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今天,我国第五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1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每一位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

都是国家之伤、民族之痛。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在面对日寇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中华儿女站在了抵抗日寇铁蹄的第一线,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和无数中华儿女一样,固原人民在面对国难之时,没有选择退缩,或走上前线,或为抗战奔走,或利用固原处于大后方的有利形势,采取各种形式共赴国难,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这些英雄不容忘却。

陈良璧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陈良璧(1907—1941年),字连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七营镇八营村柴家梁人(现属海原县)。“西安事变”后,开赴抗日前线,任128师第一团副团长。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陈良璧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1924年毕业于黑城镇固原第二高等小学堂。同年,入军阀张兆钾办的陇东讲武堂学习军事。1926年,加入冯玉祥国民革命第二集团军,历任排长、连长。“中原大战”失败后,他离队返乡。1935年到杨虎城西北军四十九旅任连长。“西安事变”后,开赴抗日前线,任128师第一团副团长,奔驰于江、淮、河、汉抗日战场,先后参加过保卫上海、南京、九江、武汉等战役。1938年秋,所在部队参加了瑞昌、大冶一带的防守。1941年夏,他带一个连的部队阻击日寇进犯湖北峰口,在陶家坝构筑阻击工事,突然被数倍日军包围。因弹尽粮绝,拔枪自尽,壮烈殉国。 时年仅34岁。5月14日,128师收复了峰口镇,立即派人收殓了烈士忠骸59具,在搬运陈良璧遗体时,士兵发现发现陈良璧遗体“宛然如生,全身装备只缺鞋一双,两手仍作持枪姿势”。陈良璧遗体安葬在峰口陵园,王劲哉师长挥泪写下了《陈故团副良璧事略》,印发部队,广为宣传,以此鼓舞士气,英勇杀敌。

韩练成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韩练成(1909—1984),宁夏固原人。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韩练成将军是中国共产党深入龙潭虎穴的四大传奇将军之一(其他三位将军是熊向晖、郭汝瑰、钱壮飞),被蒋经国称为在“总统身边隐藏时间最长、最隐秘的隐形将军”。1909年2月5日出生于宁夏固原县(今固原市原州区)一个贫农家庭。1920年海原地震,家园被毁,所幸一家三口都还活着,迁到固原县城边上,在第五道城墙下的一个窑洞里开始了城市贫民的生活。父母用换工方式顶束脩,他12岁进私塾,一边念书,一边帮工,由于生性好动,还曾拜师学武。1925年,16岁时参加西北军,这期间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刘伯坚、刘志丹曾单独找韩练成谈话,刘志丹并为韩指定了加入共产党的联系人。曾任国民联军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营长、团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后任国民党军第七十二师参谋长,独立第十一旅旅长,第一七〇师副师长、师长,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国防部研究院研究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第四十六军副军长兼师长、军长,海南岛防卫司令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赞成国共两党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投入抗战一线,并升职为副军长,后又调任重庆国民党军侍从室高级参谋。

祁延福

祁延福(1920~1958) 男,汉族,今城阳乡杨坪村祁家油坊组人,是彭阳县在正面战场参加抗战第一人。1936年,受红军正义思想的影响,祁延福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独二团。1937年8月,祁延福随援西军离开镇原到陕西三原、泾阳集训,于当月2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9月4日,部队从富平出发过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0月祁延福所在的第三十四大队从兴隆北撤到隆化县九神庙地区遭日军堵截,经过激战,我军取得局部战斗的胜利,他在追捕俘虏时被炮弹炸伤,被转移到平西后方医院治疗。全国解放后,祁延福享受革命伤残军人待遇。祁延福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一直随部队坚持正面抗战到抗战胜利,光荣退伍。他不邀功张扬,不挟名争利,宁静淡泊、高风亮节的革命军人品质在家乡树起了一块历史丰碑。

马思义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马思义(1914—1967),宁夏西吉人。少年时放羊、干农活。1936年被抓壮丁,到宁夏马鸿宾部当兵,担任过班长,于1939年1月逃跑回家参加西海固回民起义。1939年6月,第二次起义失败后,他带领部分起义军冲破包围,转入地下斗争。1941年4月,在第三次暴动中成为起义军主要领导人。第三次暴动失败,马思义毅然带领余部投奔陕甘宁边区,同年8月,党中央批准回民起义军改编为“陕甘宁边区联防司令部回民抗日骑兵团”,并任命马思义为团长,杨静仁任政治委员。

郭南浦(郭福金 回族)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郭南浦(1873—1958年),正名福金,副名南浦,宁夏泾源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进祖国中原大地。爱国心切的郭南浦不顾七旬高龄,以甘肃回民抗日救国代表的身份,要求国民党政府当局允许他到海外侨胞中宣传抗日救国并募捐,他的要求获得批准。他到香港受到海外华侨的热烈欢迎和帮助,募到了约10万白洋的现金。郭到重庆将此款交入国库,受到蒋介石的接见,蒋赞许郭是“抗日的白发功臣”。郭用政府给的30万元,在甘肃固原、海原、隆德、泾源、西吉(此五县时属甘肃省管辖)兴办省立生活学校(相当小学,后改名中心学校)七所。

徐效衍

徐效衍(1891-1966),男,汉族,今红河镇常沟村王石沟组人,少年读私塾,民国年间自办私塾任教,解放后一直务农。他捐献粮食60石(15000公斤)支前抗日,成为已知固原境内支前抗日捐献粮食最多的个人。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西安事变”后,为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抗日,红军积极推行统一战线政策。红河王石沟村有个有粮大户徐效衍,家中存粮很多。在徐满库的宣传带动下,徐效衍明白红军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仁义之师,认为应该捐粮食给红军,支持抗日大业,当即捐粮约1.5万公斤,为慰劳红军,徐效衍还捐献了一批活羊等生活用品,供部队改善生活。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1937年6月,红军撤离彭阳奔赴抗日前线时,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与固原东区联保抗日救国委员会共同给徐效衍赠送了一幅“抗日先锋”布质红色软匾,敲锣打鼓送到徐效衍家,以示表彰。

谭德本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谭德本,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红九军七十四团,1937年,在山西省代县参加由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指挥的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作战,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飞机24架。1938年在山西省晋东地区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转战山东,在鲁西梁山八路军115师师部特务连任排长。1939年,参加由八路军115师四团团长杨勇指挥的梁山伏击战,歼灭日军300余人。1940年至1945年,在鲁西南31团鞋厂任厂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调至延安联勤兵站工作。后来谭德本专业到固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副院长,后调至固原地委工会办公室主任、地委检查委员会等工作,为固原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06年,中国政府给谭德本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张天祥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张天祥1922年出生于固原县冯庄乡安家川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4月,年仅17岁的他瞒着家人来到甘肃省镇原县马曲塬乡参加红军,之后改编为八路军,在甘肃庆阳地区隶属129师三八五旅13连队,连长叫曲殿录。参军后,张天祥所在部队以后勤保障为主。 1939年冬至1940年春,胡宗南部队进攻陕甘宁边区时,三八五旅在蔺家园和国民党部队发生战斗,张天祥左眼被弹片击中,被战友抬到老乡家进行了包扎治疗,从此留下终身残疾。张天祥回忆,受伤后,三八五旅旅长王维舟前来看望他。伤好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四八战役”等著名战役,1949年5月,张天祥得知父亲去世,因他是父亲的唯一儿子,部队允许他请假回家料理老人的后事。事后,因当时信息闭塞,他与部队失去联系。如今,93岁高龄的张天祥已耳聋,且对当年的部分事记忆不清,但他依然记得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他们负伤流血的身影不时在他脑海中闪现。这个时候,张天祥总是默默站在门前的大树下,向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张望,嘴里念叨着战友的名字。

任三仁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任三仁出生于山西省宁武县春景洼乡麻地沟村,生于1930年的他如今已经86岁,9岁时就亲眼见证了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之后,任老铁了心要与日本鬼子战斗到底。从儿童团长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到102师独一旅三团,任三仁实现了当时最大的梦想。与任老一起参军的,共有8个孩提时代一起玩耍的朋友。由于天生聪慧机灵,任老参军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司号员,整天跟随连长左右。连队作战指令,都会经过他传达给战士。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然而,驻扎宁武县的日军拒绝向102师独一旅缴枪。在多次做思想工作未果的情况下,独一旅向敌军发起猛烈攻击,守城300多名鬼子被独一旅一举歼灭。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老相继参加了解放战争,负伤三次,分别荣获个人三等功和集体二等功一次。建国之后,因为工作调动,任老来到固原,并扎根于此,一呆就是几十年,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固原人。

王志亭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王志亭出生于1927年,9岁参加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1942年秋被选派到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医护学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在晋察冀边区妇救会工作,并担任通家口村妇救会主任兼民兵队长。1944年10月10日,王志亭在战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9月,王志亭作为固原市老兵代表,前往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据文献记载,固原奔赴抗日前线战士达近万人,牺牲近千人,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因为有了这些脊梁,中华民族才能在一次次危难中屹立不倒。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不容忘却

英雄不容忘却

让我们永远铭记!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致敬固原抗战英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