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種小吃叫攪團,大家瞭解嗎?

大唐雲創始人


在外面很多年了,但是還是記得小的時候吃過這個,我是延安人,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我很小的時候,自己拿擀麵杖在哪裡攪。而且是越來越粘稠哦,然後很小的我就弄不動了。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有攪團的影子,但是我15歲以後就沒有這個東西出現在紅白喜事上了,畢竟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都喜歡大魚大肉了,誰還喜歡這個。

去年暑假的時候,我回家去看向日葵節的時候,朋友帶我去農家樂,我又意外的吃到了攪團。

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在小的時候,自己手的力氣不夠大,所以老需要家人幫忙,才能弄好。

也不介紹怎麼做了,因為已經有許多朋友已經說的很詳細了。如果你也在你的童年來過那麼一兩碗,那麼就點一下贊吧。


美食匯培訓中心


攪團是一種非常好吃的地方美食。攪團做法比較費勁,所以吃起來就特別香。攪團從字面上理解必須得攪嗎?攪的要團到一起。這樣攪團攪團就成形了。下來就是準備吃它了,怎麼吃呢。主要是涼調,熱吃,早先的攪團主要苞谷面做,後來用麥面也做,口感稍異,一個微發甜,一個更細膩。但是到嘴裡都是滑,爽。你沒有牙也能順利的吃到肚子裡。哈哈

常見的切塊涼調加汁現在都成了道菜。漿水或酸辣魚魚也是攪團的通常吃法。但熱攪團加汁最是好吃,酸辣鮮香,再配塊蔥花餅,油酥餅就更好!一吃忘不了,回頭還想吃!下面是熱攪團酸辣,怎麼樣?也不貴現在小吃城不少都有6元!

順帶說一下 ,吃在西安,玩在長安!





九州神行


攪團是一種用雜麵攪成的漿糊,可以說是上個世紀6、70年代的農家救命飯。攪團有玉米攪團和白麵攪團兩種,還有兩種不同的吃法,一種是水圍城,一種是魚魚。傳說攪團的誕生還和諸葛亮有一段淵源。相傳諸葛亮擋在西岐(陝西岐山縣)屯兵的時候,因戰事僵持不下,擔憂不想輕易認輸撤退,於是兵營裡的將士們便都清閒無事可做,諸葛亮便在當地大力發展農業,來保證糧草充足。因吃多了麵食,諸葛亮便發明了水圍城這一吃法,大受歡迎。這也僅僅是一段傳說,真實與否無法考證。

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時候,農村人的家裡口糧緊張,粗糧多,細面少,要想吃一頓飽飯很不容易,自然想方設法的用雜麵做些充飢的飯菜。攪團含水量大,少量麵粉就可以做出一大鍋,於是幾乎家家都會做攪團來充飢。做好的攪團澆上醋水、辣子等,吃起來口感酸辣,掩蓋了粗糧帶來的缺陷。 那時候還流行著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這也證明了當時攪團在人們生活中是至關重要的。

攪團的做法不難,但比較耗時耗力。準備好麵粉和擀麵杖,將麵粉倒入鍋中,同時不停的攪拌直到沒有乾麵粉的時候,再加水不停的攪拌,直到鍋裡的麵糰光滑沒有顆粒,最後再加些水充分攪拌,待到麵糰熟了之後,就算是成了。吃的時候將攪團舀到調好醋水。辣椒等的碗裡,味道很好,攪團趁熱吃口感最好。


西安女娃


攪團又叫水圍城、哄上坡、散飯,廣泛流行於西北地區,陝西、甘肅、寧夏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f1a54337058b45ea945244ceed02d9bb\

平頭哥西北


小陳來答題,小陳美食,一個自學做菜愛搗鼓美食的吃貨!


攪團是我們西北地區的一道傳統特色美食,也是我們西北農村地區的家常主食。在西北地區覆蓋範圍較廣,陝西,甘肅,寧夏,都有攪團

其不同地區,所用麵粉原料各不相同,做法各異,玉米麵粉較為多見,還有蕎麥麵粉,小麥麵粉

鍋中加入清水,水開以後,一隻手拿著長竹筷子,一手細細灑入麵粉,一邊灑,一邊攪,灑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均勻持續,火不能太大。所以要保證其麵糊團光滑,無小面丁,不糊鍋底,確實是個技術活,不是會攪兩下子那麼簡單的!

攪團對於我個人而言,確實有很多很想說出來的一些好受,打小就吃它,那個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然而攪團是隔一兩天家裡必須吃的一頓飯,
我們家鄉那邊,把攪團稱之為“饊飯”,童年時代最不愛吃的飯,看那家小孩子愛吃攪團,對於那時的我們而言這說白了就是,“開水燙麵糊糊”,於是哭著鬧著就是不吃飯,如果有時候幸運的話,父母會給你開個小灶,做頓比“饊飯”好吃一點的,比如洋芋絲之類的。如果哭鬧不起作用的,那就餓著吧!餓了就吃乾饃饃。


然而現在長大了,常年出門在外,一年到頭吃不了幾次老家的攪團,甚至幾年根本就吃不到,每到一次回家的時候,回家的第一頓飯就是攪團,沒等回家,就先給爸媽打個電話,說一定做攪團,做一大鍋。時間長了吃不到,看見圖片都流口水,這也許就是老家的味道吧!現在回想起來,感覺很幸福,很美味,老家的滋味真好!

此情此景,有說不完的感受,回憶太多,馬上過年了,希望快快回家!在外漂泊的遊子,西北的老鄉們祝你們早日能吃到攪團,哈哈😊,老家的味道真好!


西北小陳


過去,西安城裡人蔑稱鄉下人為“稼娃”,意即稼穡之人、莊稼漢、鄉巴佬,是沒見過世面、兜裡沒錢、土氣的代名詞,並調侃:“稼娃進城喝油茶,一摸口袋沒有釓;張開嘴,豁豁牙,卸掉帽子光禿㒎。”

計劃經濟時代,稼娃們填不飽肚子,經常車拉馬馱,以白米細面到渭北等地廣人稀之地以細易粗,只求數量不論質量地換回包穀、洋芋、蕎麥等粗糧,而包穀面恰是打攪團上好的原料。

1.打攪團。將水燒開,中火不停,一手持擀麵杖攪拌,一手抓包穀麵粉拌入鍋中,至稠糊狀時停止拌入包穀面,繼續燒火、攪拌約20分鐘,至擀麵杖能夠掛住麵糊、麵糊無疙瘩時熄火,亦可停止攪拌,攪團成型。

2.過涼魚兒。涼魚兒亦稱餶蚪,形似蝌蚪。舀涼水半盆,將魚魚篩蘸溼,通過涼魚篩,將攪團過入涼水盆中,降溫,成型。

3.晾攪團。將多餘攪團舀入碟子,晾涼,第二頓可做汆攪團。

4.焙餎餷。鍋中攪團舀乾淨,不蓋鍋蓋,文火燒鍋,待餎餷暴起時取下,類似鍋巴,可作零食。

5.調汁、配菜。熗漿水(或醬油、醋),調入鹽、油潑辣子,攪勻,舀入攪團,放少許炒韭菜,是為“水圍城”;以醬油、醋、蒜泥、油潑辣子、雞精、炒韭菜拌入魚魚兒,是為涼魚兒;涼攪團加蔬菜汆熱,是為汆攪團。當然,漿水、醋可以根據喜好調用,調料也可增減,口味不同而已。

攪團、涼魚兒主要用雜糧,經濟實惠,味道鮮香、酸辣、爽口,曾幫助稼娃們度過了饑荒歲月。但是,粗糧不耐飢,攪團帶湯喝,故有“哄上坡”之別稱。糧食寬裕後,人們也將之作為“稀岔兒”“憶苦飯”,不時地回味一番,現在業已成為西北一帶的特色小吃。



北大屠夫陸步軒


西安特色小吃有很多,說起攪團,估計媽媽輩的沒有人不知道!夏天有涼魚和涼攪團,秋冬可以吃熱攪團,這種“攪”出來的美食,軟糯,入口即化,伴著調製好的湯水下肚,味道真的是讓人流連忘返。日漸降溫的深秋,一碗攪團,暖暖的好貼心!

攪團,是陝西特色小吃

是一種,用玉米麵、蕎麥麵等攪成的漿糊

最後加上酸酸的漿水或提前炒好的配菜

和紅紅的油潑辣子

簡直太誘人!

今天泡仔就給大家推薦幾家

除了像李記攪團這類連鎖店之外的

有童年味道的攪團~

建國門裡右手邊的第一家店,有20年的歷史,雖是蒼蠅館子,卻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這家可能是西安最接地氣,最純正的攪團了。

他們家的涼拌攪團非常特色。醋汁底酸爽無比,攪團上面蓋著一層韭菜,油潑辣子更是惹眼。

相比於別家,口感更偏向於勁道,酸辣清涼十分舒爽。熱攪團更是老年人的最愛,一碗用玉米麵做成的熱騰騰的攪團下肚,胃會很舒服。

地址:建國路10號

大秦老碗攪團,位於阿房一路,位置偏遠,但也有很多愛吃的朋友專門趕來。進門上到二樓,泡仔首先被環境驚豔到,鳥籠狀的設計也讓泡仔時不時盯著看,淡藍色的皮座椅,清新又舒適。

他們家的主打的攪團每天都是現做,泡仔看到這個步驟,就想起小時候,吃奶奶做的攪團,每次都是舀一勺在碗裡,不停的轉碗,直到攪團鋪滿整個碗裡。

攪團滑潤爽口、口感綿軟,入口即化,真的非常的過癮,讓人久吃不厭。攪拌稀稠剛剛好!用勺子挖到盛有汁子的碗裡,看起來就勾人食慾。再配上油潑辣子,入口即化、勁道爽口。瞬間拾起童年的記憶。

地址: 三橋天台路南段A15號大秦72坊大秦老碗攪團二樓

一對夫妻在和平路的東倉門開的攪團店,來吃的大多是周圍的居民,偶爾還會有不辭辛苦趕來感受西安本土小吃的外地人。

他們攪團有熱的,涼的。現在的天氣去,一碗熱攪團就可以啦,再澆上一勺油潑辣子,瞬間食慾大增,吃完整個身子都暖暖的。

地址: 和平路東倉門

加了油潑辣子顏色看著更好啦,味道也很棒。攪團打得很細,吃到嘴裡很軟糯。關鍵一碗只要五塊錢!簡直太良心啦!舀上一口放進嘴裡,Q彈軟糯入口即化。

地址: 韋曲北街東段長安第二幼兒園往西100米路南

這家在民樂園東新街的美食城裡,口味很正宗,裡面的綠菜和韭菜很入味,和家裡做的就是一個味道,而且價錢也不貴,環顧四周,基本都是吃攪團的人,大家有機會可以嘗一嘗,泡仔大力推薦喔~

主做涼魚和攪團,因為攪團有涼有熱,不管冬天還是夏天,都是一道美食。

舀起一塊看起來QQ的,放入嘴裡口感卻又是糯糯的,蘸著汁水吃起來很棒。

地址: 解放路65號食上東新街美食街區長樂坊內

開在朝陽門的益田假日世界裡,和袁家村、馬嵬驛類似基本都是陝西名小吃的集合。泡仔很愛逛益田,每次路過這裡的時候,從外面看著人不多,直到上次進去吃飯,才發現,裡面真的很寬敞,從門口不太能看出來人很多。

攪團端上來,上面飄著一層韭菜,配上油潑辣子和細細的芝麻和調料,口感軟糯卻不失勁道。所謂守藝人的叫法,就是在這個速食時代,把特色小吃保留下來。雖然做法費時費力,但是那一口味道確實是永恆的經典

地址:長樂西路166號益田假日6樓

相似店鋪:中國手藝人


在長安


在西安這座美食的城市,說起攪團,估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攪”出來的美食,入口即化,攪團是中國西北地區的特色小吃,意思是“用面攪成的漿糊”,在陝甘寧地區尤為出名。攪團根據主要用料的不同,分為蕎麵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用蕎麵來做攪團,口感更加筋道,滋味鮮美。攪團有水圍城、漂魚兒、燴攪團、炒攪團和涼拌攪團多種吃法。

陝西地道的攪團透明晶亮,形如白玉,配以鮮紅的油辣子,青翠的香菜蔥花,色香味俱全。無論是在炎熱的盛夏,還是在寒氣逼人的隆冬,一碗或涼或熱的攪團,讓你立刻神清氣爽,回味無窮。

什麼是水圍城?就是在大粗瓷碗裡盛上半碗“水水兒”,然後舀上一坨攪團,再加些特色的油潑辣子,食之香辣可口。

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熱盛一團入碗,加入酸湯,其中最地道的便是用蘿蔔纓子漬成的酸湯,配攪團吃增色爽口,再舀一勺油潑辣子,順湯攪勻,然後從碗邊開始吃起,夾一塊,在湯裡一蘸送入口中。

攪團這麼好吃,在家裡要怎麼做呢?

步驟

1. 提前炒制好自己喜愛的各類酸湯

2. 小麥麵粉和玉米麵粉以2:1的比例放入盆中,少量多次的加水,攪成麵糊。

3. 拿一鐵鍋,鍋內加少量清水煮沸。緩緩將麵糊倒入,邊倒邊不停攪動,以免糊鍋。

4. 中小火,鍋中麵糊軟硬程度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開水。

5. 分幾次慢慢加入開水,將麵糊攪成粘稠狀,攪拌均勻、鍋中沒有生面水,鍋內麵糊不停冒泡時可關火。

6. 舀一碗酸湯,將攪團用鏟子盛起放入碗上方,讓它流入湯汁內,凝固成團狀。


YHOUSE城市指南


我沒搞錯吧,我買的這個是攪團吧,很好吃,自己做太麻煩,賣豆腐的攤位有賣做好的,買回家自己涼調,味道好極了。



香香秀美食


作為地道的陝南人,首先要說明的這並非是只有西安才有,從小吃到二十幾歲,只有家裡的味道那才是最美的。看到這問題,小編回家過年的的心更迫切了。

首先我覺得現在的城鎮化居民樓已經不適合做這類食物了,第一是製作的工具不合適,第二是缺乏配料、佐料。食物的成分大家都應該也很清楚,就不多做介紹,我想要說的是,要想美味好吃,有兩個關鍵點:

關鍵點①:柴火灶臺和火候

想要好吃怕只有家鄉的土灶臺製作的才完美,小火加熱,用長長的擀麵杖在大鐵鍋裡攪拌,攪拌的動作其實這是一個費體力的活,小編親身體驗過,不出幾個回合手臂就痠痛了,所以美味背後是要有體力的付出的。

關鍵點②:佐料

關中地區很多人喜歡吃涼拌的,就像西安的涼皮,陝南的熱麵皮一樣,我們都喜歡吃熱乎的,爆點幹辣椒~蔥花~漿水菜,加水煮開,再撒點香菜,盛到碗裡,然後加攪團,一塊塊的撕下來吃,攢勁的不得了啊。再叫上三五親朋一起享用。

獨門秘訣:為什麼要用大鐵鍋、柴火呢?最美味的是吃完攪團,鍋底的鍋巴,加上佐料吃,美爆你的味蕾,反正小編說的現在已經開始流口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