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1977年,一位中国女子病逝在法国,临终前,她将三个遗愿交代给朋友:第一,穿旗袍下葬;第二,将丈夫给她的礼物交还给他的后人;第三,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这位女子就是画家

潘玉良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潘玉良1895年6月14日出生在江苏扬州,原名陈秀清。幼年父母双亡,跟着无赖的舅舅艰难度日,13岁时被卖到安徽芜湖的一家妓院。1913年,28岁的潘赞化作为新任盐督来到芜湖,在接风宴上,当地盐商安排了一批“特殊群体”唱小曲,潘玉良就在其中。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潘赞化长潘玉良十岁,早年参加安庆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兽医专业,辛亥革命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潘赞化是有着新思想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这种老套的官场作风。但是唱出京剧中黑头唱腔的潘玉良成功的引起潘赞化的注意,忍不住对她赞赏有加。机敏的盐商们当然捕捉到了这一幕,当晚就把潘玉良送到潘府。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次日酒醒后,潘赞化当即命令下人把潘玉良送回妓院,潘玉良当场就跪了下来,哭诉着这些年的不易,求他不要将自己再送回妓院,潘赞化动了恻隐之心并帮她赎了身。潘玉良知道后非常感动,她表示愿意做牛做马一样侍奉潘赞化一辈子,潘赞化拒绝了,他说自己在老家已经有夫人,再娶,潘玉良只能做小妾。潘玉良犹豫后说自己不在乎,潘赞化依然拒绝,他觉得没有感情地结合是不合适的,就暂时安排潘玉良做了家中侍女。没想到,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日久生情,彼此欣赏。一年后,陈独秀为他们俩做了证婚人,一场意外的相逢,成就了这段姻缘。

潘玉良也将自己的姓氏由陈改为潘。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感情稳定后,潘赞化仕途却遇到了麻烦,相对赋闲的时候,他发现潘玉良对绘画很有兴趣,于是就教给她一些基础知识,当潘玉良展现了她的绘画天赋后,潘赞化又出资给她寻找家庭教师专门辅导文化知识和绘画技巧。1918年,潘玉良不负期待,以素描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当时的上海图画美术馆。在校几年,潘玉良侍从朱屺瞻、王济远,绘画水平突飞猛进。她经常和男同学一起采风绘画、游玩。有人把这些告诉潘赞化后,他也理解潘玉良。丈夫的大度,学业有所收获的潘玉良度过了人生中无忧无虑的时光。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潘玉良学习期间,接触到了人体绘画,在当时的民风习俗中,人们无法理解这种艺术,人体绘画被认为是伤风败俗之举,后期北洋政府也禁止上海美专进行人体写生。没有了裸体模特,潘玉良只能到公共浴池去偷画洗澡的妇女,被发现后,她差点被群殴,作品也当场被撕毁。无奈,她只能自己给自己当模特,潘赞化知道后,大发雷霆。他接受不了自己妻子的身体被公众欣赏,两人为此产生了些许隔阂。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潘赞化

老师刘海粟知道后,建议潘玉良去欧洲留学。1923年,她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西蒙、仰·布佛莱。192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然后前往意大利,并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和油画。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并打破了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1928年,潘玉良学成归国,被任命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第二年,又被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长徐悲鸿聘请,希望她来教授油画。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1932年,潘玉良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 展览结束时,她参展的所有作品却被恶意破坏,反应“九一八事变”的著名作品《壮士》上面被写道:妓女对嫖客的歌颂;甚至有女同学知道潘玉良的经历后,要求退学,声称坚决不能和妓女同校;同事私下骂她是婊子、野鸡;还有些人认为潘玉良背后有枪手,理由是女人不可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虽然通过证明这个谣言消散了,可是周围的气氛和发生的一切让潘玉良倍感受伤。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潘赞化忙于其中。潘玉良再次面临要和潘赞化原配生活的局面,两个女人的矛盾又一次激化,潘玉良虽然和原配的儿子潘牟关系不错,可是面对和原配的家庭种种纠纷,她感觉到心灰意冷,便再次前往法国,此后潘玉良在法国一直居住了40多年。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根据当时的留学生回忆,潘玉良在法国一直以卖画为生,生活并不宽裕。但是她性格豪爽、会喝酒、爱好宽泛,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潘玉良虽然不富裕,但是卖画所得,她也拿出来捐给祖国,支持抗日。 晚年时潘玉良住在蒙巴拿斯附近的小阁楼,生活清贫,虽然没有专门的画室,但是画笔从来没有停过。1954 年,法国纪录片《蒙巴拿斯人》讲述了该地区文化圈名人,

作为唯一一位东方人的代表,潘玉良被记录在其中。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抗战胜利后,潘赞化的原配夫人已经去世,潘先生回到老家桐城教书育人,潘玉良知道后,决定回国和丈夫团聚,不想,内战又爆发了,他们之间失去了联系,回国的计划也不得不延迟。新中国成立后,潘玉良终于和潘赞化取得了联系,可是朝鲜战争又爆发,因为法国也派军参与了战争,所以中法两国外交关系就此中断,

潘玉良又一次失去回国的机会。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1959年,潘赞化病逝于安徽。对于潘玉良来说,国内已经没有一个亲戚了,她也就打消了回国的想法。但是她心中依然有自己的坚持,潘玉良给自己约法三章,一不恋爱;二不加入外国国籍;三不依附画廊卖作品。期间虽然她整日里在卧室进行绘画,但因为她的画作不被当时的主流艺术界认可,所以作品成交量很少,生活非常艰难,甚至要靠朋友接济或者政府的救济金过活。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1977年,潘玉良去世后,朋友按照她生前的托付,将其4000多幅作品交给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1984年她的作品终于回到了祖国。自2000年开始,潘玉良的作品屡次创下拍卖纪录,细算下来,4000多幅作品拍卖总价可以高达数亿美元。

烟花柳巷中走出的中国画魂潘玉良

在动荡的年代,潘玉良的一生显得格外不幸,但否极泰来时又十分幸运;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她慧眼识珠选择了一位支持她、帮助她的丈夫。在法国艰难度日时,她对祖国、艺术、爱情始终有自己的坚持。那个时代是一个希望的春天,也是一个绝望的冬天,但潘玉良成就了自己,那是一个她喜欢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