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的工業水平如何?

牛桂森


總體來看,可以這麼形容——吊打亞洲其他各國,和意大利持平,離英法蘇美德還有不小的差距。

日本的製造業份額排名世界第6,但考慮到其相對龐大的人口,人均工業產值上應該就不會如此出眾,當然和之前日俄海戰時主要依靠英國造艦技術的日本比起來,此時的日本工業製造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總體來看,他們的工業製造很多還在向更發達先進的歐美學習,但已經注入了很多自主研發和創新的因素。

以下舉例。

☆1鋼盔 日軍的鋼盔是於20世紀30年代正式引進的,本來就是舶來品,第一種鋼盔類似於美國的M1917型鋼盔,這種鋼盔在中國東北進行了測試,但很快就被放棄。日本鋼盔的第二個嘗試就是他們的未來盟友德國的M1935型鋼盔,而德國人的制度和頭盔都可以用無可挑剔來形容,相對於德國版,日軍的鋼盔圓頂更大,這明顯是為了方便在冬季帽飾上佩戴,後來由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也有很多裝備著購自德國的M1935鋼盔,日本也隨之放棄這一版鋼盔的發展了。


第三款鋼盔就是日本人獨立製造了,於1930年(皇紀2590年)正式裝備部隊,九○式鐵帽就此登場,之後又升級為1938年的九八式鐵帽,但由於貧弱的軍工生產能力,實際裝備的九八式鐵帽比不上九○式普遍。

☆2槍械 日軍的槍械總體來看屬於自主研發配置的水準,但從戰時的表現來看,很明顯比起德國和美國等頂尖工業強國還差很多。二戰中,日軍的主力步槍是6.5毫米的三八式和7.7毫米的九九式,輕機槍是6.5毫米的九六式和7.7毫米的九九式。

但對於更先進的槍榴彈發射器,日本人就不得不向德國盟友求助了。比如二式槍榴彈發射器,實際是德國武器的仿製品,是1942年5月開始研製的,這得益於那批德國槍榴彈發射器和反坦克榴彈實物突破封鎖運抵日本,大概是日本感覺自己的現有裝備打美國人有些吃勁了,而在1942至1943年,這種武器大概生產了近5萬個,而1942至1944年他們的德國盟友則生產了140萬個。

這種武器的杯式和套筒式兩種型號其來源實際上也就是美國和德國型號。

而從機槍武器的配置上,也可以看出日軍工業生產的那種心有餘而力不足。比如九六式輕機槍,其性能要比之前的十一年式輕機槍出色,但沒辦法,武器生產速度跟不上前線需求,只能讓十一年式部分配備服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此時日本的很多工業製造品身上仍能看到很多歐美國家的影子,但他們自己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創新了。因此,很多在戰爭期間或者前後註冊的公司發展到了今天,成了國際上的名牌。

比如生產蓄電池的湯淺,生產乾電池的松下,生產望遠鏡的尼康(前身是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生產阿司匹林等藥物的武田藥品株式會社,愛因斯坦曾經訪問過的理化研究所(今天叫科研製藥株式會社)。由體溫計發家,如今研發醫療設備的泰爾茂株式會社,至於造航母和軍艦的三菱就更加不用說了。


所以說,日本的工業水平在二戰期間還是比大哥納粹德國弱上一大截的,但今天的日本恐怕已經能和德國在傳統和高新科技工業上並駕齊驅了。


大唐安西節度使


二戰時期日本的工業水平如何?

日本二戰時期的工業水平到底怎麼樣,總的來說,大而不強,後勁不足。雖然日本工業為日軍生產了大量的槍支彈藥、飛機、艦船,但這是在拉滿弦的情況下和西方強國相比無論是工藝質量還是數量都有不小差距。

日本的主戰坦克97式戰車,鋼板處理還用落後的鉚接工藝,重量只有15噸,不到T-34坦克重量的一半。

零式戰機太平洋戰爭前期比盟國的F2A水牛、F4F野貓、CW-21B、霍克75A、P-40戰機在續航機動性方面都佔優,但是美國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很快推出了F6F、P-47、P-51很快壓制住了零式戰機,而虛胖的日本工業卻不能迅速拿出替代產品。

工業水平的高低關鍵看它的工作母機工業的水平,因為這個指標直接關係到你的工業生產率,雖然日本明治維新後在過去的八十多年學習西方技術本領取得了令人欽佩的進步,但日本仍然缺少擅長西式冶金方法的專家,這一瓶頸,嚴重地限制了工作母機制造業,而其他一切冶金加工都有賴於工作母機的製造業。1939 年,日本仍然不得不從國外——主要從美國——購買幾乎所有高級工作母機和精密儀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今為啥日本的機床和精密儀器製造業水平這麼高,這與吸取二戰教訓不無關係。)

機床,是武器生產的關鍵。現有的軍事潛力已經轉變和能夠轉變為武器的程度,取決於當時彈藥和槍炮工廠的規模,甚至更多地取決於汽車、縫紉機和拖拉機制造廠等得以改裝成生產坦克和軍用載重汽車的速度。改裝速度取決於資本貨物部門本身的平衡程度;也就是取決於精密儀器和機床工業的規模。建立或擴大機床工業需要數量巨大的技術工人,而培養數量巨大的熟練的技術工人,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隨著戰爭的擴大,美國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日本的機床工業始終沒有滿足工業化和戰爭的需求,這也嚴重影響了日本軍事工業的發展。在太平洋戰爭日本的工業無法短時間滿足日軍戰損補充需求,雖然前期取得了優勢,但是後期面對茫茫美國艦隊,仍然是力不從心。

茫茫多的飛機是美國強大工業實力的象徵


輝哥遊戲視頻解說


雖然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一直走著西方的道路,但是日本明治維新僅僅是一個啟蒙運動而已,日本從19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走向維新之路,到二戰前期則其實日本一共發展了不到70年時間。

由於在一戰站隊站對了,因此日本也以國聯常任理事國身份獲得了一定的國際地位。但如果從整體看還是底子很薄。

軍工水平要看的是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W君找了一下二戰前期各國的資料(按年產量來計算):

鋼鐵(百萬噸):德國187.7,蘇聯93.6,日本48,美國511.7,英國99.2

媒炭(百萬噸):德國3455,蘇聯903,日本411,美國3758,英國1464

石油(百萬噸):德國46.2,蘇聯172.1,日本20.4,美國1466,英國93.5

電力(10億千瓦時):德國414,蘇聯282,日本242,美國1678,英國315

基本上日本的工業品產量都僅僅是美國的1/8~1/10。也在美國、英國、蘇聯、德國之後。這就從一個角度上反應了日本的資源匱乏,無法像其他工業國家一樣發展,同時也揭示了二戰前以及二戰過程中日本拼命擴張的一個主要原因。

基本上日本就只能算作一個工業國家中的三流國家。當然了,在二戰期間我們的國家還是農業國家,根本和工業國家不沾邊。例如鋼鐵,在1935年中國全國的鋼產量為25.7萬噸,注意看下上面表格單位為百萬噸,我們是萬噸。

只不過現在中國鋼鐵產量高了,1944年美國鋼產量為80.7萬噸,對比5年前唐山鋼產量為130萬噸(沒有計算小鋼廠瞞報數據,否則還得翻番)


日本在明治維新到二戰期間,主要在鋼鐵、紡織、造船業上發力。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直至二戰結束,日本的機械製造領域都並不是很強。原因就是機械製造更多的在於工程師的素養而非單純人力的堆積。

這是日本的韮山反射爐(Nirayama Reverbatory Furnaces,1484-009)遺址,這個爐子位於位於靜岡縣伊豆之國市,建於1857年。黑船事件發生後,幕府決定在伊豆半島的下田建造反射爐,用以鑄造西式大炮。1854年3月,下田港的美國佩裡艦隊水兵闖入反射爐工地,反射爐被緊急轉移到了韮山繼續建設。1857年反射爐正式建成,之後一直運行到1864年停止使用。是日本最啟蒙鋼鐵產業的歷史痕跡。


而長崎的巨型船塢則是日本巨大航空母艦信濃號的出生地。所以說只要能夠靠人力堆積起來的工業產業,日本在當時都做的還可以。


但反過來看但凡需要射擊的工業產品其實二戰之前日本都是在抄襲。


很多人在討論92式重機槍為啥用24發供彈板的問題,說了半天日本資源匱乏云云的事情。

但是要知道92式和日本的三年式重機槍其實都是由法國的霍奇克斯重機槍仿製而成。

這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東西。同樣的日本無論軍艦、大炮、飛機、汽車、發動機等等一系列的東西都能找到20-30年前歐洲產品的原型。


這就是日本在二戰中前期工業水準的一個表現了。


單就技術人員來說,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一段時間內,日本還真的沒有辦法比的過中國。

從1827年開始中國陸續派出大量留學生赴歐美留學,尤其是1909年庚子賠款留美學生。都在各自的領域稱為了佼佼者。例如周厚申,赴美留學學習飛機工程,最突出的是——他是美國第一位航空工程碩士畢業生!什麼概念?美國當時時間節點上航空工程領域內的第一人。

像周厚申這樣的留學生比比皆是,這群人回來後本來可以極高的提高中國工業化程度。只是世事弄人,這群留學生回來之後,中國正值軍閥混戰時期。國家根本無暇考慮工業建設。“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期各個地方的人只能保命無法報國。緊接著就是日本入侵,這才將中國整體的工業水平拋後了數十年。


試想如果這批學生回來的時候是1949年之後的環境,那麼現在世界上第一強國或許還真不是美國。不信嗎?民國時期,1919年-1935年共有3417名留學生學成歸國,都是在工程、通訊、機械、航空、醫療衛生、物理、化學等各個學科的佼佼者。介一番熱血回國報效。

而1949年至1955年間,留學回國的人員只有去去241人,雖然有錢學森這樣的大神級別人物,但終究數量太少。


軍武數據庫


你看看德國和日本結盟,打的世界天翻地覆,就覺得德日是一個水平的了?

日本二戰的工業實力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裡的上就是是英法德蘇美,過於依賴進口原料和進口技術是日本工業在二戰中的瓶頸。

你從日本在戰爭中越來越差的表現就能知道日本的工業水平了。

先說說海軍,其他回答中說的日本海軍的強大,諸位知道這個強大是怎麼來的嘛?攢出來的!沉一艘補一艘就不錯了,人家盟軍沉一艘補五艘。



英美兩國造海軍就和下餃子一樣,一旦全國家投入戰爭,其造艦能力日本根本不能想想,美國4年不到生產100多艘航母甩日本臉上。

日本海軍在戰前就有10艘航母,一堆戰列艦,那都是日本人不停壓榨佔領區甚至壓榨本國民眾攢了幾十年才有的家當啊!


你看看南雲忠一數次的謹慎行事錯失戰機不就是因為一口一個戰艦是天皇寶貴的財產不能輕易動用嘛,大和號帶著他的重巡兄弟們一次次在後方藏著掖著還指望決戰不也是如此?

而且不光是造艦能力不行,日本二戰中生產的航母20餘艘許多是用巡洋艦戰列艦改裝的,搭載飛機少,更過分的還有用商船改裝的……

日本起家太晚了,他不像德國,老子曾經富過,有大量人才儲備,日本的人才儲備少,比如飛行員,盟軍國家戰前擁有飛行執照和架勢能力的普通人都比二戰中日本全部的飛行員多,你看看日本在中途島和瓜島,損失了大批優秀飛行員直接導致飛行員青黃不接,後續進攻停止,戰機徹底失去。


還有科研實力和技術工人,二戰時日本本身科研人員少,各種技術用的都是歐美技術直接拿來用,就發動機這一項日本看了進口來美國和德國的發動機只能勉強仿造,改都沒法改多少,技術工人就和歐美更比不了了,本來工廠就沒人多,人家10個工時生產的零件你要30個工時,還玩個毛?

拿珊瑚海海戰舉例子,勢均力敵的日美海軍在珊瑚海碰面,打了個平手,日本甚至還佔優勢,結果由於損失飛行員難以補充,以及受傷的翔鶴瑞鶴兩艘航母維修,導致整個第五航空隊沒有參加中途島海戰,而美國一瞬間就召集了更多飛行員,順便三天內就把在這一戰中受傷的約克城號航母修到強行上陣,中途島一戰日軍輸得多慘我不用說了吧。

日本二戰飛行工業的驕傲零式戰鬥機,生產這東西完全出於國情啊,資源少工業能力差只能生產這個,前期還讓歐美驚訝一下,後期各國總動員弄出來的機型一個比一個厲害,零式根本不夠看,野馬、海盜、地獄貓哪個比零式差?

而且零式飛機最致命的就是其對飛行員保護力度差,技術不行還想追求性能就必須捨棄一些東西,裝甲差而且發動機功率低,沒有飛行員保護措施,可能和零式裝甲一樣薄的只有日本陸軍的坦克了吧。



日軍可玩不起蘇德那樣的陸軍裝甲洪流,能有一兩個師團能全機械化都了不得了,日軍坦克火力低裝甲薄, 97式坦克在輕型坦克中都很難與其他國家坦克對比。

而且日軍本質上還是騾馬化嚴重的部隊,整個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兵力不足的日本陸軍在正面戰場上僅有11軍一支戰略機動兵力可用,這支部隊配備數萬軍馬和更多的運輸馬匹。


而總在抗日劇出現的三八大蓋,日軍實際上是根本用不起衝鋒槍,百式衝鋒槍研究出來也列裝不了多少部隊,《亮劍》中山本特工隊配備德國衝鋒槍,山本的上級說:“如果所有部隊都有這樣的裝備,戰爭早就結束了。”

日本的工業水平在二戰遠遜於歐洲美洲各國,但是比起尚未發展的東亞各國還是很強,但這個強不足以支撐他龐大的戰線和狼子野心。


歷史區的哈士奇


能製造航空母艦,能製造潛艇,能製造零式戰鬥機,日本在亞洲製造能力第一,但與美英德法西方強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日本設計製造的,從這一點工業製造能力而言,日本的工業製造能力,日本工業製造的發展歷程相比較比西方國家發展的快的多,而且完全是內部流動,不像西方國家跨國際流動,所以這一特點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日本從明治維新到與各東西方強國交戰,日本國家的戰爭能力來自於獨立的工業製造能力,但日本的短板就是資源不足,這是自身地理環境造成的。工業製造能力有些地方不足,比如陸軍,但這是日本行政系統所制約,並不是製造能力真的不足,航空母艦和大和號如果沒有完整的工業製造基礎和系統的設計能力,這是無法完成的,德國製造航空母艦都有些難度,而且德國還處於西方文明的中心位置,可想而知,日本的製造能力有多強,二戰期間日本工業製造能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因為是當時所佔據的大多是農業地區,J日本是需要投入的,不像德國所佔據的大多頂級是工業地帶,如果日本也是侵佔的工業地區,那麼二戰的結果將是很可怕的。例如:有些西方的老電影表現的是德國佔領軍招聘佔領地區的工業設計人員為德國服務,而日本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日本在二戰期間所帶的附屬,在戰爭進程中證明是累贅,而不能為日本工業研發服務服務,這是與德國不同的地方,日本人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就能對抗世界頂級武裝國家,而且最終也是在“人類歷史進程劃時代背景下科技發展的轉折背景下”戰敗的。


藺廣地


工業強大,續航能力差,無原材料被掐脖子。

二戰初期日軍飛機10000架,10艘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8艘重巡洋艦和20艘輕巡洋艦,一度巡航太平洋。還有62艘潛艇,戰爭期間,日本又建成了117艘潛艇,這個數量都是大型的遠洋潛艇,不包括小型潛艇。大型遠洋潛艇當時基本上全是日本的。

不過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常年攢出來的家當,一進入僵持期,原材料進口被掐脖子,打一個砸一個滅一個, 幾下就被掐著脖子擦地板。

反觀美蘇小雞下蛋一樣,戰時動員呼啦啦生產一堆,損失一個補充一堆。


悟色的悟空


二戰時期,日本的工業門類已經很齊全了。能製造出媲美歐洲和美國的各種裝備。但日本畢竟是個後起的工業國家,製造理念和製造水平比起那些國家,還有一些差距,但在亞洲,日本完全傲視一切亞洲國家。一個國家的軍事裝備最容易體現出這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因為是個島國的關係,日本對海軍的投入偏多一些,成果也比較大。日本比較發達的造船工業為造海軍的戰列艦,航母,潛艇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後勤和配套支持。要不是山本以後,領導一個不如一個,完全可以和美軍再戰江湖。陸戰武器方面雖然是乏善可陳 ,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也能為軍隊提供可用之兵器。總起來說,就是體系完整,門類齊全,但是後勁略顯不足,這也是敗於美軍的一條原因


最愛雷哥的


二戰期間日本工業是亞洲最先進,超越歐美髮達國家,德國美國法,但它是個旦宛小國而以以。


老閃837


人小心大,處處為先!


西楚飛鷹


二戰時期,日本工業水平居世界前三,能和英德兩國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