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宿迁周大大


包拯是北宋时期出名的清官、好官,被世人尊敬地称作“青天大老爷”、“包青天”、“包公”。我们从小就通过各种影视剧集或者戏剧,对包拯的形象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但是印象中的包拯除了标志性的黑脸膛和额头的月牙外,还有一身“龙袍”。



龙袍是古代封建王朝帝王们的专属着装,其他人如果穿了,那就是僭越。包拯虽然深得皇帝信任,但终究是臣子,更是知法守法的良吏,为何会穿“龙袍”如此大逆不道呢?实际上,我们都被一些影视剧集或者戏剧给误导了,包拯所穿的不是皇帝穿的龙袍,而是一种赐服——蟒袍。

蟒袍,也即是蟒服。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领导班子也开始建立明朝的规章制度,其中一项十分重要,就是十分严格地划分文武官员的服饰阶级。蟒服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并且规定是皇帝赐予太子、有功的大臣、属国的国王、部落首领等等的赐服。赐予蟒服,被视为具有极大的荣宠。

蟒袍的特点在于其衣身饰有蟒纹,蟒纹虽然与龙纹相似,但是不同在于龙为五爪,蟒为四爪。不过蟒服的级别是赐服当中最高的,仅次于君王的龙袍。蟒袍这种赐服虽然不是官服,却是一种地位和荣誉的象征。一个人被皇帝赐予蟒袍,也就意味着他是皇帝所信任、看重的人。


在古代,上到天子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在着装上都有严格而明白的规定。也就是说,通过衣服的形制,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阶级及地位。而在明朝的各种服饰中,蟒服是少数几个不通过形制,而是以纹样来作为评判标准的衣服。

因此,在明朝一代,只要服饰上的纹样是蟒,就可以视作蟒服,形制倒是无所谓。后来,蟒服这种“恩赐”越来越泛滥,开始成为一些官员的日常着装,最后就连百姓也可以穿着。

说到这里,我们对于蟒服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了。那么回到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包拯不是明朝人,他是宋朝人啊!他为什么会穿着明朝才出现的蟒袍呢?


实际上,影视剧集里面的包青天形象,来自民间戏剧中的“包公戏”,而包公戏开始出现于明、清二代(在清朝时蟒袍主要用于戏剧表演)。恰好清朝也继承了明朝的赐服制度,蟒袍也被保留下来。所以在包公戏中,包拯就被“穿上”了明、清朝的蟒袍。

包拯穿蟒袍的形象后来被一些影视工作人员吸取,所以我们才会在影视剧集和戏剧上,看到穿着蟒袍的包青天。所以,包拯穿着的不是龙袍,而是蟒袍。而包拯穿的蟒袍也不是宋朝的官服,而是明、清二朝的一种赐服、礼服。

如果包拯知道了自己留给后人的形象是身穿他从未见过,更没有穿过的蟒袍,想必会睁大双眼,怒问一句:“真是好糊涂,怎么不好好上历史课呢?”


“尊敬的读友,感谢您的阅读,下篇文章我们再会”


史之策


包青天,名包拯(999_1062),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人。28岁中进士,先后任扬州,庐州,赢州,开封等知府。后在刑部,兵部,财政部任职。最后做到了朝廷的宰相。曾经当过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被尊称为(包龙图),(包青天)。


包青天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包青天穿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龙袍,而是蟒袍。只是外形酷似龙袍罢了。龙袍是皇上的御用服饰,怎么可以随便给别人穿呢。所以包拯是不可能穿龙袍的。

那么什么是龙袍,蟒袍,有什么区别?

龙袍,

龙袍,顾名思义真龙天子的袍子,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有龙形图文的袍服,古代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也叫黄袍。



据史料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面绣有九条进龙,其中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有两个,还有一条隐藏在衣襟里面。前胸和后背的龙也就是面相外的龙被称(正龙)或者(坐龙)。侧身上的龙被称(行龙),行龙也分方向上下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

为什么要绣九条龙呢,原因就是历来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词描,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寓意真龙以飞上天,表达到了最高境界。象征着江山稳定,唯我独尊。

龙袍的特点是:圆领,右衽,主要以黄色为主,另有朱色和紫色。重点龙袍上的龙每个脚都有五个脚趾。

龙袍是历代皇帝专用的服饰。

蟒袍,

蟒袍又叫花衣,因袍上绣有蟒形图案而得名。古代官员的朝服,也叫礼服。蟒袍与龙袍的区别是,龙脚上为四趾,皇帝龙袍上是五趾图案。因此四趾龙为蟒而非龙。

蟒袍下方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上面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江牙海水)海水又有立水平水之分,立水指袍服下端斜状条纹组成的浪潮。平水指江牙下面麟状的海浪。海水寓意海潮,与朝廷的朝同音。因此做为官服专纹饰。江牙又叫江芽,似姜之芽,寓意饱满旺盛吉祥之意。总体图案代表着太平盛世,江山永固之意。

蟒袍的特点:齐肩圆领,大襟,袖宽,带水袖袍长及足。色彩以金色,银色,紫色为主。

蟒袍是历代朝廷将相和身份高贵之人通用的礼服。

综上所述,大家看到包青天穿的龙袍,确实不是什么龙袍。顶多算是蟒袍而已。因为帝王将相之别,包拯官职在大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穿上御用的龙袍。

所以包青天穿的不是龙袍。


任驰赢天下


非常有趣的问题。

其实说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张冠李戴+臆测历史的现象。

大家应该都知道包大人又称包龙图,因为包大人被仁宗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其实这个说法不正确。在中国历史上,内阁大学士之设,始于明朝。 明初,设中书省,其长官曰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后废。洪武十五年,始置大学士,以备顾问,定为正五品。明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预政事。明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明世宗(万历)时,定四殿(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二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之制,常侍天子殿阁之下, 故称内阁大学士。   因此,包拯时候(宋朝),并无大学士,更无龙图阁大学士!后世的剧作家,出于剧情的需(包拯应当是实际上的宰相),就虚构了一个宋朝的龙图阁大学士!

那么,这个官职有没有原型呢?有的

宋朝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 在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可说是代表最有学问的职位,百姓称呼龙图阁学士为老龙,龙图阁直学士为大龙,龙图阁待制为小龙。

问题来了,剧中夸张的龙袍怎么出现的?

原来,中国戏剧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京剧等,成形于清代。是以,戏服的设定带了清代的影子。帝王将相穿着的戏服则设定为蟒袍。所以,包大人的服装是戏曲里的服装。(仔细观察后还是五爪的)

蟒袍和龙袍造型非常的相似。那么区分开来就要看爪子了,四爪的就是蟒袍,五爪的就是龙袍。而电视剧里在这点上是个错误。

另外,在三侠五义小说里,皇帝嘉奖包拯,特赐五爪蟒袍一件。貌似也能说得通,仅供参考。


颜公子看剧


包青天是影视剧中的常客,他的原型是北宋东海郡开国侯、枢密副使包拯,在民间的人气尤其旺盛。

无论是在影视剧里,还是戏曲中,我们看到的包青天,常常身穿带有龙形图案的衣服,而且还是很大的、黄色的龙,悦史君认为,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包青天是大官

在影视剧和戏曲当中,包青天的身份一般都是开封府尹,由于北宋的京师就是开封府,所以这个官位已经是很高了。

不过,包青天的身份可不止于此,悦史君给大家罗列一下。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包青天担任尚书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等职务。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包青天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等职务。

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包青天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右司郎中等职务。

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包青天升任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等职务。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包青天担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务。

应该说,无论是在地方还是朝廷,包青天都是排的上号的大官,并且受到宋仁宗赵祯的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包青天穿一件有龙形图案的官服,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本身就是朝廷对高官的要求,只是这龙的规格,与皇帝的龙袍要差几个等级。

第二,民间杂糅传讹

包青天是有穿龙形图案官服的资格,但我们在影视剧、戏曲中看到的那几身,却不是历史上包青天所穿过的。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包青天的故事虽然从宋朝就开始传播,但大的影响力还是到了明清时期,因此,包青天身上的官服,也就成了明清时期人们的想象,虽然失去了宋朝官服的本色,但显得包青天确实很威武。

……

综上,悦史君可以得出结论,包青天是有资格穿龙形图案官服的,但他穿的并不是龙袍,还是官员的服装,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是后世的想象加工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知名侦探“有书君”今天接获一宗线报:"包青天穿龙袍!"


老包穿龙袍?他是要造反吗?这个问题很严重呀,如果属实,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呀!“有书君”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1.包青天真的穿“龙袍”了吗?


接到线报后,有书君向报案者详细了解“案情”。报案者说不仅电视剧《包青天》里包青天穿着饰黄龙纹的龙袍,京剧“包公戏”里的包公也穿着一样的服装。言之凿凿,难道包青天真的穿“龙袍”了吗?


大家先别着急,既然有了案情的线索,就让有书君带着大家来玩一个“案情分析”游戏——“数爪辨身份”:


这位穿着“五爪”龙袍,这位一派老子天下第一的气概,没错,这位是“一哥”——皇帝;


这位穿着“四爪”蟒袍,气宇轩昂,这位是亲王;


这位穿着“三爪”龙纹服,挺精神的,这是普通官员。


五爪金龙,每只爪有五个分支,和人的手掌一样,这样的是真龙。龙袍,真龙天子的袍子,即皇帝的朝服。除了皇帝以外,不管哪位仁兄豪姐胆敢穿着五爪龙的服饰等同于宣布造反,斩立决! 而四爪的龙形物,只能叫蛟龙,或蟒 ,似龙非龙也。


蟒,源于明、清时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至清代,"蟒衣"则列为"吉服",衣上的蟒纹与龙纹相似,只少一爪(趾),即四爪龙为"蟒"。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案情资料”分析至此,有书君总结两点:


一是连王爷都只能穿四爪蟒袍,如果硬要说包拯的官服上有龙纹,而且是饰以五爪龙的龙袍,这个跟历史肯定是不符的,身为严明执法者的包大人当然不会让自己“提着脑袋穿龙袍”啦!


二是影视戏剧里包青天穿的是蟒袍,那也是不可能的。虽然从唐宋开始就有五爪、四爪、三爪龙形物的区分,但蟒袍是明朝才出现的。包公是宋朝人,如果说包拯穿的是蟒袍,难道包青天穿越啦?哈哈。



现在影视戏剧里宋朝戏的戏服尤其是官服,实际上并不完全按照朝代设计,宋朝的官服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些戏服是参考了明清两朝的官服并加以美化而成的。因此包公戏服可以用蟒,还可以是黄色的。


至于官服颜色,正宗的宋朝官服并不是黑色的。影视戏剧里包青天穿黑色饰黄龙纹的戏服,是为了衬托包拯的铁面无私。


2.包大人身处的北宋,官服是什么样的呢?


既然造反嫌疑排除了,龙袍、蟒袍包青天都穿不成了,可是身为北宋官员的包大人总得穿官服吧,那么包大人威风凛凛,帅气大拍惊堂木时究竟穿的是什么样的官服呢?


宋朝官员的朝服沿袭了唐代官服的特点,朱衣朱裳,里面穿着白色罗中单,外面扎系罗料的大带,身上挂着锦绶、玉佩、脚上穿着白绫抹黑皮履。


朝服的样式是统一的,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没有禅衣和锦绶上的图案体现级别变化。官员穿着朝服的时候,必须戴进贤冠貂蝉冠和獬豸冠。手里要拿着笏(手板)。


宋代官服中最有特色、最有创新的是男子的首服——幞头。这个时期的幞头已经完全脱离了隋唐时期巾帕的形式,而变成一种帽子。


由于幞头变成了帽子,并成为文武百官的规定服饰,官吏上朝面见皇上时带的幞头大多是直脚的,有一尺多长的帽翅,这种幞头还有一个名字叫“交头接耳”。


据说,这是皇帝防止臣子上朝时交头接耳而设计的。(呵呵,原来是皇帝也怕官员的开会开小差呀!)


宋朝的官服一般是以等级分,一、二品饰以龙(五爪以下),三、四、五品饰以山水,再往下官阶饰以花鸟。



找到了,终于找到包大人可以名正言顺穿的官服了。


包拯是进士出身,从知府做到开封府府伊(四品)再到枢密副使(一品),后被加官为龙图阁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就等于皇家图书馆荣誉馆长。在戏曲中,他穿的戏服上有龙,是大家喜爱他的表现。实际上,包拯的官服并没有真龙的图案。包大人不同时期穿的官服纹饰的图案会随着他官职的升迁而变化。


好了,有书君分析至此,案情已经水落石出了,“包青天穿龙袍”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大家都不用为包大人担心了。


人们之所以说:“包青天穿龙袍”,有书君觉得一是人们把“包青天”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为人民伸张正义,就算穿龙袍也不过份;二是被影视戏剧美化了的戏服误导。


包拯一生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最高峰时做到了副宰相之职,相当于现在的纽约市市长加国家司法机关最高长官兼皇家图书馆荣誉馆长,真是好厉害呀!


有书君在此对一心为民的包大人深鞠一躬,同时为破解了“包青天穿龙袍”之谜还包大人清白,没砸了"有书君"知名侦探的名牌而窃喜。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这个问题很简单,包青天穿的不是龙袍,而是蟒袍,龙袍只有皇帝能穿,蟒袍是官员穿的,一般来说,龙爪有五趾,蟒只有四趾。


龙,象征真命天子,是皇帝一个人的御用服装,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如果其他人擅自穿龙袍,甚至只是在家里藏着一件龙袍,一旦被发现可是图谋造反之罪,要诛灭九族。

包青天是大宋的清官和忠臣,绝不可能做出这种僭越之事,即便是再弱智的导演也不可能让他穿龙袍。大家在电视剧中看到包青天穿的不是龙袍,而是蟒袍。

蟒袍,又称花衣,是古代官员的服装,衣服上绣着的图案是蟒,而不是龙。

龙和蟒有什么区别?两者都是虚构的动物,龙是虚构的大家都知道,但蟒并不是动物世界中没有腿脚的蟒蛇,而是爪上去掉了一趾,只剩下四趾的龙,差别就是一个脚趾。

古代为什么会发明这种蟒袍呢?

蟒袍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明朝文武官员的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蟒袍就是皇帝的赐服,是皇帝赐给大臣的,由于蟒袍跟皇帝龙袍的区别就是一个趾,所以被认为是极其尊贵的赏赐。

明朝官员的蟒袍平时不需要穿着,又在重大礼仪庆典时,才会要求穿蟒袍,戴玉带,有点类似现代将军的礼服,重要场合才会穿。比如明代人沈德符《野获编》云: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


到了清代,蟒袍的穿着范围扩大了,即便没有功名也可以,对蟒袍的颜色、规格、都有详细规定,如《钦定大清会典》明确规定:

蟒袍,亲王、郡王,通绣九蟒。贝勒以下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趾)。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趾。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趾。

另外《大清会典》还规定“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趾)”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

在实际执行上,服饰图案的龙和蟒区别又不是那么严格,有时官员的蟒袍是五个爪,皇帝的龙袍是四个爪,大家可能认为这么严肃的事不可能如此马虎,但确实出现了一些高官穿“五爪之蟒”,也有一些贵戚着“四爪之龙”,并不被认为僭越礼制,只有一条是不可突破的底线——黄色系的五爪金龙是皇帝一个人专用。

问题的关键出现了,蟒袍是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官员服饰,怎么会跑到北宋包青天身上?

这个就是导演的服装师历史知识缺乏,在服饰道具上没有下功夫研究的问题,他们只知道走的古代官员穿着蟒袍,却不知道这个古代仅限于明清时期,宋朝是没有蟒袍的。

类似的例子在古装影视剧中还有很多,演员的服饰、发型、妆容、道具都是一味追求颜值和奢华,却完全不符合历史背景,而且很多人特别是女性观众,还把这些当做真实的历史。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是曾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包青天》里的唱词,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也算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了....



包拯,百姓亲切的称之为“包青天”、“包公”、“包龙图”、“包黑子”等等,跃然荧屏的包公形象,额生月牙、皮肤黝黑、龙虎狗三道铡刀,其中狸猫换太子、铡陈世美、棒打龙袍等不畏权贵、六亲不认的事迹,更是深入人心。(欢迎关注头条号:峰子奇观)

不过很多朋友后来似乎发现了一条奇怪现象:包青天身穿一身龙纹的袍服?什么?这不是龙袍样式?铁面无私、伸张正义的包大人穿龙袍,身为臣子,这不是造反吗?

各位亲爱看官朋友,莫急,且听峰子哥为大家一一道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包拯


包拯,北宋时期人,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28岁中进士,曾作为北宋外交大使出使契丹,当过开封府尹(相当于首都市长),曾先后任职于刑部、兵部、户部,历任御使、谏议大夫,多次论劾权贵。最后做到枢密副使,位列朝廷宰辅重臣,位同副宰相。

由于包拯担任过“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人们又雅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


当时大宋京师流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可见包公铁面无私、贪腐小鬼如见阎罗王一般。后世认为包拯是奎星转世 ,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其次,再来看一下“龙”和“龙袍”


在古代,龙是天子的象征,也代表绝对无上权威,只有皇帝才能够配穿龙袍(或龙纹袍服),独一无二,具有明确的唯一性和排他性。

龙袍,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服,又称龙衮。其特点: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按照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君君臣臣,天道纲常。



君臣有别,两者地位划分的尤为清晰。自汉唐以来,“君权身授”思想酷烈,皇帝皆被称受命于天,皇帝即是真龙天子,上天之子。因此,皇族子孙也被称为“龙子龙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之外皆为臣,除皇帝外,任何臣子敢穿龙袍等同造反,是杀头灭族大罪。哪怕皇帝的亲儿子们,也不能随意僭越。否则,如同宣告“谋逆”。

另外,黄颜色(明黄、金黄及杏黄等黄色系),也是帝王专用色。一般只有皇帝才可穿明黄服饰,用明黄饰物,其他人绝不可私自滥用,否则就犯了帝忌后果严重。



当然有几种情况例外:一是储君(太子)经皇帝允许也可穿明黄服饰;二是有些朝代一些皇族贵戚,经皇帝特别加恩;三是皇帝为褒奖一些功臣,赐其穿明黄服饰,以彰天恩浩荡。比如,清朝皇帝会赐一些有功之臣穿“黄马褂”,黄马褂代表身份,在当时被视为一种莫大的荣耀。


其三,包大人真的穿了龙袍吗?

我们来看铁面无私、执法六亲不认的包拯包大人,服饰纹路什么颜色?一眼就看得出来:黄色嘛!穿龙纹袍服、还着黄色.....这些可都是禁忌,难道包大人真不知道吗?(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包大人:本包当然知道,但本包穿的不是龙袍!不是龙袍!不是龙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是龙袍,那是什么?

原来在唐宋至明清时代,皇帝为褒奖有功之臣,会特赐一种荣耀——蟒袍。

蟒袍,又称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上绣蟒,非龙,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龙五趾,故四爪(趾)为蟒。妇女如受封诰者﹐亦有穿蟒袍现象。

遵照古代礼制:“五爪为龙,四爪为莽”。(这里的爪可不是指脚,而是指脚趾。龙袍上的龙每一只脚都有五个脚趾,而衣服上四个脚趾的则称之为莽。)

龙袍是皇帝专用的,皇帝龙袍上的龙纹为五爪金龙。如有僭越,轻则杀头,重者满门抄斩。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仔细看包大人的衣服,有没有发现是四个脚趾的?



没错,包大人穿的衣服就是蟒袍,外形上乍一看有点像“龙袍”样式,其实细看与龙袍差别还是很大的。


最后,蟒袍是一种礼服

其实“蟒袍”一种荣耀象征,是皇帝特赐的额外服饰,跟官服不同,官员平常上朝或办公大多都是穿官服的。

而蟒袍,一般大都是在节庆典礼、皇帝寿诞、祭祀等重要场合才穿的,相当我们今天所说的“礼服”。而有些影视剧里,为了观看效果及视觉冲击,让包青天不管坐堂断案还是日常行走,一律穿着蟒袍,这其实是不符合历史的。


(发现没有?戏中服装有时5爪、有时4爪,混淆着用)


当然,很多现代影视剧毕竟只是为了娱乐,对服装方面没那么严格讲究(四爪、五爪滥用都有),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也不必太过纠结,看过开心了就好。



峰子奇观


自汉唐,皇帝(天子)皆自诩为受命于天,真龙天子。皇室子孙称龙子龙孙。

唐宋至清末,皇帝以五爪金龙独享,亲王、郡王则以四爪为荣。一般王公重臣则至多三爪蟒袍。如有僭越,轻则杀头,重者满门抄斩。


现在文物鉴定专家,对书画、瓷器等是否官制官窰看龙爪就可判断。


至明清,更规范,文武官员看补子,例:文官一~九品: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鹌、鹌鹑、练雁;武官一~九品: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

这些基本常识为何在当下电视剧中会颠覆呢?如题主所说包拯也穿五爪龙袍?

可能是对包青天铁面无私、秉公无畏断案、深得民心的尊重,或对古制的戏谑,但这样明显僭越的事历史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包拯,权知开封府一年又仨月,龙图阁直学士、包侍制数年,着三爪蟒袍足己。而绝不可能着龙袍。

前朝幸亏有宋徽宗听琴图传世,知图中有徽宗自己及蔡京等人。紫袍为三品以上,绿服为六品以下。


补子,明清为文武官员前胸后背的身份识别,文以禽,武以兽。章法不乱。唯皇室亲王、郡王以四瓜、三爪团龙示之,以彰显贵。


晚亭与落霞同晖


这种衣服叫蟒袍,不是龙袍,虽然外形很像。龙袍是皇帝专用的,而蟒袍则是皇帝为了表彰有功的大臣,特别赐给他们的,是一种荣耀的表示。按照古人的说法, “五爪为龙,四爪为莽”。所谓的爪可不是脚,而是脚趾。龙袍上的龙每个脚都有五个脚趾,而莽的脚上都是四个脚趾。仔细看题图里的衣服,是不是发现是四个脚趾的。

不过电视剧中的样式是被艺术加工过的,历史上真实的蟒袍样式有严格规定的。每个品级所能穿戴的蟒袍都有严格要求。

这种衣服跟官服不同,平时是不穿的。官员平时办公、上朝时候都是穿的官服。蟒袍是什么时候穿呢?一般都是重大节庆典礼、祭祀什么的重要场合才穿的,就相当于礼服。

五爪的龙袍

蟒袍都是皇帝嘉奖有功劳的臣子的,如果你没有突出的表现是得不到这样的赏赐的,跟现在的军功章一样。所以有什么重要场合的,比如皇帝请臣子们吃饭了,被赐有蟒袍的就会传出来嘚瑟,没有的就只能穿着官服眼馋了。

宋代官服样子

而电视里这样,包青天不管断案还是平时,都是穿着蟒袍,这其实是错误的。包拯是北宋时候的官,他在电视里出现都是作为开封府的知府。放到现在就是首都的市长。这个官职在当时是个四品官,他平时穿的官服应该是下图这样的才对。


漂浮菌


在戏曲里,这个有个专用名词叫【蟒】分红蟒、白蟒、黑蟒,另外还有佘太君一类人物穿的女蟒。皇帝穿的才叫龙袍。戏曲服装不是历史时代服装的还原,与历史时代并不相符,在戏曲里,汉、唐、宋、明服装基本相同。

大龙蟒。

《马前泼水》是汉代戏,朱买臣是西汉官员,但戏台上他的官服也有补子,实际上官服上出现补子是在明朝。两者相距一千多年,隔着很多朝代,官服相差很大,但在戏曲里不会细分。

佘太君的女蟒

因为清朝官服与以前的官服差距太大,不能通用,出此意外,几乎全都是以明代官服为蓝本,根据人物身份不同在稍加改动而来。戏曲舞台上穿蟒袍的一般都是朝中大员,丞相、王爷、侯爷一类的人物,其他官员还是以明代朝服为蓝本的。甚至在一些外族人身上也会体现明代官服的样式,为了区分,一般是在帽子上加两个雉鸡翎,也有下边垂两条狐狸尾。比如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就是再帽子上加雉鸡翎。

很多影视剧,特别是一些港台剧,大多参考了戏剧中的服装,而不是追探历史原型,这个和戏曲较早出现,并为人们所接受有关。但一些比较严肃的历史剧则还原了相应朝代的服装。比如央视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比较符合历史服饰特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