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鹹新區“十件實事”讓百姓獲得幸福和滿足

西咸新区“十件实事”让百姓获得幸福和满足

優質教育資源成為西鹹新區一道美麗風景。劉強攝(資料照片)

開欄語:

從西安出發,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入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國第一帝都”——咸陽。

踏著歷史的足跡,咸陽的變遷連接著西安,西安的起落都有咸陽伴隨,“西鹹”發展緊緊相連。

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建設西鹹新區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全面開展“平安西鹹”創建宣傳,促進新區“營商環境”,展示新區“交通、醫療、教育”等民生工作,本報從即日起開設“西鹹新聞”欄目,旨在進一步宣傳西鹹新區在“楓橋經驗”實踐工作中,基層社會綜合治理的創新舉措,推廣西鹹新區在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中取得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2018年已接近尾聲,西鹹新區著力為民辦好“十件實事”,從出行、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方面出發,打造最優宜居之城,提升轄區群眾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這“十件實事”目前進展如何?記者為您一一揭曉。

優化改善出行環境。2855個停車位,新增、延伸常規公交線路10條。為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西鹹新區在道路及軌道交通建設、公交線路及公共停車位等方面持續發力,截至目前,地鐵1號線二期工程3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區間盾構實現全線“洞通”;5號線二期工程13座車站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新增、延伸10條公交線路,開通19條定製公交線路,新建公共停車位2855個,解決群眾出行基本需求。

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新農合參合人員報銷比例為75.39%,為14.6萬餘人簽約家庭醫生。為了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優質、價廉、安全、有效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新區建立了醫聯體,實現轄區全覆蓋;新農合參合人員統籌區域政策範圍內補償比例為75.39%;提升醫療服務質量,針對不同人群合理制定服務項目,以慢性病人為重點,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截至目前,共簽約14.6萬餘人。

做好人才就業服務保障。提供就業崗位54211個,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人數52969人。西鹹新區落實就業政策,為入區人才提供人事代理、流動人員社保繳納、流動黨員管理等人才公共服務;召開招聘會33場,提供就業崗位54211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52969人。

改善住房條件。改造老舊小區6萬平方米,為243戶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發放補助。西鹹新區啟動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19個,已解決3641戶城市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項目房產證遺留問題,為243戶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改造老舊小區6萬平方米,提升了轄區群眾居住環境。

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啟動學校建設19所,確定普惠性幼兒園139所。西鹹新區啟動學校建設19所,推進“名校”模式發展,在已建成的高新一中灃東中學、清華附中秦漢中學、空港楓葉國際學校等名校基礎上,加快推進西鹹黃岡實驗中學涇河學校、西工大附屬學校陽光城小學、交大創新港中小學等一批學校建設進度。

創建美好生態生活環境。推進20個重點水系項目和6個汙水處理廠建設。西鹹新區大力推進綠色出行,新增純電動公交車輛182臺。積極推進柔性治水,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對全區所有河湖庫渠分級分類落實河湖長制,共落實各級河湖長305名;加快推進20個重點水系項目和6個汙水處理廠建設,新增生態水面1800畝、溼地600畝。完成架空線纜落地16條。完善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機制,推進西鹹新區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進度。5處生態式小區正在創建中,空港新城街頭公園綠地、街頭水景公園,灃西新城白馬河公園已建成。

優化提升營商環境。開展“5+2”延時服務工作,提供365天全天候服務,努力做好金牌“店小二”。西鹹新區創新審批方式,簡化流程辦理,深入推進“3450綜合行政審批效能改革”。為了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來回跑腿”的問題,新區和新城兩級政務服務大廳持續開展“5+2”延時服務工作,為群眾和企業提供365天全天候服務,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一體化網上政務平臺,開通為辦事群眾和企業免費提供證照寄送服務。

加強食品藥品監督。設置臨時攤群點12處,創建食品小作坊示範店28戶。加強規範管理,西鹹新區共設置12處制度健全、秩序規範的食品攤販臨時攤群點,並且根據季節特點及市場需求設置30處夏季臨時瓜果銷售點。創建食品小作坊示範店28戶,改善轄區內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市場秩序,提供高效優質服務,提升群眾食藥投訴舉報辦理滿意度。組織食品藥品安全培訓8次,培訓人員500人次。

提升改進養老服務。新增養老服務床位484張,56809名老年人享受免費健康體檢。西鹹新區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優質、便捷的養老和醫療服務,加強醫養機構試點工作,在三橋老年公寓和泰康老年病專科門診部建立醫養結合模式,目前累計提供門診就醫及治療等服務5009人次,新增養老服務床位484張。

大力扶貧濟困。貧困戶實現產業全覆蓋,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西鹹新區實施產業扶貧工程,實施貧困勞動力免費就業技能培訓,目前貧困戶已實現產業全覆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保障標準,為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髮放生活補助,資助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已建成流浪乞討人員臨時救助點11處。提供免費的公證法律援助,對殘疾人、孤寡老人實行減免公證費。新區還為29674名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王鵬 本報記者 董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