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样发出超级转球?

师說


我认为发球,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摩擦的感觉,没有摩擦,一切都白搭,超级转,一般都是指发下旋球时,球的旋转强烈,即使知道是下旋还是会接下网。



马龙发球

我们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一个马琳发球往回跳的视频,这就是超级转的下旋发球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看一下。

但是马琳的发极下旋球确实是我们很难学习到神似的,因为这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刻苦训练以及失败总结,最后才能从容的发出来。

下面我来说一下发极下旋的训练方法与窍门

发下旋球,球拍一般摩擦球的中下部,挥拍方向一般向前下方挥拍。但是想要发极下旋,拍面要放平,摩擦方向要向前,甚至有可能还要想前上方摩擦一点,这取决于你对摩擦的感觉,我可以纯粹靠手腕来发出向回跳的球,这是发出极下旋的第一步

第二步,要找到合力的感觉,合力这个词在乒乓球的教学当中出现次数颇高,但是到底什么是合力呢,合力就是利用身体腰腿带动手臂手腕手指,找到球向下落时的撞到你球拍上的那个点,刚好你的挥拍也正好蹭到球时达到了最大力量,这个点发出的球就非常转,不在于下旋,所有旋转都有这样一个点。合力,就是找到那个点。

所以马琳的发球在于他每每都能找到那个击球点,在利用自己晃动翻转等等假动作集合于一个发球当中,或极下旋,或不转,或侧旋,令对手晕头转向不知所以。


马琳发球

说了这么多可能会有人觉得那这个多难呀。其实也不太难,大家要持之以恒的练习,我来说两个窍门,

第一个就是在练习发球之前练习一下颠下旋球,就是把球颠起来,然后用把球拍略后仰从右往左或从左往右[左右手持拍不同]砍球,让球向上飞起,因为如果你砍一下,等球从上向下落下来再用球拍砍,如果找不到感觉的时候,球就会因为旋转的性质往左或者右偏出去弹飞,所以如果能够连续砍中5到6次都能保证球而向上飞,就说明摩擦的感觉到位了。

第二个窍门儿就是在球台上实际演练回弹球,用球拍摩擦球的下部,甚至略微向上抬一点,摩擦球的下前上部,这时候把球发出去,球在落到对面球台,如果能够向回弹跳并且回跳过网,落到自己这一端。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也说明自己对发球摩擦找到了一定的感觉。此时可以把球发的高一些,保证球能够回弹到球网的自己这一边。

通过以上的这些练习,如果您都能够达到的话就说明对于发极下旋球已经有一定的把握了。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球技大涨。


征尘


乒乓球是我国国球,球技也是世界一流,业余选手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有很多业余爱好者打了很多年球,却始终发不出高质量的旋转球,在比赛时丧失了战略主动性。下面就以右手直拍为例,来谈谈如何发出高质量的下旋球。


1.发正手下旋球时,身体与球台大约要有50cm距离,站在球台的左手端偏转角的位置。



2.身体要保持放松,略往右倾,两腿自然弯曲。发球时依靠大臂带动前臂、前臂带动手腕,用手腕的力量迅速抖动发球。



3.抛乒乓球时要垂直,同时身体略右转,当球下落至腰部附近击球。



4.击球时,拍面要往后仰,拍面与乒乓球桌面的角度要小一些,用球拍的下端边缘去击球。在击球的一刹时要用最快的迅速击球。



5.摩擦球时,要摩擦球体的中部偏下,即从右上到左下去切乒乓球,尽可能延长球拍胶皮与球的接触时间。

注意:要不断去体会碰球和摩擦球不同的感觉。

请关注“健康君说”,一起探讨,走向健康。


健康君说


简单三点就能把球发的超级转!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4e990242900f2a1963c8ac240bac575\

乒乓网


“超级转”这个概念很形象。相信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球友所关心的。想把球发转,有两点很关键,一个是触球瞬间的爆发力,一个是用力的方向和触球的位置。



乒乓球是技巧性很强的项目,想发转,要求触球瞬间的爆发力最大。发球时,在接触球的时候力量要达到最大,这是发旋球的根本所在。要求连撞带摩,以摩擦为主,撞击可以把球更好的吃住,为摩擦创造条件,如果只有摩擦,球就没有向前的力量,原地打转没用!

想发出超级下旋球,用力方向必然会向下,要求球拍稍平一些,接触球的中下部,甚至是底部,吃住球向底部偏前位置进行摩擦,一般会发出不出台的回跳球。

马琳光着膀子发回弹球的视频想必很多球迷都看过,就是这么发的,当然小马哥的手腕爆发力非常强,这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转。

值得一提的是,单纯的发转球意义不大,必须配合不转球,用同样的手法发出转不转,这样更有迷惑性,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同时发球也需要借助身体的力量,但更强调的小臂和手腕的爆发力,如果再利用重心的力量帮着压低弧线,那就更完美了。

最后,第六人想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想把球发转,别想了,拿起球拍,最好找个球馆,一天发个几盆子再打比赛,过两个月你试试,你的发球一定比以前要转很多,到时候可以让你的小伙伴体验体验你的发球。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支配和控制的技术,练好了受益匪浅,真的值得下功夫钻研和投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


国球第六人


想把球发的超级转,一切可以用语言形容的方法都没有用,什么增强爆发力了,那我问你,什么叫爆发力,怎么增强,说的容易,想把球发的超级转,只有一点,必须会运用自身的弹抖劲,你如像老瓦,国良,马琳那样的弹抖,别无他法,这个弹抖力想发出,是需要贴别的方法训练的,不是简单用语言可以说明白的,打个比方,你身上的衣服有褶子,你把褶子抖开就是用的弹抖劲,还比如,你在河边对着河水打水漂也是用的弹抖劲,具体我只能说一点,就是发出弹抖劲需要浑身的关节瞬间一松一紧,其中腕和胯骨非常主要,如果你按教学视频上来练,根本发不出来及转的球,有的球虽然也吃,但那不是转,是轻,软,根本没什么转,我敢说这些,就是应为我就可以发出及转的球,掉地上很长时间转个不停


八方43


乒乓球发旋转不外乎正反向下旋、侧下旋、上旋、侧上旋、侧旋、转不转长短球,要想给对方接球造成难度或直接得分,在掌握动作要领后,同一种发球单独练个几万次,就会得心应手;再配以发球假动作迷惑对方,大成;在实战中几种发球综合使用,让对方摸不清发球的旋转和落点,接球老是在猜测你发什么样的球,你还能不占主动?另外在发球后的衍接形成套路,一板致胜!业余高手都这样啊。但基本的原则是有耐性,克服枯燥!


邹程刚



云峰之巅万里空


恰好前几天写过一篇关于发球的文章,限于篇幅,仅从发力角度略作解释。关于制造旋转的击球时机,击球部位,触拍部位等其他细节暂略不谈。

众所周知,乒乓球的旋转由胶皮摩擦球体产生,然而少有人注意摩擦为何能够制造旋转——事实上,旋转是由外力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偏离球心导致,这也就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偏离球心的程度越大,旋转就越强。这也就是俗称的薄摩擦。

然而乒乓球是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当力量作用于球体时,力量会顺着球的表面四散,从而削弱球体实际受到的作用力,并且作用时间越长,被分散的力量就越多,有效作用力越少,爆发力可以由力量大小/作用时间近似衡量。这也就是摩擦依赖爆发力而非绝对力量的缘故。

单从人体发力角度来看,影响旋转的主要因素是爆发力大小和发力方向。除去个体之间天然爆发力的差异外,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发力结构提高对球的作用力。比如在击球引拍时,通过转腰,下蹲等动作,充分利用全身力量而非仅仅只用前臂手腕;引拍过程中保持身体松而不晃,每一次力量传递时尽量做到单一支点,保证力量有效传递至球拍;通过重心带动前臂手腕快速甩动,类似甩鞭动作制造瞬间加速度,提高对球的瞬时作用力。

网友可以通过仔细观摩众多国手发球慢动作一窥究竟,几乎无一例外的遵从以下原则:动作结构紧凑、引拍放松、腰腿发力、利用重心带动手臂手腕甚至手指加速挥拍,同时利用重心压低弧线。


一季稻


作为乒乓球运动中唯一一个不受对手限制的技术环节,发球在比赛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选手,拥有一手好发球都十分吃香。如果拥有一套好的发球,即便不能直接得分,也能给自己创造出上佳的抢攻机会,同时还会给接发球一方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最常见的发球主要有转不转发球,而转不转发球的要义就在于通过旋转度的不同给对手带来判断压力,转不转发球的前提是能够先把球发转,然后再进行转不转的结合。而想要把球发转,需要相当的发球技巧。

首先板型和击球部位很重要,对于发球来说击球时球拍接触球稳定位置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接发球方判断发球旋转方向以及强度也是通过观察对手发球时摩擦球的部位来断定。一般来说,想要把球发转需要板型偏平去摩擦球的下部或者中下部,因为板型太立会导致撞击的力量过大,从而会降低摩擦的感觉。另一方面发球时无论是摩擦球的侧面或者正面,都需要从下部或者中下部来摩擦,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摩擦的行程长度。

其次发球时瞬间发力的感觉也十分关键,发球转不转与否与选手触球瞬间的爆发力有很大关系,不是绝对力量打就能够发出很转的球。以女乒主力朱雨玲为例,丁宁主管教练陈彬、金牌教练李隼等人都曾经在解说中夸赞过朱雨玲的发球。据悉,朱雨玲发球在瞬间发力的感觉非常好,尽管朱雨玲的绝对力量并不大,但是朱雨玲摩擦球时爆发力相当集中,因此发出来的球旋转非常强烈。

再次发球的旋转度和选手的全身协调发力有很大关系,不仅要手腕、手臂发力,同时还要借助转腰、重心下压的力量。例如大满贯得主丁宁的下蹲砍式发球之所以旋转强烈、质量极高,与丁宁挥拍发球时借助了身体下蹲的力量。


乒乓杂志


赢球不一定靠球发的转,多么转的球在适应后都没有了威力,相反有时球发的不转,或转与不转的变化更让对手手忙脚乱,对手更不容易接好。乒乓球发球要学会变,多几种发球办法,下旋上旋左侧右侧旋和不转,关键在于一个“变”字,并力求转与不转反差大,同时加强隐蔽性,比如瓦尔德内尔,刘国梁。低而短的不转球更具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