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禪位給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歷史真相是怎樣呢?

mtolao


中國古代的皇帝一般很少有長壽的,因為這些人手中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們處理,太多的女人等著他們召喚,身體和心理的壓力那是可想而知。但是權利和美女對於男人來說那是擁有了便絕對無法捨棄的,所以皇帝們就算身心俱疲也死死抓住權利不放手,因為他們明白有了權利便可以呼風喚雨,有了權利美女便趨之若騖。所以他們的壽命一般都不太長,而他們的兒子想要戴上皇冠,也只有等他們駕崩了,否則是不可能當上皇帝的。但是有一位皇帝顯得特別與眾不同,這個皇帝便是乾隆皇帝,他不但活到了89歲的高壽,而且在身體還硬朗的情況下,把坐的穩穩當當的皇位讓給了兒子,也就是嘉慶皇帝。

那麼乾隆為啥要這樣做呢?說起來這和一個偉大的皇帝有關 ,這個人就是乾隆的祖父康熙,康熙是非常偉大的一位明君,他聰明睿智,一生中做出了很多卓越的政績,清代在他手上打下來深厚的根基,可以說國富民強。乾隆對康熙是極為感激和崇敬的。康熙八歲即位,在位六十一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且69歲駕崩,在那個時期也算是高壽了。乾隆出於對康熙的崇敬,就發誓要矜矜業業當一個好皇帝,不辜負康熙開創的盛世,並且在位時間不敢超過祖父康熙。乾隆立下這個誓言當然一方面是出於對康熙的感激和崇敬,另一方面心裡還是有個小私心,因為康熙即位的時候才八歲,所以在位六十年也不能說絕對達不到,而他即位時已經二十五歲了,如若在位六十一年,那就最起碼要活到八十六歲了,這在那時候是非常罕見的,這使得他敢發這樣的誓言。

所以當乾隆真的已經在位六十年的時候,雖然已經八十五歲高壽,身體也依舊硬朗,但是因為有這個誓言,乾隆還是把皇位禪讓給了兒子嘉慶,自己當起了太上皇。當然之所以禪讓給嘉慶,也是因為嘉慶是一箇中規中矩的人,自己可以控制他,同時還可以兌現自己的誓言。

但是權利是一個容易讓男人上癮的東西,在乾隆禪位給嘉慶以後,他這個太上皇卻依然把權利緊緊的抓在手中,嘉慶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名譽皇帝,國家大事都要請示乾隆,乾隆說怎麼樣就得怎麼樣,他甚至還住在本來應該皇帝才能住的養心殿裡,對此嘉慶是不敢怒更不敢言,他不敢恨乾隆但是卻恨上了乾隆的寵臣和珅,因為乾隆啥事都與和珅商量,國家大事好像沒有他嘉慶什麼事,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很憋屈的。雖然乾隆在世他不敢對和珅怎麼樣,但是乾隆駕崩之後,嘉慶立刻將和珅抄了家產下入牢獄,逼和珅自盡了。嘉慶之所以非殺了和珅不可,很大原因就是在乾隆禪位給他自己當太上皇的那段時期,他這個皇帝當得太憋屈。而殺了乾隆的寵臣和珅這口氣才能出,這個憋屈才能得以舒展。當然和珅的貪汙也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康熙和乾隆都是歷史上偉大的皇帝,而乾隆更是一位很有福氣的皇帝,他榮華富貴一生,掌控權利的實際時間也是最長,而他又是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因此可以說他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最有福氣的一位皇帝了。


木劍溫不勝


乾隆最有心機,雖然禪位給了嘉慶,可仍然把持朝政。乾隆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嘉慶則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為什麼這麼說?請聽筆者為您講述那段歷史。

礙於情面,無奈禪位

乾隆的爺爺康熙帝,在位61年。乾隆繼位之初,乾隆曾經對文武百官發表過演說:

“踐阼之初,即焚香默禱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如今我有幸獲得大位,要焚香向上天祈禱。如果我能夠身體安康,有幸在皇位達六十年,那麼我到時候一定會把皇位讓出來。不能超過我的爺爺在位61年的記錄。

乾隆皇帝那時候25歲,心想60年後,自己早已85歲高齡了,說不定還活不到那個時候呢。這才有了乾隆皇帝的“和上天的一個盟約”。

可眼看到了乾隆六十年,自己的身體還是很硬朗,無病無痛的。早已習慣掌控天下的乾隆皇帝不甘心。

可君無戲言,如果貿然摒棄,少不了會落得個言而無信,這是大大的不划算。

讓位不讓權,兩全其美

乾隆皇帝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那就是讓位不讓權。

皇帝我讓你當,我做太上皇,可權力還是在我手裡。於是嘉慶從太子,當上了皇帝,可惜卻是個傀儡。

這點我們看歷史文獻中記載的,

“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

這句話意思很明顯,你當皇帝以後,凡是遇到軍國大事和任免官吏等大事,仍然要向我請示。這是為了怕你沒有經驗,做錯了事情。

呵呵,好一個心機男。嘉慶皇帝在心裡默默的嘀咕了一句。

嘉慶雖然坐上了皇位,可這個皇帝做的憋屈啊。

隱忍待發,誅殺和珅

乾隆依然把持著朝政,和珅是乾隆眼前的紅人。

為了討好乾隆,先要討好和珅。

於是嘉慶皇帝又是給和珅送房子,又是送銀子的,用盡一切的手段麻痺和珅,麻痺乾隆。

終於,乾隆在當了三年的太上皇以後,與世長辭了。

嘉慶終於挺直了腰板,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第一把火便燒的是和珅,抄了家。

可惜了和珅,在乾隆年間瘋狂的斂財,不曾想最後還是全部給了大清朝。

果然是和珅倒,嘉慶飽。


奇點歷史


縱觀歷史,我們都知道乾隆是清朝歷史上實際掌握權力最長的一位帝皇,可以稱的上是千古一帝,而他本人也開創出了乾隆盛世。

那麼乾隆在位60年,為什麼會突然讓位給嘉慶帝呢?

可以說乾隆爺的讓位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乾隆25歲時,初為帝皇,可謂是義氣風發,豪情萬丈,有一次在康熙爺的靈位前,乾隆爺不知道突然發了哪門子瘋說,爺爺你這麼厲害,在位61年,並且國庫充實,百姓安居樂業,我要是能在位60年就心滿意足了。



結果,誰知道乾隆爺可謂是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一直到85歲還是沒有什麼大病,那麼這個時候問題來了,自己說了在位不過60年,現在馬上要超過60年了,怎麼辦呢?君無戲言,結果當然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讓位給了嘉慶。


乾隆讓位於嘉慶後,曾說過這樣的話“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說白了就是你雖然是皇帝,但是遇到事情還是我來決定,你就在旁邊看著就好了。其實際還是乾隆爺在掌管權力,而嘉慶帝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一直到三年後,乾隆爺去世了,嘉慶帝才真正的為皇帝,有皇帝的名,更有著皇帝的權。


一縷風塵854


距現在僅百十年的清史稿應該是可信的。

清乾隆帝做為中國歷史上當政6O年年齡最大的皇帝(89歲),一生可謂盛譽滿贊、富貴無邊、風光無限。

他幼年就被皇爺爺康熙接入宮中精心調教,據說後來雍正繼位與此有關。

他二十四歲繼位,可謂風華正茂、風流倜儻,續寫了康雍乾盛世的最後一篇。他自稱文治武功,自封十全老人,帶著文武侍駕、嬪妃待從六巡江南,派場之大古今無人企及。

當政60年後禪位於皇十五子顒琰一一嘉慶帝,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因他曾經許過願不能超過皇爺爺的6O年)

他這個太上皇與歷史上的太上皇不同,如驚恐不定的唐高祖,以淚洗面的唐明皇,擄去北國坐井觀天的宋徽宗。他太上皇當的那叫硬氣!除龍椅上坐的和年號為嘉慶外,其他軍國大事仍獨攬,沒有他的點頭認可,嘉慶連詔書都發不出去,因為玉璽還牢牢握在那手裡。儘管嘉慶早對和珅一班媚臣不滿,也只得隱忍。因為這時的嘉慶如同穿上龍袍的皇太子。
四年後,乾隆去了清陵,嘉慶才真正當政,第一件事就拿和神開刀,抄了他的家,資產竟達億兩銀子(相當於清朝七年的國庫收入),隨充入宮中,才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從而才看到乾隆晚期不知縱容養肥了多少貪官。

嘉慶幹了這麼一件大事,朝綱為之一新,懲治了一批貪官,但以後再無大的建樹。政績平平,比起祖、父遜色多啦。後人提及他的時候不多。


晚亭與落霞同暉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二十五歲時從父親雍正手裡接過皇位,當了整整六十年皇帝,爾後讓位於兒子嘉慶,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直到1799年去世,享年虛歲八十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幾個皇帝之一。

乾隆之所以在當了六十年皇帝后不再幹下去,而是選擇讓位給兒子,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據說和他的爺爺康熙有關。

康熙八歲登基,做了六十二年皇帝,享年七十歲。乾隆對他的這個爺爺非常敬仰(其中有一個原因,傳說當年康熙之所以選擇雍正為自己的接班人,乃是因其特別喜歡乾隆,是為了能讓乾隆當皇帝,是故才定了雍正),他處處以爺爺為表率。為了表示對爺爺的敬畏和尊崇,因而在當皇帝的時間上,絕不超過爺爺。(幸好他沒決定在壽命上也絕不超過爺爺)。

當然,乾隆雖然讓出了皇位做了太上皇,但他這個太上皇仍然是大清帝國的首屈一指的靈魂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他不過是把帝國的日常工作交給了兒子,帝國的大事,必須向他彙報,由他來聖裁拿主意。

舉個例子,像乾隆一直寵信的和珅,嘉慶早就想拿掉他,但由於太上皇的存在和庇護,嘉慶也無有為力,所以等到乾隆一去世,嘉慶就迫不及等地拿下了和珅。


聶作平


真相就是乾隆有毒,先後立了幾個太子,結果全都夭折了,這使得乾隆不敢再立太子,因為他快沒兒子可用了。而乾隆還有一個忌憚,那就是怕晚節不保,倒不如退位給嘉慶,這樣,權力還是自己掌握,但是背鍋的就成了嘉慶了!

乾隆對外宣佈的退位原因是不想在位時間超過他的爺爺康熙皇帝。在傳位這個問題上他確實是比不過他的爺爺。乾隆一輩子最佩服的一個人就是他的父親,雍正皇帝。乾隆也是已知唯一知道他父親過世後會傷心的皇帝,雍正把乾隆帶在身邊歷練長達十年之久,乾隆也是帝王家唯一享受過父愛的皇帝。而乾隆自己卻沒法像康熙一樣培養出一個跟雍正一樣的繼承人!嘉慶從資質上確實平庸,所以乾隆想要退位來保嘉慶,由自己來歷練他。

其次,乾隆自稱十全老人。可是在緬甸平叛的時候,清軍全軍覆沒。雖然對外號稱全勝,可是內情乾隆全知道,這時代發展日新月異。緬甸軍的進口火器讓乾隆深以為忌憚。萬一再來幾起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就晚節不保,當不了十全老人了。


優己


自從嘉慶元年(1796)正月元旦,乾隆帝禪位給皇太子嘉慶,到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病逝,乾隆在這三年零三天的太上皇生涯裡,仍然總攬大權,讓位不讓權,讓嘉慶這個嗣皇帝變成成天恭聽聖訓侍奉遊宴的侍皇帝,

嘉慶新政=乾隆晚年

這三年零三天,對於眼看著國事糜爛亂象四起而焦灼憂慮的新君嘉慶來說,是痛苦的三年零三天,是煎熬的三年零三天,更是可悲的三年零三天,他只能看著吏治越加腐敗,軍備越加鬆弛,而不敢有一言,不敢有一丁點動作,他只能隱忍。

難道說這三年零三天對於嘉慶來說就沒有一點好處?有,當然有一點,嘉慶可以悄悄的觀察朝政,觀察朝臣,積累經驗,就當是在太子位上的磨練。

乾隆禪位的時候,讓禮部和鴻臚寺官員去天安門城樓宣讀了一份長長的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非常的長,把他在位的六十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羅列的點滴不漏,但是,對於中期以來出現的危機和種種弊端卻隻字不提。中心思想就是:兒子啊,老子把這花花世界盛世江山就傳給你了,希望你好好守成啊!

嘉慶帝又不傻,心裡自然是一清二楚,但是,他能指出他爹的傳位詔書寫的不實在嗎?不能,他得做孝子,得陪他爹遊宴。

自從乾隆退位以後,天天像過節,無休止的大宴小宴,賜皇子宴,賜親藩宴,千叟宴,賜群臣茶宴,蒙古王公貝勒宴······

那真是一宴還比一宴豪,那是歡樂的海洋,喜慶的世界,在乾隆的帶領下,滿朝文武盡情歡慶,真是幸福又美滿!

做為毫無實權的新君,嘉慶被乾隆捆綁手腳毫無作為,每每下發的聖旨大多頭一句就是“奉太上皇敕旨”的話語,旨中有旨,正是嘉慶初年的真實狀況;畢沅某次上奏某事,把乾隆放在嘉慶後邊了,就引起乾隆的訓斥。可見,所謂嘉慶新政不過還是乾隆末年罷了,嘉慶只能奉旨行事。

最威風的太上皇帝

古往今來沒有那個太上皇帝比乾隆更威風更滋潤,身為上皇的乾隆依舊能夠乾綱獨斷,大權在握,外邊是嘉慶元年二年三年,但是內廷依舊是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六十三年,但凡軍國大事用人諸事,莫不啟奏太上皇,一切軍國要事都是乾隆親理,嘉慶只能敬聆訓誨隨同學習。

此時的乾隆不說老邁昏聵,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了,早已經被阿諛奉承蒙蔽雙眼,越發抓權不放。做為嗣皇帝的嘉慶還得耐著性子去躬親侍宴,“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則亦喜,笑則亦笑”。

國事呢?往年爆發的苗民起義戰火未熄滅,規模更大曆時更久的川楚陝白蓮教大起義烽煙又起,如此艱難的困境就是乾隆留給兒子的遺產,他這個威風的太上皇卻似毫無責任盡情的享受最後的奢侈,真是哪怕死後洪水滔天,說的就是乾隆。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猴格大人


乾隆六十年底,已經當了六十年皇帝的清高宗愛新覺羅 弘曆傳位給太子顒琰,大清國正式改元嘉慶。弘曆從皇帝的位置上退下來,又當三年多的太上皇,直到嘉慶四年正月去世。

權力這東西,是世間最好的興奮劑,誰得了,都不會輕易放棄。除非外在壓力之下,自己保不住權力了。才不得不放手。乾隆在退休之時,還是牢牢把著朝廷大權,當時身為太子的嘉慶皇帝,雖然已經三十六歲,但他沒有李世民那樣的能力,能把權力從自己父親的手裡奪過來。可是乾隆還是禪位給兒子,自己做了太上皇。

乾隆只所以這樣做,與自己與他的祖父康熙以及自己早年所說的一句話有關。康熙皇帝大概是大清王朝歷史上最厲害的皇帝。按封建社會的規制,王朝的第一代皇帝具有開創之功的,稱為“祖”,其餘的稱為“宗”,合在一起就是所謂的“祖宗”,“祖”有功,“宗”有德。康熙做為清朝第四代君主,入關後的第二代,死後能稱“聖祖”。可見他在大清王朝的地位。康熙的一生,為大清王朝政權在中原的確立和鞏固,做出了具大的貢獻。清朝的後代君主提起康熙,都充滿敬仰之情。乾隆也是如此。

乾隆皇帝繼位的時候,把自己的祖父康熙拿出來,做為自己的榜樣。康熙皇帝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享年六十九歲。在中國歷史的帝王中,不斷享國時間長,而且年近七十,也算是高壽。乾隆登基的時候說,自己登上皇位之後,向祖父學習,但在位時間決不超過康熙,只幹六十年。在當時,乾隆其實是耍了個小聰明。康熙是八歲登基,去世時不到七十。而乾隆上臺的時候,已經是二十六歲了。假如干滿六十年,他已經八十五六,快九十了。他沒想到自己能活那麼大的年紀。誰知造化弄人,幹滿六十年後,八十六歲的乾隆依然身體健康,精神不錯。這時,他自己就陷入了兩難之中。退位吧,放不下手中的權力。不退吧?有違自己當初的諾言和明君聖主的形象。思來想去,還是退了吧。於是,一咬牙,便把位置交給嘉慶了。

位置雖然交了,但權力並沒交。他自己一直幹到乾隆六十年十二月,才把位置交了。可見心中有多麼不捨。交了位置之後。權力卻沒有放,清史說,“軍國重務仍奏聞,秉訓裁決,大事降旨敕。宮中時憲書用乾隆年號”。也就是說,朝廷中的大事,嘉慶皇帝是沒有權力處理的,必須要請示太上皇之後,才能決定。這時的嘉慶是標準的兒皇帝。最奇葩的是,大清朝全國都已經進入到嘉慶元年了,皇宮之內的年號還是乾隆六十一年。可見乾隆內心多麼的不情願。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王朝新氣象。但嘉慶朝有點例外。一朝天子雖然換了,但一朝臣卻換不了。只能用新瓶裝著舊酒。其中的代表人物,當然就是和珅。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乾隆雖然退位了,朝廷的一切事務還是要按乾隆的意思來辦。誰最能瞭解乾隆的心事,肯定是和珅。所以,在嘉慶四年正月乾隆去世之前,大清王朝的朝廷裡,身為皇帝的嘉慶,還沒有大臣和珅權力大。朝廷中,嘉慶與和珅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造成在乾隆剛剛去世,嘉慶立馬把和坤拿下,並處死。

和珅的結局,與乾隆退位當太上皇有直接關係。原因很簡單。假設乾隆當初沒有說過只幹六十年的話,也就不用退位當太上皇。乾隆不退位,和珅就直接為乾隆打工,和嘉慶之間,不會產生太多的利益衝突。現在,乾隆退位了,和珅處於尷尬的地位。他成了嘉慶的臣子,卻為乾隆幹活。任何處在這種狀態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的。

假如乾隆不退位,等他死了之後,和珅免不了最終還是要下臺,但未必會那麼慘。原因是新皇帝上臺時,有一系列的事情要辦,這些事情無一不要依靠老皇帝的班底。等到一切安排妥當,怎樣也要一兩年之後。這時,和珅沒有靠山,辦事時只能按新皇帝的旨意行事,與嘉慶的衝突也不會那樣激烈。當然,這一切,只是假設。假設大多不會成立,歷史只能是他本來的那個樣子。所以,和珅也只有被殺這一條路。這是他為乾隆輕易許諾所付出的代價。


七月流火140400643


乾隆是一個愛極了權力的人。一個愛極了權力的人,是不會心甘情願徹底退居幕後的。此外,乾隆對嘉慶皇帝也不是徹底的放心,他對現任的嘉慶皇帝是抱有一種考察的態度的。嘉慶繼位後,本想提拔重用太傅朱圭,結果被和珅報告給乾隆,乾隆把他申飭了一頓,嘉慶皇帝自此深知,太上皇乾隆帝和和珅才是真正把持政局的人。嘉慶皇帝於是採取了韜光養晦的政策,一個字,就是“裝”。他裝成什麼事情都不聞不問,裝成一個乾隆帝跟前的大孝子。有外國時節覲見太上皇乾隆的時候,就注意到嘉慶皇帝很能表演。乾隆說什麼,嘉慶皇帝就直點頭,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乾隆要辦理什麼事情,嘉慶皇帝從來不反對。乾隆笑的時候,嘉慶皇帝立即跟著陪笑。乾隆心情不好的時候,嘉慶皇帝就哭喪著臉大氣也不吭。外國時節就說,這個嘉慶皇帝有意思,城府很深。

乾隆晚年患有耳疾,聽不太清楚聲音,全靠寵臣和珅在一旁協助。嘉慶這一個時期,對和珅極盡恩寵,一會兒賞大宅子,一會兒經常予以嘉許,說今後朝政還要多仰仗和大人您,以此來麻痺和珅對嘉慶皇帝的警惕性。嘉慶初年,白蓮教大起義,八方狼煙,遍地烽火,清廷損兵折將,乾隆急的每天到太廟禱告。而嘉慶必定提前一個時辰就到達那裡,故意讓乾隆看見他也在禱告。乾隆經過一番考察,對嘉慶這個接班人才慢慢的放了心。嘉慶皇帝這才把他的皇位做穩了一點。乾隆去世以後,如履薄冰的嘉慶皇帝,這才緩了一口氣。下一步,該輪到他拿和珅開刀了。


懷疑探索者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禪位後又當了3年零4個月太上皇,是中國歷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帝王。


那麼,正好好的當著皇帝,為什麼要禪讓呢? 原來,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繼位時,曾經燒香禱告上天,希望自己長壽,當皇帝的時間不超過他的爺爺康熙,如果能當60年皇帝,就將皇位傳給兒子。

整個清朝歷史,只有康熙當了61年皇帝。而乾隆登基時已經25歲,如果再當60年皇帝,就到了85歲,他可能認為自己活不到這個歲數。沒想到,乾隆爺還真能活,當了60年皇帝,到了85歲時身體還剛剛地。可是, 登基時已經有言在先,如果不兌現諾言,怎麼向天下臣民交代呀? 所以,乾隆才決定禪位給自己的兒子顒琰 ,自己當太上皇。


不過乾隆還有一些話也有言在先:太上皇帝有所行幸,嘉慶帝必從。“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太上皇均躬親處理,嘉慶帝只能“朝夕敬聆訓諭。”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可見,乾隆雖然名義上歸政於兒子嘉慶帝,實際上大權還是在他手裡,嘉慶只不過是個掛名皇帝。 就這樣,乾隆做了3年零四個月的太上皇,嘉慶跟著老爹當了3年多的“實習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