄着拐杖,在自家门口的院子里来回张望着。没过多久,“吱”的一声刹车声响起,王阿婆等的午餐便送到了……

棒棒哒!崇明老人从“吃得上”到“吃得好”

王阿婆的午餐是由港西镇老年助餐点提供的。其实,早在2016年,港西镇就在静南村设立了第一家助餐点,为老人供应午餐,当时覆盖静南及其附近3个村,惠及大约十多位老人。王阿婆便是最早接受助餐的老人之一。

回忆起两年前的情景,王阿婆记忆犹新。“方便多了,我自己不用做饭了。”知道有助餐服务后,王阿婆马上高兴地“订了餐”。可吃了一段时间后,王阿婆渐渐开始感觉到了一丝“不方便”。原来,每天中午,王阿婆都要从家中赶往助餐点用餐,“我腿脚不便,来回要走20分钟,若是遇上雨雪天,地面湿滑,很不方便。”一段时间后,王阿婆便不再去助餐点了。

棒棒哒!崇明老人从“吃得上”到“吃得好”

和王阿婆一样,陆陆续续的,也有不少老人前来反映“就餐距离远”这个问题。老人们存在的困难已经从早先的“吃不上饭”升级为“吃得不方便”,“如果不能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那么服务老人的初衷便不算实现。”该助餐点负责人说。于是从2017年12月开始,港西镇老年助餐点专门配备了一支送餐队伍,为老人将饭菜配送到家。

得知这消息后,王阿婆又重新恢复了她的“订餐”,这才出现了开头提及的等餐一幕。“太好了,我在家就能吃得上饭,这回是真方便了。”王阿婆对“新助餐”赞不绝口。

王阿婆的“订餐故事”是港西镇助餐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2年里,港西镇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重新摸排统计、不断完善服务,最终选择采用送餐制度,并于2018年7月实现全镇全配送。另外,助餐也从原先只供应午餐到如今供应午、晚两餐,由一开始的覆盖4个村居到如今实现全镇全覆盖,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人的用餐需求。

饭菜送到了家中,的确是方便了老人。可送餐总需要花费一段时间,饭菜还能保持“新鲜出炉”时的味道吗?

棒棒哒!崇明老人从“吃得上”到“吃得好”

“我们都采用‘二次配送。”该助餐点负责人介绍,所谓的二次配送,是指当日的饭菜由助餐点先配送到指定地点,再由各村的送餐员前来取餐后进行配送。这样的方式更加灵活,各村可同时进行配送,更加节约时间。一般一个小时内,饭菜就会配送到老人家中了。“现在冬天了,我们还特别配备了保温箱。”一位送餐员对记者说道,这样就能保证老人吃上热乎饭。

如今,只要是年满60岁以上,居住在港西镇的老人,都可以提出助餐申请。每餐收取8元(70岁以上老人减免部分,每餐6元),价格不高,可老人们吃得却并不差。“今天吃的是蛋饺、芹菜肉丝、冬瓜小白虾和鸭血豆腐汤。”一位接受助餐的老伯笑着向记者展示。他说菜谱每天都会变,一大荤、一小荤、一素、一汤,营养足够。

棒棒哒!崇明老人从“吃得上”到“吃得好”

“考虑到老人的牙齿和脾胃适应程度,我们总会多花些功夫在菜品上。”给老人配餐2年了,厨师卫师傅也已经得出了经验。米饭要软一些,肉类做得更酥烂,鱼肉除刺后打成鱼丸,便于咀嚼消化。调味上也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

有时,老人们也会提出些“特殊要求”,吴阿姨有忌口,不吃鸡肉;沈老伯希望能尽快提供早餐服务……工作人员都会耐心听取、认真记录。虽说助餐工作众口难调,但在这里,一切以老人吃得方便、吃得满意为出发点,他们还在不断努力着。

信息来源丨区新闻传媒中心

主编:陈珺

记者:姚红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