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最大風險在選哪家銀行,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啊綠水繞靑山


有道理,也沒道理,要分資管新規發佈前後的情況看,具體:

第一點:銀行理財長期以來都保本保息。傳統銀行理財分為保本和非保本兩種,保本顧名思義,銀行必須要保證本金的,非保本就是銀行不保本,但是自2007年理財產品推出以來,理財產品基本都保本保息,這是行業發展的潛規則:剛性兌付。到期後沒有一家行敢不按照本息兌付,只有極個別掛鉤海內外股票期權期貨等指數的大行高端私人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過風波,但最後都如期解決了。

第二點:在今年4月份人民銀行發佈了資管新規,已經明確要打破所有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這對所有的機構是適用的,包括信託、基金、保險資管、券商的產品等等,都要打破剛性兌付,是監管部門在推動這個事情,打破剛兌是必然的趨勢。

第三點:新老劃斷,傳統銀行的理財產品仍然需要保本保息。資管新規規定有個新老劃斷的過程,老資產可以續接發行老產品,也就是說買存量資產對應發行的理財產品仍然是兌付的,這是一個套利的機會。

第四點:全面打破剛兌後,銀行理財產品仍然是安全係數最高的產品,要做的是選對銀行和相應的產品。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在所有機構裡面,理財子公司雖然獨立,但仍是銀行的子公司,設計產品仍然會按照延續銀行傳統的穩健偏好,就是在低風險的基礎上儘量創造高收益,這個風格是變不了的,相比較其他機構,會更貼近普通百姓,會追求穩定收益。

其次理財子公司牌照功能很強大,囊括了信託,基金和券商資管計劃絕大部分功能,背靠銀行,資金募集能力最強,可以設計的產品線最豐富,也可以吸納市場上最優秀的資產管理人才,不是信託基金基金券商所能匹敵的,一劍在手,天下我有啊,你說不買他們的產品,買誰的。

再者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實力較強的銀行,是因為其風險管理和經營運作理財子公司的能力比較強,但這只是一方面,還要看清楚產品類型,比如一家排名靠前的銀行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是股票型的,就沒有另外一家排名差一些的銀行子公司發行的貨幣型基金安全,除了看銀行,還要看產品,以後所有產品的淨值化對投資人識別風險的要求高了。


快樂的李小飛刀


我覺得最大的風險在於,本人對理財產品的基本常識一無所知,卻又盲目地追求高收益。銀行銷售理財,只是提供購買渠道,能有啥風險?操作風險?道德風險?銀行人員操作失誤把你的錢存別人賬上還是給你買錯產品了又或者直接給你飛單了,不排除這種極小概率。理財投資最大的風險應該是市場風險,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染指花道


是的,好的銀行會有較好的理財產品風險評估與篩選,保證客戶購買產品的風險在可控範圍


財經小事


最大的風險在於——你認為理財產品是銀行的!

手機打字,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