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漢武帝當年沒有獨尊儒術,而是尊墨家,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I三餘先生I


墨家思想,是封建專制主義最大的敵人。

任何一個稍微正常點的君王都不會選擇墨子的思想去作為統治國家的主流思想。



選擇墨家思想,就好像是再告訴世人,我這個皇帝準備放棄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承認大家是平等的,這個社會的等級觀念是不合理的,我們要“兼愛”,要“尚同”,不搞特權主義,人人一樣。

我簡直無法想象有沒有這樣的皇帝存在,即便真的存在這種無私高尚的皇帝,那勢必在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墨術”的第二天,就要被陰謀暗殺掉!

這就好像,你跟封建制度下的統治者們說,我們要實現平等,自由,博愛一樣,我們不要戰爭,有什麼可以大家坐下來一起談,求同存異嘛。



可是這完全是在痴人痴夢啊!

墨子說“兼愛”,希望大家能夠像愛護自己的家人、朋友、一樣去同等地愛世人,且不說這種理念過於理想,就說裡面反應出來的平等觀念,也是統治階級無法容忍而要摧毀的東西,開什麼玩笑,指望既得利益者們跟普通大眾講平等,這跟從老虎嘴裡奪食又有什麼區別。

墨子講“尚賢”,希望有合理的制度來選拔賢才,使得有本事的人的才能能夠得到發揮,而不是通過血緣、通過家族來壟斷政社會上升的渠道,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論皇帝第一個就要跳出來反對,按這意思是不是說皇帝這個職業也不能世襲了,也要搞“尚賢”,搞民主選舉?



墨家思想是先進的,先進到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死無葬身之地。

墨家思想是務實的,勞動者應該獲得他所有的勞動所得,不勞動的人沒有資格獲取財富,特權是不存在的,你想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的勞動,社會分工不同,但是勞動是相同的,不能因為你是統治者,你就能用權力來謀取私利,這是不勞而獲。

這樣的墨家,簡直就是一切專制的生死大敵,用它等於是在自掘墳墓。何況是漢武帝那種權力慾望旺盛的皇帝。

沒有如果,因為你不可能讓兩種極端對立思想去和諧友愛,就好像你不可能跟準備隨時殺你的人講,讓他殺死自己才是對他自己和社會最好的結果一樣。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大家討論交流,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順手點個贊,關注也是極好的。


緣説


墨家?開什麼國際玩笑。如果漢武帝獨尊墨家,那麼中華帝國過去兩千年可能就是一個以墨教為國教的政教一體國家,教義凌駕於國法之上,兩千年後的中國又可稱為中華斯坦共和國。



可能孟老夫子一句“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使得墨家學說有了意淫的空間,但這只是孟子的一廂情願,墨家學說怎麼可能被封建統治者採納呢?

墨家是一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需向團體進獻

先別管墨家到底主張什麼,這套墨家行事辦法,難道各位看不出端倪?妥妥的宗教組織,並且是獨立於王權國法之外自成一體的組織。墨家自有刑罰體系,“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根據這個原則,墨家鉅子把自己兒子殺了,而沒有經過司法體系審問。



墨家最主要的思想主張就是“兼愛、非攻”。

兼愛就是完全、不分彼此、無差別的博愛,聽起來很美好很共產,怎麼可能實踐開來?儒家的親疏有別、尊卑有別,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好不啦。

什麼是非攻?反對侵略戰爭,這個和平思想和不錯。實際執行時呢,墨家是否擁有墨家軍還沒有證據,但是墨家擁有很多奇人異士,經常以個人身份出現在戰爭中,通過兵法、器械等手段幫助弱勢方。至於幫誰、為什麼幫,純粹憑個人判斷、墨家組織直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別說要聽皇帝老兒的指揮了?漢武帝要去北伐匈奴,搞不好墨家就站到匈奴那邊去了...

墨家學說有其進步性,但是沒被漢武帝採納,歸根到底還是其學說根本不適應當時社會,不能促進社會安定發展。其實也別說歷史,就是墨家那套放到現在,說輕了是個黑社會組織,說重了就是個邪教恐怖組織...


正品足球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看下什麼是墨家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這就是墨家的大概。

我們主要看到一點,那就是墨家區別於別的流派的方面,墨家是一個組織,而且規矩森嚴,組織嚴密。

假如大漢尊墨家,那麼墨家子弟將大量湧入漢朝政治體系,這些墨家弟子在政治上必定更聽墨家鉅子的話,在主張上肯定異口同聲推行墨家的主張。

如此一來

首先朝堂之上不可避免的出現黨派之爭

出於同一組織的墨家子弟必定口徑一致,形成一個獨立的政治黨派,這是政治大忌,墨家一黨的危害將遠甚於明代東林黨。

其次,君威不再

鉅子的地位將高於皇帝,若朝堂上充斥了大量的墨家子弟,墨家鉅子必然凌駕於皇帝之上,國將是墨家的國,皇帝與鉅子必然出現類似西方宗教權力與世俗權力的紛爭,除非皇帝就是鉅子,那就政教合一了,想想都是很麻煩的事。

因此,充滿智慧的中國帝王和他的臣子們,自然不會把墨家招至朝堂之上,不但不會納入,還會處處限制壓迫,直至消滅墨家。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墨家在文藝作品中非常火紅,網文中也多灌於科學之光等稱號,反正給人一種中國如果獨尊墨家,那麼早就發達國家了,可能工業革命也在中國,但這些是事實嗎?這裡就從五個方面介紹一個不一樣的墨家。

一、尚鬼

墨家發源於宋國,宋為商之遺民,從祖宗的角度看墨子和孔子的祖宗都是商人,但孔子從周,故尚禮,墨子則生於宋,仕於宋,整個人都極端尚鬼。

《墨子》中有《明鬼》一篇,全篇闡述的內容就是一個無神論不對,鬼神真的存在,我知道好多例子了。其實這樣還只是義氣之爭,但墨子認為無神論者道德低下,甚至認為當時天下大亂都是因為無神論導致的,說“由此始,是以天下亂。此其故何以然也?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

二、不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

如上文中的尚鬼,墨子就要批判不同思想者的道德水平,在《尚同》中墨子是點名了我不許有不同觀點。認為不同的觀點是導致動亂的原因,所以按照墨家看法,這世上只許一一種觀點,如果當年是獨尊墨術,那麼今天諸子百家的書籍除了墨家的,其他家的我們都看不到了。

三、無情

墨家兼愛,儒家道家是等次之愛,我們粗看會覺得兼愛的人真有情啊!但這種是最無情的,如果你身邊有人說自己誰都愛,那麼必然會誰也不愛。所以歷史上層有墨家鉅子兒子殺人,國法赦免後,鉅子依然執行私刑之事。

四、反對娛樂

《墨子》有《非樂》,這個正好懟儒家的禮樂文化,墨子認為必須要禁止音樂!同時按照墨家思想人是不應該娛樂的,莊子就曾諷刺墨家,說他們因為崇拜大禹,經常下地幹活小腿上都沒毛。

五、墨之衰

當然除了上文中的內容,墨家中很多思想和儒、道、名、法都有相同的地方,上述的觀點可能讓你不舒服,但這也是墨家思想中和現代人觀念衝突最大的地方!很可能也是為什麼墨家作為一個思想學派在歷史上滅亡的原因。

因為這些觀念雖然在墨子的描述中非常好!簡直是救世靈藥,但這些觀念都太反人情了,依照墨家觀點,你對兒子的愛應該和陌生人一樣,這個可能有人敢說,但推廣而來,你對陌生女人的愛應該和你媳婦一樣!有老婆的男人絕大部分說都不敢說,更別說做了。

墨家的尚鬼是商之尚,就是大商那種沒事都要占卜的尚,當然墨家可能不學大商燒人了,但依舊保持和大商一樣的想法,認為一切以鬼神意志為意志,認為人是沒鬼神聰明的。同時墨家反對命運觀念,儒家則認為世上有天命的存在。

再者不怎麼熱愛娛樂,一味喜歡勤勞儉樸,這些都挺讓人難受的,所以墨家的衰落是必然!


全真道士梁興揚


歷史尤其必然性,漢武帝必將選擇儒家!

1、戰國時期,顯學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到戰國末期,墨家已經式微,基本上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民間組織。

2、秦朝用法家思想統一六國,但法家思想只適合國家快速成長階段,不適合國家成熟階段。所謂亂世用法家。所以秦國很快滅亡。

3、秦末農民起義、楚漢爭霸多年,百業凋敝,漢高祖劉邦建國後,選擇道家思想,實行修養生息。漢景帝時期,竇太后登上歷史舞臺,喜好黃老學說,道家思想盛行。

4、漢武帝登基初期,年齡幼小,實際是竇太后執政。漢武帝為了對抗竇太后,需要選擇新的治國思想來替代道家思想。

5、墨家講究兼愛,重百姓,與封建王朝維護“王權”想衝突;法家不適用當時的漢朝政治(相對成熟階段);其他學說也多有缺陷;所以只能選擇儒學。

歷史是充滿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少點幻想,多點邏輯吧。


師說歷史


咋們先從“獨尊儒術”的好處來說起,首先,儒家思想是教化上至群臣,下至百姓,要尊君,要聽從君命,皇帝是天賦人權,是天子,這非常有利於一個大帝國的統一。

古代交通不發達,試想漢武帝在長安委任一位縣令到廣東徐聞縣(中國大陸最南端),光去就要半年時間,漢武帝要怎樣才能保證那位縣令會忠於自己,而不會背叛自己,唯有灌輸儒家思想,讓他銘記忠君。

想想自從“獨尊儒術”之後,中華帝國極少分裂,不會像之前春秋戰國一樣,各自分裂,即使像民國軍閥混戰後,還是會走向大一統,這就是千百年來儒家思想的功勞。

那麼不“獨尊儒術”會有什麼變化呢,那中國將會和歐洲一樣,分裂成無數小國,這就是為什麼拿破崙統一歐洲不久後歐洲還是分裂了。


我是臭臭泥


漢武帝時期,只有初期衛綰擔任丞相時的三年,獨尊儒術。這三年言論自由,沒有一人因言獲罪。



從漢武帝中前期開始,就重用法家酷吏。大夫顏異使天子不悅。法家酷吏張湯認為顏異欲罵天子,不言而入腹。便以腹誹罪之名,處死顏回十世孫,儒家大師顏異。

漢武帝還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江充,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

漢武帝時期,還處死了最後一個墨者郭解。司馬遷還給郭解立傳。致使墨家學派徹底滅絕。


假如,漢武帝真重用墨家。就會出現電影《致命拜訪》中的一幕。比法家更可怕。

法家的愚民是讓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而墨家的尚同思想會讓人成為統一思想的行屍走肉。

諸位一定要看看《致命拜訪》,就能真正領悟墨家思想的真諦。


楊朱學派


獨尊,無論是獨尊儒術,還是獨尊墨家或者百家中的任何一家,都是災難。而其中唯一例外的,可能僅僅是法家。法家主張公開、公開就無法獨尊,法家又天性能與百家和平共處。有一句話說,世界上的發明分為兩類,一類是人類改造世界的,一類是約束人類自己的。法家區別於百家其他學派的根本真在於法家是公開的、是約束人類自己的,其中就包括法家自己。沒有照身貼的商鞅,同樣不能住店。以法家思想立國的秦國,儒家博士就有70多位。

說墨家,首先是兼愛非攻。兼愛就是“人人愛我、我愛人人”,非攻就是反對武力、崇尚和平解決矛盾。這兩點粗看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即便在今天也做不到,何況歷史上?兼愛非攻根本不可能實現,強推甚至會走向反面,可能是最靠譜的理解。歷史上,墨家為了實現兼愛非攻,組織了墨家劍客,說白了就是用武力、殺戮來實現兼愛非攻的政治理想,這本身就是證據。

說墨家,不能忘記墨家尚同。尚同,作為維護墨家團結、一致,作為墨家實現兼愛非攻的政治理想的手段。但是,尚同的另一面或許很少人知道。我們看《尚同》的一段原文:

【是以數千萬裡之外,有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得而賞之;數千萬裡之外,有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得而罰之。】

誰有什麼事了,家人不知道、鄉里人不知道,千萬裡之外的天子卻知道了。試問:天子怎麼知道的?監控、密探、潛伏?百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整個社會籠罩在這樣的氛圍下,與監獄、囚籠何異?所以,墨家本身學說是有致命的缺陷的。用現代觀念來評判,叫著“理想高度純潔化”,為了實現兼愛非攻的政治理想,無所不用其極,而且墨家對自身的行為,毫無約束,甚至可以說是為所欲為。單以墨家獨尊論,是萬萬不可的。

總之,政治學派的最好環境是學術自由,是無論對錯、人人可言。政治學派一旦上升到思想上層建築的高度(比如秦時的法家、漢時的儒家),既要保證政治上的思想統一,又要對自身有同等的甚至更高標準的約束,更要在不影響政治上層建築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保證學術和言論自由。而從歷史上看,法家無疑是善的典型。建立了政治上層建築(中央集權郡縣制),建立了博士宮的學術研究機構,善待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而儒家無疑是惡的典型。沒有建立政治上層建築(沿用秦的中央集權郡縣制),搞超血腥的白色恐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徹底屠殺了百家文化的傳承和繁榮。


滄桑短笛


墨家在戰國時期就不存在了,但也融入了政治制度中。

如果漢武帝的時候單獨拿出墨家來尊崇,那簡直太可怕了,墨家的三大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兼愛是什麼呢?主張國君對子民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區別,這個早被儒家批判過,和禽獸沒有區別。“非攻”自然也違背國君開疆拓土的意志。“尚賢”則主張可以禪讓給賢者,這種觀念在戰國前期風靡一時,秦孝公曾就想禪讓商鞅,但是根本都不現實。還有“節用”“節葬”,主張國君勤儉節約,這能忍?

所以儘管在戰國前期,墨家和儒家平起平坐,形成“非儒即墨”的形勢,但很快消失了,說到底就是不符合君主專制制度的需要,而且墨家還是有團體組織的,不就是一群黑澀會嗎?不過,墨家的主張也沒有完全滅絕,實際上不少被秦法所吸收。墨家其實提倡高度集權的,比如“上同”,就是認為政令要高度統一;比如“尚賢”,雖說是提拔賢者,但是標準完全在上位者手上,這樣一來為世襲也提供了便利。

《呂氏春秋》有多處記載墨家鉅子和秦獻公交流的故事,證明墨家確實一度融入了秦法,可以說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提供了一定製度基礎。


林屋公子


首先,漢武帝並沒有選擇儒家。

漢世宗孝武帝

漢武帝喜好的是方士、酷吏、計臣,從不喜歡儒者。至於“推明孔氏,表彰六經”那是必須的,因為當時諸子百家都是在給孔子和六經做註腳。比如董仲舒以陰陽術數、五行家言治《春秋》;公孫弘是刀筆吏出身,但以通《公羊春秋》出仕;酷吏的代表張湯以《春秋》、《尚書》解釋法度的;崇尚黃老之說的汲黯嚮往堯舜之時的仁政(汲黯評價漢武帝:“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所以“漢之得人,於茲為盛”的西漢前期不但沒有“獨尊”某一家,反而是繼續了戰國以來百家爭鳴的傳統。不過當時確實沒有墨家的聲音,那時的風雲人物之中也沒有墨家的信徒。 原因就是墨家當時已經衰落的無聲無息了,以至於司馬遷撰《史記》時只能以寥寥的二十四字附墨翟於《孟子荀卿列傳》之尾: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現代墨學的“復興”,是託了二次元文化的福。

歷史上唯一的一個重用墨家的政權就是秦國。墨家自宗師墨翟死後,散於列國的弟子以專長論可分為三派:“論辯”者遊說從政;“說書”者傳播學說;“從事”者制器守衛。其中“從事”派的墨者因為善於攻戰守城,為秦獻公所重用(秦人以“守”衛地方上的最高長官,而次官為“尉”,皆由墨者擔任。)。於是“論辯”、“說書”兩派也藉機赴秦入仕的黃金機會。而秦獻公決心實行政制一元化的想法與墨者一再闡發“尚同”思想一拍即合——《尚同》理論的出發點是在“未有政刑”的初民社會里,人人追逐自己的私利,人人有自己的意見,於是:

“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天下之亂,若禽獸然。”

要想社會進步就必須把人民都控制住,由各級“政長”管理,最後所有的人民和政長都絕對服從於天子。而這種政體必然是公正合理的,因為天子是上天為人民福利而選擇出來的。從而實現“上同而不下比。”

上同之義無須再釋,“不下比”的意思是,下邊的百姓不準比周勾結,對自身的情況任何隱匿。換言之,唯有以天下百姓為耳目,高高在上的天子才能賞善懲惡,順利推行政體的運作。 這也就是為何後世學者在整理秦簡會發現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對照《墨子》和《商君書·靳令篇》時,會發現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原因。這就可以說此後荼毒四海的秦制之所以能夠建立,不僅僅是多虧了商鞅的規劃,也要拜墨家尚同理想的指導。

但仕秦墨者多因專長被分配秦廷的各部門——按照何炳棣先生的話講,就是:“其事功雖有冊籍可稽,但姓名則匿而不彰。墨者的種種技能和專長既經常被政府汲取利用,其地位和功用就越來越邊緣化”。 最後仕秦墨者自己也悄無聲息的被“尚同”思想所窒息並最後湮滅在秦始皇帝所推行的“詩書百家之禁”社會運動之中。而此後的墨者就徹底消聲斂跡了。



一生致力於兼愛非攻的墨子絕想不到自己的學說會因為“尚同”作繭自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