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老家村口的大皂角树

八百里秦川,坐落着成千上万的村落,每个村子不论地盘大小还是人口多少,十有八九都会有一棵或几棵古老而参天的大槐树或者大皂角树,我的老家也不例外——村口就有着一棵600多年树龄的威猛高大、雄伟壮观的大皂角树,已被武功县人民政府列为陕西省古树名木一级保护单位。

我村名为上河道村,坐落在武功县东北角的北莽原上,处于武功、乾县、礼泉、兴平四个县市的交界处,距离这四个县市均在20公里左右。前几年刚刚开通的武功县北环线就从我村沿东西方向横穿而过,离原河道乡政府(现为河道社区)所在地——三冢(唐开国名将刘文静的安葬之地)街道只有一公里的路程。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我村现隶属于长宁镇河道社区的田南行政村(该行政村下辖着田井村南堡子、北堡子、庄庄和上河道村四个自然村)。

乡愁|老家村口的大皂角树

这棵大皂角树,既是镇村之宝,也是村民的保护神,还能给树下住户带来很大的财运。过去村子是南北街道,东西对面住着两排人家,大皂角树就长在东排最南的住户三爷家的门前,那些年全村就数三爷家的母猪能多下猪娃且每窝都正好能赶上好价钱,他家一年能买五六窝的高价猪娃,而别的村民一年有时连一窝猪娃都没有养成,即使养成了也不一定能赶上个好价钱,另外三爷家的奇娃爸有个大拖拉机,那些年也能挣下了不少的钱。如今我村早已改成东西街道了,现在这棵大皂角树“又长到了”村口的社民爷家门前,他家这些年也是财运滚滚,老两口在家里开百货商店,儿子在长宁开建材店,女儿在三冢开纸花店,几个店的生意都是越做越大了,儿女们也在几年前都有了自己的轿车了。

据村里老人讲,我村除了村口这棵大皂角树外,以前还有一棵小点的皂角树,树龄也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就生长在我村城墙的东南角外(别看我村当年只是一个拥有400多口人的小村子,但却拥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尽管只是土墙而已)。为了和大皂角树以示区别,这棵皂角树就只能委屈的被人们叫成小皂角树(其实它也够大的呀)了。令人痛惜的是1973年,这棵小皂角树却被村里的一些当权之人残无人道的砍伐掉了(当年的人好无知呀,这么大的一棵文物级的古树就这么随随便便的被砍了,多可惜呀,他们简直就是在犯罪呀),不出所料,当年就遭到了惨痛的报应。就在这一年里,我们村居然连续死亡了十三个人之多,其中包括跳井等非正常死亡的,这在我村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这一下把整个村里都弄得人心惶惶,都觉得是得罪了神灵,不由得叫人想起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说法,说皂角树一旦在一个地方长过十年就会自然的具有一定的神气了,从此就不能轻易的砍伐和摞动了。

乡愁|老家村口的大皂角树

为了安抚神灵,让全村在未来的日子里免除新的灾祸,经全村人民商议,最终决定在全村凑钱凑粮食,凑够经费后就在东岸子地里搭建了戏台子,请来了秦腔名角为神灵连续唱了三天四晚上的大戏。说来也怪,从此之后村里连续三年都没有死过一个人了。吸取小皂角树的教训,村口的这棵大皂角树后来就越来越得到了村民们的敬畏和爱护。如今,它的根不但深深的扎在了上河道村的这块土地上,而且也早已深深的扎根在了上河道人的心田里,它已经成为我们村名副其实的镇村之宝了,它不但是上河道人的根,更是上河道人的魂了,现在它不但是上河道的重要标志,更是上河道的重要文物了,人们早已视它如瑰宝、如神灵了,在外地工作的他乡游子每当回家探亲时都喜欢带上自己的一家大小在村口这棵大皂角树下合影几张,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也顺便提醒一下自己的后代子孙别忘了本,别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一晃又四十多年过去了, 村口的这棵大皂角树是越来越枝繁叶茂了,如今已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参天大树了, 其树围需要四、五个成人手挽着手才能勉强的环抱一圈,到了夏季它的树冠就像一把巨型的遮阳伞,可以向四周延伸出将近200平米的绿荫,成为父老乡亲们纳凉避暑的圣地。它远比城市里的空调房更加舒适更加环保,这里的空气更加纯净更加清新,早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块千金难买的世外桃源了。西安钟楼的热闹远没有这里温馨,高档休闲场所远没有这里舒心,坐在公园里更不会找到这里美妙的气息。

乡愁|老家村口的大皂角树

这里曾留下我们儿童时代的无比欢乐,如今依然是名副其实的儿童乐园,其实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来这里聊天,来这里聆听能言善辩者的各种长短不齐的各类免费讲座,从而了解村里村外、国际国内的新闻大事和杂闻趣事,这里也早已成为村里政治文化的活动中心,村里需要商议个啥事时往往都是在这里集合商议,特别是一到夏季的炎热时分,男女老少都喜欢来这里避暑纳凉,男的一般都是来玩的,年龄大点的不是丢方就是下棋,再年长一点的基本都是掀花花牌的;年龄较轻的不是打牌的,就是谝闲传的,顶能抬杠的;女的大都手里拿着活,有做针线活的,有辫地毯的,有打毛衣的,还有姑娘媳妇比谁的衣服好看的......孩子们则围绕着大皂角树东颠西跑、胡打胡闹,有个别调皮的胆大的还会上到皂角树上去逮瓜子喽(学名应该叫蝉),一不小心就会被大小如巴掌,粗细如钢针的皂角树上的大刺扎一下,顿时就能听到他发出哇哇的大哭声,小时候我也上过树逮过蝉,也被刺扎过,被刺过的部位很快会流出黑乎乎的粘稠血液来,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火辣辣的疼,所以娃的哭声并非是恐惧,并非是撒娇,而是真真切切的疼,情不自禁的哭。另外一些卖瓜买菜的小商贩也不会放过大皂角树下这块风水宝地,一旦来了必然就会在这里安营扎寨,边乘凉边做着生意,好不惬意。

一到吃饭时分,一些男村民总喜欢把饭菜端到大皂角树下来,围着大皂角树就地圪蹴哈(很少有人端着凳子来的,基本都是一手端着饭,一个端着菜,没人端着凳子来。因为祖祖辈辈都圪蹴成了习惯了,普遍觉得只有蹲哈咥才会咥得更美更香),大家边吃边聊,互通有无,你尝一口我的,我尝一口你的,谁家的菜味道好,就会被大伙很快抢着咥光了,并把这家媳妇大夸一番(正所谓吃人的嘴短嘛),最抢手的菜往往不是谁家炒的绿辣子就是谁家蒸的麦饭菜,谁的菜味道不好,就会成为大家开涮的话题,说什么“你媳妇虽然漂亮但咋这么不中用呢,不会是只有晚上才中用吧”之类的调侃话。吃饭期间人们还会夸赞谁家的媳妇蒸的馍又白又能四开花,真是既好看又好吃,夸谁家的媳妇做的包谷珍黏糊有嚼头。每到这个时候,大皂角树下俨然成了民间美食大赛的赛场了,有人吃完一碗了就会回去端来第二碗甚至第三碗,吃饭就要人多,人越多吃起来才会越香的。一个人座在城市单元房里的大餐桌上吃啥都不会觉得香的,因为他吃不出乡情和乡韵,吃不出家乡特有的味道的。

乡愁|老家村口的大皂角树

到了秋天,树上就结满了超级豆王——大皂角,它们就像一串串的风铃,在空中随风尽情的摇摆。小时候物质非常匮乏,农村孩子几乎吃不到什么水果零食,在皂角还比较嫩的时候,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就会经常用竹竿打下来一些嫩皂角,然后用火一烧,吃皂角里面的嫩豆豆,回想起来,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还真是一种难得的美味呢。到了秋收季节,皂角已经基本成熟了,想洗衣服的人家就会打下来一些皂角,用棒槌将其砸烂,然后和脏衣服混在一起揉搓,不大一会就会神奇的发现脏衣服已经变得干干净净了,污渍和汗味都无影无踪了。用皂角洗衣服既经济又环保,它洗过的衣服没有现代洗涤剂所残留下来的异味,更不会引起任何的皮肤过敏,而现代的各种洗涤剂、洗衣粉就很难说了,经常会听到周围有人出现皮肤过敏,究其原因就是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没有漂洗干净,上面残留的洗涤剂导致了皮肤过敏。在以前没有洗涤剂的年代里,人们都是用皂角来洗衣服的,小时候我不知辛劳的妈妈就是用皂角给我们一家大小七人把一件件的衣服洗涤干净的,不知何故现在的人们咋都忘记了皂角这么好的天然洗涤剂了,也可能是嫌麻烦,也可能是现在的皂角树越来越少了的缘故吧。

到了秋末冬初, 随着西伯利亚寒流的来临,很快就进入到“秋风扫落叶”时节了。短短几天,就能使满树的黄叶铺天盖地的全部落下,犹如天女散花一般,厚厚的一地落叶,踩上去就像海绵一样的柔软。这柔软的树叶上面,自然就成了小孩子们打滚嬉闹的乐园了,躺在上面既舒服又安全,丝毫都不用担心会出现任何的跌打损伤,等树叶稍微干了一点,它就会成为村民烧火做饭和烧炕的免费燃料,它燃烧起来不会产生煤炭那么多的有毒气体,更不会污染环境,它就是当今所倡导的绿色燃料。其实也不必过分的为大树落叶而伤感,这也是所有树木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而已,它只是为了减少冬眠时不必要的损耗,给来年蓄积更多的能量,让来年生长得更加的茁壮,才自然而自愿的落叶的。没有今年的冬去,哪来明年的春来?没有今年的叶落,哪来明年的春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乡愁|老家村口的大皂角树

老家村口的这棵大皂角树,不知道它见证了多少次人间的悲欢离合,见证了多少代父老乡亲们的奋斗历程,见证了村里多少老人的离世和多少新人的诞生,见证了村里多少姑娘的出嫁和媳妇的迎娶,它给村里带来了多少的资源和的欢乐,也不知它经历了几朝几代,经历了多少次风霜雨雪,多少次电闪雷鸣,经历了多少次江山易主,多少次兵祸匪患,它坚强的生存了下来,至今依然巍然屹立于老家的村口, 已经整整600多年了。它顽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不知鼓舞了我们村多少代的父老乡亲,它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村的村魂了,愿我们能够从这个大树的身上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愿这棵大树永远茁壮成长、根深叶茂,福佑子孙后代!

村口的大皂角树呀,你永远都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牵挂,你寄托了我们这些游子对家乡无比的眷恋和思念。我爱你,老家村口的这棵大皂角树!

乡愁|老家村口的大皂角树

作者简介:程党会,男,武功河道乡上河道村人,1963年生,1984毕业于陕师大化学系,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汉中中学、薛固中学、长宁高中、河南新欣学校、北京华诚中学、京华学校、西安航天中学、杨凌高新中学任教。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任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