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做媽媽的到底應該怎麼做?

最近在網絡上,繼“喪偶式育兒”之後,“詐屍式育兒”這個詞火了起來。許多網友紛紛表示這簡直就是自己家的寫照。許多媽媽都感同身受,她們都說,比起喪偶式育兒,更“恨”詐屍式育兒。

什麼是喪偶式育兒?

喪偶式育兒,它是一種現象,指有的爸爸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卻唯獨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席了。也就是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的參與感弱。

那什麼是詐屍式育兒?

具體是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缺位,卻又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孩子和媽媽。但在不瞭解前因後果的情況下,這種武斷的指責會給孩子和媽媽都帶來更大傷害。


“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做媽媽的到底應該怎麼做?

據媽媽們反映,喪偶式育兒大多發生在孩子0~2歲時,這時候,寶爸一般都是“死”著的,雖然一個人累了些,但至少沒人束手束腳。


伴隨孩子長大,有了交流,“詐屍式”的育兒家長就出現了,大多數是爸爸自認為已經掌握了某些先進的育兒理念,插手到對孩子的教育裡,與寶媽產生觀念衝突,造成山有二虎,各不相容的場面,使得帶娃之路更為艱難。


我想媽媽們,面對這樣的“豬隊友”一定有很多的怨氣,很多的“恨鐵不成鋼”。我們的聲討從“喪偶式育兒”到“詐屍式育兒”,這些聲討的聲音恐怕只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幫媽媽們出點怨氣。


“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做媽媽的到底應該怎麼做?


但是,這樣的聲討和指責並不能幫助我們改變些什麼,甚至,只會讓情況加劇。網上的專家說,“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容易照成孩子“父愛缺失”、“詐屍式育兒”還會影響夫妻關係。但可能更真實的情況是,正因為“父愛缺失”、夫妻關係不穩固才導致父親容易“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

說到這裡,我會想起,我曾經面對過的家庭。其中不乏有“喪偶式育兒”或“詐屍式育兒”的存在。每當這個時候,我會看見這樣一對對的夫妻,媽媽很焦慮很無助很憤怒,她一面期望爸爸能夠在育兒的事情上支持自己,成為自己的同伴;另一面她也在怨懟著這個或“缺席”或“詐屍”的爸爸。爸爸也很無措很排斥很憤怒,他感覺他在育兒這個事情上做不做、做什麼都是錯的。

那一刻,我會感覺到這兩個坐在我面前的兩個人,都很孤獨、也都很委屈。

爸爸跟孩子的關係跟媽媽是不一樣的。每個媽媽在懷孕的那一刻,就會發自內心有種感覺:“啊!我當媽媽了!”然後從那一刻開始,內心就有了自己的孩子。而爸爸們不一樣,很多爸爸到孩子出生第一次與自己互動的那一刻,才真的發自內心感受到:“啊!我當爸爸了!”

媽媽們因為各種體內激素和天性的原因,從孩子出生起就會對孩子有種不由自主、天然的愛。看著這個剛出生皺巴巴的小傢伙,媽媽們眼裡全是帶著360度無死角美顏效果的愛。這是寫在人類基因裡的東西,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這個嬰兒就很難得到接下來無微不至的照顧,那麼TA可能很難存活下來。

但爸爸們不一樣,爸爸們很少有、基本沒有這種油然而生、不知從何而來的愛。爸爸們看到皺巴巴的小傢伙,可能第一反應是:“這麼醜的小鬼就是我孩子?”所以更多的時候,爸爸們跟孩子的愛是靠後天的互動中一點點攢起來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是“喪偶式育兒”導致“父愛缺失”,而是“父愛缺失”導致“喪偶式育兒”,並且互相循環、互為因果。“因為我對孩子沒什麼太大的愛的感覺,除了意識層面知道這是我的孩子,我有責任養育TA。我對於接觸這個生物有些手腳無措,而且常常會被批評說我做得不好。所以我乾脆負責掙錢養家就好了,我爸爸也是那麼幹的。帶孩子是你們女人的事。”於是爸爸跟孩子不親,爸爸也不會有那種像媽媽一樣,即便再有什麼事情都會牽掛孩子的心情,於是,越不親越不帶,越不帶越不親。


“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做媽媽的到底應該怎麼做?


所以,在孩子出生的早期,媽媽們要有意識的多努力爭取爸爸們跟孩子互動的時間。很多情況下,寶媽們會說因為老公工作很忙或各種原因,於是自己也沒有辦法。在這一點上,有時候需要我們多一些“溫柔而堅定”的堅持。

有這樣的一個案例,一個家庭在接受家庭治療,其中問題之一就是“喪偶式育兒”,這個爸爸確實也很忙,所以下一次預約的時候,爸爸表示來不了要缺席。諮詢師表示,如果爸爸來不了,要不然就改約一個時間。媽媽覺得他來不了就算了吧,她們來也是一樣的(彷彿爸爸來不來都無所謂),爸爸也附和著。接著諮詢師說:“不行,我需要你過來,你不來,這個家庭就不完整了。”爸爸表示真的很為難來不了,諮詢師說:“爸爸真的很重要,我真的很需要你在這裡。”這個時候夫妻倆都很詫異,似乎他們已經默認了“爸爸來不來都不重要”。

最後爸爸把自己的排得滿滿的行程計劃給諮詢師看,諮詢師說:“如果你實在來不了,那我們下次就錄音,然後你找個時間聽聽這個錄音。”媽媽就說:“至於要到這個程度麼?他估計也不會聽這個錄音的。”諮詢師說:“聽不聽是爸爸的選擇,但是你是家庭的一員,我有義務提供給你這個錄音。”爸爸因此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最後選擇用視頻的方式參與這次家庭治療。再後來,爸爸幾乎沒有缺席過,並且在治療中也從被動變為主動。


“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做媽媽的到底應該怎麼做?


其實,有些時候,不是父親不存在,是我們對他的存在視而不見,並且默認了他可以不存在、他沒那麼重要。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去發現他的存在,爸爸真的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個重要成員,家庭很需要自己,其實他是會想辦法去克服一切困難的。

詐屍式育兒,其實也是類似的,這些“詐屍”的爸爸有一部分也是沒有學會如何更好的參與到育兒中來,他們只是用他們從自己父輩那裡學來的方式在做。

另外一部分,正是因為夫妻關係或整個家庭關係出了問題,才需要不斷的在育兒的問題上,爭奪“話語權”。我曾經見過一對夫妻在育兒的問題上爭執,一定要爭個輸贏,這正是他們一直以來的關係問題。我也見過有父母不斷用“愛孩子”把孩子拉入自己的陣營與另一半對抗,這其實是關係出了問題還把孩子給捲進去了。


“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做媽媽的到底應該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