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俄羅斯文學的良心”,卻被放逐祖國20年

對一個國家來說,擁有一個講真話的作家就等於有了另外一個政府。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索爾仁尼琴

今天,是索爾仁尼琴的100週年誕辰。

提到索爾仁尼琴?你最先會想起什麼?

二十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俄羅斯的民族英雄?

20世紀最後一位先知?

我覺得,還是會想起人們對他的這個高度讚揚:“俄羅斯文學的良心”。索爾仁尼琴見證了近一個世紀以來俄羅斯的波折和坎坷,他的一生與俄羅斯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代表了一個時代,因此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

他是“俄羅斯文學的良心”,卻被放逐祖國20年

俄羅斯總統普京說,“失去他是全俄羅斯巨大的損失。”美國著名作家凱文菲利普斯評價他:“他獲得了精神世界的自我塑造,完成了從反抗個人苦難命運,到全面反思整個俄羅斯民族的集體苦難的昇華。”法國總統薩科齊說:“索爾仁尼琴的不屈不撓、個人理想以及長年多舛的一生,使得他成為繼陀斯妥耶夫斯基之後的一位傳奇人物。”

100週年誕辰之際,再次閱讀索爾仁尼琴,我們或許能有更多收穫——因為他告訴我們,只有在充分尊重每一個個體的人存在時,人類的生存才有意義。

被關押的前半生

1945年,索氏只因在一封私人信件中稱斯大林為“莊稼漢”被捕,判刑8年,刑滿後流放哈薩克斯坦,直到1956年蘇共20大以後才獲得平反。他在多個監獄和集中營裡度過青年時代,戰勝了癌症。

但這段在集中營的經歷,使他創作除了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在當時批判斯大林的風潮下,他的作品甚至受到赫魯曉夫的鼓勵和推崇。短時間內,這本書共賣出85萬冊,索爾仁尼琴一夜成名。

他是“俄羅斯文學的良心”,卻被放逐祖國20年

但是1967年,在蘇聯作家代表大會上,他散發了一份抗議報刊檢查制度的公開信, 被開除會籍。從此,他的小說無法在俄國出版。

他是“俄羅斯文學的良心”,卻被放逐祖國20年

自此以後他的許多作品,如《癌症病房》、《第一圈》、《1914年8月》等,都陸續在西歐出版,引起國際文壇的關注。

1969年春,50位法國作家提名他為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的得獎理由是:“

因他在追求俄羅斯文學不可缺少的傳統時所具有的道德力量。”

被流放的後半生

1973年,索爾仁尼琴撰寫的鉅著《古拉格群島》在巴黎出版,該書根據作者的個人經歷,上百人的回憶、報告、書信,以及蘇聯官方和西方的資料,敘述1918—1956年,特別是斯大林執政期間,蘇聯各地關押迫害數百萬人的集中營的情況。蘇聯當局被徹底激怒了。1974年2月12日,索氏因為“一系列與蘇聯公民身份不相稱,以及對國家構成危害的行為”被逮捕,經過象徵性的審判後,他被剝奪蘇聯國籍,當天強制押上飛機驅逐出境。

他是“俄羅斯文學的良心”,卻被放逐祖國20年

直到1994年,75歲的索爾仁尼琴才結束流亡,從美國啟程返回莫斯科,實現了被驅逐時立下的誓言:“我將活著回來!”俄國的民調顯示,48%的俄國人支持他出任俄羅斯總統。

《癌症樓》:對蘇聯的隱喻

“癌症樓也叫做13號樓”——小說開頭第一句

《癌症樓》主人公的原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就是作者本人。索爾仁尼琴從流放地到塔什干治病的坎坷經歷和所見所聞,構成了《癌症樓》這部小說的基本素材。他寫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裡的各個病人的不同命運和經歷,他們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他寫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實際上是社會悲劇的寫照。一個個知識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幹部被捕、流放、勞改的事實,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產生這些悲劇的緣由。結果,他發現了社會機體上的“毒瘤”,從而加以無情地剖析,把致命的“癌細胞”公諸於世了——這其實就隱喻蘇聯國家肌體已患有絕症並且癌細胞已經四處擴散 。

他是“俄羅斯文學的良心”,卻被放逐祖國20年

《癌症樓》是一部呼喚人性的人道主義作品,同時又是剖析社會“毒瘤”、反思時代和歷史的作品。這樣的作品無疑會使讀者增強滌盪社會頑症的信心。

在以任何名義消滅個體性的一剎那,人們就已經在為自己搭建古拉格群島和癌症樓了。索爾仁尼琴正是發掘到了這個秘密,勘探到了人類悲劇之根,開始了一生漫長的反思和揭示歷程。

他是“俄羅斯文學的良心”,卻被放逐祖國20年

文章的最後,讓我們用索爾仁尼琴的話作結:

"文學首先應該對人類負責,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家是不自由的。作家的自由體現在對創作的探索當中, 他時刻都承擔著責任。這樣的文學在俄羅斯曾經長期存在, 將來依舊會存在。"

"只要還活著,或者直到牛犢頂到橡樹上折斷了脖頸時為止,或者是橡樹被頂得吱吱響,倒在地上為止 。"

"我一生中苦於不能高聲講出真話。我的一生都在於衝破阻攔而能夠向公眾公開講出真話。"

——索爾仁尼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