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是一所以中醫中藥為主,醫理工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高校,中國第一所由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屬高等中醫藥院校,入選第二批省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首批招收和培養中醫藥研究生、獲得港澳臺地區招生權、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浙江省屬高校中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擁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

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座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南岸,佔地面積900畝,其中本部400畝,富春校區500畝,總建築面積逾47萬平方米,設有濱文校區和富春校區。

截至2018年5月,學校現有本科專業28個,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282人(含獨立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其中本科生11959人、碩士生1818人、博士生179人、學歷留學生326人。擁有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中醫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附屬第三醫院(浙江省中山醫院)3所直屬附屬醫院和20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文化傳統

校訓:求本遠志

求本,源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治病必求於本”。原意為治病應透過表面現象,抓住並針對疾病內在的本質進行治療。遠志,原為中藥名,意為志當存高遠,寓銳意創新之義。求本遠志校訓具體體現為求實、求真、求是的學風;不畏難、不退縮、不浮躁的作風;艱苦奮鬥、奮發圖強、銳意創新的精神。

校徽

新校標以國際流行的盾形為基本形,寓意走向世界,符合建設具有特色優勢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奮鬥目標。

盾牌中心:盾牌中心的“中”字體現了學校辦學的中醫藥特色;“中”字外延的雙手愛心圖案,體現學校“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圍繞“中”字周圍的“C、M、U”字是“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的首字母。

盾牌頂端:盾牌頂端圖形像翻開的書本,體現了學校的屬性,又像是一雙展開的翅膀,象徵放飛夢想,蓄勢騰飛,體現學校“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

盾牌外圍:盾牌外圍“遠志葉”、下方為“本”字,寓意“求本遠志”校訓,也寓意美好願望的實現。標誌以藍色為基調,象徵錢塘潮,代表學校的地域屬性。

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5月,校本部現有教職工1137人,學校和直屬附屬醫院共有正高職稱333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浙江省特級專家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0人、浙江省“千人計劃”入選者6人、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衛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浙江省教學名師7人、浙江省名中醫43人。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下設12個學院,舉辦1所獨立學院(濱江學院)。有28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47個,其中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級學科2個、重中之重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5個。入選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學科建設工程”項目A類3個、B類6個 。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點14個,覆蓋中醫、中藥2個一級學科和中西醫結合臨床二級學科;碩士點49個,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6個一級學科和生物化工二級學科,以及自主設置的聽力學、中醫藥衛生事業管理、中醫藥信息學、中藥市場營銷、中醫藥生物工程學、實驗動物與比較藥理和口腔修復重建醫學等7個目錄外碩士點;具有臨床醫學(中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臨床醫學、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據2017年3月公佈的ESI學科排名,浙江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有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浙江省重點專業8個、浙江省“十二五”優勢專業6個,中醫學、中藥學入選首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有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國家精品課程4門、浙江省精品課程22門,6個專業入選省“十三五”新興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項目數在省屬高校中排名第一。

國家級特色專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護理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省級重點專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藥物製劑、護理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生物科學、生物工程。

省級優勢專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護理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生物工程。

省“十三五”新興特色專業建設項目:藥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康復治療學、醫學檢驗技術、公共事業管理、製藥工程。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臨床聽力學與仿真耳實驗教學中心。

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科研機構

截至2018年5月,建有以血液病為重點研究病種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科研重點實驗室10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4個、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浙江省公共科技條件平臺2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4支。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風溼髒痺證治研究室、骨痺研究室、再生障礙性貧血益氣養血研究室。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中藥炮製規範化及標準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對外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已與美國、德國、英國、巴西、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等31個國家與地區的87個教育、科研、醫療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招收了56個國家與地區的國(境)外學生,先後聘請了40餘位外國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學校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風溼病等3個專業委員會的副會長單位,也是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教育及其國際針灸水平考試基地,建有浙江省來華留學生中醫文化教育基地。

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辦學歷史

1953年6月,創辦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

1955年10月,學校獨立辦學。

1956年,初學校遷至杭州市四宜亭。

1956年,下半年學校遷至杭州市慶春路原浙江大學舊址。

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醫學院,正式開展全日制本科教育。

1960年、1970年,學校兩度併入浙江醫科大學。

1974年9月,恢復浙江中醫學院。

2000年3月,整體遷至杭州市濱江高教園區辦學。

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

2015年9月,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遷建工程(富春校區)竣工並投入使用。

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

2015年9月,濱江學院遷建工程(富春校區)竣工並投入使用。

2017年8月,成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

2017年10月30日,接到《浙江省人民政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教育部關於共建浙江中醫藥大學的意見》(浙政發〔2017〕42號),標誌著學校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成為中國第一所由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屬高等中醫藥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