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三年閉門思過,漢能絕地反轉回歸A股?

李河君三年闭门思过,汉能绝地反转回归A股?

圖:股城網

作者|晴耕雨讀

校對|谷紅欣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顯示,近日,薄膜光伏巨頭、港交所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內部發生控制權變動,漢能創始人李河君退出其股東名單,李偉均接替成為漢能控股大股東,持股比例40%。

據漢能控股集團工商資料顯示,目前漢能控股集團股東成員分別為自然人股東李偉均、企業法人廣東東江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北京華勤高科貿易有限公司,認繳額分別為48億元、36億元、36億元。漢能控股董事長也由李河君變更為李偉均。

而早在今年2月24日,漢能控股集團發生工商變更,法定代表人從李河君變更為黃武球,黃武球同時接替李河君擔任總經理一職。

先是更換法人,隨後又退出港股上市公司股東名單,再結合之前李河君所說回A股上市事宜,有猜測認為,這位中國前首富已經準備好迴歸A股了。

10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發佈的公告,稱決定對持有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後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收購規模達到548.7億港元。

面對正在經歷一場大波動的中國A股市場,李河君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漢能歷來是“劍走偏鋒”,反方向走,並表示“我認為現在A股可能機會特別好”。

事實真是如此嗎?

迴歸A股為哪般

對於從來不缺乏質疑聲的李河君和他一手創辦的漢能來說,一套有效的說辭來解釋這次的私有化舉動是必不可少的。

在漢能私有化公告中稱,漢能薄膜發電此前“停牌已經超過三年,出於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決定進行私有化。同時,李河君表示,漢能此時迴歸A股,一是響應國家鼓勵企業回顧A股的號召,二是漢能對中國市場有信心。

但外界更相信另一種猜測,漢能是在漢能薄膜發電在港股一直未能復牌的情況下才做出的回A選擇。漢能內部人士稱,公司早在去年底就已做好了復牌失敗後的應對方案,私有化退市是其中一個方案。

今年8月1日,港交所新修訂的《上市規定》開始生效,對於連續停牌18個月的證券將進行摘牌。而從2015年5月21日至今,漢能薄膜已停牌長達3年5個月。

漢能薄膜發電也在8月1日當天公告提示過摘牌風險。公司公告表示,若於2019年7月31日期限屆滿之前,未能恢復股份買賣,聯交所上市部將向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建議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也就是說再過9個月餘,仍未復牌的話,漢能薄膜將可能被取消上市地位。

這就相當於給漢能定下了退市的時間表。

自從2015年5月漢能薄膜遭遇惡意做空停牌後,過去的3年時間裡,該公司一直在為復牌而努力。即便此時宣佈私有化,也並不意味著終止復牌。

但一方面漢能薄膜發電的退市風險加大;另一方面,漢能總要尋找出路撐起這麼大的攤子。此時私有化迴歸A股既是無奈的結果,也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天元金融策略分析師梁浩榮表示,考慮到時間緊迫等問題,漢能薄膜發電進行私有化,會對中小股東有利。另外,過往經驗來看,港股上市公司長期停牌後復牌,股價將承壓,私有化是較為穩妥的選擇。

事實上,漢能也並不是國內首家提出私有化的光伏公司。在它之前,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在美股上市的光伏巨頭紛紛已經啟動了私有化回A。但是,這些提出私有化的光伏公司的回A之路並不順利。

天合光能是在兩年前提出的私有化,並且在去年已經完成,如今正在籌備A股上市事宜。儘管關於該公司借殼上市的傳聞四起,但截至今日,天合光能依然未能成功登陸A股市場。

一位光伏企業高管稱,私有化需要時間,私有化上市之後能否成功登陸A股更需要時間。“它們回A這麼坎坷,背後其實是市場低迷所致。”有分析人士表示。

想回就回得來嗎

李河君的自信或許來自於漢能薄膜發電暴增的財報數據。

2017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39億元,淨利潤2.18億元。今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實現營收204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15%,淨利潤73.29億港元,同比增長近30倍。

不過漢能薄膜發電迴歸A股,仍然困難重重。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債務等引人關注的問題,這家公司都存在或者曾經存在過。而不管是香港的監管機構,還是內地的監管機構,都對此類問題尤為敏感。

時間回到2015年5月20日,彼時股市還在牛市中,港股的大牛股漢能薄膜,突然在短短几十分鐘內斷崖式跳水,暴跌47%,盤中停牌,市值蒸發1400多億港元。公司實控人李河君在一年前在2014年新財富500富人榜單中,以870億元身家登頂中國首富。

李河君三年闭门思过,汉能绝地反转回归A股?

圖:來源網絡

漢能薄膜發電的閃崩,也宣告了這位新首富的跌落。

而在崩盤前,漢能薄膜的股價走出了大牛市行情。2012年底,漢能薄膜的股價報收0.335港元,而後一路暴漲,2015年3月份股價最高漲至9.05港元,漲幅高達26倍。

李河君三年闭门思过,汉能绝地反转回归A股?

圖:來源網絡

在頂峰時,漢能薄膜的市值高達3810億港元,如今一半都不剩。漢能薄膜股價的崩盤,被認為與公司的經營存在問題,以及有對股價存在操縱的質疑。

也正因此,從2015年5月21日至今,漢能薄膜已停牌長達3年5個月。

關於復牌,此前證監會曾提出兩個條件:

也就是說,證監會對於漢能薄膜的真實實力提出了質疑,需要該公司證明一下自己。

2015年的“5.20”股價暴跌事件之後,李河君曾把自己深深地藏在漢能總部大樓內,並在之後的三年裡“天天反省”。反省過後,漢能是否已經解決了關聯交易、債務等問題呢?

有好事者發現,從漢能薄膜上半年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83億港元,不足去年同期的50%,認為面對私有化的548.7億港元,只能說虛得慌。並撰文質疑,如果漢能薄膜真的如李河君所說,利潤翻倍,那麼這個利潤翻倍的背後真的是強有力的業務支持嗎?

該作者還在文章中指出,漢能薄膜在半年報中特別說明,上半年公司並無與漢能聯屬公司簽訂任何新購買合同,期內確認收入主要來自於第三方。

中期報告顯示,上半年主要收入來自於上游,上半年收入方面,上下游各佔93%、7%。不過報告中顯示,2018年期內流動資產中,合同資產高達128億元,其中還公佈了合同簽署對象。

隨後該作者對這些公司股權結構進行了解構,發現股權穿透後綿陽市涪城區政府持有名單中綿陽金能移動能源有限公司(綿陽金能)51.8%股權。而在對綿陽金能其它股東進行股權穿透後,發現李河君間接持有該公司16.4%股份。那麼其他合同公司還有沒有這種現象呢?(可見下表)

李河君三年闭门思过,汉能绝地反转回归A股?

圖:港股挖掘機

如此看來,對於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來說,在“現金”和“疑似關聯交易”的問題沒徹底解決之前,私有化回A,可能真的沒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